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个方面就是冶炼工艺过程的控制。用什么样的铁水,用什么冶炼温度,用哪种脱氧剂,如何冷却,如何铸造,每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钢的品质,最终决定成品的性能。
  第三是纯净度控制。因为硫、磷的含量以及硫化锰、氧化物、碳化物等杂质的存在,都会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等等。例如,由硫形成的硫化铁会使钢在热轧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热脆裂纹。保证纯净度的技术主要包括真空冶炼和炉外精炼等等,这些技术也是需要进行探索的。
  最后一个方面则是轧制技术。船板钢的厚度在20毫米至90毫米不等,用于建造航母舰桥的装甲板甚至厚达330毫米,这样厚的钢板对于轧机性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由于我国长期缺乏大幅面的厚板轧机,船板钢只能采用模铸工艺进行生产,这也是影响到我国船板钢强度的一个关键原因。
  除了轧机方面的要求之外,轧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也是一个技术要领。关于压力加工中晶粒结构的变化。以及加工完成后变形晶体内位错、变形带、亚晶等的恢复与演变过程等等,每一项都足够写出几百篇文章来阐述。作为冶金企业的核心技术机密,这些文章从来也不曾见诸学术期刊,想借鉴都找不着来源。
  美、苏、日、法等国都是在这个领域里浸淫多年的,积累下了无数的经验。中国在船板钢研制方面起步晚,加上一直以来投入有限。基础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三年之内突破98号钢材的制造瓶颈,难如登天。
  幸运的是,冀明初遇到了秦海这个逆天的穿越者,借助于秦海的金手指,这些难题的解决就变得容易了。秦海所掌握的冶金理论超前于这个时代20几年,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捅破一层又一层的窗户纸,让他们不用多走弯路。这样一来,只要投入能够得到保障。加上良好的科研管理机制,要想三年取得成效,也并非难事。
  短短一会工夫,秦海就把整件事情都想清楚了,甚至需要在哪些地方去点拨一下毫无头绪的研究人员,他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他笑了笑,对冀明初说道:“这件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要看国家能够有多大的决心了。”
  冀明初道:“国家的决心。你不用担心。我可以这样跟你说,不管你需要什么条件,国家都可以给你保障……除了钱!”
  “噗!”
  秦海差点把一口血喷到老冀的脸上。老头儿,你要脸不要脸,拿不出钱来,还声称什么条件都可以保障。这不是耍我玩吗?好吧,就算人为刀俎,我为驴肉,你能不能不要把这种话说得那么大义凛然?
  冀明初也知道自己的话太赖皮了,他难得地尴尬了几秒钟。然后说道:“你也是知道的,国家现在没钱,军队更没钱。我听科工委说,你有本事搞到钱,所以才把这件事托付到你头上。钢材是拿钱堆出来的,这一点我也知道,但凡有一点别的办法,我一把岁数的人,也不能欺负你这个小年轻,是不是?”
  “冀老,您可千万别这样说,这让我无地自容了。”秦海也不好意思了,人家好歹是革命前辈,这样低三下四向自己道歉,自己真是担当不起。其实,冀明初的回答也是在秦海的预料之中的,70x所、43a厂,都因为没钱而举步维艰,海军又能强到哪去?
  其实,军工领域人才济济,秦海如果抛掉穿越者的光环,到军工系统去还真找不着太多的优越感。人家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搞不出98号钢,说到底不还是因为经费的问题吗?没钱你说个小蔡啊。
  “冀老,这件事我答应下来了。科研这种事情,谁也不敢打包票,所以我就不给您立军令状了。但是我承诺一点,我会尽我所能,帮助海军方面在三年之内完成98号钢的研发。”秦海斩钉截铁地向冀明初说道。
  “那我就代表全军,向你表示感谢了。”冀明初郑重地说道。
  秦海抬起手,止住冀明初的话,说道:“冀老,我的话还没说完。如果我把大秦集团的家底都捐出来,帮助海军,搞出98号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想您也不会希望我这样做吧?”
  “这倒不必。”冀明初道,“虽然你是个资本家,但我们现在也已经过了打土豪的年代了,军队也不能占你的便宜。”
  “呃呃,好吧。”秦海讷讷地应道,作为一个资本家,坐在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面前,还真是有点战战兢兢的感觉。他说道:“刚才您说过,不管我需要什么条件,国家都可以答应,那么我能不能提出一个过分的要求?”
  “你说吧,过分不过分,由我来评价。”冀明初说道。
  秦海道:“我希望能够插手国家的稀土战略……算了,现在提战略真是抬举某些人了,简单说吧,我希望把稀土交给我来管理。”
  “稀土?”冀明初诧异地看着秦海,不知道秦海到底想说什么。
  “没错,就是稀土。”秦海说道,“您是知道的,我们大秦集团是搞材料的,我们搞的新型功能陶瓷、强磁体材料、特种钢材等等,都需要稀土作为原料。目前国内的稀土管理极其混乱,大量宝贵的稀土资源流往国外,而我们这样的国内企业反而无法得到充足的稀土供应。我斗胆向冀老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把全国的稀土都交给我来管理,您看如何?”
