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4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至于说走向国际市场,宁中英这一代人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而在秦海看来,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老一少不便在长德路上显得太过张狂,以免被中村俊碰上,对他们低看一眼。两个人步行穿过了两条街,这才找到一家看起来稍微有点档次的饭馆,走了进去。
  宁中英嘴上说得豪迈,及至点菜的时候,他的穷人本性就露出来了。看着印刷粗糙的菜单上那些华丽的菜名和同样华丽的价格,他左右犹豫,不知道该点些什么菜好。好不容易,才挑了两个看起来还可以,而价格上又能够承受的菜,报给了服务员:
  “要一个肉片菜心,再来一个……生炒鸡丝,嗯,今天就奢侈一回吧,有什么白酒吗?嗯,啤酒也行,来一升。”
  浦江市是一个全国性的大都市,即便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从外地来浦江市办事的人员也是络绎不绝的。服务员对于这种乡下来的土老冒早已见惯不怪,她收好菜单,说了句“稍候”,就飘然而去了。
  “小秦,你说说看,如果要改造咱们的设备,让咱们的产品能够达到日本人的标准,大概需要多少投入?”宁中英急切地向秦海讨教着,他现在已经丝毫不怀疑秦海的技术水平了,能够和日本人呱啦呱啦谈判的人,技术能差得了?
  秦海从包里掏出纸笔,开始给宁中英写着工艺流程和设备需求,一边写一边估算着价值:“咱们需要改造一座中频电炉,现在铸造车间的中频电炉有些陈旧了,需要把控制系统调整一下……估计得花上两三千块钱吧,……感应堆焊的技术还得继续改进,感应炉也要再添一座,……热处理设备也需要再增加一些,……林林总总算下来,可能得投入2万块钱左右。”
  “2万块钱不多!”宁中英不假思索地说道,“只要福冈会社能够与咱们签订合同,咱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凑出2万块钱来把设备改造了。”
  秦海笑道:“宁厂长,你这话夸张了吧,咱们厂拿2万块钱出来就得砸锅卖铁了?前面那批刀片不是还可以收回5万货款吗?”
  宁中英道:“这些钱得留着发工资,小200号人吃喝拉撒,我手里能一点钱都不留吗?电费、水费、汽油费……这些都得花钱的。我前两天到财务科找喻泳平问过了,他说现在找银行贷款难度非常大,说是上头有什么政策,要紧缩银根什么的。韦宝林是滚蛋得早,如果滚蛋得晚,现在他也得抓瞎。”
  “原来是这样,嗯嗯,还是老厂长有经验,知道留有余地。”秦海赶紧恭维道。
  宁中英又问道:“小秦,在设备改进之前,你能不能先拿出样品来?我们可是答应了要给日本人提供样品的。”
  秦海道:“这个不难,小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不一样,小批量生产用的钢材,我用铸造车间的小电炉也能炼。”
  “我知道你有办法的!”宁中英意味深长地用手指对秦海点了点。秦海知道,他是在提示自己与宁默偷炼高强度合金钢那件事。宁默在他老爹面前是藏不住事的,宁中英知道此事也很正常。
  不一会工夫,服务员把酒菜都送过来了。秦海拎起装啤酒的大玻璃壶,分别给宁中英和自己都倒上了一杯,然后端起酒杯对宁中英说道:“我借宁厂长这杯酒,祝青锋厂在宁厂长的领导下,蒸蒸日上。”
  “哈哈,年纪不大,马屁倒是拍得挺顺溜。好,咱们一起祝青锋厂蒸蒸日上。”宁中英爽朗地笑着,接受了秦海的恭维。
  两个人正在说笑着,外面又进来了六七个人,在他们俩旁边的一张大桌子边坐下来。接着,其中一人操着江浙一带的口音开始熟练地点菜,其他人则旁若无人地大声聊起天来:
  “娘皮的,这不是耍我们玩吗?”
