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村武彦也只能点头附和了:“莫市长说得对,合作嘛,肯定是要双方都愿意才行。我们希望莫市长能够尽快地与这些企业的领导取得联系,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希望能够到更多的企业去进行考察,尽快确定我们的合作伙伴。”
  莫孔朝显得非常合作,他爽快地说道:“没问题,我们明天就召开一个会议,把几家民营陶瓷厂的负责人都召集过来,跟他们通报一下这个情况。如果他们愿意接受合资的条件,我们就马上安排两位日本朋友前去考察,你们看如何?”
  再往下就没什么可说的事情了,大家瞎扯一通之后,办公室主任过来通知说宴席已经备好,大家可以去赴宴了。于是,众人便在郑泽鹏的引导下,前往市政府的食堂,享用丰盛的宴席。官员们在席间觥筹交错,互相说着一些恭维的话,真可谓是其乐融融。
  宴会完毕,郑泽鹏、莫孔朝把客人们送到宾馆住下,约好第二天去考察一陶、二陶等企业的相关事宜,然后便告辞离开了。陈媛等人把两位市长送出宾馆大门,看着他们走远,陈媛小声地嘀咕道:“老赵,老王,你们有没有觉得,今天曲武这边的反应有点不正常?”
  “不正常?”赵博文一愣,他在宴席上喝酒喝得有点多,脑子现在还是晕晕的,根本想不起来双方会谈的细节,“陈局长,你觉得哪不正常?”
  “莫孔朝对于合资这件事情的态度,前后反差有点大。前面大包大揽,说哪家企业都可以拿出来合资。后来说到私营企业的时候,突然就改了口,还说要和企业领导再商量商量,你们不觉得有些奇怪吗?”陈媛说道。作为一位有经验的经委官员,她对于这些事情还是有足够敏感的。
  王嘉成想了想,说道:“陈局长说的情况,倒的确是这么回事。依我看,大概是曲武这边对私营企业不太重视,总觉得只有国企才是自家人,所以不想让肥水流到私企那里去。内地的很多干部都有这样的思想,曲武方面有这样的顾虑,也不足为奇吧?”
  陈媛道:“老王说的情况,我也想到了。不过,从高村武彦的表现来看,我又觉得好像他对于曲武的私营企业特别感兴趣。明明曲武一陶二陶的实力是最强的,合资嘛,总是得选一家好厂子,合作起来麻烦也会少一点。可这个高村武彦却对一陶二陶不太感兴趣,死咬着要去看私营企业。这两边的态度正好拧着了,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蹊跷?”
  “人家日本都是私营企业,所以他们大概是不太想和国营企业合作吧?”赵博文猜测道,“唉,咱们伤这个脑筋干什么,明天一开始考察,这些事情不都明朗了吗?曲武这边恐怕也就是做做样子,如果人家日本人坚决要找私营企业合作,我想曲武也不会拒绝吧?”
