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暮岁回首看人生-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取有益的养分。

  后来又经过一番痛苦的摸索和徘徊,我终于感到无法逃避自己的职业,我只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文学显然是一条并行不悖可供选择的路。可这方面我没有特殊的表现和自己的专长。学生时代除了完成老师的命题作文,几乎没有再写过别的文章。也许因为喜欢看书,多读一点的缘故,一些同学总以为我会“写”。其实仅仅在学期初的头一篇作文,老师经常会叫学生写一写“假期中的生活”或“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我写出来总能得到老师的称赞,当作范文念给同学听,还对同学分析道,文章是如何如何构思巧妙,用心良苦等等。其实在我是因为假期中确实有“生活”,有一件“有意义的事”。照着生活原来的面目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并没有如何去“巧妙构思,良苦用心”。会成为一篇受老师赏识的好作文,我也没有想到,往后的命题作文就不行,和数理化相比,我对语文这一科最感不足,成绩也较差。

  我也想过自己可能是写不好的,我不敢想象有一天能写出一部怎样的作品。我自己还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怎能设想我的文章可以教育别人,帮助别人?我几度怀疑过自己的打算,否定这种选择。

  但是我一直有一个想法,要把我所爱的,所恨的,希望于人类社会的,全写出来。要揭露那些虚伪的人生,要讴歌崇高的美德。还由于自身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目睹大妹的不幸,我要父母们克服自我,切实培养人类的下一代。我要替那些被不良教育推向邪路的儿女鸣不平,同时也为自己诉说一下遭遇和委屈,让人们看到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正。这就是我最终确定自己道路的动机。也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我时时有一股想写和非写不可的冲动。如果我想原谅这一切,我就怎么也写不出深刻的文章来,我的理想也就毫无意义了。 (待续) 。。

九、人生岔道——徘徊选择(6)
我相信自己要写的,全是真的,是自身的苦痛换来的深切感受,我为什么不可以告诉人们,让别人引为借鉴?我不想奉承谁,讨好谁;也无意去报复谁,打击谁。我用不着苦心经营,编造离奇的情节,或惊人的故事,我自身的经历将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社会的一部分。如果我将来的作品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我就得到极大的嘉奖和安慰,再有可能就去推动,去激发人们争取更美好的生活。

  那些“文质彬彬教养有素”的人,是体会不到我的爱憎和苦衷,说不出我心里的希望。那些一帆风顺无忧无虑的人,也想像不到生活有多么艰难,提不出改变它的办法来。无数受不良教育摧残,生活贫困的人又写不出文章,无从表达自己的心愿,喊出心里的最爱。因此我首先要为自己负起责任,一定要学,要写,要将心里想的,要对人们呼吁的,全在将来写出来。

  我明白,当时的现实还不允许我那样去做,除了将希望寄托在将来,在国家进步的将来,别无他法。这个将来,同那些在冥冥中追求的将来,毫无共同之处,它是建立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上,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当时我想,我要为此努力,我始终是充沛和旺盛的。假定自己还是个文学的小学生吧!学它十年、二十年,总该有收获。只要不忘记辛勤劳动,成熟的一天定会到来,不能丰收也有小仓,重要的是不能丢掉一个人的信念,一回生二回熟,慢慢总会好起来。

  记得有一年除夕,祖父叫我写春联。我犹豫了好久,自愧笔迹难看,但家里再没有能写的人了,叔叔们在外地工作还没有回来,我只得自己动笔。第一字琢磨了好半天,写出来仍十分怯懦,可总算打破面子,胆子也壮起来。最后虽写得不象样,在实践中终归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有了体会,知道毛笔字要写得苍劲有力,写得“活”起来,显出一定特色,就应该按自己的笔法练下去。老是模仿别人,东学一点,西习一撇,就失去自己的精神和风格。心想干其它事,比如写文章,何尝不是这样。照自己的想法闯出一条路,才真正是属于自己的,事情也还要这样迫出来。

  朋友对我的想法不以为然,他们说:“青年人总有远大的理想嘛!”认为我过高估计自己的才能。在他们看来,象我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没有突出的才干,理想是空有其名,随着年岁增大,一定会成为泡影。

  我冷静考虑过他们的意见,也许他们是有道理的,也许我当真是太看重自己,象我以前的几次努力,终归还要失败。但是,我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绝无夸张,对自己的缺点跟对优点一样清楚。我也从不隐瞒,无论是好是坏,我都愿意如实反映。我能做到的,就一定争取,我力所不及的,就坦率承认。我不时告诫自己,要辛勤耕耘,细心照料,不能幻想眼前会突然出现一片金黄色的谷穗。第一次收成,也许不好,要靠第二次,第三次……因此我觉得自己同他们说的,是不完全一样的。

