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林磊能够主持蒸汽弹射器的设计工作,自然是学识渊博的,不可能不了解这些知识。听到秦海提出用碳作为润滑材料,他摇了摇头,说道:“小秦,这个想法我们早就论证过了,石墨润滑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如何保证石墨润滑层的稳定,不会在使用中出现破损,难度太大了,我们找不到合适的石墨材料。”
  “我手头恰好有一种合适的石墨材料。”秦海说道,“它具有传统石墨的各项优点,而且材料强度极高,完全能够满足反复使用的需要。”
  “有这样的材料?”周林磊惊喜道,“这种材料叫什么?”
  秦海道:“目前我还不能透露,因为实验室研究还没有完成,技术还是处于保密状态的。不过我可以保证,这种材料在一年之内就能够问世,而且绝对能够满足你们的要求。”
  “保密?”坐在一旁的冀明初有些不满了,“小秦,你还跟部队说保密?有什么机密是连部队都不能知道的?”
  “冀老,这件事还真是不能现在说。”秦海苦着脸说道。他现在有些后悔自己一时冲动,把底牌都兜出来了。冀明初说得对,在这个国家,还有什么东西是需要对军队保密的呢?可问题是,这项技术,秦海真的不想太早让别人知道。
  秦海所说的新型石墨材料。正是石墨烯。一年多以前,秦海把有关石墨烯的思路告诉了材料学院的学者聂森,这一年多来,聂森照着秦海提供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所以秦海才敢于声称在未来一年之内向周林磊提供石墨烯的成品。
  石墨烯算得上是一种划时代的新材料,它是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是电阻率最小的材料,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航天、新能源等各个领域。这种材料的发明是足以冲击诺贝尔奖的。秦海怎能随随便便地泄露出去。
  于是,秦海只能努力向冀明初解释了:“冀老,不是我要向部队保密,而是因为这项技术的思路是我们材料学院一位学者毕生的心血,如果我把它泄露出来,是对科研人员的不尊重。现在这项研究已经接近尾声,最多一年之内,就可以公之于众了。请冀老和周工给我们一点时间。”
  “哦,我明白了。”冀明初点了点头。“既然是这样,那我就不强迫你了。不过,我们可得说好了,你们的技术一旦研究成功,要马上向部队报备,要保证新技术被优先用于国防装备建设。”
  “没问题!”秦海如释重负。爽快地答应道。
  冀明初都不再逼问秦海了,周林磊就更没法说什么了。对于秦海声称的新材料,周林磊最多只带着三分信任,另外七分就是怀疑了。他担心秦海的眼光只限于民用领域,不知道军方的技术储备达到了什么程度。没准他是把军方早就已经解决的技术课题当成什么宝贝了。如果是这样,那周林磊就只能再次失望了。
  于是两件事都定下来了,一是秦海回去之后组织专家攻克耐磨钢带的材料问题,二是等石墨烯材料研究成功后,及时向军方通报。周林磊要做的,就是把他们所要求的材料性能数据提交给秦海,作为材料学院攻关时候的依据。
  说完这些,周林磊起身欲走,冀明初把他拦下了:“小周,不忙着走嘛,和小秦一起聊聊,说不定他那里又能蹦出个什么鬼点子呢。”
  周林磊只得又坐下了,心里却是颇为不屑。他是搞装备研究的,信奉的是实力至上,向来对于各种“鬼点子”很看不上。不过冀明初让他留下,他也不便驳冀明初的面子,只能勉为其难地坐下来听秦海和冀明初侃大山。
  “说说看,这段时间你们又搞什么名堂了?”冀明初对秦海说道。与周林磊不同,冀明初对秦海充满了信心和好奇,因为秦海每一次都能够给他带来一些惊喜,如此前的防弹衣、过滤膜、98号钢材等等。老爷子有点顽童心态,自己有一件新玩具,就恨不得向其他人炫耀炫耀,他让周林磊留下来,也是带着这样的想法。
  秦海把大秦集团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向冀明初简单汇报了一遍,听到王培超刺杀田中达男的事情时,冀明初也忍不住唏嘘了一番。关于事情的细节,秦海没有全部解释,冀明初大致听出了一些端倪,不过也懒得去评价。在他看来,只要能够战胜敌人,搞点阴谋算不上什么,更何况对手是日本人。不管国家层面上对于中日友好是如何宣传的,对于冀明初这样的老军人来说,感情上对日本始终是怀着敌意的。
  接着便说到了永磁电机的事情,听说又是与日本人有关,冀明初恼了,轻轻拍了一下身边的茶几,说道:“这算什么事情,自己的企业不支持,反而便宜了日本人,安河省政府还是不是中国人民的政府!”
