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3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没结束?”张岱渭诧异道,这难道还不够完美吗?
  一名助手把电池盒与逆变器的连接线断开,然后另外扯过一根电源线,一头插在电池盒上,另一头插在墙上的电源插座上。张岱渭能够看出来。对方这是在给电池充电,估计是准备充满之后再做下一组实验了。
  “趁着充电的时候,请卡安先生给我介绍一下这种新型的电池吧。”张岱渭看着卡安,说道。以他的经验,电池充电的时间是很长的,即使是用所谓的“快充”,最起码也要半个小时以上,这还是针对这种小电池而言的。如果是汽车上用的那500公斤电池。用六七个小时充满就算是奇迹了。
  这回轮到卡安耸肩膀了,他摇着头说道:“还是看完实验再说吧。我担心两分钟之内无法把事情说清楚。”
  “什么,两分钟?”张岱渭一愣。
  没等他反应过来,卡安的助手已经把电池的电源线又拔下来了,总共的充电时间,甚至还不到一分钟。两名助手像先前那样把电池盒重新接回到逆变器上,一按开关。只见电风扇再次呼呼地飞转起来。
  “这这这……”张岱渭只觉得全身的血都在往头上涌,让他觉得目眩。他好不容易才控制住了自己的激动,指着那电池盒对秦海问道:“这难道就是你说过的,超级电容吗!”
  “正是如此。”秦海早就料到了张岱渭的表现,可以这样说。没有人比张岱渭更知道超级电容的价值,因此在亲眼目睹超级电容的出现时,没有人会比张岱渭更加欣喜若狂。
  刚才说电动汽车的缺点之一是电池重量太大,而它的最大缺点,也就是所谓“没有之一”的那个最大,却是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时间过长,使得其无法像燃油汽车那样随时补充能源。
  燃油汽车一次加满油可以开500到700公里,随后只要找到一个加油站,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加满油箱,继续前行。而电动汽车一次充满电之后只能开300公里,随后就需要花五六个小时才能充满电。这样一来,电动汽车就只能用于短途运行,一天开300公里,然后花一个晚上充电。这个局限性对于电动汽车而言是致命的,它极大地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市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谁会专门买一辆不能跑长途的汽车呢?
  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有两种,一种是充电电池,另外一种就是容量远远超过普通电容器的超级电容。电容的优点在于充电和放电的速度都非常快,理论上甚至可以达到瞬间充满和瞬间释放的程度,当前,前提是外接的电路不会因此而被烧坏。快速充电的特征可以解决充电速度的难题,而快速放电的特征则满足了功率输出的要求。
  张岱渭此时才明白,为什么刚才卡安敢于信心满满地说能够把功率输出扩大10倍,如果不考虑逆变器的负载能力以及导线发热等问题,超级电容的输出功率提高100倍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几年前,秦海曾经向张岱渭说起过超级电容的思路,张岱渭对此只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而且很快就置之脑后了。原因无它,那就是充电电池已经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而超级电容却还处于实验室验证的阶段。全球搞新能源汽车的厂商都在致力于对现有充电电池的改进,即便有个别厂商提出超级电容汽车的概念,也仅限于一种远景预期。
  谁能想到,秦海居然不声不响地解决了超级电容的问题,电容器的比能量、功率输出能力和充电速度都达到了近似完美的程度,这怎能不让张岱渭疯狂。
  “卡安先生是巴西航空技术学院的专家,在超导和超级电容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这次我们材料学院特地聘请卡安先生为超级电容实验室首席专家,眼前这个电池盒里,就是卡安先生最新研制出来的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秦海向张岱渭介绍道。
  超级电容的概念设计由来已久,但研究进展却十分缓慢,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电极材料的制约。电容的原理,简单地说就是用某种介质把两片电极分隔开来,两片电极上分别存储着正电荷和负电荷,这样就达到储电的效果。要扩大电容的容量,一是要提高电极的单位面积储电能力,二是要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放进面积更大的电极,为此,就需要找到更好的电极材料。
  石墨烯的发现,给超级电容的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石墨烯是单层原子结构,是世界最薄的材料,所以在确定体积的电容器中,可以容纳最大面积的石墨烯电极。同时,石墨烯的平面层片状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和离子的吸附与脱附,从而能够提高电容器的储能密度。在圣保罗,卡安一听秦海介绍石墨烯的情况,就知道这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电容电极材料,因此便毫不犹豫地投奔秦海而来了。
