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尘有梦-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老的形象和李远方想象中的武林前辈大不相同,严老的打扮则堪称是道学名家的典范,个子不高,脸上很清瘦,下巴上一挂白胡子,上身穿着一件灰色的对襟短衫,灰色的绸裤,灰色的团鞋,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如果把头发挽起来插根簪,然后换成长衫,手上再拿把拂尘什么的话,就是活脱脱的神仙中人了。严老和武老虽然是老朋友了,而且天各一方不常见面,但两人都不是平常人,所以见面后只是简单地打了个招呼,没有多少客气话说。路上来的时候光顾说话了,李远方车开得比较慢,到严老家时已经是午饭时间,所以李远方除了和他说几句客气话外,也没有多说,但出于好奇,一直注意观察着严老。李远方发现严老盯着自己看了老半天,看人的目光中,又有赞赏又有疑惑的,不知道他这个半仙看出了什么东西来。而当李远方向严老介绍王梦遥的时候,不知道是自己看错了还是太敏感什么的,李远方觉得严老的脸色好像变了一下,然后马上恢复了正常,但和王梦遥说话的时候,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笑得也不是太自然。
    既然来黄陵的主要目的是陪王梦遥旅游,吃完中午饭后,李远方和武老说了一声,就径自带着王梦遥游黄陵去了。武老陪着董文龙留在严老家,借此机会让严老给董文龙一些指点。李远方曾经好几次路过黄陵,而且来之前特地上网查了许多与黄陵有关的资料,路怎么去走,已经是了熟于心了,所以当严老提出要不要他陪的时候,李远方说不用麻烦了,自己认得路的。
    从黄陵县城到黄帝陵没有多少路,开着车去有些夸张,再说既然是来旅游的,一路走过去也更有味道些,所以李远方把车留在了严老家里,带着王梦遥顺着县城的街道慢慢走过去。来黄陵之前,李远方就曾经听王记者等人说过黄陵县城是怎么怎么地小,这下走过一遍以后,有了更深的体会,觉得只能用“精致”二字来形容黄陵县城。整个县城基本上就是一条主街道,另外还有几条不怎么长也比较冷清的小街,中心广场西边的主街道基本上是东西走向,过了中心广场再稍折向北,是主街道的另外一部分,所有的政府机关基本上都分布在这条主街道的两旁。让李远方感到有趣的是,黄陵县的这些政府机关非常集中,所有相关的部门都在一栋楼里,比如其中一栋楼是公检法的大集合,不是很大的楼门前,挂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好几块牌子,而这栋楼的规模,还没有李远方的“行星数据”占的地盘大。
    看着这些挤在一起的政府部门,李远方越看越觉得有趣,忍不住和王梦遥开玩笑说要是老百姓来办事,不识字的走错门怎么办。王梦遥可算是本地人,对李远方说其实有许多部门都是几块牌子一班人马,只要进了楼,肯定能办成事的。因为黄陵县实在太小,人口不多,全县的经济收入也较低,养不起太多的干部,所以前些年黄陵县搞了个机构改革,把许多部门合并了,既精简了机构,又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这件事很受老百姓欢迎,首先是当官的少了,老百姓的负担就小了;其次,机构合并后办什么事找一个部门就行,不需要一个公章一个公章地盖过去,省了老百姓许多麻烦。但黄陵县的上级部门却不愿意了,因为对有些上级部门来说,没有对口的部门,他们来检查就没有对口的人员接待,总觉得许多事办起来很不方便,便以公文不好发等等为由,让黄陵县恢复原来的建制。迫于上级的压力,黄陵县后来不得不恢复了一些部门,但采取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让一些部门还是按改革后的编制运行,只在一个衙门上挂了几块牌子,人马却是一班,既精简了机构,又照顾了上级的要求,这样之后,上级部门倒没有多少话说了。
    作为一个旅游景点,黄帝陵以人文为主,除了黄帝陵及其周围世界上最大的古柏群外,就是一个祭祀大殿了,实际上没有多少风景可看,但因为黄帝是华夏亿万子孙的始祖,黄帝陵就是华夏子孙精神所寄,所以显得非同一般。不管是多么大的官,多么非凡的人物,到了自己民族始祖的墓前,都是必须低下自己的头颅的。近年来,祭黄陵已经成了国家级的祭祀大典,借着这个东风,近年来黄帝陵的建设与以前相比有了不少起色,黄帝陵周围的备项设施逐渐齐全,祭祀大殿的规模也比王梦遥几年前来的时候大多了。
    既然没有多少东西可看,李远方和王梦遥二人只是到祭祀大殿前牵手试着量了一下那棵据说是黄帝当年亲手种下的“黄帝手植柏”,就直奔黄帝陵去了。和南方的那些陵墓不同,黄帝陵和所有的北方陵墓一样,只是一个大土包,这让李远方有些失望。不由得问王梦遥道:“黄帝陵以前就是这样的吗?”王梦遥说:“一直是这样的,应该是几千年来都是这样的,不过现在土封的规模比很久以前大了一些,据说因为有些来朝拜的人都会带一包新土给黄帝陵添上,所以就越来越大了。”
    李远方想想也是,对黄帝陵这样的地方来说,象征意义远比实际的形式更重要些,不管是大土包也好,别的形式也好,只要这是黄帝的陵墓就行了。甚至于,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黄帝这个人,这个陵墓里埋的是否真的是那个几千年前的黄帝都并不重要,只要大家都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这个陵墓是黄帝的陵墓,都把这里作为民族精神的寄托之处就够了。
