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3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海走进家门的时候,看到宁中英正坐在餐桌前,等着开饭。宋玉兰从厨房端着一盘菜走出来,抬眼看到秦海,不禁笑道:“秦海,你来得还真是时候,我刚把饭做好呢。”
  “我就是算着时间赶回来的。”秦海笑着回答道,“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我的饭。”
  “我听你爸说了,你会回来吃饭,我是按三个人的量下的米。”宋玉兰说道,她说的“你爸”可不是指秦明华,而是指宁中英。秦海前脚刚离开材料学院,傅文彬就给宁中英打了电话,以宁中英对秦海的了解,岂能猜不出他会直接到自己家里来。
  “坐下吧。”宁中英指了指旁边的位子,对秦海招呼道。
  秦海坐了下来,宋玉兰给大家都盛了饭,一家三口便开始吃了起来。宁中英照着平常的习惯,给自己倒了半两酒,自斟自饮。宋玉兰则不断地往秦海碗里挟着菜,还说哪盘哪盘菜就是专门为秦海做的,让他多吃点,吃得越多,自己越高兴。
  宁静在京城做研究,宁默常年在金塘管着那边的化工企业,平日里宁中英家只有老两口吃饭,赶上儿媳妇许晓琪在平苑的时候,也会回家来吃饭,还算稍微热闹一点。这段时间许晓琪被派到金塘去和宁默团聚去了,所以宁中英老两口挺孤单的,难怪看到秦海回来,宋玉兰会如此高兴。
  秦海不想破坏这温馨的气氛,也就闭口不提材料学院的事情,只是和宁中英、宋玉兰聊些家常。宋玉兰更关心的是秦海和宁静啥时候要孩子这样的敏感事情,秦海只能打着哈哈,做着各种保证,宋玉兰明知这些保证都是靠不住的,但也没辙,毕竟女儿和女婿都是有想法的人,她已经左右不了了。
  吃过饭,宋玉兰收拾起碗筷进了厨房,宁中英把屁股从餐椅挪到他的大躺椅上,点起一支香烟,吞云吐雾地抽了几口,然后说道:“说说吧,材料学院的事情,你是怎么考虑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六章 勿忘本心

  “我觉得心里很乱。”
  秦海抱着脑袋说道。也就是在宁中英面前,他能够表现出这种脆弱无助的样子,换到其他场合,他即使心里再没底,也会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态。
  “抽一根吗?”宁中英把烟盒递到秦海的面前。
  没等秦海拒绝,宋玉兰已经从厨房里探了个头出来,嗔怪地骂道:“你个老东西,自己不学好,还教小秦抽烟。他和小静现在还没要孩子呢,这个时候让他抽烟,你还想不想要一个健康的外孙子了!”
  “呃……”秦海窘了,他一向不抽烟,这和为了要孩子而“封山育林”没啥关系。不过,宋玉兰的这番话倒是给了他一个拒绝的借口,他笑着向宁中英摆了摆手,说道:“爸,我只是一时想不通罢了,用不着这个。”
  宁中英给秦海递烟,只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他和他的老哥们商量复杂事情的时候,都是一人一支烟夹在手上的,似乎没这么个东西就会影响思维。他也知道秦海不抽烟,偶尔还会拿这一点来教育宁默。看到秦海摆手,他便收回了烟盒,然后说道:“说说看,心里怎么乱了?是觉得集团受损失了,还是觉得自己受委屈了?”
  从红泽到平苑来的这一路上,秦海想了很多问题,但像宁中英这样直接把问题简化成一个二项选择,他是没有想到的。他愣了一下,迟疑着说道:“应该是……二者兼有吧?”
  “当初你要建材料学院,跟我商量过。你说了很多建材料学院对咱们集团的好处,不过我听得出来,这只是一个借口,你真正的想法是不希望这些人才流失掉。是这样吧?”宁中英问道。
  秦海想了想,点点头道:“我真有点想不起来了,听您这样一提醒,好像还真是这样。”
  “后来呢,这些引进的专家搞出了很多专利,果真给集团创造了大量的收益。材料学院的存在,也成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你就开始把材料学院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了,生怕别人分走其中的利益,是不是这样?”宁中英又问道。
  秦海尴尬地笑了:“爸……你不要总是这样一针见血好不好?”
  不得不说,宁中英相比秦海而言,更像是一个局外人。而且以他60多年的生活阅历,看问题也远比秦海要深刻得多。秦海自己没有想清楚,或者不愿意承认的事情。经宁中英一说,就昭然若揭了。把秦海建立材料学院的初衷与今天对材料学院的态度一对照,秦海自己都忍不住有些脸红了。
  “小秦,我想问问你,你搞这个大秦集团,目的是什么?”宁中英换了一副严肃的面孔,对秦海问道。
  “目的嘛……”秦海沉吟着,“起先。主要是为了挣点钱,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再往后。多少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大企业家,能够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至于现在……我如果说是为了国家富强,您会相信吗?”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秦海露出了几分自嘲的神色。他很想对宁中英说,自己的确是这样想的,自己这话并不是唱高调。但这种话宁中英会相信吗?在一个大家都在“向钱看”的社会里,声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国家富强,会不会被当成是虚伪呢?
