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村里种地去-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恩,有多少收多少。”方文大声喊道,连他自己都分不清楚到底是想把蘑菇收购出去卖,还是因为自己特想吃,怨念啊,在山头跑了几个小时都没找到一朵,反到把肚子里的蛔虫勾引出来了。
  刚才还在高声叫喊的老妇人不动声色的消失了,等脱落了群众,接下来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方文不断的把自己能定下的价格让张老师写到黑板,不时有村民们询问一声然后就匆匆离开了,也有见价格一写出来直接就闷头跑了的村民。
  等过了一会儿,本来坝子里只有几十个村民,又走了不少,可这人反而越来越多了,让方文相当费解,可没一会儿看见方大娘到了之后,方文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个下午公社比当初放露天电影的时候还要热闹,无数村民从农田里赶了过来,挽起的裤腿下满是泥泞,光着脚踩在烂水泥坝子上,脸上却是喜气洋洋,心理盘算着能换到多少钱。
  方文虽然后面能种野果出来,但很多山货都无法种植,而且野果就算能种植成功最快也要明年才能挂果,现在猴子酒的配方已经出来了,正等着野果下坛子呢,只要有了野果,这猴儿酒很快就能给他赚到大量的金钱,也能早些给村民们带来实惠,这沟里村民的日子真的过得太苦了。
  PS:这章四千多字,求收藏,推荐票!下周如果有推荐位置,会爆发更新的!有吃过鸡油菌和鸡纵菌还有地瓜的书友吗?


 第114章 兽医大会

  畜牧站的工资是发的现金,从建国后这种传统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五号一大早,方文就赶到了畜牧站,天刚蒙蒙亮,一位老工人正几十年如一日的清扫着街道,而整个镇上就这么一个清洁工人,一方面可以看出镇上实在太小了,另一方面也代表着镇上太落后了。
  “方站长,这么在就来了啊。”老工人这时候刚好扫到畜牧站楼下。
  “恩,今儿站里开大会。”方文散上烟,聊了几句也就上了楼,只是心理纳闷,“方站长”这个诨号难道连镇上都已经波及了,他还没换上制服居然都被老工人给认出来了。
  径直上了三楼打开房门把制服换上了,这才往四楼办公室走去,他配有钥匙,不过这会门已经虚掩着,走进去一看,周会计正收拾着茶杯,“方站长,这么早就到了啊。”
  “恩,有什么要帮忙的。”方文散上烟,见办公室早就打扫干净了,椅子板凳也靠着墙壁摆成了一个圈,畜牧站的条件也算比较差了,居然连一张大型的会议桌都没有,投影仪这些就更不用说了,平时办公全靠一只笔加一个算盘。
  “都差不多了,方站长你随便坐,我先去市场上了。”周会计麻利的把杯子收拾好,然后拿上装印章的饭盒就往市场上走去。
  方文心想还真是来早了,随意坐在藤椅上拿起份杂志打发时间,畜牧站内部就订阅了好几份杂志,报纸就更不用说了,另外还有很多和畜牧相关的行业会把资料寄到畜牧站,平时随便翻翻到也比较打发时间。
  过了没多久,杨站长也来了,身后还跟着久没露面的林副站长。
  方文连忙起身打着招呼:“杨站长好,林副站长好。”
  “方…方站,站长好。”林副乐呵呵的说道。
  闲聊时杨站长也说起过林副站长的情况,其家里在县里很有关系,不过因为其天生口吃的毛病,能混到畜牧站这个清水衙门的副站长其实也就到头了。
  杨站长或许是因为满意林副站长对方文的称呼,笑着招呼老林喝茶,方文年岁最小,也就抢着泡茶,周会计一大早已经烧好了开水,茶当然也不是什么好茶,也就十块钱一包那种。