  “现在国家正在进行入世谈判,在对外开放方面要表现出更多的诚意,安河省这样做,恐怕也是迫于大势吧。”秘书坐在旁边轻轻地提醒道。
  “入世没什么错,但也不能这样干吧!”冀明初倒也不是不关心国家大局的人,关于入世谈判的事情,他也参加过几次最高层的会议,知道这件事的意义,所以没法表示反对。他顿了顿,对秦海说道:“既然是这样,你怎么没想过来找我呢?安河电机厂不行,我从其他地方给你找一家电机厂和你们合作,不就行了?”
  “这点小事,我不敢麻烦冀老。”秦海笑道,“再说,我们是希望兼并一家电机厂,形成自己的永磁电机生产能力,仅仅找其他厂家合作,不符合我们的长远战略。”
  “国内搞永磁电机的厂家不少,国际上就更多了,你们希望在永磁电机上做出特色,恐怕不容易吧?”一直闷头不说话的周林磊终于插进了一句。
  冀明初笑道:“哈哈,小周不说话,我还忘了,小周的本行就是搞电机的,你们之间应当会有共同语言的。”
  “是吗?”秦海饶有兴趣地问道,“那周工怎么改行搞起蒸汽弹射了,这个和电机好像没什么关系啊。”
  “这个……”周林磊面有难色,“这个说来就话长了,我搞的电机和你们的不太一样,是对瞬时功率要求非常高的,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瞬时功率不是什么难题吧?不外乎是电流大一些,永磁体的磁性强一些。”秦海轻描淡写地说道。
  周林磊苦笑道:“小秦说得很对,一下子就把关键问题都点出来了。可是,大电流和强磁体,这两只拦路虎比刚才说的蒸汽弹射密封材料可大多了,后者还有可替代的方案,这两只拦路虎堵着的路,是一点也绕不过去的。”
  秦海道:“大电流的问题好解决,我们可以用超导线圈,京城大学的超导研究中心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大的进展了,投入实用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而已。”
  “有这么快吗?”周林磊惊异地问道,他还真是关心过这方面的问题,只是不如秦海了解得深入而已。
  “小秦的小女朋友就是搞超导的,上次弄出来一个什么铁超导……”冀明初插话道。
  “是铁基超导。”秦海赶紧替他补充道。
  “对对,是铁基超导,这东西我可不懂,光听小秦说这项技术很了不起,引起了国际上的轰动。”冀明初说道。
  看到周林磊满脸茫然的样子,秦海便把铁基超导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一遍。冀明初坐在旁边,也就是听听热闹而已,周林磊则不同了,作为一名电机专家,他对于超导问题有着独特的敏感,一听就意识到这项技术对于超导电机的研究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你是说,目前铁基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已经接近液氮温区,有可能在近期内形成突破了?”周林磊目光炯炯地对秦海问道。
  秦海点点头,然后笑着说道:“这是绝对可靠的消息,因为主持这项研究的,就是我的未婚妻。不过,这也是技术秘密,周工可千万要帮着保密哦。否则,我回去就得跪搓衣板了。”
  “哈哈,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啊,就算跪搓衣板,也是幸福的啊。”周林磊心情大好,破例开起了玩笑。(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八章 都是世界级的难题

  宁静主持的铁基超导研究,得益于秦海不计成本的投入,进展非常迅速,成果一项接一项地发表在国际顶尖的刊物上,使得她的名气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导师陈宗则。在两个月前,宁静与秦海通电话时,就报告说已经发现了临界温度高于77k的新型材料,只是制备方法还不成熟,暂时不能公之于众。一旦这种新型材料的制备方法取得突破,那么超导电机的研究就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77k是液氮温区的边界,临界温度高于77k,就意味着这种材料可以在用液氮作为冷却剂的条件下产生超导性能。用液氮进行冷却的成本很低,在现实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室温超导体还没有问世的情况下,液氮温区超导就是工程师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了。
  “超导线圈的问题,我们就寄希望于弟妹了。”周林磊笑呵呵地说道,听说秦海的女友是搞超导的专家,周林磊对于秦海的评价也顿时高了许多,不顾自己已经50多岁的年龄,居然跟秦海称兄道弟起来了。
  “除了线圈的问题之外,永磁材料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使用最多的钕铁硼磁能积倒是足够高了,可是居里温度太低,工作环境的温度稍高一点,磁性就消失了,这对于我们需要的电机而言,还是不够用啊。”周林磊紧接着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秦海笑着指了指自己,道:“这个问题,周工就得寄希望于我了。”
  “你?”周林磊诧异道,“怎么,小秦是搞磁性材料的?”
  “我什么专业都没有,各种材料都接触过。”秦海道。“不过,我们现在搞出来了一种新的永磁材料,是以铈为基础的,磁强度高于钕铁硼,而且居里温度可以达到600摄氏度以上,周工觉得够不够用?”