  冀明初退休之后,在军队装备现代化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于科技方面的问题倒不陌生。他不像秦海那样对稀土的流失耿耿于怀,但也知道稀土的价值所在。他沉吟了一会,说道:“据我了解,很多行业都非常需要稀土,包括咱们军队的航空发动机里使用的高温合金,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稀土元素。如果国家把稀土都交给你,那岂不是让你卡住了国家的脖子?”
  秦海苦着脸说道:“冀老,你看我像是很没觉悟的人吗?国家的需要,我怎么可能会无视。我想做的,只是规范稀土的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让这些现在被贱卖的资源恢复原有的价值。如果说我想卡谁的脖子,那也只是卡外国人的脖子而已。”
  “确实如何?”冀明初逼问道。
  秦海道:“您不用这样问我,我本事再大,也不敢跟国家为敌吧?您放心,涉及到国家利益的事情,我一定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不过,如果有人假借国家名义,骗取资源私自销往国外……”
  “那你就告诉我,我直接毙了他!”冀明初底气十足的说道。
  “呃……这是不是太暴力了?”秦海笑道,“不过,有冀老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可以预言,一旦把稀土交给我来管理,日本肯定是第一个跳出来抗议的国家,因为他们最擅长的半导体制造,是与稀土息息相关的,我一定会把他们最后的一点利润都榨出来。”
  “如果是这样,那我就坚决地支持你。”冀明初轻轻一拍桌子,“我才不信什么中日友好呢。中日之间,早晚还有一战,他们还欠着中国人民2000万条人命呢!”
  冀明初这句话,一下子把秦海心里那点愤青之火给点起来了,他腾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冀老,就冲您这句话,我现在就给您立下军令状,三年之内如何拿不出98号钢材,我提头见您!”
  冀明初笑着说道:“哈哈,提头倒不必了。如果你能够在三年之内拿出98号钢材,我送你一箱我珍藏了40年的茅台,你看如何?”
  “我喝定了。”秦海情绪高昂地应道。
  “稀土的事情,你去写一个报告,把你打算怎么做,与国家的关系如何处理,全部写清楚,我帮你递上去。”冀明初说道。
  “没问题,我回去就写,尽快给您送去。”秦海道,“另外,有关98号钢当前的研制状况,麻烦您找人梳理一下,提供给我,以便我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
  “那咱们就一言为定了。”冀明初站起身来,向秦海伸出手去。
  “一言为定!”秦海也伸出了手,与冀明初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未完待续。。)
  ps:  科普一下钢材研究的步骤,没人会觉得橙子在抄书注水吧?梳理这几百字花费的时间,足够橙子码出几千字了。


第四百五十八章 两个首席科学家

  秦海刚刚送走冀明初,回到展厅,陈贺千和李林广二人就迎上前来,一左一右地把他给夹在了中间。
  “听说冀老专门把你留下了,跟你说了些什么?啧啧啧,能够和冀老单独聊这么长时间,真是让人羡慕啊。”李林广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心里有什么想法,直接就说出来了。
  陈贺千也跟着说道:“是啊,冀老德高望重,一直是我们非常敬重的老将军。听说他退下之后,一直都在关心军队的装备建设,他找你,应当是和军工有关的事情吧?”
  “的确是和军工有关,不过,也和二位老师有关呢。”秦海笑呵呵地答道。
  “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陈贺千和李林广都诧异道。
  秦海道:“冀老希望我能够参与98号钢材的研发,你们说,这件事是不是和你们有关?”
  陈贺千和李林广二人都是搞金属材料的,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在钢铁方面。秦海打算插手98号钢材的研制,自然要请这两位与自己关系最为密切,同时科研水平也处于国内前列的专家来担纲。
  超高强度船板钢主要用于制造核潜艇和航母,这两样都是国之重器,其意义不亚于当年的两弹一星,陈、李二人如果能够在这项工作中崭露头角,对于提高他们俩在国内材料界的学术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有莫大的好处。这种机会,秦海岂能让与他人?
  与秦海的乐观不同,陈贺千是知道98号钢材这个坑有多深的,他皱着眉头说道:“小秦,你可是接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你说说看,冀老希望你参与哪部分工作?说不定我和老李还能给你出点主意呢。”
  秦海道:“冀老希望我能够全盘主持这项研究。我已经立下了军令状,三年之内拿不出98号钢材的成品,提头去见他。”
  “我赶紧回去,给你弄块好钢材,造一把锋利的刀吧。”李林广半开玩笑地说道,“你立这个军令状。就是主动找死,谁也救不了你了。”
  以陈、李二人的位置,哪能不了解国内钢铁材料的水平。98号钢材的研究现状,他们不甚清楚,但从逻辑上分析,想用三年时间完成这种钢材的研究,基本上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秦海居然敢在老将军面前立下军令状,虽然说最终也不至于真的有人要他的脑袋,但他在老将军面前的信用算是毁于一旦了。
  “陈老师。李老师,你们就不能相信我一回?”秦海看着二人,轻松地说道。
  “我们信过你岂止一回啊。”李林广想当然地反驳道。
  秦海道:“那么,你们失望过吗?”
