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防暴队英勇维和:海地战歌-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午,岳母做了丰盛的饭菜,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边聊边说,夫妻两个讨论着要给孩子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需要准备些什么婴儿物品,哪种奶粉最好,哪种尿不湿价格最划算……

    就在聊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王正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

    看着王正起身接电话的身影,饭桌上忽然一下子沉默了下来。敏感的妻子从王正渐渐严峻起来的脸色上看出了问题,一种不好的预感在瞬间包围了她。她想,难道他又要离开家,离开自己和孩子了吗?
─米─花─书─库─ ;http://__
第二章 磨砺(22)
    妻子的猜测没有错,打电话的正是站政委。原来,广东省边防总队受命组建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站党委一致推荐王正去参加在总队花都教导大队的选拔考试,时间就在明天,明天晚上前必须前往报到。

    “你是咱们站综合素质最全面的大学生干部,你要去为咱们站争光,将来去了海地维和,也是为咱们国家争光!你马上坐飞机赶回来吧!”政委语重心长,寄予厚望,希望王正可以代表中国前往海地,一展中国军人的风采。

    一边是祖国的召唤,一边是即将生产的妻子的无助和期盼,王正顿时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矛盾状态中。

    其实,维和一直是王正的梦想,早在一个月前报名摸底的时候,他就已经向站党委报了名。只是他没有想到,通知会下达的这么快,又这么巧合。8米8花8书8库8 ;www。7mihua。com

    他费力地对妻子开口解释,可是没说几句,妻子就哭了。

    “你刚刚才进家门,就马上要走?什么事能比我和孩子还重要?生孩子是一辈子的大事,预产期就在明天,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啊?”

    王正无言以对。妻子的哽咽声听起来那么凄婉,那么揪心:“……我听说海地很危险,到处乱开枪,也有可能会牺牲,那边到底是什么样儿的我们都不知道……你去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办?孩子又该怎么办?你是我的丈夫,是孩子的爸爸,你对国家有责任,难道对我们就没有责任吗?”

    妻子字字含泪,声声带怨,她的声音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丈夫前脚迈进门,后脚又要走的做法。“阿正,你不能走,你不能丢下我们娘俩儿不管啊!”她紧紧抱着王正的胳膊,泣不成声。王正的眼泪也流了出来,作为一个军人,他要忠于国家,可是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他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及格。

    王正的母亲知道儿子的理想,这是代表国家出国维和,意义重大,非同一般,这个机会儿子已经等了太久了。如今就在面前,如果错过,也许就是王正一辈子的遗憾。

    母亲安慰了儿媳很久,和她一起分析王正的想法,王正的心愿。娘儿俩又一起找到了许多海地的资料,许多内容都是她们第一次接触,也是第一次了解。看到海地竟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吃不起一口面包,上不起学,还常常被流弹射杀,王正的妻子惊得连眼泪都停止了。在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那么多生活在悲惨世界里的人们,而自己的丈夫就是去拯救他们,去维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去维护那一片土地的和平。

    妻子终于想通了,她决定和母亲一起承担生孩子陪护的重担,让丈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去吧,我只要你平安地回来,我和孩子会在家里等着你。”妻子深情地看着王正,她眼中的目光,是不离不弃的深情,是义无返顾的支持。

    她挺着沉重的身子把自己的丈夫送上了火车,王正几乎是一步三回头,他眼含热泪,站在车窗边上望着自己的亲人们,一刻也不忍把目光离开。

    火车开动的瞬间,王正猛地并拢双腿,挺直肩膀,举起右手,他向父母和妻子敬了一个最标准的军礼!

    轰鸣声声,带走了王正。月台上,妻子和父母抱成一团,泪流满面。

    汤志明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身体魁梧,脸上的笑容始终淡淡的,看起来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他的年轻让人很难想像,他就是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队长。
第二章 磨砺(23)
    汤志明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霍山县,8岁时,他母亲去世。1999年7月,学英语专业的汤志明本科毕业后入警。应征维和警察前,他任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惠州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三科代理科长,武警上尉警衔。

    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作为一名党员,祖国需要时,就要积极报名参加。”汤志明说。

    妻子却不这么认为,夫妻自2001年结婚以来一直分居两地,孩子才3岁,生活还没稳定下来,丈夫远征,家庭的困难实在太多。她力劝汤志明不要前往海地。

    妻子的劝阻不是没有道理。她本人在河源市工作,又是长女,而父母又远在惠阳区淡水镇,母亲癌症术后正在恢复之中,需要时常照料;汤志明的父亲在老家安徽霍山,妹妹婚后在天津打工,老人家生病住院需要动手术。如果汤志明真的一走一年半载,家中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甚至连岳母也大力反对汤志明去国外维和。1米1花1书1库1 ;http://www。7mihua。com