  再说,没有经过努力就轻意放弃,将来一定还要后悔。奋斗而达不到,我心甘情愿,那时就理直气壮地说:“我只能如此,得五十分吧!这就是我的真实才干。”我会格外看重和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成绩。我不会因为过低的评价耿耿于怀,也不因为过高的声誉羞愧难当。献出我所有的能量给人民,这就是我理想的所在。我敢说,我的选择不是一时的冲动,或权宜之计。我的理想还负有心灵上的使命,它一定要实现,在我身上,在我子女肩上,或在他人那里。

  我不否认兴许还会失败,但失败并不可怕,人类社会不就是从无数次失败中发展进步起来的吗?只要没有失掉竞争的力量,我还照样要撞下去。我不相信命运有一天会从天而降,给我带来意外的恩赐。在人生岔口,我几经徘徊周折,才找到这条路,我不会也不应该再改变方向。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终身,是我赖于生存的信条。

  就这样,我开始下意识阅读了不少古代散文书籍,学习古人锤炼文字的功夫,也纠正自己不求甚解,过于浮躁的读书习惯。象韩非的《说难》,李斯的《谏逐客令》,贾谊的《过秦论》,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师说》等等,都是写作的好典范。有的从中可以学到构思谋篇的方法,有的是如何运用准确形象的比喻,有的则以它精辟的论述和雄辩的说理,叫人信服不已。

  陆机的《文赋》和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专论著说的。读了得益不少。尤其是刘勰的经历更值得我深思。他用毕生的精力才写成这部经典著作,在当时并不被人所重视,唯有他自己知道这部书的价值,深信它是有用的。带着自己的力作,刘勰象和氏献璞那样,终于得到重视,使他的著作能千古流芳。可见有才能还得有毅力有胆略,要是刘勰对自己的成果缺乏信心,要是他没有勇气冲破人们的偏见,恐怕他的书就不会被世人所知了。

  回想起来,当年虽走过不少弯路,却很值得。没有这一过程也许找不到今天的出路。当然,能一帆风顺到达彼岸,或沿着别人指明的方向轻松走到底也不错。可惜这种人并不多。那些在人生岔道口经历过一番痛苦的徘徊选择,甚至是盲撞的人,如能锲而不舍,最终发现自己正确的目标,往往会有可喜的成果。

十、人生漂泊——发配“边疆”(1)
1964年7月16日,正当我醉心于为自己的新理想设计蓝图的时候,突然接到通知,下学期把我调到本县沿海一间偏远的小学任教。原因很清楚,县文教科人事股长说我“自恃才高,几次闹着考大学,不安心工作”,因此要把我发配到“边疆”去“充军”。

  事实是,我虽积极准备参加“高考”,并没有因此耽误工作。就在这一学期我还被评为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我担任的班级被评为县“少先队优秀中队”,队员们的先进事迹,还由团县委拍照送到省里展览。这不就是有力的证明吗?

  只因为我想考大学,竟被看成是一个“另类”。听说人事股还放出话来:如果我不去报到,就叫我“滚蛋”。

  我感到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但我不在乎工作地点,这不会影响我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别人也许会风言冷语,说长道短,我不把它放在心上。困难、挫折、讥笑、侮辱都可能使一个人更坚强起来,更坚定地去追寻既定的目标。改变一下环境说不定还会有新的生路,我是个喜欢不断变革的人,对这种不公正的现实,心理上能平静地接受,因为地点不会左右我想要做的事。

  学生们得知我被调走,纷纷向校长提出请求,有的急得哭出来,天真地说要跟我一道走。我只得反过来安慰他们,讲了一套服从分配的大道理。当然,我何倘愿意离开,我的人生虽经历许多曲折,我在人生岔道口也几经徘徊,但几年教师生涯也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每当忆起跟学生在一起活动交谈的情景,都会哑然失笑给自己增添几分年青。

  刚到东街小学接任三年级乙班班主任的时候,班上五十八位学生就像五十八枚美丽的邮票,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漂亮,收集他们就同欣赏邮票一样有趣:

  钱多芬是个外表看起来文静的女孩子,有着高高的前额,显得过早失去稚气,据前班主任介绍她是班上的优等生,朗诵能力很强。可开学不久她的母亲就来投诉,说是跟多芬同桌的男同学经常会欺侮多芬,有时在放学路上还拦住不让她回家,甚至打过她。多芬几次向母亲啼哭,要求转到别的学校。

  我找来跟她同桌的王国强了解情况,这是个头发乱蓬蓬,走路两边摇,凡事满不在乎的学生,平时做作业就不耐烦,同学做了三张,他只用一张就打发了老师的问题,还唯恐纸张太大,每字都像他走路那样跨出横线。其他老师告诉我,这学生一贯表现不好,上学期好几次被同学轰回家,没人愿意跟他同桌,原班主任简直拿他没办法。我问他为什么还不争取入队。他竟伤心地哭了,说是班上的同学都岐视他,只有村生跟他要好。

  村生却被同学叫做“肮脏人”,他的作业同他的睑一样糊涂,经常无故迟到,有一次因偷邻居老阿婆的钱被告到学校,偷来的钱被用去购买学用品。原来他的母亲不肯拿钱给他买学用品,他又欣慕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拥有一把小刀和一根尺子,于是萌生偷钱的念头。