  茶还盖着,杨站长就打开抽屉,一边给方文讲解办公室桌里面分别放着什么,跟着拿出一叠钱出来,末了给了方文一串办公室桌的钥匙。
  “我们的工资也就先发了。”说着杨站长就开始点钱,方文也拿到了足月两千四百块钱的工资,另外还有社保卡和公积金卡,平时除了吃吃喝喝,偶尔会有外快可拿,年末有七八千的奖金。这工作即便在城里也能过日子了,关键是清闲自由。
  杨站长离开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不过心情到是很不错,和两人闲聊着一些见闻……
  等周会计从市场上回来的时候,兽医们也陆续到了,四十多岁的也就是李中军和王建国两人,其余都是五十岁开外,差不多都到退休的年龄了,就连十来个防疫员也都是四十岁开外的年纪。
  方文的二叔顶替了他以前的防疫员职位,这时候也到了,为了避闲到是没和方文一道来。
  兽医有十三来个,防疫员有九个,外加饲料铺子的马林,三个站长,一个会计,镇上畜牧站一共二十七个人也就全部到了,至于退休的老职工之前已经领过工资了,今儿却不用在来了。
  二十七个人,里面超过一半都穿着朴素,村里人叫这种穿着为老革/命,指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朴素生活作风。
  ——————————
  站里是没有招待烟一说的,不过今儿不是发工资开大会们,茶水香烟自然早就准备好了,一人领了一包云烟,开始吞云吐雾起来,方文瞧了一圈,没有一个人不抽烟的。
  杨站长看了看时间,这都快十点了,也就示意大伙都入坐,开口说道:“大伙都到齐了,先介绍一下,这位是站长新提上来的方副站长,是经过镇/政府和/县局讨论决定的,等我调走后会全面接手站里的工作,现在大伙一起欢迎方副站长的到来!”说完就鼓起掌来。
  下面二十几号也当然也跟着鼓掌了,掌声,呃,经久不熄!
  “方副站长你也说两句吧。”杨站长示意道。
  方文见二叔投来鼓励的眼神,微微点了点头,他到是没什么负担,毕竟早已经不是毛头小子了,吸了口气,说道:“承蒙上面的领导和杨站长照顾让我任副站长一职,也感谢大伙的支持,在这儿我就就说一点,以后我的主要工作会放在给大伙创收入方面,只要大伙跟着我一条心,我保证这日子会越来越好,大伙的荷包越会越来越鼓……”
  话一落,没想却是林副站长最先抢着鼓掌,杨站长笑着点了点头也跟着鼓掌,大伙自然也一样,好吧,掌声再次经久不熄!
  “好了,方站长刚才的话说得很好啊,咱们畜牧站也该发展下经济了,方站长既然有这方面的想法,我们也应该多多支持。”顿了一下,杨站长又笑着说道:“在坐的有些人已经认识方站长了,不过很多人都没见过。”
  杨站长刚说到这儿,下面忽然有人插话道:“方站长谁不知道啊,我之前还纳闷怎么会有人起个方站长的外号,没想是我们自家人啊,这可真是太好了。”
  话一落,旁边就有人问道:“老贺,你之前认识方站长?”
  这老贺长了一脸的大胡子,说话却是乐呵呵的,“这村里谁不认识啊,你们消息出太不灵通了吧,最近金堂乡发生的事情大伙总听说过吧。”
  问话的人疑惑的问道:“老贺,你说的是金堂乡出了个大财主大量收购货物的事?”
  老贺笑道:“可不是吗,你口中的大财主不是别人,就是方站长本人,我跟你说,方站长可是能人啊,生意都做到省城去了,现在好了,成了咱们畜牧站的站长,以后大伙也能跟着过好日子了。”
  众人愣了片刻,顿时全都满脸的喜色……
  方文不知道怎么的,觉得刚才两个防疫员的对话有些假了,貌似有点唱双簧的意思,狐疑的看了杨站长一眼,对方隐晦的点了点头,方文也反应过来了,刚才的两个防疫员都是自己人啊,是杨站长事先安排好的“托儿!”