  “那是肯定的。”王嘉成笑着说道。
  在几位部委官员议论着莫孔朝的时候,莫孔朝也正在和郑泽鹏谈论着今天会谈的事情,两个人的意见形成了高度的一致,那就是认定高村武彦此行正是冲着兄弟陶瓷厂来的。
  “看起来,兄弟陶瓷厂的这个技术,还真是有点门道哦。来了那么多外国经销商不算,连库塞拉这种知名国际陶瓷企业都来了。好家伙,一出手就是2个亿,说老实话,我真想劝劝那个刘硕,干脆把兄弟陶瓷厂卖给日本人得了,2亿美元,合着7个多亿的人民币,够他花几百辈子了。”郑泽鹏笑呵呵地对莫孔朝说道,语气中虽然带着一些玩笑的意思,但内心还真有几分是这样想的。
  莫孔朝对于郑泽鹏的话很不以为然,但也不便直接反驳,只是笑着道:“老郑,咱们都是当干部的,还真不知道那些私人资本家是怎么想的。我觉得,他们对于得失肯定比我们算得精细。如果我是刘硕,恐怕真不会答应和日本人合资。你想想看,他们一年就能够做到2亿美元的销售额,一年一年做下来,还愁挣不到两亿的利润?这就像过去的地主买土地一样,每年都有出产的东西,这是能够留给子孙后代的。”
  “哈哈,你这个比喻可不恰当。地主的土地,最后不也被没收了吗?刘硕难道就不担心以后政策一变,他的厂子保不住了?”郑泽鹏说道。
  莫孔朝连忙摆手:“老郑,这话可不能随便乱说,这是跟中央的精神背道而驰的。现在咱们这里可来了好几个中央的干部,万一被他们听见,没准就要上纲上线,说咱们曲武不执行中央的政策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四章 别动歪心事

  两个人嘻嘻哈哈地开了几句玩笑,莫孔朝收起笑容,说道:“老郑,看今天那个高村的阵势,我觉得他对兄弟陶瓷厂有点志在必得的意思啊,咱们恐怕要有点心理准备。万一他坚持要和兄弟陶瓷厂合资,而刘硕他们却不同意,咱们可就夹在中间了。”
  郑泽鹏点点头,道:“是啊,我看出来了,陈媛他们几个,都是高村搬来的帮手。小鬼子这一手很毒啊,扔出2个亿的一块大蛋糕,一下子就调动了几个司局长。”
  莫孔朝道:“那是当然,2亿美元的外商投资,全中国能有几个这样的项目?这几家只出了几个司局长,恐怕是不好意思吧,我琢磨着,如果这件事能成,咱们省里怎么也得来个省长主持这件事吧。”
  郑泽鹏问道:“老莫,你觉得小鬼子真的会在咱们曲武投2个亿吗?我怎么觉得不像啊。”
  莫孔朝冷笑道:“当然不像。如果他们真想投2个亿,那咱们什么一陶二陶都捆一块,也不够他们的一个零头,他们哪至于还挑三拣四的。再说,咱们曲武就这么点煤,有点瓷土,品质还不怎么样,日本人除非犯傻,否则哪值得在咱们这投这么多钱。”
  能混到郑泽鹏、莫孔朝这个级别的,都不会是傻瓜。高村武彦做的这一套,不过就是钓鱼,用一个利益来吸引你,真正的目的在于从你这里骗走他想要的东西。这一套把戏,中国的地方官员在与中央进行博弈的时候,是耍得炉火纯青的,高村武彦在他们面前搞这种名堂,不是关公门前耍大刀吗?
  从道理上说,陈媛、赵博文这些部委官员。也应当懂得这样的道理,但一来他们并不知道兄弟陶瓷厂这件事情,二来他们自觉见多识广,有国际视野,所以觉得日本人投资2亿美元也不算什么离奇的事情。再往深里说,就是一种政绩意识在作怪。抱着一种“有枣没枣先打两竿子”的想法。
  想想也是,日本人跑到部里去说想投资2亿,你会如何反应?是把对方当骗子赶出去,还是好生侍候着?前者也许是一种正确的做法,但在官场里是行不通的。而后者则是一种保险的方法,至于最终上当受骗了,那也是好心办了错事,这是不会被追究的。
  位置决定了眼界,这话一点也不假。
  对于莫孔朝的判断。郑泽鹏也觉得心有戚戚。因为看透了日本人的真实用意,所以对于什么2亿投资之类的屁话,郑泽鹏也就有充分的免疫力。不过,让他觉得为难的,并不是高村武彦,而是陈媛、赵博文一行。几位部委官员专程为此事而来,如果最终这件事没办好,大家面子上都有些不好看了。
  “老郑。我觉得是不是应当向陈局长他们交个底啊。”莫孔朝建议道,“日本人的目的。咱们是看着真真切切的,可是陈局长他们不知道,还一心想撮合成这件事。如果咱们不把这事跟他们说清楚,只怕接下来误会会更多的。”
  郑泽鹏想了想,缓缓地摇了摇头,说道:“怎么说啊?高村根本就没说他是什么用意。咱们知道的这些东西,说穿了就是咱们自已猜测的结果。拿这个猜测的东西去跟陈局长他们说,万一人家不相信的话,就会觉得我们是不是想搞什么名堂,最终我们反而更被动。”
  “这……倒也是这个理。”莫孔朝为难了。“明天他们就要考察这些企业,到时候如果日本人提出来要和兄弟陶瓷厂合资,咱们怎么办?”