  “赵厂长,也不能这样说,部里这不是着急了吗,要组织全国攻关呢。”
  “要搞全国攻关,我们不是来了吗,又提这个要求那个要求,一切按洋鬼子的规矩办,解放都30多年了,什么时候轮到洋鬼子说了算了?”
  “人家是中德合资企业,德方有他们的技术标准,也是正常的。”
  “那好吧,让他们自己和德方玩去,我们不侍候他们总行了吧?还什么浦桑汽车三年国产化率70%,照这个样子,三十年都别想!”
  “……”
  浦桑汽车!
  秦海原本并不打算偷听别人聊天,但对方的声音实在有点大,他想不听都不成。在一串难懂的江浙方言之中,一个词汇突然钻进了秦海的耳朵,让他微微一震,忍不住扭头向那一行人看去。
  那是一群与宁中英在打扮和气质上都颇为相仿的人,其中大多数是中年人,只有那个点菜的看起来年轻一点,想必是某人带的秘书吧。正在大发牢骚的那位,面相颇为福态,身上的衣服也比较挺刮,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模样。别人管他叫赵厂长,想必应当是一家规模还过得去的企业的厂长吧。
  “我就不明白了,咱们国家过去不也造过汽车吗?这满大街跑的车子,不都是咱们国产的?怎么德国人一来,咱们连生产配件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个要求那个要求,摆明了就是不想让咱们中国人插手嘛?”坐在赵厂长身边的一个看起来有些文气的中年人也在愤愤不平地说着。
  “呵呵,反正省里让咱们来,咱们就来了。这次招标,一个能够中标的都没有,国产办的那些老爷们,估计该哭死了,哈哈!”赵厂长用戏谑的口吻说道。他的话引得满桌子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秦海听到此处,心念一动,站起身便走向旁边那桌,陪着笑脸对桌边的众人说道:“劳驾,各位,我们是安河省青锋农机厂的,能不能冒昧打扰你们一下?”
  “哦?安河省的青锋厂,好像是听说过你们!”那位赵厂长点了一下头,屁股却坐在凳子上动都没动一下,显然并不把秦海当成一回事,“你有什么事情啊?”
  “我刚才听你们说起什么浦桑汽车,什么招标,我能问问是怎么回事吗?”秦海问道。其实,刚才在听几个人谈话时,他就已经回忆起了有关浦桑汽车前世今生的种种故事,现在这样问,只是要确认一些相关的信息而已。
  几个人把秦海当成了一个急于找产品销路的推销员,这种人对于招标之类的事情感兴趣,也是正常的。那位赵厂长问道:“浦桑国产化招标的事情,你们没听说过吗?你们省里没有下过通知?”
  “他们是农机系统的,可能没参与这事。”旁边一人猜测道。
  “嗯,也有可能。”赵厂长点点头,对那人说道,“贾科长,你给他讲讲吧,不过,小伙子,我劝你别打这个主意,这个招标全是假的,是做给上头看的,对咱们企业来说,就是坑人。”
  “嗯嗯,我就是了解一下,这样回去万一领导问起来,我也好说知道这事。”秦海摆足了一个憨厚的样子,答道。
  可能是见秦海的态度谦恭,也可能是因为受了一肚子气需要找人分享,贾科长果然向秦海说起了这件招标的事情。
  与秦海记忆中的情况相同,在两年前,浦江汽车厂与德国狼堡汽车公司签订了一项合资生产轿车的协议。按照协议要求,浦江汽车厂首先采购狼堡公司的汽车散件,在国内进行组装和销售。在获得组装经验之后,再逐渐地进行汽车配件的国产化替代,最终目标是达到100%国产的要求。
  这款汽车,取了浦江的“浦”字和德国品牌中的“桑”字,被命名为“浦桑”汽车。在过去两年中,浦桑汽车已经组装了2万多辆并且销售一空,成为国内官员们的新宠。秦海知道,这还仅仅是浦桑汽车最初的辉煌,在随后的20年内,浦桑汽车都将成为国内轿车市场上当之无愧的老大,是县处级干部的标准配车。
  时下,正值浦桑汽车合资第一阶段结束,即将进入零散件国产化替代的时期。而摆在中方面前的,是一座难以逾越的技术高山。


第六十六章 必须百分之百达标

  早在60年代初,浦江汽车厂就通过仿造前苏联的伏尔加轿车,开发出了浦江牌轿车。在长达20年的历程中,浦江轿车共计生产了4万辆,装备了许多政府机关和大企业,成为官员们身份的象征。
  70年代末,中国重新打开国门,高层官员密集出访欧美日等国,看着国外大街上琳琅满目的新型轿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中央领导人在日本丰田工厂参观的时候,听说丰田公司一天的轿车产量就相当于浦江汽车厂两年的产量,震惊无语,回国之后便指示开展轿车行业的中外合资改造。