  出乎秦海的预料,宁中英很坚定地点了点头,说道:“我当然相信。别人说这种话我或许不信,你秦海这样说,我为什么不信?”
  “可是……您为什么会相信呢?”秦海诧异道。
  宁中英道:“你秦海很聪明,也很灵活,搞材料科研你是一把好手,搞市场你也有很多鬼点子,有些地方让我这个老头子都自叹不如。你跟日本企业斗,还有算计那个什么王培超,搞的都是一些阴谋诡计。从这点来说,你不是我们平常说的那种光明正大的人。”
  “老爷子,您这算是批评我,还是表扬我呢?”秦海郁闷地嘀咕道。
  “既不算批评,也不算表扬,只是对你的客观评价。”宁中英霸道地说道,“不过,有一点是我对你最为满意的,那就是你小秦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你有同情心,有爱国心,你心里永远都有身边的朋友同事,还有家国天下,这一点,比很多人都要强得多。”
  “这个……其实也不算什么。”秦海假惺惺地谦虚着。宁中英目光如炬,对他的评价十分到位,秦海自然不会虚伪地否认。能够在宁中英心目中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也让秦海颇有几分自得,总算是知道为什么老爷子会把闺女嫁给自己了,原来自己竟然是如此高大的一个人。
  宁中英没有理会秦海的话,他继续说道:
  “我们那个时代,大家都讲爱国,讲奉献,有些人是真的爱国,真的想奉献,还有一些人就是随大流,跟风,甚至是伪装出爱国的样子。到现在,社会上不太讲奉献了,有些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国、奉献的人,很多是想搞政治投机,他们说的和做的完全不一致。
  唯有你秦海,平时不怎么讲这些大话,但你做的事情,是够得上爱国、奉献这四个字的。最难能可贵的是,你做这一切事情的时候,都不是刻意去表现,而是出自于你的本心。
  为了让大家接受你的做法,你经常要把自己为国家做的事情包上一层伪装,谎称是为了集团,为了你自己。人家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做了好事,你是做了好事还要遮掩,这就说明你内心是光明正大的,这比表面上光明正大的人,要可贵得多。”
  “谢谢爸的理解。”秦海突然觉得自己嗓子眼有点发涩,宁中英是他非常尊重的一位老人,能够得到宁中英这样的高度评价,秦海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十几年间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
  这些年,秦海帮军方挣钱、搞尖端技术,保护稀土资源,建材料学院,消除污染,做了许多其他民营资本家不可能去做的事情。他向别人解释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集团的长远利益,是为了给自己找保护伞,是为了能够追求双赢,但他自己心里明白,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他有一份报效国家、报效社会的愿望。作为一个拥有两世记忆的人,他不想让自己的一生过得过于平淡。
  宁中英对于秦海的所作所为都洞若观火,作为一名老一辈的企业家,他也有着一份家国情怀。看到自己的晚辈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为国为民做下这些好事,宁中英觉得很是宽慰。在此前,他没有把这一点透露给秦海,因为他觉得这些事情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述的,大家心照不宣就可以了。这一回,秦海因为材料学院人员流动的事情而陷入困惑,宁中英觉得到了该和秦海谈一谈理想、人生的时候了。
  “秦海,你现在挣的钱,已经足够你十辈子、一百辈子都过得舒舒服服了。你父母,我和宁静的妈妈,还有小默、小姗、小玲他们都生活得非常富裕,这也都是你挣来的钱。到了这个时候,你还需要挣钱干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挣钱只是为了自己,那么挣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宁中英说道。
  秦海点点头,道:“是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当一个人已经衣食无忧的时候,再挣更多的钱,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了。只有用这些财富去回报社会,才是有价值的。”
  “既然如此,你还生什么气呢?”宁中英呵呵笑着,把话题引回了最初的起点。
  “是我着相了。”秦海不好意思地拍了拍脑袋,是啊,既然他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带着保护人才的心态建起材料学院的,现在社会环境好了,这些人才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发挥作用,他又有什么必要阻拦呢?
  材料学院给大家提供的条件固然是很好的,但与国家重点大学、重点研究机构所能够提供的科研环境相比,还是有所欠缺的。那些学术大牛,如果能够回到重点大学的讲台上去,培养出来的学生岂是材料学院所能比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如果能够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他们的价值又何止是在材料学院创造几个专利所能体现出来的?
  自己在听说阎顺成这样的学者有意离开的时候,有一种失落和失意的感觉,说到底就是忘记了自己的本心,把材料学院以及所有这些专家学者都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大秦集团已经如此庞大,自己的身家已经超过了百亿,难道自己还不知足吗?
