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舰娘之红色血统-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坞舱也不是完全娱乐性的设施,里面同样准备了一些气垫登陆艇、坦克、两栖装甲车、越野车等等登陆设施,路上发现合适的岛屿可以用来登陆。

    然后是舰体内部的舱室划分。

    母舰的船体水线以下第一层,是占地面积最大的资源采集中心。

    沐风在这里安置了5套资源采集设施,每一套能量提炼和物质提炼加起来共有64个功能节点,这些功能节点这层船舱中间依次排开。

    资源采集系统从舰体中前部的进水口抽取海水,在整个提炼设施中流转一遍之后,提炼出资源,废水从船体中后部排出。

    提炼完成的活性能量与元初物质,一部分留在当前层的仓库中,一部分通过管道输送到下一层的资源转化中心。

    资源转化中心将收到的资源转化为燃油,一部分送往燃油舱,一部分通过管道送往动力舱直接使用。

    海上的资源浓度分布是不同的,在资源浓度富集的地方,采集出来的资源大部分都可以储存起来。

    而在资源贫瘠的地方,或者停船的时候,就需要消耗燃料舱的燃料,当燃料舱不够用的时候,再去消耗资源转化为燃料来用。

    资源采集舱和配套的资源、燃油仓库,加上动力舱、压载舱、液体舱等舰体本身的必要功能舱室,基本占用了舰体水线以下的空间。

    水线以上,空间最大,环境相对较好,最为安全的舱室,安置军港相关的功能模块,包括科研中心、制造中心等等。

    沐风自己和舰娘们的公寓宿舍、生活、娱乐、休闲区,在这一部分和甲板以上的一体式上层建筑中各有一套。

    平时航行的时候生活在环境、条件、光线更好的上层建筑中,遇到可能存在的危险的时候,进入下层准备战斗。

    最后在舰体四周,所有有空余的地方,能见到太阳的地方,见缝插针的设置上封闭的培养基用来种菜,够自己一个人吃的就行。

    整体的设计思路很快就确认了,但是功能细节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自己要在科研系统的提示下,不断的删除有问题的设计,反复的调整,反复的修改不合适的设计。

    当母舰设计差不多完成的时候,舰体的总体数据也差不多出来了。

    沐风不只是把舰娘军港的必要的功能设施塞了进去,而且是还是用高大全、高冗余、多备份思路准备的。

    再加上条件尽可能好的生活设施,最终这艘母舰的吨位最终破了10万吨,水线长度340米,宽度42米。

    从水线到甲板的高度22米,相当于六层楼,从船底到一体化舰桥的顶端高度将近50米,这是30层楼的高度。

    如果作为军舰的话,这么大的体积和排水量,只装配了这么点武装力量,可以说是相当的浪费,相当的奇葩。

    但是这是一个移动的母港,不是专门的战斗舰艇,不需要去直接战斗。

    只要设计合理,不嫌浪费,舰体越大,抗风浪的能力越强,防御力也越强,坐着当然也越舒服、越安全。

第260章 飞机() 
关于远洋探索的探索计划,沐风一开始就是做了两手准备的。

    沐风设计远洋母舰的时候,安排辽宁带着太原去练习、尝试控制空警3000在海面上进行迫降。

    按照从胡德、俾斯麦、黎赛留、维内托那边得到的信息,这里距离ijn和usn至少有10000海里。

    10000海里就是18520公里,自己航程最远的空警3000也到不了,所以利用飞机直接飞过去是不可能的。

    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即便是航程足够,在不知道ijn和usn状况的前提下,自己也不能贸然的乘飞机去。

    所以沐风打算让空警3000飞到接近极限航程的10000公里左右的时候,找个合适的岛屿,自己和舰娘们跳伞,飞机在附近的海面迫降或者干脆坠毁。

    让指挥建造机器人在岛屿上建设一个临时的机场、基地,自己将一套新的飞机放到这个临时的机场上,再次从这个机场起飞向前探索。

    一次向外扩张10000公里,但是每次都要建设一个临时基地,建设基地当然需要时间,而且既然是临时基地,环境、条件什么的就不用想了。

    最后还要考虑长时间远程飞行之后,唯一的目的地遭遇持续性暴雨天气的麻烦。

    这里是一个海洋世界,日常天气变化比地球剧烈的多,天气晴朗的时候突然发生暴风雨,或者突发持续性暴雨天气,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与之相比,远洋母舰上的条件就优越太多了,坐着这这种大船出去,基本相当于乘坐最高级的装甲游轮出海去玩了。