  这些情况,秦海是不必向张岱渭详细解释的,术业有专攻,像石墨烯这样的专业知识,张岱渭也不一定能够了解。不过,超级电容器就摆在张岱渭的面前,这项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制会带来何种重大影响,张岱渭是一清二楚的。
  “这种电容器,现在能够达到量产吗?”张岱渭把那块装着超级电容的电池盒拿过来,爱不释手地翻看着,同时对秦海和卡安问道。
  卡安略有些遗憾地说道:“我觉得目前这种电容器还没有达到我所希望的理想水平,所以不赞成投入量产。不过,秦总认为,现在已经到了量产的时候了。”
  秦海笑道:“卡安先生,我丝毫也没有阻止你对超级电容进行优化,我们都非常期待你能够拿出更好的超级电容。不过,张总现在已经等不及了,如果我们现在不进行超级电容的量产,明年七月我们就无法看到新能源汽车的样车。”
  “两件事不冲突。”张岱渭赶紧说道,“我们可以先推出超级电容一代,等卡安先生拿出更好的技术之后,我们再推出二代、三代。造汽车从来没有直接一步到位的,国外的经验是每三个月就要推出新的改进车型,电容的更新可以作为重大换型,一年换一代也不过分。”
  “我们正在进行超级电容的全面测试,张总也要配合我们进行一些测试。我们大秦集团的超级电容生产线在半年前就已经动工建设了,最迟在两个月后就可以实现量产。首批生产能力是月产400万枚。”秦海向张岱渭介绍道。
  “一辆车要用到4000枚电容,400万枚可以满足1000辆汽车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年产量就是12000辆……目前来看,是足够了。”张岱渭说道。
  “年产12000辆?太少了。”秦海不满意地说道,“你放心吧,我会马上启动第二条生产线的建设,半年之内,把产能扩大10倍以上。”(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三章 人善被人欺

  卡安和秦海他们聊了几句,就带着助手回去接着做实验去了。秦海和张岱渭离开实验室,来到实验大楼外。张岱渭感慨地对秦海说道:
  “秦总,我真是服你了,这个卡安可真是个人才,你是从哪弄来的?”
  秦海笑道:“我说他是我去蜜月旅行的时候不小心捡回来的,你信吗?”
  “我当然信。”张岱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你秦总的运气,那是谁都挡不住的。你知道全球有多少企业在搞超级电容,偏偏这个能搞出超级电容的卡安,就被你挖来了,我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呢?”
  张岱渭这话其实也是偏颇了,秦海能够研制出超级电容,卡安这个科学狂人的贡献当然是不可否认的,但更关键的因素在于石墨烯薄膜的出现。如果没有这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新材料,超级电容的研制是不可想象的。
  卡安原本就对超级电容的原理有深入的研究,秦海适时地向他介绍了石墨烯的各种性能,给了他不少启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卡安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研制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超级电容。如果没有材料学院这个平台,没有秦海所给的启示,超级电容的发明估计还得再推后几年了。
  秦海没有向张岱渭解释这些,他只是问道:“怎么样,老张,有了这种超级电容,你有没有把握造出全球一流的电动汽车?”
  “绝对没有问题。”张岱渭把胸脯拍得山响,“我原来只想到了用锂电池来储能,但无法解决充电速度和瞬时功率的问题。现在有了超级电容,如果再造不出好车,我就别在这个圈子里混了,不如回家种红薯去。”
  秦海正色道:“你先不要把话说得这么满。我想要的,可不是简单的一台能够开起来的车,而是全球一流的车,要打进西方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你们红原汽车集团的实力,能够保证得了吗?”
  张岱渭道:“你放心吧。我这几年在红原汽车集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动力、底盘调校、车型设计,都积累了一批人才,就等着做新能源汽车的时候用上呢。我原来还担心你这边的电机和电池研究进度跟不上,现在看来,我还是太低估你秦总的实力了。”
  秦海道:“时不我待啊,咱们如果不抓紧,万一被国外汽车巨头抢了先,咱们要再追赶就难了。石墨烯超级电容的专利我已经安排去申请了。凭借着专利壁垒,我们至少可以让国外汽车厂商滞后一至两年的时间。我希望你能够在一年之内把电动汽车推向市场,务必要抢到市场的主导权。”
  “跟秦总一起做事,真是很有压力啊。”张岱渭半开玩笑地说道,“动不动就是要追求世界第一。不过,也只有这样才过瘾,咱们不能永远都跟在人家后面,也到了咱们引领一下时尚的时候了。”
  “好。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秦海与张岱渭紧紧地握了一下手,郑重地说道。
  张岱渭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看过超级电容的演示之后,他就已经归心似箭了。一回到红原,他就召集起了自己的技术团队,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电动汽车的研发。按照秦海的交代,他在集中自己手头的力量的同时,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全球招聘。从国内其他汽车厂商以及几大国际汽车巨头那里,用高薪挖来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用于充实自己的研究团队。
