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4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秦海把话说得如此确定。说不定是真的打算把日本人请到家里来了。
  秦海道:“岸田邦夫所以会到平苑来,是因为青锋厂生产的旋耕刀片钢材品质超出了他们的预想。福冈会社是做农机产品代理的。与许多日本的农机企业都有联系。我想,他们对于优质的特种钢材肯定是有需求的。但青锋厂满足不了他们这种需求,而我们钢铁厂可以做到。从这点来说,咱们钢铁厂和福冈会社会有不错的合作机会的。”
  “好,我一切都听你的。”秦明华道,“这几天我安排一下,让大家打扫打扫卫生,既然要请外宾来,怎么也得有个整洁的环境吧?”
  “哥,你真的要请外宾到咱们家来啊?可是,咱们家什么都没有,怎么接待外宾啊?还有,到那一天,我能在场吗?我要不要呆在学校不回来啊?我如果回来的话,穿什么衣服好呢……”
  秦珊被秦海的安排给吓懵了,追在秦海的身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打听,简直就像有国家元首来家里作客一样隆重。
  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之中,岸田邦夫终于抵达平苑了。其实,他的平苑之行也是折腾得很,先是与安河省外事办取得联系,确定访问的时间和行程。接着,他就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红泽,再由省外事办派车将他送往平苑。他坐的车子是一辆在浦江用德国配件组装起来的浦桑汽车,车窗上挂着帘子,在从红泽到平苑的这一路上,外事办的陪同人员很委婉地建议他,最好不要拉开帘子……据说是为了尊重沿途百姓的**权。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岸田邦夫坐的车刚进平苑县城,早已等候在街道两旁的小学生们便开始挥舞花束喊起了口号。这一套作法还是大家从新闻纪录片上学来的,经过县里几所小学老师们的反复调教,孩子们表演得十分到位。
  县委书记夏启龙在县委大楼外主持对岸田邦夫的欢迎仪式,他对走下轿车的岸田邦夫说道:“岸田先生,我是平苑县委书记夏启龙,我代表平苑县100万人民,欢迎岸田先生光临平苑,希望您的平苑之行能够留下美好的记忆。”
  从科技局找来的日语翻译上前一步,打算把夏启龙的话翻译成日语,说给岸田邦夫听。谁料想,岸田邦夫冲着夏启龙来了个90度的鞠躬,然后用稍带点磕巴但发音准确的中文说道:“感谢夏先生,感谢在路上欢迎我的孩子们,给大家添麻烦了,请多原谅。”
  “岸田先生,你会说中文?”夏启龙深感意外,准备好的稿子也顾不上了,直接就问了一句大白话。
  “我曾经在中国工作过三年,我非常热爱中国文化,所以学了一些中文。我的中文说得不好,请原谅。”岸田邦夫说道。
  “不不不,你的中文说得非常好。既然是这样,那可太好了,那大家交流起来就没有障碍了。”夏启龙脸上露出欢喜的神色,心里却在叫苦。遇到这么一个“中国通”,接待的难度反而更大了。原来设想日本人听不懂中文,旁边的人说错了什么也不要紧。现在对方的中文说得非常好,有些事要想瞒着他,可就不容易了。
  郭明带着其他的县政府官员也都上前来向岸田邦夫表示欢迎,并且关切地询问岸田邦夫一路是否辛苦,是否需要到宾馆去休息,有什么生活上的需要,等等。
  “各位先生,我没有什么特殊的需要。我到平苑来,主要是为了考察一下青锋农机厂,和青锋农机厂的同行们交流一下有关的技术问题。如果大家不介意的话,我希望能够尽快地到青锋农机厂去开始我的考察。”岸田邦夫说道。
  “不用这么紧张吧?”郭明下意识地说道,县里为了欢迎岸田邦夫做了大量的准备,如果对方只是打个转就走,这些准备不是白做了吗?
