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此夜寒-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陈子烁再开口,说得却是一句:“不过朕觉得说得不错。”
  他笑眯眯地接着说道:“众位卿家都是博览群书之人,各朝史书,想来各位卿家也都拜读过。那么众位卿家就来告诉朕,被人打进家门,却还与敌人议和,上赶着去割了地,赔了钱的,有几个不是臭名远扬的昏君?他治下的王朝,哪一个不就从此走向了穷途末路?朕可不想来日在那九泉之下,听万众骂声一片,看昏君二字,写在朕的谥号前面。”
  文武百官忙跪了一片,朗声道:“臣等死罪,请陛下息怒,请陛下莫要出此不吉之言。”
  陈子烁不理他们,只是朗声说道:“传朕旨意。圣人道‘社稷为重,民次之,君为轻’。国家危急,贩夫走卒尚可为国事废家事,何况天家?朕虽心内悲痛,然唯有废弃孝道,先从国事,太后三年孝期,改为三日。待他日天下大定,再去太后灵前谢罪。”
  他俯视着文武百官,最后道:“今日就请诸位卿家记住了,只要维丹鞑子一日敢打我大魏的主意,朕就一日与维丹人僵持到底,朕就一日要打维丹。维丹敢把大魏当软柿子捏,朕就要让维丹鞑子从大魏人能到达的所有地方上消失!”

  第四十九章

  元熙八年夏,大魏与维丹休战,而在此之前,两国断断续续打了整整一年多。
  据说战争可以改变一个人,不过这种改变大都不是好的,因为好人会变成坏人,善人会变成恶人,连一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的和尚,都可能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妖魔。
  两国商议休战之事的时候,薄敬特别想和顾元戎谈一谈这种说法。
  毕竟,这一年里两国交战最激烈的时候,被逼急了的顾元戎曾做过一件事情——他出了三千两白银,在凤桐镇中挂了悬赏,要取薄敬的人头。
  当然,要在维丹军中拿到薄敬的人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请人做这样困难的事情,需要的显然不止是三千两银子。
  故而那白花花的银子至今还摆在大魏军中,薄敬的脑袋,也好好地待在他的脖子上,但这些银两却着实激励了不少亡命之徒,让薄敬烦不胜烦,耽误了他不少时间,延误了他不少的计策,为大魏军队争取到了时间。
  薄敬觉得,顾元戎变得大大的坏。
  但意图和顾元戎好好谈一谈,嘲讽嘲讽他的薄敬,不幸愿望落了空。
  因为两国的休战方一开始进入商议,顾元戎便被宣召回京,如今坐镇边关、震慑和谈的是秦慕天。
  薄敬并没有和秦慕天聊天的兴趣,便挑了挑眉头,转身回了自己的军帐,由着那和谈的帐篷里,两国大臣唇枪舌战,争论那维持不了多久的休战协约。
  ……
  而正快马赶回咸安的顾元戎,如今正困于另一件事情之中,这件事本是一计反间计,恰是出自薄敬的手笔:
  高未离半年之前,便被一纸诏令宣回了京城,虽未有性命之忧,却因擅离职守、前往边关,挨了一顿好骂,只是因在大魏与维丹的边关之战中,与维丹军队在廉阳城前的磨山斡旋有功,故而功过相抵,没有被罚。
  顾元戎本暗暗松了一口气,哪想半月之前传来消息,高未离在自己的府邸之中,被人在茶水里下了毒,当时他正和曹容长在书房说话呢,突然血就像溪流里的水一样从鼻子里淌出来,流了满满两手,险些就一命呜呼。
  处在当事人的位置看去——不管是由顾元戎、高未离还是曹容长的角度来看,陈子烁无疑都是当今世上最想要高未离性命的人。
  但是,其实三个人心里都明白,陈子烁并不会干这件事情,毕竟堂堂大魏皇帝,想拿捏一个小小的高未离何其简单,不必用这么容易被人诟病的手段。
  可是这又怎么样呢?
  就算理智说陈子烁不会这么做,心里就真的不会因此对皇帝陛下生出些许间隙怀疑?