  方文心道:“杨站长不去搞宣传工作实在是浪费了人才啊。”
  不过这时候他也该出声了,笑道:“大财主不刚当啊,还是那句话,以后只要一条心,日子就会越来越红火。”
  “方站长你就放心吧,以后大伙都听你的。”老贺高声叫到,这卖力的劲头,让方文都想事后给他封个红包了。
  “是啊,方站长你就放心吧。”
  “……”
  方文有些汗颜,这称呼都变了,直接把“副”字给去掉了,应了那句:钱不是万能,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众人热闹了片刻,杨站长这才把场面压了下来,然后说了些畜牧站近期的工作,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事情,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控制疫情!”
  会议也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然后周会计给大伙登记发工资,忙完后,照以往的规矩也到了大吃大喝的时候了,然后接着大部分人下午会留在站里聊天打屁,或者是打麻将云云。
  不过今儿却要移步到方文的鱼庄去,大部分人都是骑摩托车来的,做班车来的就乘坐站里的面包车过去。
  方文打了个招呼也就先走了一步,骑上摩托车先赶回了鱼庄,心里感叹,如果没有杨站长的支持,今儿这会议估计他一出现就会冷场,不过现在却是完全不同了,他是相当受欢迎啊。
  不过站里的兽医和防疫员对发展养殖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可忽略的,在村里就是人才啊……
  PS:求收藏,推荐票!明天会多更一些。


 第115章 苕窖1973

  到了鱼庄方文先是打了个招呼,却是先往家里跑去了,昨儿在公社把收购消息一发出去,当天傍晚就有无数的货物送到公社里来,而且其中以野果居多,毕竟这是天生地养的东西,现在老值钱了,你去不赶紧去摘了,就会有人跑在你前面,这可是白拣的钱啊。
  方文初时还大喜这下猴儿酒可以敞开肚子喝了,可过了一会儿就发现情况不对,他就一个人外加一个猴儿,这么多野果怎么忙得过来。
  而且这事还必要找信得过的人来帮忙,不然配方一泄露出去,可就悲剧了。
  连忙打电话把二叔二娘,爷爷奶奶叫了过来,最后想了想,又把电话打给了李老师,方文也想知道这酒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猴儿酒,李老师学识渊博应该是知道的,把情况和李老师一说,老人一口答应下来,马上就下山,估计也对这酒心动了吧。
  为了方便,方文给李大嘴配了部手机,赶紧给李大嘴挂了个电话让其把小四轮车开过来,野果都能用车装了,可见场面有多火暴。
  又打电话给酒厂,让其帮忙送了几十个精致的小酒坛子过来。
  方文的金币虽然刷刷的往下掉,不过双眼已经变成了形!
  ————————等方文从玉米地里把猴儿找出来,大家也都到了,家人和李老师自然不用说,李大嘴方文也是绝对信任的。
  “师傅,您老先尝尝这酒。”方文在猴儿可怜惜惜目光中把先前剩下的猴儿酒拿了出来。
  酒一入杯,李老师顿时双眼放光,也不客气,举杯饮入口中,一瞬间目光更盛,喝道:“好徒儿,师傅都有些嫉妒你的运气了,随便买个猴儿居然是传说中的灵猴,而且是会酿猴儿酒的灵猴。”
  方文疑惑的问道:“师傅,啥是灵猴儿啊?”
  李老师开怀笑道:“所谓灵猴,说通俗点就是猴子中最聪明的一小撮猴子,说玄乎点,就是这些灵猴一出生就带有佛道所谓的记忆传承,也可以说是本能传承,不然你这小猴怎么可能懂得酿造这早就已经失传了的猴儿酒。”
  方文知道李老师的性格,喜欢大发古风,现在时间紧迫,只好转移话题道:“师傅,咱先别说猴儿了,这酒真的是传说中的猴儿酒吗?”