  作为国内最主要的轿车生产企业,浦江汽车厂自然而然地被选择为第一家与国外合资的对象。在经过审慎考虑之后,浦江汽车厂找到了德国狼堡公司,商议成立合资企业,引进狼堡公司的技术与车型,在中国进行生产和销售。
  一开始,狼堡公司对于与中国的合作抱有很强的信心,派出了一个庞大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前往中国,考察合资对象的生产实力。走进浦江汽车厂的生产车间时,德国人全都惊呆了,他们发现,在这家汽车厂里,找不到自动生产线,代之使用的是长凳、手工葫芦吊和橡皮锤。
  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这里根本就不见踪影,同一个型号的螺丝生产出来之后,居然不能通用,工人们在装配螺丝的时候,不得不用锉刀再进行修整,有些螺杆则只能用铁锤砸进尺寸不足的装配孔里去。
  “狼堡公司与中国人的合作项目,就像在一个破败、无援的孤岛上生产轿车,将是失败的实验”,这是当时一家德国媒体对于浦桑项目的断言。
  合资项目在艰难的背景下启动,浦江厂的工人们一点一滴地学习着汽车装配技术,同时也在学习着现代化大生产的理念。进口配件进行国内组装的一期项目顺利结束,中方向德方提出要求,适时启动浦桑的国产化进程。
  狼堡的工程师们拿出了浦桑汽车的全套技术资料,对每一个配件都提出了精确的要求。中德双方的技术人员对老款浦江汽车的配件进行全面梳理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中方只能提供四种配件:轮胎、喇叭、天线、标牌,总价值占汽车价值的2。7%。
  “面向全国征集配套企业,集全国之力,实现浦桑汽车的国产化!”浦江市政府做出了一个大气的决定。
  就这样,由机械部与浦江市政府联合成立了一个浦桑汽车国有化办公室,开始面向全国进行汽车配件的招标。浦江市政府承诺,对于中标的企业,可以给予免税、提供贷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年之内,使浦桑汽车的国产化率提高到70%以上。
  在当时的中国,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达到一定技术水平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一部分隶属于军方,本身就有繁重的生产任务;另一部分企业也都有自己的配套生产任务,不值得专门为浦桑汽车另外开辟出一套生产系统。
  离开这些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余下的就是各地的中小型企业了。浦江市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国内工业的龙头,为许多省市提供过技术和装备方面的支持,也算是“得道多助”。一纸通知发出,各省纷纷响应,号召省属企业前往浦江,参加配件国产化的投标。
  声势浩大的招标会持续了一个星期,一大帮企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国产办交给他们的样件图纸,让每一家企业都望而却步。这些高得让人眩目的技术要求,远远超出各家企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觉得这简直就是一种羞辱。
  “这是谁提出来的标准?”有人愤愤不平地质问道。
  “这是德方的标准,狼堡公司一直是按这个标准进行配件采购的。”国产办的工作人员答道。
  “我们又不是德国,咱们国家穷,道路状况也差,就不能从实际出发,搞个过渡标准吗?”又有人建议道。
  “不行,我们必须100%达标,降低0。1%都不行!”浦江市政府的回答掷地有声。
  “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我们必须投入资金进行设备改造,到时候我们生产出了产品,你们不要怎么办?能不能保证只要我们造出来,你们就一定采购?”有人婉转地提出了条件。
  “配件只要合格,我们一定采购。但如果不合格,我们绝不会妥协。”这是国产办的回答。
  “娘的,这就是一帮卖国贼!什么中外合资,完全就是外国人说了算嘛!”一干前来参加招标的企业领导人开始破口大骂,然后带着自己的团队愤然离席,“你们自己玩吧,老子不侍候了!”