    不过李远方对黄帝陵的祭祀形式颇有微词,总觉得黄帝陵前所提供的祭拜形式有点不大对头。黄帝作为华夏的始祖,祭拜黄帝的形式就算不用正统的儒家的形式,至少也应该用道家的形式,但目前黄帝陵前祭拜黄帝的形式和儒家及道家的祭拜形式大不相同,而更像是佛家的,尤其是那个上完香后鸣钟祭祖的做法,更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很容易使人想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成语。而每个人所能撞的钟的次数根据买香的数量决定的做法,则更带有浓浓的功利色彩了。所以李远方给黄帝上完香叩完头后,并没有像别的人那样去敲钟,他觉得没有被正式授权的随意在黄帝陵前敲钟的行为是对黄帝他老人家的大不敬。当然,也许在他的潜意识中,还对把撞钟的次数和买香的数量联系在一起的做法有些不屑的成份在内吧。
    黄帝陵坐落在桥山上,所以黄帝陵就有“桥山龙舆”的说法,据说黄帝陵所在的地方的风水是很好的,所以才保证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延续,而不像世界上其他几个文明古国那样早早就衰落了。从黄陵县到黄帝陵的来回路上,王梦遥不停地向李远方介绍着黄帝陵周围的各座山的名称以及向他解释黄帝陵的风水之好。
    对风水这样的东西,李远方并不是完全不在意,但看看这个地方山不太高,而且基本上都是光秃秃的黄土包,李远方不明白这里的风水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但想想对于风水这样的东西自己不懂,就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王梦遥说的所有话,他都答“是”,连考虑都不考虑。所以,当王梦遥说“如果我死得比你早,你就在这附件找个风水好点的地方把我埋下吧”的时候,李远方也条件反射地应了声“是”,话说出口后才发觉不对,赶紧对王梦遥说:“你说什么呢,我可不许你比我先死,我们两个,不求同日生,怎么也要求同穴死的。什么时候我们都对这个世界厌烦了,就找个地方埋在一起。”
    这种甜言密语说得王梦遥特别高兴,挽着李远方的手臂不由自主地紧了紧,几乎挂在了李远方的身上,直到发现路边的许多行人都奇怪地看着自己,才不好意思地松开了一些。然后对李远方说:“远方,晚上我们找一下严老,让他帮我们在附近找个风水好的地方买下来,等到以后我们都老死了的时候就埋在这里,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了。”虽然对这么早就计划身后事非常不习惯,但李远方不好反对王梦遥的意思,就应道:“好吧,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和严老说一声。”
    本书为VIP,转载请注明!
第一百零三章 相见恨晚
    董文龙早就听说黄陵县城关的小吃非常有名,强烈要求到外面去吃小吃,所以晚上的时候严老就没有在家里准备晚饭,而带着大家从县政府前面拐上去,在那条小街上找了一个小饭店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
    从严老家出来的时候,李远方就问起了黄帝陵的风水,严老知无不言地向李远方解释了一番。等到严老解释完了黄帝陵有关的内容,李远方就把王梦遥的想法向严老说了出来,问严老能否帮着找一个风水好点的地方,作为他们两人百年之后的埋骨之地。这个时候已经快要入夏,天还比较亮,所以李远方清楚地看到严老的脸上又显出中午刚见到王梦遥时的古怪神色。沉吟了一下,严老对李远方说:“地方倒是有现成的,几年前我就给自己找了一个好穴,你们想要的话,我让给你们算了。”
    俗话说“君子不夺人之美”,听了严老的话后,李远方说:“您老人家给自己准备的地方就算了,您还是帮我们另外选一个吧。”严老说:“没关系,我自己一时半回也用不上,先让给你们,也可以了却你媳妇的一个心愿。”严老和李远方说话的时候,王梦遥在旁边注意听着,所以没等李远方想出推辞的理由,就接过来对严老说:“那我就谢谢您老人家了!”王梦遥都这么说了,李远方只好不再说话,也谢了严老。
    说完了风水之事,严老问李远方道:“听说现在非常流行的那个用易经算卦的软件是你编的,都说很不错,什么时候也让我见识一下。”王梦遥奇怪地问:“您老人家也知道这个软件吗?”严老说:“我的好多在国外的徒弟都和我提起过,他们对这个软件的评价比较高,我们这个小地方的许多人也买了你的那个软件,用得都不错。可惜我不会用电脑,不然的话我也弄一套试试。世道变了,做我们这一行的,也要用上一些新设备,采取一些新办法,不然更没人信了。”说话的语气里,有几分无奈的味道。