  “居里温度能够达到600摄氏度的新型永磁材料?”周林磊惊讶地问道。“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这……可能是因为周工平日的工作太忙,没有注意看有关的文献吧?我们这种材料发布出来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秦海说道。
  周林磊懊恼地拍着自己的脑袋,说道:“是了是了,这大半年我一直都在琢磨蒸汽弹射器的问题,还真是没有关注过磁性材料和超导材料这方面的信息,想不到技术发展得这么快,早知如此……”
  说到这里,他突然卡住了,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看了看冀明初。冀明初一直在听他们俩的对话。对于周林磊的这个小动作,自然也看在眼里。他呵呵笑着问道:“怎么,早知如此,你就要坚持你原来的想法了吗?”
  “只能说是比原来的想法更多了一些理由,不过障碍还是非常大。”周林磊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你为什么不把你的想法跟小秦说说呢?你看,刚才你要走,我叫你留下来,你还一肚子不乐意。结果怎么样,不后悔留下来和小秦聊天吧?”冀明初问道。
  “哪有不乐意啊……”周林磊的脸微微有点红。刚才他的确是觉得留下来和秦海聊天是浪费时间,想不到几句话之间就得到了这么重要的一些信息,早知如此,他可不会流露出要离开的意思。现在被冀明初一下子揭了老底,他自然是颇为尴尬的。
  “你把你的想法跟小秦说说吧,也许你的难题。在小秦他们那里就能够得到解决呢。”冀明初再次对周林磊鼓励道。
  “嗯……好吧。”周林磊迟疑了片刻,便点头接受了冀明初的建议,他把头转向秦海,认真地说道:“小秦,其实我们在蒸汽弹射这个思路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思路,那就是电磁弹射,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电磁弹射?”秦海笑了,“当然听说过。这么说,你刚才说的要求瞬时功率极大的电机,就是用于电磁弹射的?”
  电磁弹射是在蒸汽弹射之外的另一种弹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电磁的力量把航母上的飞机弹射出去。与蒸汽弹射相比,电磁弹射所使用的装置结构更简单,不需要铺设复杂的管道,也不需要考虑高温高压蒸汽的储存和泄漏等问题。此外,电磁弹射的力量是由电流的大小决定的,因此比蒸汽弹射要更加可控,属于一种更有前途的飞机弹射方式。
  然而,电磁弹射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也比蒸汽弹射要复杂得多。首先,要以几秒钟之内把重达数十吨的飞机比静止状态加速到起飞速度,这对于电机的功率要求是极高的。周林磊刚才向秦海说到需要一种瞬时功率非常高的电机,指的就是用于驱动弹射器的电机。而研制这种电机的两大瓶颈就是能够支持大功率的线圈以及能够工作在高温下的强磁体。
  除了电机之外,供电装置也是一个大难题。如果弹射器是在陆地上工作的,那么自然可以接入一条10万千伏或者更高电压的线路,以便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强大的电能。可是在航母上,要寻找这样大功率的供电设备就非常困难了,即便是核动力航母,其发电机也不可能提供这样高的瞬间电能。
  能够在瞬间进行大功率放电的,只有一种装备,那就是超级电容器。这种容量能够达到几千法拉的电容器能够储存丰富的电量,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与人们日常使用的充电电池相比,超级电容有几大优点:首先,其储电能力更强,同样重量的超级电容器存储的电量是充电电池的几十倍;第二,能够支持数十万次的反复充放,而普通的充电电池充放一两千次就已经报废了;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充电时间和放电时间都非常短,这一条恰恰是电磁弹射器所最需要的。
  周林磊作为一名电机专家,被安排从事航母弹射器的研究,就是因为军方最初的设想是使用电磁弹射器。但在对现有的技术储备进行充分考察之后,周林磊不得不遗憾地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开始主持蒸汽弹射装置的设计。冀明初知道周林磊对于电磁弹射一直都念念不忘,借着今天这个机会,他让周林磊把这个难题推到了秦海的面前。
  “超级电容、超导、永磁材料,这是我们研制电磁弹射装置面临的最大难题。”周林磊向秦海介绍道,“对了,还有大功率半导体元件,尤其是高压高功率密度的igbt芯片,这也是被西方国家垄断,而且禁止向我国出售的技术。”
  “果然每一项都是世界级的难题。”秦海感叹道,周林磊最后说的那种igbt芯片全称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在大功率电路中进行功率管理的半导体元件,在中国也是一项空白的技术。
  “今天听小秦说,咱们国家的超导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永磁材料也有大的突破,这一下子就解决了我们两个难题,真是很不容易了。”周林磊乐呵呵地说道,“照这样的速度,说不定20年之内,我们真的有可能攻克电磁弹射的难关呢。”
  “20年……”秦海咂了咂舌头,“周工,你不会是在说笑话吧?”
  “我真的有这个信心。”周林磊严肃地说道。
  “呃……我是说,居然要20年?”秦海哭笑不得,周林磊显然是误解了他的意思,以为他认为20年时间不足以解决这些难题。而事实上,秦海对周林磊说到的这些技术都有一些了解,知道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再加上正确的研究思路,最多只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就足够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小秦,你可不要小看这些技术问题,电子部有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