    远洋母舰如果用30节的速度持续航行,10000公里只需要7天就到了,就算是20节巡航速度,也只需要11天就到了。

    这样的探索速度,就算是比飞机迫降加建设临时基地的方式慢一些,但是一共也慢不了几天,而两者的生活条件和安全性就天差地远了。

    一个星期后,远洋母舰设计方案在科研系统反复不断的检测和提醒中,经过近百次大大小小的修改,终于定稿,交给建造机器人去开工建造。

    现在第一军港和要塞区的基础工业设施基本完善了,也找到了品相不错的铁矿,已经储备了大量的钢材。

    炼制特种钢材需要的特殊元素找不齐全,但是可以通过制造中心用资源转化出来,这种技术都是非常成熟的。

    大型船坞也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建造机器人忙活起来效率也非常高。

    与此同时,辽宁和太原操作空警3000,在第一军港周围的不同海域,不同海况下,进行了反复几十次的练习,折腾散架了几十架飞机。

    这天上午,第一军港的全新的20万吨级船坞旁边,辽宁拿着一沓打印出来的文件递给沐风,同时简单扼要的说明:

    “海面迫降的成功率,受到天气的影响很大,在晴朗无风的天气中,我和太原基本能够保证80%的迫降成功率,想要进一步提升很难,毕竟普通飞机本来就不是为了要在海面上降落的。”

    沐风听了不禁莞尔:“我当然明白,我本来也没想着让你们保证100%成功,也没想着把海面迫降当作常规作战方式,只是临时将就一下,80%已经足够了。”

    当天下午,沐风带着天狼星、太原、辽宁,一起去了要塞区,赶到了刚刚完工的新机场。

    沐风控制256只建造机器人,加上一大批资源,以及一些必要的设施、材料,分别装进了6架空警3000。

    第二天清晨五点钟,在新机场的控制室,太原控制6架空警3000,辽宁控制6架挂满了导弹和航空副油箱的轰6k一起向着东方飞去。

    空警3000和轰6k的巡航速度超过800公里每小时,巡航高度超过一万米,在这世界几乎没有能够影响到她们的飞机。

    为了节省燃油,两种飞机的雷达系统轮流、低功率工作。

    这天早上的天气很好,飞行非常顺畅,下面的大洋偶尔有深海出没,但是沐风没有去管它们。

    中午的时候,飞机前方出现一大片雨云区,非常稍微受了一点影响,不过穿过之后就好了。

    到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机群已经到达了距离第一军港9000公里的海域。

    轰6k的航程即将到达极限,空警3000将预警机雷达全开,开始观测搜索下方的岛屿、水文环境,寻找合适的迫降点。

    又经过了一个小时,辽宁找到了一个大致呈黄豆形状,长度大约100公里的岛屿。

    岛屿的一端有一座死火山,中间部分有一段地势平缓的草原。

    “就这里吧!”辽宁指着画面上的岛屿给沐风看,“来不及找更合适的了。”

    “嗯。”沐风点头答应着,“第一个外海据点就选择在这里吧。”