  未必。
  不光如此,三人之间又何尝不是生出那么些隐隐的新矛盾:
  三人此时虽不知此事是维丹人所做,心里却都明白,无论事实如何,说到底,高未离出了这样的事情,受了这样的罪,归根结底都和顾元戎脱不了关系,若非顾元戎与高未离搅在一起,非谈什么违背天地纲常、世间伦理的七情六欲,根本不会有这么一件事情。
  曹容长虽然性子直,有时有些莽撞,却不是傻的,有的话他不说,只是知道当真是绝对不能说,故而搁在心里。他本就觉得男子之间的事情是胡来,有旧时就对顾元戎很有些意见,如今他心里是怎么看顾元戎的,所有人心里都明白。
  薄敬的这个计策未必高明,也未必有多有效,却着实有些搅混水的作用,如同饭菜里的一只米虫,就算被看见了,被挑出来了,那饭菜吃起来也远不如没这只虫子时香了,会让人觉得心里毛毛的。
  休战的那一纸协议被一条一条定下来的时候,顾元戎已到了咸安。
  这么长时间过去,高未离余毒都清了,除了人虚了一些,倒没有什么大碍。他是早写了信打听了时间,早早到京郊的长亭去接顾元戎的,故而顾元戎虽然得了诏令,一回京就必须得进宫,但两个人还是得以一起走了不少的路,算是聊慰高未离口中的那个“相思之苦”。
  许是知道出了这样的事情,顾元戎到底是心里不安的,故而一路插科打诨,跟顾元戎开一些玩笑。临到宫门前告别,高未离偷偷伸手,借着广袖的遮掩,捏了捏顾元戎的右手,笑道:“侯爷,无事的。”
  顾元戎抿了一下嘴唇,轻轻地“嗯”了一声。
  纵使眨眼便是一年多,从宫门口到清心阁的道路,顾元戎也熟稔依旧,而清心阁内的布置,也未曾有多大的变化,依旧肃穆、庄严,并且沉闷。
  因是夏日,纵使清心阁门口挂了竹帘子,依旧有那么些调皮的阳光绕过了精美绝伦的帘子,从硕大的雕花木门漏进来,在光滑的木地板上投下带着花纹的光芒。顾元戎在那花纹上跪了,那明暗便落在了他背上,衬得那背对阳光的脸有些阴暗。
  “臣顾元戎参见陛下。”他朗声道。
  陈子烁端坐在书案之后,淡淡地看着他,道:“起吧。”
  “诺。”顾元戎闻言站起身来,沉思一下,双手拢着,眼眸低垂,开始述职。
  陈子烁默默听着,偶尔淡淡地应上一声,一双眼眸则一直看着顾元戎,上上下下地打量着,显得那答应很是漫不经心。
  从陈子烁的角度看去,顾元戎满身倦怠风尘,风尘中还隐隐带着一股子大漠风沙、草原雪山的苍茫味道,大概是一年多征战沙场,几度经历生死,顾元戎的身上多了几分淡漠,目里眉间也多了几分杀伐之气,盖住了几分俊秀,看着倒是更像个将军了些。
  “瘦了。”陈子烁突然开口道。
  话说到一半儿的顾元戎愣了一下,知道陈子烁是没心思听自己的奏报了,便只得有些无奈地拱手道:“陛下言重了。”
  “是吗?”陈子烁的手搭在了书案上,“朕倒是真的觉得,安宁侯瘦了不少,想来边关苦寒、征战艰难,辛苦安宁侯了。”
  虽然人人都知道这是场面话,顾元戎还是不得不默书一样回答道:“多谢陛下关心。保家卫国,乃是男儿本分,何况臣是将军,这都是臣该做的,臣并不觉得辛苦。”
  “安宁侯可不要逞强。”陈子烁的手指在书案上轻轻敲了一下,“安宁侯如今乃是国之栋梁,朕的股肱之臣,千万要注意身体,这才是国家之幸。而且……如今安宁侯府也算是家大业大,虽有安宁侯夫人在内协助,家中的许多事情,也要安宁侯这个一家之主操心呢。说起来,前几日皇后还到朕这里来,说了些关于安宁侯的家务事呢。”
  顾元戎闻言,心里忽的一跳。
  “皇后与朕说,安宁侯如今也已二十一了,膝下却没有一息子脉留存,终归是说不过去的。京中的那些王侯大夫,后院里有爱嚼舌根的,对此已颇有说辞,一来二去,流传的很广。他们也不管安宁侯奔波在边关,无论如何也变不出个孩子来,只捡那难听的说。”陈子烁悠哉悠哉地说道,“皇后说,连安宁侯夫人这般心思不细的,都被背后指点哭了。”
  “臣……”顾元戎张口。
  陈子烁却不叫他说出话来,只是笑道:“安宁侯不要拿出那许多的说辞,你啊,这个年纪确实该要个孩子了。朕说几句难听的,战场上刀剑无眼,顾家如今可唯余安宁侯这一只血脉了,若是安宁侯来日当真有个三长两短,登州顾家,可就真的断子绝孙了。这偌大的家业可怎么办?这忠良血脉又如何留存?”