  秦海他们遇上的,正是这样一支在招标会上受挫的企业。赵厂长的全名叫赵自然,是海东省江洲机械厂的厂长。贾科长叫贾雁高,是厂里的生产科长。而坐在赵自然身边的那位文气的中年人,则是厂里的技术科长,叫马长峰。
  “我叫秦海,这位是我们青锋农机厂的宁厂长。”秦海也向对方做着自我介绍,听他与赵自然等人聊得热闹,宁中英也离席凑过来了,秦海赶紧把宁中英介绍给了对方。
  “我叫宁中英。”宁中英说道。
  “宁厂长,我听说过你的大名。”赵自然这回终于站起来了,热情地走上前来,与宁中英握手:“我是听我们省关北农机厂的孙厂长说的,说你为人仗义,是急公好义的宋公明。”
  “哦哦,是老孙啊,记得记得,有一年在广州开会的时候,他突发了阑尾炎,是我把他背到医院去的。”宁中英哈哈笑着说道。
  “对对,他说的就是这件事。”赵自然道,说罢,他又赶紧对手下吩咐着,“老贾,去把宁厂长他们的碗筷都拿过来,既然碰上了,就一块吃吧。”
  企业这个圈子并不大,大家随便一说,就都能找到几个互相都认识的熟人,于是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宁中英和秦海把自己的菜端到赵自然这一桌,与他们拼在一起,正好赵自然他们点的菜也已经上来了,大家各自在酒杯里倒上了啤酒,然后便觥筹交错地喝开了。
  众人聊了一些闲话之后,赵自然问起了宁中英一行浦江之行的目的,待听说他们是来找产品销路之后,赵自然指了指秦海,说道:“小秦,你刚才打听招标的事情,是不是也想去试试啊?听我的,别去碰这个业务,国产办那边根本就没有诚意,纯粹是为了哄上面领导的。”
  秦海笑笑,说道:“其实外商对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严格,也是一贯的,并非只对咱们中国企业。对了,赵厂长,你们厂去投标的是什么产品,能说来听听吗?”
  赵自然向马长峰努了努嘴,马长峰回头从包里掏出一张图纸,递给秦海,说道:“这是图纸,你能看懂吧?”
  “他在技术上还有两下子,有点鬼点子。”宁中英看出了一行人对秦海的轻视,赶紧解释着。秦海的年龄的确是硬伤,下巴上光溜溜的,一看就能让人想到“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古训。
  秦海向马长峰道了谢,接过图纸翻看了一番,然后对马长峰问道:“这个伞齿轮,按客户方的要求,应当要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造,你们厂有粉末成形压机吗?”
  此言一出,一桌子人除宁中英之外,对秦海的看法都陡然发生了变化。粉末冶金技术在国内不算什么新技术,但应用范围不广,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这个概念。秦海只是看了看图纸,就能够猜出配件的工艺要求,而且直接询问相关设备情况,不管怎么说,至少算是一个懂行的人了。
  “我们有一台从美国进口的液压粉末成形压机。”马长峰用认真的语气答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