  郑泽鹏道:“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件事,最终还得落到刘硕头上。老莫,你辛苦一下,把刘硕叫过来,问问他的意思。如果他不想和日本人合作,那咱们就把事情都推到他头上,人家是私营企业家,有什么想法,咱们也不能干涉嘛。万一他真的想跟日本人合作,咱们又何苦做这个恶人呢?”
  “好,我现在就去兄弟陶瓷厂。”莫孔朝说道。
  “你去吧,我回去给书记打个电话,把这件事也向他通报一下。这件事很麻烦,咱们班子里意见得统一才行。”郑泽鹏说道。
  莫孔朝来到兄弟陶瓷厂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但陶瓷厂的会议室里依然是灯火通明。还在市政府开宴会的时候,有关莫孔朝与日本人对话的情况就已经传到陶瓷厂,刘硕马上召集了厂子里除秦海之外的全体股东开会,商讨具体对策。
  “大哥,你是说,日本人这次是冲着咱们兄弟陶瓷厂来的?”一位名叫王培超的股东向刘硕问道。厂里的股东全都是当年那13位遇难矿工的子女,在沙仁元的组织下,大家都是以兄弟姐妹相称的,刘硕是其中的大哥,王培超则是一个小兄弟。
  刘硕点头道:“听参加了会议的舒局长说,当时莫市长只同意拿出几家国营瓷厂和日本人合资,而日本人则咬住想看私营瓷厂。大家想想,曲武总共也就这么几家私营瓷厂,除了咱们厂之外,其他几家比手工作坊也强不了多少,日本人怎么可能感兴趣。如果说高村武彦这一回不是冲咱们来的,我这个刘字可以倒着写。”
  “你刚才还说,日本人打算在咱们曲武投2个亿?”王培超又问道。
  “他们是这样说的。”刘硕说道。
  王培超道:“如果他们真是冲咱们来的,又能够拿出2个亿来,咱们就把厂子卖给他们,又有什么不行的?2亿美元啊,就是7亿多人民币,咱们一共20家,一家能分到……3000多万吧?”
  “啊?一家能分到3000多万!”
  王培超这话,一下子把大家都给点醒了。听刘硕通报有关情况时,大家想得更多的,只是要保住自已的厂子,不能让日本人撬走。可王培超这样一说,大家突然回过味来了。可不是吗,如果日本人愿意花2亿美元来买兄弟陶瓷厂,那么自已为什么不卖呢?
  的确,兄弟陶瓷厂搞了一个陶瓷刀,看起来像是销路很好的样子。但这没拿到手的钱,谁知道保险不保险。外国人稀罕咱们的陶瓷刀。只是因为他们自已还不能生产。可这种陶瓷刀,连自已这样的小厂子都能够生产得出来,外国人掌握这个技术,还不是早晚的事情。万一外国人自已也能造了,那么兄弟陶瓷厂的刀,还能卖得动吗?
  再说了,兄弟陶瓷厂毕竟是一家私营企业,做到这么大的规模,国家不会干涉吗?一家私营企业一年做上亿美元的业务。这不是资本主义苗头吗?就算现在的政策不会对厂子有什么影响,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变。
  总之,拿到手上的钱,总比还没拿到的要可靠得多。如果真如王培超计算出来的那样,一家能够拿到3000多万,那全家人别说一辈子,就是十辈子也不用再工作了,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对啊,大哥。如果日本人真的想买咱们厂,实在不行,咱们就卖给他们得了。”又有好几个人附议道。
  “你们说什么呢!”黄燕玲可不干了,她把眼睛一瞪:“你们怎么这么鼠目寸光啊!沙叔叔临终前怎么交代我们的?他让咱们同心同德,无论多困难,都要把兄弟陶瓷厂办下去。20个兄弟姐妹永远都是一家人。你们现在打的主意,是不是就想卖了钱分家了?”