  顾元戎闻言,却只是跪在了地上,叩头道:“臣求陛下放过臣!”
  “哦?”陈子烁的眉头微微挑了起来,手指在书案上一下一下的轻轻敲着,“安宁侯为何如此说。朕还记得,安宁侯当初说什么功劳都不必要,只求不呆在朕身边做个男宠,要做正常人。娶妻生子,不正是正常人该过的日子?如今安宁侯怎么又叫朕放过你了?”
  顾元戎却当做没听见,咬牙轻声道:“臣有一问,陛下当年既然可以随林玦大人过自己想过的日子,为何如今不能让臣过自己想过的日子……臣知道这话莽撞了,陛下可能不愿意听。陛下就当臣自抬身价,且让臣与林玦大人比一比吧。”
  “呵呵。”陈子烁冷笑道,“林玦喜欢的可是女人,安宁侯呢?若安宁侯喜欢的是肖蔷,朕立马二话不说,安宁侯爱做什么做什么,朕一个字不说。可是,实际上安宁侯呢?高未离到底有什么好的?!你们二人眉来眼去的,当朕是瞎的么!你们当真是当朕不敢杀人不成。顾元戎,朕告诉你,你要是喜欢男人,就只能喜欢朕。”
  他站起身来,抖了抖广袖,放轻了声音道:“不过,安宁侯如今再说自己喜欢女子,可有些晚了。”
  说罢,陈子烁抬腿向清心阁门口走去,走到一半,他停下步子,回头道:“关于孩子的事情,安宁侯最好去听听皇后和安宁侯夫人的说辞,再下决断。”

  第五十章

  有了陈子烁的一番话做铺垫,顾元戎觉得在安宁侯府的正厅里看见大魏国母、两位龙子的母亲肖绾,就变成了一件不太稀奇的事情。
  她是一位温婉而坚毅的女子,柔和、聪慧、优雅而美丽,即使身上穿的不再是华美的宫装,也依旧是端庄而透着贵气的。
  顾元戎只抬眸看了她一眼,正准备一拜下去,却有跟在皇后身边的女官一把扶住了他。
  “下去吧。”肖绾轻声道。
  “诺。”几个女官宫女应了一声,低着头恭敬地退了出去,最后还小心地掩住了安宁侯府正厅的门。
  肖绾看着门外的影子都淡了,才站起身来,笑道:“听闻安宁侯回京之日,陛下与侯爷已谈过许久,那本宫今日的来意,想来安宁侯都已经猜到了吧?”说话间,她已走到了顾元戎的面前,袅袅香气传到顾元戎的鼻尖,让他不由后退了一步。
  “微臣心中确实有些计较……”顾元戎垂眸答道。
  肖绾点点头,又道:“那侯爷是否肯答应这个请求?”
  顾元戎蹙眉,迟疑着措辞道:“这恐怕不太……”
  肖绾并不让他说完,而是兀自开口打断了顾元戎的话语,急切地说道:“肖绾并非是以一国皇后的身份请求侯爷,而是以蔷儿阿姊的身份求求侯爷,求侯爷给蔷儿一个孩子,给蔷儿一个立足之地,侯爷也不肯吗?”