  李老师摸了摸胡须,笑道:“是也不是,因为现在的野果种类实在太少,又因天地灵气稀薄,效果也大大不如古代,而且能组合的配方也大大的被限制了,不过这酒勉强达到了猴儿酒的味道,其效果却是太差了,远远比不上你的葫芦酒。”
  奶奶这时候插话道:“李老师,你说的葫芦酒是啥呢?”
  爷爷一听,马上不动声色的说道:“别插话,李老师这不正说着吗!”
  李老师显然早就人老成精,咳嗽两声,直接跳过说道:“小猴能配出纯正的猴儿酒味道已经相当难得了,这酒,不错,真的不错。”
  一边说着,飞快的连接喝了三大杯,还是猴儿最先反应过来,扑上去抢了小酒坛子抱在怀里说什么也不放手了。
  方文只好把小猴抱在怀里哄了片刻,这才让大家都尝了一小杯……
  “果然是传说中的东西,凡人能喝一口就是福分了。”爷爷大叫道,二叔和李大嘴自然不用说,双眼已经冒出了幽幽绿光直射小猴。
  就连奶奶和二娘都不自觉的望向小猴抱着的酒坛,这酒的味道当真是老少通杀,让人无法抵挡。
  方文拍了拍手,让大家回过神来,然后开始分工,他力气大,负责去古井挑水,大家先一起动手把野果洗一洗,然后让猴儿自己抓选野果的分量,李老师负责计算下每种野过的比列,也就是把配方研究出来。
  最后自然是大家动手把野果捣碎放进坛子里,好在发光后的蜂蜜还有一点存货,酿造猴儿酒的辅料也足够了。
  这一忙就忙到月上枝头,索性李老师就住了下来……
  最后足足装了三十个小酒坛,一个小酒坛是五斤装,最后约能得到一百五十斤,可别小看了,光是收购野果的成本价就超过了五千块钱。
  这三十个小酒坛方文不可能继续放在床底,在李老师的建议下全都放到苕窖里面,所谓苕窖就是用来保存红苕的,一般在坡坎底挖一个大洞,深约两到三米,有十来个平米大,秋季村民把红苕挖出来后就存放到苕窖里面,这样才能把红苕保存到第二年的夏天。
  苕窖洞因为挖在地底,又比较深,里面的温度常年比外面低上一些,正是发酵的好地方。
  国/窖1573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其酒窖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村里的苕窖其实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只不过以前是装的红苕而已。
  等猴儿果酒在低温发酵完后,这味道就出来,关键是里面的酒味能更好的发酵出来,然后在取出来在外面的常温下发酵一下,这次发酵却不会产生酒味,不过能让颜色更好,口感也更好一些。
  这个原理其实和富人的地下室红酒储存室一样,也和把白酒酿造好后埋在土里的效果差不多。
  经李老师这么一提醒,方文顿时想到了金堂乡山坡上成千上万的苕窖,年份最少也有几十年,心理琢磨着在搞出一种口感纯正一些白酒,名字就叫:苕窖1973,汗……
  ——————————
  从畜牧站一回到家,方文忽然发现自己可能患了强迫症,快到家时候实在忍不住绕到了后面的苕窖,轻轻掀开洞盖,还好,小酒坛全都在呢。
  正要转身回家,忽然听见后面有脚步声,一看,不是爷爷还能是谁,看来一夜之间得了强迫症的不是止他一个人啊。
  还没等他和爷爷打招呼,李老师也来了,方文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笑道:“咱们全都往这儿跑,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两个老人一听,也跟着笑了起来,不过仍然还是走到近前掀开盖子往苕窖里面看了一眼,这才满意的一起往家里而去。
  反到是小猴儿淡定的坐在坝子里啃着玉米棒子,人家这才叫宗师风范……
  ——————————
  时候也不早了,方文叫上两个老人一起到了鱼庄,李老师可以说是村里少有的天皇巨星,粉丝众多,今儿到鱼庄也算是重量级人物了,看看杨支书和李太厨的态度就知道,还有闻讯的村民们跑来打招呼,只见李老师举手投足之间都尽显“范儿!”,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