  那些在班上学习好的学生,也并不是都让人放心。曾珍珍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是个惹人喜欢的女孩子,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她银铃般爽朗的笑声,可性格又十分脆弱,稍不顺心就哭出来。同学告诉我,她家里有个刻薄的养母,经常打骂他,有时不让她吃饭,甚至不让她来上学。

  陈钦泉是个不引人注意,守规矩的孩子,认识他是因为小组长向我诉苦,说钦泉每天早读时间都不想读书。有一次我故意让他背诵课文,出乎意料,他背得十分流利,过后他便沾沾自喜地对我说:老师,你知道吗?我每天晚上都不复习。总之,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整个班级就象一本邮集,让人赏心悦目。

  当一名教师不光要教学生获取知识,还要教他们如何做人,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业成绩和遵守纪律的好坏,更应该了解他们在课堂外的活动和在家里的表现。我对家访十分重视,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一年多来,尽管我忙于复习功课准备高考,还是一有空就到学生家里去,与家长沟通,取得共识。在家访中我能了解到真实的学生, 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细微变化,然后才能“因材施教”。想让学生健康地学习、成长,教师的确要认真地花一 番功夫。我大胆地说,我做到了。国强已经不再欺侮同学,他和村生也都在“六一节”参加了少先队;珍珍的养母态度改变了,还感谢老师的帮助;钦泉当了学习股长以后,对功课更专心&;#8226;&;#8226;&;#8226;&;#8226;&;#8226;&;#8226;

  可以说,我跟学生的感情正在与日俱增,那时却眼看要被生生拆散。而更重要的,我刚刚理出头绪,对今后的工作已有一肚子的打算,却要中途交给别人,我心里真有点不放心。

  几位同事也深表同情,个个露出惋惜的样子,好象要调动的已是他们,而不是我了。 (待续)

十、人生漂泊——发配“边疆”(2)
“调”就“调”吧!无所谓了。这个暑假无牵无挂,乘此机会,我准备外出作一次小小的旅行。几年的“窗前勤苦读”,我感到自己有点“遗老”、“遗少”的味道,对外界的先进事物全然不知,如此闭塞怎能会有新的进步。我决计花掉几年的储蓄,出去走一走,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对我下一步人生应该有所裨益。

  7月30日我从家里出发,第一站到石狮,看望一位祖叔父,过去他对我很不错的,同时想看看这久闻大名的侨乡。下了车,我就迫不及待地先到街上蹓一圈。觉得街区不大,成井字型的街道不一会就走到尽头,然而到处都有热闹。

  街道两旁排满各种小货摊,发出阵阵叫卖声,诱惑着一群群游客在那里争先选购货物,比里头挂社会主义招牌的国营商店兴旺多了。我不禁觉得这里赚钱的机会很多,许多相互依存的生意应运而生。那时正是夏天,大街小巷光是卖冰棍,售茶水的孩子,走几步便可碰见。路上行人的穿戴也显得特别,花里胡俏,在那些保守的人眼里,恐怕连他们走路的姿势也是“进口”的南洋货。要不是墙上还刷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标语,会以为到了另一种国度。

  我正怀疑距离不远的那一片农田是些什么样的人在耕种时,找到了祖叔父的住处。原来在繁华热闹的场所背后,竟是一些破旧的农舍,那里人与牲畜在一块乘凉。祖叔父几个孙子光着上身正在地上作游戏。很难相信,差别这么大的生活,怎么能“和平共处”。

  住了一天,我就辞别祖叔父到厦门去了。一路上没有新奇的东西引起我的注意,公路两旁稀稀疏疏错落着熟悉的村庄,跟在家乡看到的并无两样。直到汽车驶进集美镇,耳目才为之一新。迎面而来是两排高大的木麻黄,间隔着丛丛开红花的夹竹桃,象是一队男女相间的队伍在夹道欢迎。从车窗里眺望,远处高楼大厦临海耸立,那图样又跟在电影上看到的一样。而这里就要经过全国闻名的厦门海堤,我不禁站起身来,朝车窗外仔细观察,希望能再看到如同图上所画的那样壮观美丽。可是当汽车载着我的热望驶离海堤时,我忽然感到若有所失。它是这样的平常朴素,一点也不宏伟。也许是我坐在汽车里罢了,也许是我先前从图上看到的过于美好,我又回过头去看了一会。一望无际的大海,竟然被一条坦坦荡荡的长堤隔成两边。心想,人们要扼住这有千米多长,几十米深的一段海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一想,那汹涌咆哮的海浪是怎样被制服了,怎样疲惫不堪地躺在长堤下,也就不能不感叹人民移山填海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进入厦门市区,我有点不自在起来,那些栉比鳞次的大楼房,纵横交错的大马路,披绿戴红的凤凰木,还有太多太杂的人群车队,处处显示一个“大”字。平生第一次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