    还是岳父比较开明,他对汤志明说:挺好,那就出去吧,年轻人该出去历练一下。在哪里都一样,不要怕危险,也不要怕家里有负担,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事,做得越多越好。岳父还帮着汤志明做岳母和妻子的工作,劝说她们要想开。

    惠州边防检查站领导得知汤志明的家庭情况后,积极联络家属,再三承诺一定会采取照顾家属的措施,解决汤志明的后顾之忧,大力支持他应征。

    在岳父的开导下,在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妻子终于默许了丈夫应征的事情。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汤志明训练前不久,年幼的女儿在一次意外中被一盆沸腾的开水烫着,从脖子到肚子大面积烫伤。妻子又急又痛,可汤志明在部队选拔根本无暇他顾,只好自己照料生病的孩子,还要照顾老人,累得整个人都憔悴不堪。

    此时,汤志明正在参加维和选拔的队伍里,训练格外艰苦,每天要进行擒拿格斗术、长跑等体能训练。“那时,由于天气炎热,训练时吃不下饭,就很快瘦下来,25天就‘掉下’11公斤肉。”汤志明说。

    这时,他得到了女儿动手术的消息。汤志明先是震惊,随即心里的痛苦仿佛潮水一般泛滥开去,训练的疲惫和着这种打击,汇集在一起,让他觉得自己根本无法一下子承受这么沉重的压力。他多想扔下所有训练,直接冲回家,冲到医院里,看看自己可怜的女儿,再拥抱一下自己的妻子。可是部队的规章制度十分严格,如果擅自脱离部队,不但会给全队成绩拉后腿,而且还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这个时候,不能走,也不允许走。

    汤志明咬紧牙关,强忍难过,继续训练。尽管每个夜里他都要看着女儿的照片入睡,尽管他每天的梦里都会梦到妻子和女儿,然而,他毕竟还是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在训练中,他格外刻苦用功,凭着“不甘落后”的决心和坚强意志,终于顺利通过了层层选拔,以过硬的素质赢得了组织的信任。

    11月10日,汤志明被任命为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队长、临时党总支副书记。

    汤志明说,他真想在临走前对女儿说一声:对不起。

    队员李志新与女朋友早就订好2006年底结婚。他们有一个关于婚礼美丽的构想,雪白的婚纱,浪漫的蜜月,温馨的爱巢……可是,这一切都因为李志新毅然报名参加海地维和,已经定好的婚期必须推迟,而那个早已梦想过无数次的美好婚礼,也不知道要推到什么时候,遥遥无期。
第二章 磨砺(24)
    从2006年10月报到参加考试选拔,到2007年12月完成任务回国,这一推迟就是一年多。双方家里老人非常不理解,连声埋怨李志新:“结婚是大事,都定好的时间,这样往后推多不吉利呀!”

    李志新却只是一笑,说:“现在不迷信这个了。再说投身维和,造福人类,也会带来好运的嘛!”

    后来,家人也明白了李志新报效祖国、维护和平的雄心大志,都表示支持。在出征海地前,女朋友征求了双方父母的意见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李志新出征海地前与他完婚!这样,一来好照顾李志新家中年迈的父母,二来也好让他安心参加维和工作,不会为家庭和爱情有太多的分心。

    2007年3月29号,在武警学院的维和中心培训结束后,安排队员10天的短期回家休整时间,李志新的女朋友提前在家里把一切都打点好,等他回去的第二天,就和他办理了结婚手续。

    由于时间太紧,两个人根本没来得及举行婚礼,仅仅是买了一些喜糖分发给亲人朋友和维和防暴队的队友。4月12日,仅仅当了几天新郎官的李志新就和队友们出征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队友们说,以前有“火线入党”,现在也有“火线结婚”。匆匆结婚,新郎官还没当几天,蜜月也不能度了,就要面对八个月的离别之痛。

    可是李志新却说,结婚虽然是大事,但与维和的伟大事业相比,就是小事了。妻子很支持我的工作,决定在我出国前把婚事办了,她在家里好照顾我的父母!她这样做,是为了让我能安心踏上维和征程!我一定要好好完成维和任务,等到凯旋归来的时候,我要把我的勋章、功章送给我的妻子,因为军功章有她的一半。

    最后,李志新索性还开了一个大大咧咧的玩笑:“不就蜜月嘛,等回来再补!”