    李远方想不到严老这么开明,但对在严老面前提起自己的那个软件,李远方总是很不好意思,不管怎么说,自己的那个软件中所用的东西都只是些皮毛,与其说是个应用软件,不如说是个游戏软件,在严老这样的大师面前,他软件里的那点东西,实在是上不了台面,所以讷讷地半天说不出话来。严老没有注意到李远方的表情变化,顾自说着话:“预测和风水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文化精髓,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则几千年过去后早就被淘汰了。但是真正会这一套的人太少,所以越来越神秘。再加上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到处招摇撞骗,时间一长,连信的人都越来越少了,所以现在的人都把这方面的东西当作迷信来看。如果结合一些现代科技,借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普及一下,让所有人都认识到这是真正有道理的,就能被大众所接受,这样就好了。我没有用过你那个软件,只是从别人那里听到了一些那个软件的一些基本情况,我觉得你的思路不错,如果你学得深一点,再把你那个软件做得精一点,影响再扩大一些,能够让更多的人明白其中的道理的话,就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严老的这一番话李远方表示赞同,他也觉得对于这样的民族文化精髓,之所以混到现在这种地步,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得到普及。所以他对严老说:“您老人家说的很有道理,当时我做这个软件就有点引起大家注意的目的,只是没有想到现在影响这么大。我也想把这个软件做得更好一些,不过,在计算机编程方面我自认能够胜任,但其它方面我只知道些皮毛,想做好也没有那个条件,风水方面我更是一点都不懂,所以这个软件现在出的两个版本里都没有关于风水的部分。如果可能的话,希望您老人家能给我些指导。”
    严老朗爽地笑了几声,对李远方说:“没问题,下午你们出去的时候我就和武老哥商量过了,只要是你想要东西,我老头子绝对不会藏私。我会的这些东西,不是我老头子自夸,在我们这个行业里还是数得上的。但就算是收十个八个徒弟,因为每个人的领悟能力有差别,也没有办法把所有的东西都传下去,我总不能把这些东西带到棺材里去吧,所以我想,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把我会的东西都跟你好好说说。你不是懂电脑吗,一时半回理解不了的话,你可以先存在电脑里,以后有时间的时候再自己仔细研究,或者找几个合适的人帮我传下去。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我还在的话,可以打电话问我,这样的话,我就可以放心了。”严老的这个建议不错,正好李远方一般情况下是到什么地方都带着笔记本电脑的,而且这次来的时候连摄像机和带录音笔功能的MP3都带着,随时可以把所有的资料记录下来存在电脑里,所以就和严老约定这两天如果武老还打算留在这里的话,就让董文龙和王梦遥他们自己出去玩,李远方则和严老一起进行资料的记录和整理。
    严老在这个小县城里是个名人,一般年纪稍大点的人都认识他,他平时很少出门,今天竟然破天荒地陪着客人在街上走,路上遇到他的人都觉得很新鲜,所以一路上不停地有人和他打招呼,而且,和严老打招呼的人都很奇怪地多看了李远方他们几眼。李远方没觉得什么,王梦遥却觉得很不适应,不由自主地抓紧了李远方的手臂,因为觉得别扭,所以一路上很少插话。但这个县城毕竟很小,即便走得很慢,说话之间还是到了目的地。
    他们去的小饭店是严老的族孙开的,严老来了,饭店的老板当然是亲自来招呼,问他们要点什么菜,武老对李远方说:“你是开饭店的,菜就由你来点吧!”在座的有两个长辈,李远方当然不好意思自己点菜,就说:“我不知道这里有什么特色菜,还是严老点吧。”但在严老的要求下,李远方想想王梦遥爱吃鱼头,进门的时候也看到水箱里养了几条胖头鲢鱼,就问饭店的老板:“你这里有鱼头豆腐吗?”老板说:“菜谱上是没有这个菜的,但你们想要的话,我可以给你们现杀活鱼来做。”李远方说:“那好吧,多放点辣椒油,这样有味道。”老板说好的,出去了一下安排这个菜,然后回来让严老继续点菜。
    “鱼头豆腐”这个菜是最早点的,但别的菜都上全了,这个菜还没见端上来,王梦遥对这里的这些特色菜没有什么胃口,就和李远方嘟囔了一句“鱼头豆腐怎么还不上来呢?”严老有些不好意思,就把老板喊了进来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老板诚惶诚恐地向严老解释说:“叔公,鱼我已经找人去买回来杀好了,正在炖,马上就好了。”李远方觉得很奇怪,刚才进来的时候明明看到水箱里养着鱼,还需要到外面去买吗,但想想这是他们饭店自己的事情,就没有再问。
    等到老板亲自把“鱼头豆腐”端了上来,王梦遥拿筷子翻了一下,然后对李远方说:“这个鱼头怎么这么小呢?”李远方也看到了,觉得很奇怪,问老板道:“你们用的是什么鱼的头?”老板说:“鲤鱼头啊,我特地让人出去买的,鱼身都扔在那里没用,就把鱼头给你们炖了,有什么不对吗?”李远方无奈地说:“鱼头豆腐应该用鲢鱼头炖,我刚才进门的时候看到你们水箱里养着几条的,你们怎么不用呢?”老板说:“鲢鱼太便宜了,你们都是我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