  “有些人,在材料学院干得很好,你赶他们走,他们也未必会走。还有些人,心已经动了,你就算能够把他们强留下,也没什么益处,反而把自己原来积累下来的名声搞坏了。依我之见,我们索性大方一点,来去自由。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是有良心的,他们就算离开了材料学院,心也会留在这里。让他们到各个领域里去发挥自己的作用,最终对于咱们集团也会有很大帮助的。”宁中英语重心长地对秦海说道。(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璧归赵

  宁中英一席话,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秦海明白了自己想要卡住材料学院里的学者是不可能的,如果执意要这样做,最终只能是连自己在圈子里的好名声都一块赔上,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举动。
  几年前,国家财政困难,拿不出钱来搞科研,科研人员在各级领导的眼里只是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秦海建立材料学院,把这些生活拮据的学者挖走,对于各个高校、科研院所来说,算不上什么损失,反而有一种减轻了负担的解脱感。
  至于那些被挖走的学者,在原来的单位里拿着低工资、住着筒子楼,到了材料学院能够拿高薪、住豪宅,自然也是对秦海充满感激之情的。
  所以,在那个时候,秦海在科研圈子里颇有一些及时雨的美名,即使是像杨新宇这样眼光长远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秦海的作为是有益于国家的,属于一种为国分忧的举动。
  时过境迁,经过这么多年,国家的财力逐渐丰盈,国际高技术竞争的压力也迫使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科研,当年被他们弃之如敝的那些学者,现在都成了香饽饽,谁都想抓几个放到自己鼻子底下,忙时干活,闲时养眼。
  而学者们自己呢,经过在材料学院的几年,他们一个个也都挣了些钱,温饱不再是问题,开始有闲心关注自己的名气和地位了。相比之下,材料学院这座庙虽然香火颇旺。但神格显然是无法与科学院、华清、京大之类的单位相比的。说得市侩一点,如果想评个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之类,材料学院能落着几个名额?相比那些留在原单位的同事。这些跳到材料学院去的学者在这些年出的成果是更为辉煌的,此时带着沉甸甸的论文回去,足以亮瞎众人的双眼了。
  在这种情况下,秦海如果要打感情牌或者制度牌,卡着这些学者不放,只能是把大家都给得罪了。那些想要人的单位都是有些来头的,到时候拿着中央批文下来要人。秦海也只能放手。与其落个里外不是人,还不如自己主动一点,声称来去自由。没准还能挣回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好名声呢。
  像阎顺成这样的学者,当年是得过秦海不少好处的,说秦海有大恩于他们,也并不为过。如果在他们离开的事情上秦海没有作梗。那么这份恩情就算是永远欠下了。宁中英说得对。这些人总体来说是有良心的,日后他们在各自的单位里随便给大秦集团还一点情,也足以弥补他们的离开所带来的损失了。
  想明白了这些,秦海一下子就轻松了。至于后面该怎么做,就不需要宁中英再教他了,他有足够的智商来把这件事做得尽善尽美。
  秦海在平苑呆了两天,陪伴了一下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然后便启程进京了。他既然已经打算要把学院里的学者归还回去。那就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地等着别人找到自己门上来。
  “你说什么?把阎顺成还给机电研究所?”
  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杨新宇瞪大眼睛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秦海。诧异地问道。
  有关调阎顺成回机电研究所的请示报告,在杨新宇手里已经放了很长时间了。这份报告是由机电研究所方面自己提出来的,里面大大小小列了七八条理由,最重要的一条虽然没有写出来,但杨新宇却是心知肚明的,那就是现在国家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多,而机电研究所人才匮乏,无力承担。所里的领导抓耳挠腮,不得不打起了阎顺成的主意,想请他回来挑这根科研的大梁。
  从内心来说,杨新宇也是非常希望阎顺成能够回来的,虽然秦海的材料学院也能够承担一些机械部系统的课题,但人家麾下的人马,总不如自己的手下用得顺心。阎顺成这些年成果斐然,名气远胜于当初离开机电研究所的时候。杨新宇当年就非常欣赏他,到如今就更是充满期待了。
  然而,拿着机电研究所的这份申请报告,杨新宇却像拿了一根烧红的炭条一样,手上和脸上都火辣辣的,他想不出自己该如何向秦海开这个口。
  想想看,这么好的人才,自己当年给不了好的待遇,弄得人家差点想出国、下海。是秦海拿出自己私人的钱,把这些人才养了起来,给他们待遇,给他们创造科研条件,使他们的学术研究不至中断,这才有了阎顺成等人的今天。种树的时候,自己一点水都没浇,到了果子成熟的时候,自己伸手去摘,这还有点廉耻之心没有?
  机电研究所的领导班子是没有这种感觉的,他们通过私人渠道向阎顺成发出了要约,得到的是阎顺成的婉言相拒。这些人断定阎顺成肯定是受到了秦海的威胁,于是又转回头来对杨新宇软磨硬耗,非要机械部出面向秦海施压,迫使秦海放人。为了让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