  岸田邦夫道:“郭先生,非常感谢你们做的一切,不过我到平苑来,主要是来考察青锋农机厂的,所以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候用于我的考察,请多多关照。”
  “郭县长,外宾有这样的要求,咱们就还是按外宾的意见办吧。”陪同岸田邦夫来的省外事办的人员发话了,他接到的指令就是为外宾提供服务,外宾的要求只要不违反规定,他就要尽量地予以满足。
  “既然如此,那么……宁厂长,你们那边安排好了没有?”郭明对站在一旁的宁中英问道。
  “都安排好了。”宁中英答道。
  “那就请岸田先生到青锋厂去考察吧。对了,宁厂长,岸田先生到了青锋厂之后,由谁负责陪同和解说?”郭明问道。
  宁中英用手指了指身边的秦海,说道:“我们打算让小秦负责。”
  “小秦……”郭明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他压低声音对宁中英说道:“宁厂长,这么重大的外事活动,让小秦负责是不是合适?我担心他过于年轻,说话嘴上缺个把门的,万一说出什么不合适的话,那可就是很严重的国际影响了。”
  宁中英把手一摊,说道:“郭县长,我们也是没办法。我对生产技术上的事情,了解得不多。我们项厂长和冷科长倒是了解一些,但听说要向外宾介绍,他们都腿肚子转筋,不敢上前。我们厂也就是小秦是个傻大胆,不让他负责,还能找谁?”
  “这事闹的……”郭明跺着脚懊恼地说道,“我就是这件事没有叮嘱好,你们竟然就弄出这么大的一个隐患。不行不行,绝对不行,一定要找一个政治上更可靠的人来陪外宾。你们如果找不出人,那就从县里抽调。”
  宁中英道:“郭县长,你从县里抽的人,能说得清楚我们那摊技术问题吗?”
  “那也比犯错误强啊。”郭明恼火地说道,“要不,就由你老宁亲自陪同,你的政治觉悟,我是信得过的。”
  就在这时候,岸田邦夫走了过来,对郭明说道:“郭先生,我这次到平苑来,非常希望能够见到上次和我们会社的中村君交流的那位年轻人,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安排他来为我做考察时候的解说。”
  “年轻人……”郭明一愣,硬是回味不过来岸田邦夫说的是谁。其实宁中英和秦海与中村俊交流的事情,郭明是听说过的,只是这一刻有些糊涂了而已。
  “这就没办法了,这是外宾点名要见秦海,郭县长,你看呢?”宁中英在一旁幸灾乐祸地问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四章 不容染指

  岸田邦夫指名道姓要秦海作为解说,郭明也无话可说了。一直跟在宁中英身后不吭声的秦海走上前去,来到岸田邦夫的面前,向他微微点了一下头,用日语说道:“岸田先生,你是要找我吗?”
  “请问你就是秦先生吗?”岸田邦夫问道。
  “我就是秦海。”秦海答道。
  “果然是个不同凡响的年轻人。”岸田邦夫略带感慨地赞道。
  岸田邦夫这一路过来,从省里到县里,见到的无非是两类人:第一类对他热情倍至,毕恭毕敬,腰弯得比他这个日本人还厉害;第二类则是心存怯意,不敢上前与他搭话,生怕说错了什么就是丢丑。而眼前这个秦海却与这两类人都不相同。他的态度不卑不亢,既有礼貌而又不失尊严,丝毫没有把岸田邦夫当成一个什么外宾,而只是如对待寻常的合作伙伴一样平和。
  岸田邦夫想起中村俊对他描述过的秦海的作为,再与眼前见到的秦海加以印证,更坚定了自己此前的一个猜测:秦海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中国年轻人,是可以作为合作者或者同盟者的。
  “岸田先生过奖了。听说岸田先生是专程来考察青锋农机厂的生产条件的,如果您不是特别劳累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前往青锋农机厂,岸田先生以为如何?”秦海建议道。