  “……”李林广这才发现自己被秦海绕进去了,他认真想了想,笑着说道:“你别说,我们还真没失望过。”
  “这就对了嘛。”秦海得意地说道,“我小秦答应过的事情。什么时候会让你们二位老师失望了?”
  陈贺千点点头,慢慢地说道:“这么说。关于这件事,你是胸有成竹了?”
  “光凭我自己,肯定不敢说是胸有成竹。不过,有你们二位老师坐阵,我就不怕了。”秦海狡黠地说道。
  “他这是赖上咱们俩了。”李林广笑着对陈贺千说道,“没准他答应冀老的时候。就是打着咱们俩的旗号。等将来完不成任务了,他肯定会拿咱们俩的老脸去交差。”
  “我看小秦倒不至于吧。”陈贺千知道李林广是开玩笑,但还是非常认真地替秦海辩护了一句。说罢,他又对秦海问道:“小秦,说实话。你能够有多大的把握?又需要我和老李做些什么?”
  秦海把自己对于98号钢材研究的具体思路向两个人说了一遍,涉及到关键技术环节的地方,他还简单地提了一下研究思路,以证明自己并非无的放矢。陈贺千和李林广收起了调侃的神色,认真地倾听着,不时插上几句,或是追问秦海更深层次的想法,或是对秦海考虑不周的地方加以补充。
  听着听着,两个人脸上的表情逐渐舒展开来,他们发现,如果能够照着秦海的这条思路去做,三年之内开发出98号钢材,也是有希望的。只不过,这期间需要做的实验多如牛毛,人、财、物的动用都是天文数字。
  “国家能够投入多少钱来做这件事?”陈贺千问道。
  “一分钱都不给。”秦海答道。其实他这话也有些偏颇了,海军那边的一干材料技术人员,是这项研究工作的主力军,而他们的工资是由国家支付的,实验时涉及到的房租、水电费等等,军方也不可能让秦海承担,从这方面来说,国家还是负担了一部分的开销。
  陈贺千也知道秦海的这种算法,他担心地问道:“国家不出钱,是不是就意味着要由你们大秦集团来出钱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小秦,你做好思想准备没有?”
  秦海点点头道:“我向冀老表了态,这笔钱,我们集团愿意承担。冀老说了,他可以从国家那里给我要到一些政策,这些政策如果用好了,足以挣回我的投入。所以,钱方面的问题,二位老师就不必操心了。”
  “那你需要我们做什么呢?”李林广问道。
  “当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秦海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两个首席?”李林广挑刺道。
  秦海笑道:“两个首席就两个首席吧。我的想法是,陈老师是材料化学成分研究的首席,李老师是冶炼工艺的首席。此外,还需要找一位懂轧钢的专家……”
  “那不就是老岳吗?”李林广插话道,“岳昆主要研究的领域就是轧机。对了,98号钢是厚板,大幅面厚板轧机这方面,咱们国家一直是空白,老岳可算是捞着一个大项目了,干好了,那就是泰山北斗一级的人物了。”
  “咱们俩做的事情,如果做好了,也可以自称是泰山北斗了。”陈贺千小声地提醒李林广道。其实,泰山北斗这样的地位,三分靠学问,七分靠机遇,中国从来都不缺有本事的人,关键是谁能够得到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秦海让陈贺千和李林广当两个子课题的首席科学家,其实就是把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送给了他们。
  “干!”李林广一攥拳头,说道:“我就再相信小秦一回,看看小秦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搞军舰用钢,倒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我愿意去试试。”
  秦海道:“李老师别心急,等办完展会,咱们一块商议一下,然后再去和海军33所的科研人员见见面,确定一下工作模式。”
  “没错,这种钢材的确是33所在搞,他们那边的所长和总工,跟我都很熟悉呢。”陈贺千在旁边说道。
  “那就更好了,熟人好说话。”秦海呵呵笑着评论道。
  聊完98号钢材的事情,秦海对李林广问道:“李老师,刚才我不在这里,展会上的情况怎么样?”
  “效果非常好。”李林广说道,“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大开眼界,我还听到有几个人说明天要把孩子带来,还说要让孩子以后上大学学材料呢。”
  “这都多亏了小秦想到的这种形式啊,这就叫寓教于乐,是搞科普的最高境界啊。”陈贺千也连声夸奖道。
  在这之前,秦海最早说起这种形式的时候,陈贺千还颇有几分犹豫,总觉得科普就应当有点学术气息,不能弄得像个游乐场一般。现在看到实际效果,陈贺千的想法便发生了改变。他这个人的长处就在于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不像有些大学者那样,明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