  黄燕玲是女孩子里的老大,算是20个孩子中间的大姐,从小就在众人之间颇有一些权威。她随秦海去巴西参加博览会,受秦海的影响极大。对兄弟陶瓷厂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一听到这些要分家的语言,就怒不可遏了。
  “大姐,话不能这样说。”王培超道,“沙叔叔也是希望咱们过得好,对得起咱们死去的爹。现在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每家人能够白得3000多万,如果沙叔叔在世,恐怕也会赞成咱们这样做吧?再说,咱们把厂子卖了,也不见得咱们之间就得分家,大家有了钱,到乡下去买块地,咱们也盖点别墅,一块生活,不还是一家人吗?”
  “谁说咱们厂能卖出2亿的?”刘硕冷冷地发话了,“就咱们厂这点固定资产,能卖出500万就不错了。日本人看中的,根本就不是咱们厂,而是咱们厂生产陶瓷刀的技术诀窍,这才是咱们厂能够挣钱的关键,也是日本人想要的东西。”
  “这有什么区别?”王培超道,“咱们把技术诀窍卖给他们,也是一样的啊。”
  “技术诀窍是咱们的吗?”刘硕说道。
  “什么意思啊?”王培超愣了。
  黄燕玲听懂了刘硕的话,她说道:“大家一心想着卖东西换钱,可大家忘了,咱们这个厂,最开始就是人家秦厂长投的资金,咱们所有的技术,也是秦厂长无偿提供给咱们的。咱们用这些技术赚了钱,应当知足了,哪能把人家的技术也拿去卖掉换钱?”
  “这……”王培超傻眼了,他还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细细一想,兄弟陶瓷厂这么点设备,还真值不了500万人民币,人家怎么可能拿出2亿美元来收购呢?人家想要的,肯定是陶瓷刀的技术,而这个技术,似乎真的不是兄弟陶瓷厂自已的东西。
  刘硕道:“大家别动了歪心事。咱们厂的章程里规定了,秦厂长拥有咱们厂的最终决策权,即使咱们都想卖厂子,秦厂长如果不同意,那也是卖不掉的。再说,陶瓷刀的工艺诀窍是在秦厂长手里的,连我都不了解全面的情况。咱们配瓷土用的胶,是浦江的海杰公司直接提供的,离了这种胶,咱们也造不出陶瓷刀。”
  “唉,真倒霉,闹了半天,咱们还是给那个秦海扛活的。”王培超嘟囔道。
  “培超,你说什么!”黄燕玲脸色变得像炭一样黑。王培超这话,在兄弟陶瓷厂就算是诛心之论了,没有秦海,根本就没有兄弟陶瓷厂。自从有了这家厂子,各家的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家家户户的孩子也不用去当有危险的矿工了,可以在陶瓷厂里寻一个工资高、安全性好的工作。受了人家这么多的恩惠,还说是给人家扛活,这种话如果传到秦海耳朵里去,真不知道他会如何想。
  “培超,这种话不要乱说。”刘硕皱了皱眉头,但终于没有发作,只是轻描淡写地点了王培超一句,并没有深究。现在陶瓷厂正值大敌当前的时候,内部发生混乱是非常忌讳的事情。他向黄燕玲递了一个眼神,黄燕玲明白了他的意思,只得狠狠地瞪了王培超一眼,然后就开始转向其他话题了。
  “关于卖厂子的事情,大家都不要去打算了。首先,日本人想要的技术,并不是咱们所有的,这是秦厂长私人的技术,我们无权卖掉。其次,日本人做事一向狡猾,他们说是要投资2亿,实际能投多少,只有天知道。咱们现在业务形势良好,只要坚持做下去,分红1000万的日子就在眼前,大家不必着急。”刘硕对众人说道。
  “我们听大哥的。”一屋子人参差不齐地表态道,连王培超也举了举手,表示拥护刘硕的意见。
  “现在,咱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不管日本人说什么,做什么,咱们这20个兄弟姐妹都不能上当,也绝不能泄露有关生产的任何信息。如果让我知道谁出卖了厂里的技术情报,我就砸了他全家!”刘硕杀气腾腾地威胁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