  在秦海心里,并没有觉得岸田邦夫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他前一世认识许多日本朋友,甚至还带着几个日本学者跑到太行山里的农家去吃过狗肉宴。和农家的老人在一起畅谈抗日往事。他既不媚日也不仇日,所以在岸田邦夫这样一个日本客人面前。他根本没有什么不适应的感觉。
  “很好,如果秦先生方便的话。我希望现在就能够前往青锋农机厂。”岸田邦夫赞同道,对于郭明等人的繁文缛节,他也实在是忍受不了了。
  外宾说了要去农机厂,官员们自然不敢反对。又经过一番手忙脚乱的勾通、折腾之后,岸田邦夫终于坐上了秦海开的吉普车,由宁中英和省外事办的一名刘姓工作人员陪同前往农机厂。
  在坐车的问题上,郭明和刘姓外事办人员还颇为纠结了一番。他们原本希望岸田邦夫能够坐外事办派来的浦桑轿车,谁知岸田邦夫执意要坐秦海的吉普车,弄得几个官员也没办法了。趁着岸田邦夫没注意。郭明恶狠狠地瞪了秦海几眼,恼火他为什么要开个破吉普到县政府来显摆。
  “这就是我们铸造车间,我们用于生产刀片的钢材就是由这个车间冶炼的。这是我们用于冶炼锰钢的中频电炉……”
  来到青锋厂,秦海也没有与岸田邦夫过多客气,直接把他领到了车间,开始向他详细介绍青锋厂的生产条件。
  “这种型号的电炉,在日本已经看不到了。”岸田邦夫说道,“秦先生,恕我直言。这台电炉的技术,只相当于日本60年代中期的水平。”
  秦海笑道:“事实上,这台电炉的确是我们厂60年代末期置办的。不过,我们最近对这台电炉进行了技术改造。改进了测温、吹氧等部分,冶炼出来的钢材完全能够达到工艺要求。”
  “了不起。能够用简陋的设备达到这样高的工艺要求,需要有非常高明的工艺设计以及极其优秀的工人。我相信,这两条贵厂都已经具备了。”岸田邦夫说道。他是一个内行。深知工业生产中的各种门道,看到这样的现场。再听秦海一解说,他就知道,青锋农机厂的确是有高人,能够生产出与日产刀片相媲美的产品,也并不奇怪。
  秦海道:“我们还学习了贵国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这对于我们提高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贵国是我们的老师。”
  “其实,我们日本人在质量管理方面能够取得一些经验,也是得益于戴明先生的指点。”岸田邦夫说道。
  两个人都是技术高手,他们边走边聊,并不需要太多的废话,就已经把需要交流的信息都传递出去了。宁中英和外事办那位小刘跟在他们俩的身后,听着他们交谈,想插话都插不进去。尤其是那位小刘,压根就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干着急却又没有办法。
  “宁厂长,岸田先生说的戴明,是你们厂的工程师吗?”小刘小声对宁中英问道。
  “好像是个外国人吧……”宁中英不确信地说道。国内全面推广日本的质量管理经验的时候,宁中英正处于退居二线的时期,所以对质量管理中的有关概念并不熟悉,自然也不知道戴明是何许人也。不过,他好歹知道,此君肯定不是中国人。
  “秦海同志向外宾说的这些内容,没有泄密吧?”小刘又问道。
  宁中英道:“没有泄密。小秦介绍的内容,都是我们厂务会认真审核过的,哪些可以说,哪些不可以说,小秦非常有分寸,小刘同志就放心吧。”
  “唉,早知如此,应该找个懂技术的人过来陪外宾,我根本就搞不懂你们这摊事情……”小刘唉声叹气地说道。
  说话间,秦海已经带着岸田邦夫参观完了铸造车间和金工车间,来到了临时搭建的热处理车间门外。
  与此前建起的材料实验室相同,热处理车间现在也还只是一个工棚而已。在工棚的旁边,新车间的地基已经挖好,正在浇筑水泥。由于缺乏施工机械,所有的建设工作都是由建筑工人手工完成的,所以进度缓慢,这一座单层厂房要建起来,起码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日本在昭和30年到昭和40年期间,也是这个样子。”岸田邦夫深有感触地对秦海说道,“中国现在看起来还比较落后,但我对你们很有信心。”