  有关红原汽车集团与大秦集团联合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许多业内和业外人士的关注。红原汽车集团作为一家国产品牌汽车厂商。在北店、浦江、安什等老牌汽车公司眼里只是一个小字辈,其动态是不足以让这些企业动容的。真正让各家企业对这件事给予关注的,是大秦集团的介入。
  这些年,大秦集团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延伸到了许多不同的领域,而且在每个所涉足的领域中都有不俗的表现。所以,此次听说大秦集团也要参与电动汽车的开发,各家厂商都警惕起来了。像北店、安什等公司,原本并没有开发电动汽车的计划,受到这个消息的刺激,这才开始注意电动汽车的市场前景问题,并且开始了小规模的预研。
  秦海暂时还不知道自己扔下去的这块石头会在汽车行业里激起多大的浪花,在安排小车送走张岱渭之后,他一个人向学院的行政楼走去,迎面正遇上满面怒容的张娅婷。
  张娅婷是一名搞热敏材料的专家,在原来的单位郁郁不得志,被秦海挖到材料学院来之后,可谓焕发了第二次青春,学术成果如井喷一般涌现出来,成为整个材料学院最高产的学者之一。她研究出来的十几种热敏材料,有些在大秦集团旗下的公司生产,有些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交给国内外的其他企业生产,都产生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按照秦海为材料学院定下的规则,学者们开发出来的专利,产权归大秦集团所有,但发明人能够从这些专利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自己的分红。张娅婷的专利产生的收益累计已经过亿元,她自己因为拿分红的原因,早就成了百万富翁。
  张娅婷原本就性格外向,甚至有些乍乍乎乎,再加上名利双收的喜悦,所以成天脸上都带着笑容,是老师学生们公认的“开心姐姐”。可是,这一回她的脸阴沉得像要下雨一般,把秦海给吓了一大跳。
  “哟,张姐姐,这是怎么啦,谁惹了您老人家了?”秦海装出一副惶恐的样子问道。
  搁在平时,听到秦海这样说话,张娅婷早就乐不可支地和他打闹起来了,可现在她却没有这样,而是气冲冲地说道:“是秦总啊,我听说你到学院来了,还正打算去找你呢。秦总,我跟你说,你平常平易近人,对我们这些做研究工作的人都很客气,也很照顾,这一点我们非常感激。可是,你要记住,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你总是对大家这样好可不行,必要的时候,也得唱唱黑脸,给某些蹬鼻子上脸的人一点颜色看看。”
  “这是哪跟哪啊……”秦海被张娅婷这番没头没脑的指责给说懵了,他摸了摸脑袋,说道:“张老师,你别急,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先让我弄明白行不行?”
  张娅婷嚷了一嗓子,算是出了口气,脑子也稍微清醒一点了。她深深吸了口气,整理了一下语言,然后问道:“秦总,您知道耐火材料实验室的陶福元吧?”
  “当然知道,他不是和您还是大学同学吗?你们俩关系一直不错的啊。”秦海说道。
  材料学院有两千多名学者,还有数量翻上一番的研究助手,秦海不敢说自己能够认全所有的人,但稍微有一些成就的,他基本上都打过照面。张娅婷说的这位陶福元,也算是一个有些名气的专家,原来在国家冶金研究院工作,因为研究院的待遇差,差一点就要辞职下海去经商了。秦海把他招揽到材料学院来,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他倒也没让秦海失望,这几年除了学术上的成就之外,还搞出了好几项颇有经济应用价值的专利,给大秦集团挣了不少钱。对于这样一个人,秦海怎能不认识。
  听秦海说出陶福元和自己曾经是大学同学这一点,张娅婷点了点头,道:“秦总的记忆力真好,没错,他大学的时候和我是一个专业的,比我低一届,算是我的师弟吧。这几年我们都在材料学院,关系都还挺好的,可是他昨天去找我说的事情,可让我气坏了,气得我一宿都没睡好。”
  “什么事这么严重?”秦海依然带着一丝微笑问道,他知道知识分子有时候容易小题大作,也许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到了张娅婷嘴里就变成不可饶恕的大罪了。他决定先听一听是什么事情,再确定如何劝慰张娅婷。
  张娅婷道:“秦总,你给评评理,材料学院对我们这些人好不好?我张娅婷原来是个什么样子,我记得清清楚楚的。如果不是材料学院,哪有我张娅婷的今天,你说是不是?”
  “这个……呃,应当是吧。”秦海无语了,人家这是指着自己的鼻子夸自己,这让他怎么回答呢?说不是吧,显得虚伪;说是吧,又未免有些自卖自夸的意思了。
  张娅婷没有注意到自己选错了说话对象,在她看来,秦海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同时也是单位的大老板,有什么事情肯定是要对秦海说的。她顺着自己刚才的话头继续说道:“可是,这个陶福元,昨天居然跑去跟我商量,说自己想跳槽,要离开材料学院,而且还要拉我一块去。”
  “跳槽!”秦海的脸一下子阴沉了下来,这可是一个预想不到的消息。(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四章 人心思动

  材料学院成立这几年,人员流动很少。偶尔有一两位专家离开,也是因为有国家重点项目需要,秦海不便阻拦。由于秦海以及材料学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