    辽宁马上用轰6k发射导弹,将周围一百公里范围内游荡深海十几只深海消灭,然后和太原交换控制。

    控制飞机更加熟练的辽宁,去控制6架带着货物的空警3000,相对生疏一点的太原控制6架轰6k。

    两人的飞机相互拉开一些距离,先后在靠近岛屿的海面上迫降。

    6架空警3000中,3架近乎完美迫降,平稳的漂浮在了水面上。

    2架稍微受了点伤,但是问题不大,1架折断了机翼,不过飞机本体没有严重受损。

    与此同时,太原控制的6架轰6k中,几乎都多多少少受了点伤,有两架直接断成了两截。

    不过轰6k没带什么关键设施,断裂了里面的大部分设备一样能用。

    迫降成功之后,256只建造机器人马上按照预设的命令,带着储备的资源,乘坐气垫船登陆。

    她们开始平整草原的土地,到附近的山上采集石材和火山灰,修建能够适应空警3000、运20降落的飞机的跑道。

    拆解迫降的空警3000、轰6k上的设备,建设雷达预警设施通讯设施。

    这个海洋时间的大洋上,环境近乎等于古典时代的地球,天空中和海面上几乎没有任何电磁干扰。

    现代的无线电设备通过合适的调教,基本能够实现上万公里的通讯。

第261章 一个半月() 
建造机器全部离开预警机船舱,开始建设跑道和临时码头。

    要塞区机场控制室的辽宁和太原终于松了口气,靠在椅背上休息。

    建造机器忙碌起来是二十四小时不休息的,七天之后,机场的第一条跑道终于贯通,临时的码头也搭建起来。

    与此同时,沐风把司令部特混舰队中能够舰体化的舰娘组织起来,分别编成几个舰队,轮流往海外基地运输物质。

    能够主动舰体化的舰娘,她们的船舱相当于一个随身空间,只不过要在舰体展开状态才能够装入或者取出货物。

    将建设港区基地需要的各种基础材料、资源,装进她们的船舱,乘坐飞机前往海外基地,到临时码头卸货,再乘坐飞机返回。

    飞机飞行的时候都是在云层上空,只要起飞和降落躲开降雨时间,基本上一天能够跑一趟,一趟能够运输极大量的物资。

    目前知道的信息是,usn和ijn司令部的具体位置并不确定,只是知道距离大约在18000到20000公里左右。

    沐风现在的第一个海外基地所在的岛,差不多位于要塞区和usn、ijn司令部航路的中间点。

    所以沐风把这个岛屿名字暂定为中间岛。

    通往东方大洋航路和航线打通之后,中间岛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

    将预警机部署到中间岛基地之后,就可以对中间岛到要塞区之间的航线,进行预报和导航。

    将加油机部署到中间岛基地,就可以给从要塞区飞来,前往东方的飞机加油,反之亦然。

    沐风打算将中间岛建成一个海外探索的前沿基地,所以也舍得下成本。

    与此同时,随着铺设电缆同时进行的深海围剿行动不断推进,几大司令部内部的深海逐渐绝迹,但是外围的的深海活动仍然相对频繁。

    于是,沐风让辽宁、深圳、兰州、南昌带领司令部的其他舰娘,分别在其他司令部所在岛屿外围面向大洋的方向,利用建造机器建设军用机场,部署轰炸机和战斗机,对外围的深海进行针对性的空袭消灭。

    这些军用机场在维护其他司令部安全的同时,也是对这些司令部的一种隐性威摄和监督,防止内部有人搞小动作。

    对于沐风而言,只要是自己的人,自己控制的设施消灭深海,自己都能够得到战利品,战利品相当于额外的资源和科研点数,所以对于正常的打击消灭深海沐风是全力支持的。

    为了确保自己离开之后,这边的局势仍然受控,这些天来沐风暂时没有去建造,而是将更多的精力花在跟其他司令部增进友谊上了。

    光辉、胡德、俾斯麦、提尔比茨、维内托、罗马、黎赛留这些各大司令部的高层,沐风有时间就去拜访或者邀请回访,聚餐、宴会和其他活动,也是有时间就搞起来。

    沐风对这些舰娘本来相对了解,故意投其所好,再加上实际的帮助,比如当时和光辉签的的合作计划,逐渐的继续放宽条件,增加额外的赠品,这些天来,沐风跟这些舰娘们的关系是越来越好了。

    沐风目的也很简单啊,就算是不能达到入籍签约的程度,也最好也要做到可以99%的放心信任的程度。

    这样的日子过了大约一个半月之后,要塞区到德意志,第一军港到德意志,法兰西到要塞区和意呆利的复线通讯光缆终于贯通。

    至此,各大司令部的网络终于完全联通起来,移动网络覆盖工程也建设过半,各大司令部的主要港区都已经有了信号。

    深圳带出来的学生已经开始可以编写一些小软件。

    深圳将现有的功能软件的逻辑原理告诉她们,让她们在练习、学习的同时,逐渐将地球上的一些通用软件编译成深圳、海王星、天狼星联合制定的这个世界的新的代码体系。

    其实就是把一些常用软件重编译当作了作业发下去,每个人还都不一样,想抄都没得抄。

    深圳的所有学生中,学的最快、成绩最好的就是提尔比茨了,她已经可以自己设计和编写一些简单程序了。

    沐风知道同一个本源战舰的舰娘大多都有着略微类似的特性,所以跟俾斯麦建议,让她挑选了一批,一共二十个提尔比茨来跟深圳学习,反正写软件不需要舰体化,同个舰娘也不会受到影响,反而能够促进学习。

    随着软件量的逐步扩充,手机在高级舰娘和指挥官中慢慢的流行起来。

    当初深海旗舰歼灭战中投降的600深海,在沐风司令部成员的监督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调养,现在已经全部蜕变完毕。

    德意志和皇家海军都不敢把这些原深海和普通舰娘完全融合,所以暂时都是当作独立的舰队使用,驻扎在单独的港口中。

    沐风的司令部就没那么多顾忌了,经过教育和思想改造将这100深海大部分基本吸收完成,极少数完全不开窍的,被安排去执行无关紧要的工作。

    极少数心怀鬼胎的,也被陆续发现筛选出来,安排到同一个舰队集中管理,没有动作就继续监控,有动作的抓住直接处理掉。

    这批深海改造完成之后,沐风司令官的总舰娘数量超过了300,编成了4个64人的分舰队,第二次全司令部范围的对抗演习也再次打了一轮。

    到目前为止,除了在重点监控中的少部分,其他的舰娘都进行了最基本的改造,至少换装了高级防空炮,安装的基本的雷达系统。

    曾经的第一二三舰队的老人,全部安装了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

    雪海、墨玉等最早的一批最可信的老人,沐风则是给换装了更全面的雷达火控系统,更新一代的导弹,相当于二代机水平的飞机。

    沐风间接控制下的意呆利和法兰西的状况基本类似,只不过因为普通舰娘基数太大,双方的融合程度更慢一些。

    海外基地经过一个半月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住宿设施已经完善起来,沐风开始安排一些人员轮流常驻。

    远洋母舰建造完成度已经达到了60%以上,而且随着建造进入中后期,需要在建造工程中准备的新器材、材料逐步减少,整体的建造速度越来越快,预计最多还再有一个月就能完工。

    各个司令部之间的内部航线逐步开通,在司令部的鼓励下,各个司令部下属的人类社会开始尝试用货轮运输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