  “多谢岸田先生的鼓励。”秦海客气地说道。
  “请问,我可以参观一下这座车间吗?”岸田邦夫指了指工棚,问道。
  秦海道:“可以,不过有一件事需要说明,我们的热处理车间还有其他的业务在做,所以岸田先生只能参观其中的一部分设备,其余的地方,我们暂时是保密的。”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岸田邦夫说道。
  一行人走进了工棚,来到正在为旋耕刀片做堆焊处理的高频电子炉前。经过改良的夹具不停地把刀片送入炉中,经过几十秒钟的处理之后,又把刀片夹出来,送到一旁的成品车上。岸田邦夫走上前去,不知从哪掏出一个放大镜,对于刚刚出炉的刀片仔细看了半天,然后点头赞道:“非常好,焊层很均匀,几乎没有疵点。”
  “我们对焊料的配方也进行了改进,所以堆焊的质量也就非常稳定了。这一点,我想岸田先生从我们送去的样品中是能够看出来的。”秦海解释道。
  岸田邦夫向两旁看了一眼,然后走前几步,指着一个敞开盖的盒子,问道:“这就是你们用的焊料吗?”
  秦海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这就是我们用的堆焊焊料。”
  岸田邦夫从怀里掏出一双白手套戴上,然后伸手捻起一小撮焊料,送在眼前看了看,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当是还原铁粉,含有铬合金和助熔剂,粉末颗粒很细,也很均匀。日本的堆焊工艺主要是使用自熔合金,贵国在自熔合金粉末的研究方面有些滞后,使用助熔剂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了。”
  “岸田先生果然是内行。”秦海称赞道,说罢,他扭头看看左右,见探伤工王晓晨就在旁边,便伸手招呼道:“晓晨,你过来一下。”
  “小秦,有事吗?”王晓晨走上前来,她其实是和其他工人一样,借故前来围观外宾的,不想却被秦海叫过来了。看到岸田邦夫就站在自己身边,她忍不住有些紧张。
  秦海指了指岸田邦夫手上那沾了焊料的手套,说道:“岸田先生的手套弄脏了,你去找双手套来给岸田先生换一下。”
  “好的。”王晓晨答应着,转身便欲离开。
  “哦,不必麻烦这位姑娘了。”岸田邦夫赶紧阻拦道,“这本来就是一双工作用的手套,脏一点没关系的。”
  秦海看着岸田邦夫,似笑非笑地说道:“岸田先生,我觉得还是换一双手套为好。如果岸田先生对这双手套特别钟爱的话,我们可以替你洗干净了,再还给你。”
  “这……”岸田邦夫的脸色有些泛红,那是自己那点小心思被人看破时候的尴尬神色。
  身后的小刘看出了其中的不对,他一个箭步就冲到了前面,对秦海怒目而视:“秦海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
  秦海嘿嘿笑着,说道:“小刘同志,我做的有什么不对吗?”
  小刘愣了一下,发现自己找不到谴责秦海的理由,于是扭转头去,对岸田邦夫说道:“岸田先生,刚才秦先生跟你说的话,有什么不合适的吗?”
  “这个……没有没有,秦先生完全是出于对我的关心。我的手套的确有些弄脏了,如果秦先生愿意为我换一双手套的话,我非常感谢。”岸田邦夫说着,把自己的手套摘下来,递到了秦海的面前。(未完待续。。)
  ps:  今日先三更,隔几日待存稿丰富了再爆发以谢读者。
  大家摸摸口袋看还有没有多余的月票,如果没别的用处,就投给橙子这本书吧。现在这本书订阅起码是前三,月票却进不了前六……难道是咱们大工业党的读者缺乏激情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