    在出国维和前,仅利用中间休整时间急匆匆办理结婚手续,没来得及举行婚礼的,还有二分队队员陈伟斌、三分队队员兼驾驶员石广中、后勤分队驾驶员李常青……他们在面对亲情、爱情与维和事业的艰难抉择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维和,选择了维护世界和平,为国争光的伟大事业。

    赵福堂在临走之前写下了遗书。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安全地回到这片土地上。对于要去的那个遥远国度,他完全没有任何切实的概念,除了危险和贫穷,一无所知。

    其实2005年他已经想去海地维和了,无奈全家都投了反对票,坚决不同意他去。2007年他实在忍不住了,就偷偷地跟科长打听了报名的事情。

    思前想后,赵福堂还是决定在正式报名前和父亲妻子商量一下。他把电话打到父亲那里,父亲听他说完,大怒,问他:“你不好好在国内呆着,四处乱跑干吗?”赵福堂无言以对。

    爱人更是果断,干净利落地送了赵福堂三个字:“你去吧!”然后就摔了电话。

    赵福堂对着手机正发愣,科长又打来了催促电话:“你到底去不去?名额可是有限的!就给你十分钟时间考虑。”

    赵福堂握着电话,他凝视着窗外。秋色正浓,金黄色的落叶悄无声息地与树枝分离,缓缓地一片片飘落下来,仿佛在与那个灿烂的夏季做最后的告别。

    也许落叶最终会化为春泥几点,然而它毕竟灿烂地生长过,这一段生命,已经足够值得珍惜。

    他听见自己清晰却坚定的声音:“我去。”

    妻子无法原谅赵福堂的选择,她离开了家,只把女儿留给了赵福堂。
第二章 磨砺(25)
    那是在即将起程奔赴海地任务区的前一天,平日里忙碌的他破例陪着女儿呆了整整一天。和女儿一起聊天,看图画书,做游戏……女儿好像也知道爸爸将要远行一样,平常叽叽喳喳的她,那天如同一只可爱乖巧的小绵羊一样,一直黏着自己的爸爸,不哭也不闹。

    赵福堂亲了亲女儿:“明天爸爸就要出远门了,你可不要哭啊。”

    女儿很懂事地说:“爸爸要上班,宝宝不哭。”

    可是,第二天,当赵福堂要离开的时候,当他把抱在怀里的女儿交给母亲,女儿却忽然哇的一声哭了。

    赵福堂和母亲都有些手足无措,他们安抚着女儿,可是女儿的哭泣始终没有停止,她的声音几乎哭得嘶哑了,小小的身体在母亲的怀里颤抖着。孩子什么都不会说,却仿佛已经用那稚嫩的哭声来代表了她想要出口的所有话语。◇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赵福堂转过身去,在他转身的一刹那,眼眶里已经涌满了泪水。他知道自己不能回头,如果回了头,也许已经被女儿哭碎的心就会彻底成为粉末,也许自己就再也硬不下心肠离开自己的女儿。

    在讲述这一段的时候,即使一切已经过去,堂堂七尺男儿还是没有压抑住自己的感情,哭出声来。他扯出一张纸巾拼命地擦着自己的眼泪,似乎这样就可以掩饰自己无法遏止的悲伤。

    空气在赵福堂无声的哽咽中沉寂下去,直到过了半晌,他才低低地说出一句:“女儿就是我的命……”

    在赵福堂提供的材料中,我们读到了这样一封信,很显然,这是当时他前往海地之前,给妻子留下的一封信。这封信的文笔并不华丽,却感动了很多读过它的人,因为其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似乎都在倾诉着一个普通维和队员对自己的妻女深深的眷恋和不舍,对亲人的歉疚和无法尽诉的爱,还有对维和事业丝毫不动摇的决心。

    亲爱的老婆:

    你还好吗?离开你和宝贝去花都参加维和选拔培训的时候,是我的30岁生日——2006年10月16日;而当我选入维和防暴队,去河北廊坊武警学院维和培训中心正式参加培训的那一天,又是你的生日——2007年1月3日。两个有意义的日子,我一生难以忘记。欠你太多。

    你在陌生的城市静静地疗伤,把悲伤的眼泪装进酒杯;我在乞求着你的原谅,每晚用酒杯装满对你的忏悔和思念。

    培训结束了,坐在到海口的飞机上,我在幻想着能够在机场看到你的脸,但是对现在的我来说,我还能到海口已经是你给我的最大的恩赐了,我应该谢天谢地了。

    我安安静静地陪着宝宝,12号就要去海地了,离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知道我已不可能再奢求你在我出发前见我一面,我也知道求你原谅的话你已不愿再听,你也不再相信,但我还是要说,小予,你是我的老婆,是我的亲人,一生中唯一的一个,你和宝宝是我的命。如果今生我还有机会照顾你和宝贝,还有机会照顾这个家,我一定做到最好,不会再让你失望。如果我不再有机会,如果还有来生,我一定做个好老公,做个不让自己女人流泪的男人。

    我就要踏上异国的土地,我知道我无法再见你一面,虽然我并不相信,虽然我还在抱有见到你的幻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