  她的语气是急切的,表情是焦急的,但一双美目却是平静而理智的,她理智地观察着顾元戎的表现,随时地调整着措辞。说完之后,盈盈一拜,顾元戎哪里敢受,连忙去拉她,却也不敢扶实在了,只敢做一个虚的动作。
  肖绾似乎不吃这一套,结结实实地拜到了底。
  顾元戎见状,连忙向右侧开一步,再退两步,最后跪在了地上,道:“还请皇后速速起来,臣实在不敢受此大礼。”
  “还请侯爷听一听肖绾的话,重新考虑此事。”肖绾闻言,却是一动不动,只是垂下眼眸,柔声说道。
  顾元戎无奈,只得道:“微臣洗耳恭听。”
  “多谢侯爷。”肖绾又重新福了福身子,这才站直身子,低眸柔声说,“还请侯爷起来上坐,再由肖绾慢慢与侯爷说。”
  “诺。”顾元戎应了一声,无奈地站起来,跟在肖绾后面,在大厅最里面的那一张红木的茶几畔恭恭敬敬、远远地坐了。
  肖绾用一双柔夷倒了沏了一壶茶,边沏茶,边温温和和地问顾元戎道:“侯爷之所以咬紧牙关不同意此事,到底是因何顾虑呢?肖绾来猜一猜,是因为高将军,还是因为蔷儿?”
  “皆有。”顾元戎垂眸答道。
  “可是肖绾以为,要一个孩子,对高将军,对蔷儿,甚至对侯爷自己,都是一件大大的好事。”肖绾说着,将壶中的茶汤倒在了杯中,并将其中一杯端在了顾元戎面前。
  顾元戎并不动那个杯子,依旧垂着眼脸不去看肖绾的样貌模样,继续恭恭敬敬地说:“还请皇后娘娘明示。”
  “肖绾先与侯爷说说此事与高将军的关系吧。想来侯爷也知道,高将军如今仗着曹老将军把持军权,凭着一股子少年意气,便与陛下对着做,无疑是在玩火自焚。陛下如今忍着这口气,全是因为有曹老将军坐镇,不愿挑拨将军与曹老将军的关系。当然,也是因为当时外忧内患交加,一时腾不出心力来收拾这些私事。可是外忧内患再重,如今也都在慢慢地淡去了,曹老将军再厉害,又能当多久的大将军呢?”肖绾面上带着微微的笑,慢条斯理地说道。
  其实朝中诸位大臣都知道,曹容长坐在大将军的位置上,只是在给顾元戎当过渡,让顾元戎攒一攒资历,把顾元戎前头的几个辈分度过去。
  顾元戎抿着唇,不说话。
  “曹老将军一旦卸甲归田、颐养千年,即便是侯爷,恐怕也保不住高将军了。”肖绾说话的时候,眼睛一直在仔细地打量着顾元戎,“其实这些侯爷都知道,所以当初侯爷就不想答应高将军的意见,自从高将军被陛下用一纸诏令骂回京城开始,侯爷便一直想结束自己与高将军的纠葛。侯爷之所以每每不曾成功,只是因为高将军太缠人了。”
  肖绾为什么会知道这些?
  这个念头在顾元戎脑海里只是一闪而过,随即他就意识到,肖绾是一个极为聪慧的女子,又是陈子烁的皇后,她怎么会不知道这些。
  于是他继续地沉默了下去,安静地等待下文。
  “肖绾觉得,高将军这个人太过孩子气,有时候做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叛逆世俗,却有两点好处,一是性子开朗和气,讨人喜欢,二是持之以恒,高将军认定一件事情,就一直做,并且相信自己不放弃,便绝对能将此事做成。”肖绾说道此处,笑了起来,“可是侯爷,此时已是当断之时,侯爷应该狠下心来了。此事便是个好机会,依照高将军的性子,断然接受不了这个孩子,更不可能和一个奶娃娃抢父亲。到时候再找个机会将高将军远远地调到边关去,才是保全了高将军的性命。”
  肖绾没说,她之所以这么有把握,是早早调查过,高未离最初喜欢那个他的同袍,自结婚生子之后,就再也没能看见高未离的影子。
  顾元戎听了,一愣,而后苦笑一声,道:“还请皇后娘娘,再说一说蔷儿吧。”
  “肖绾是蔷儿的长姊,此事,自然是对蔷儿更为有利……”肖绾也苦笑一下,给自己重新倒了一杯茶,“侯爷之所以不愿碰蔷儿,是因为知道蔷儿的心不再此处。可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