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6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可是你说的?”谢廖沙用手指了指斯捷潘诺夫的鼻子,冷笑着说道。
  要说起来,斯捷潘诺夫的岁数比谢廖沙大了近20岁,也算是长辈了,但谢廖沙这一代年轻人哪管什么长辈不长辈的,他们只认实力和财富,其他的都视为浮云。
  斯捷潘诺夫掂量了一下谢廖沙和自己的武力值,觉得自己似乎略处下风,于是故伎重演,一招手,又把他那条恶犬唤过来了,然后人仗狗势,硬着头皮与谢廖沙对峙着。值班室里另外的几名保安见外面起了纠纷,也披着大衣钻了出来,站在后面给斯捷潘诺夫助阵。
  “我去打个电话,马上回来。”
  谢廖沙并没有与斯捷潘诺夫动武的意思,他回头向车上的人招呼了一声,然后便向不远处的一个公用电话亭跑去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三章 舒布尼科夫

  电话打过不到五分钟时间,只听见厂区里由远及近,传来一阵引擎的轰鸣声。没等大家回过神来,就见三辆摩托车喷着黑烟风驰电掣般地冲了过来,堪堪停在了秦海他们的卡车面前。
  “嗨,谢廖沙!”其中一辆车上的骑手扬着手向谢廖沙招呼道。
  “嗨,托利亚,马尔法,你们都来了。”谢廖沙走上前去,嘻嘻笑着与三位骑手互相拍着肩膀。这三位骑手的年龄都与谢廖沙相仿,想必应当都是谢廖沙的狐朋狗友了。
  “怎么回事,有人跟你为难吗,谢廖沙?”名叫托利亚的那位用眼睛瞟了瞟卡车,又扭头看了看斯捷潘诺夫,问道。
  谢廖沙道:“我结交了几位中国朋友,弄到了一些吃的,还有中国的二锅头,你最喜欢喝的那种高度的二锅头。我跟你们这位门卫大叔说是给你父亲送东西的,他不让我们进去。”
  “二锅头?”托利亚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骑在摩托车上,操纵着车子转了个身,正对着斯捷潘诺夫,冷冷地问道:“斯捷潘诺夫,刚才是你阻拦这辆卡车进去吗?”
  “托利亚,不是这样的……”斯捷潘诺夫显然是认识托利亚的,知道他和另外两名骑手都是厂里的中层干部子弟,现在是无业游民,属于无法无天的二世祖。谢廖沙把他们叫出来助阵,斯捷潘诺夫还真不敢乱来。
  “什么不是这样的?”托利亚跳下车,把摩托车支好,然后用手在斯捷潘诺夫胸前猛推了一把,用手指着他的鼻子训道:“你别以为我不知道,分明是你看到有人给我家送东西,想借机敲诈。你过去干这种事情还少了吗?谢廖沙是我的朋友,你居然敢把狗拉出来吓唬他,信不信我把你的狗宰了吃肉?”
  “托利亚,别误会,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来找贾巴耶夫先生的,你看。车上都是中国人……”斯捷潘诺夫怂了。保安在工厂里的地位很低,而托利亚的父亲贾巴耶夫是车间主任,是有一定权力的,斯捷潘诺夫哪敢跟他叫板。
  “这些中国人都是我父亲的朋友,你还不快把门打开?”托利亚喝斥道。
  到了这个时候,斯捷潘诺夫也只能把自己与中国人的私仇给放下了,他指挥着手下的保安拉开了大铁门,放秦海他们的卡车进门。托利亚站在一旁盯着卡车缓缓开过,等到车子进了厂。这才点了点头,把刚刚从谢廖沙手里接过来的一瓶中国产二锅头往斯捷潘诺夫手上一扔,说道:“这是给你的,以后我的朋友来了,你少跟他们为难。”
  “知道了,知道了。”斯捷潘诺夫拎着那瓶酒,脸上倒是露出了一丝微笑。中国白酒在赤塔也算是奢侈品了,20年前的一箭之仇。哪及得上眼前拿到的一瓶好酒呢?
  “托利亚,真有你的。”谢廖沙随着托利亚等人跟在卡车后面进了厂。笑着对托利亚说道。
  “你的这些中国朋友,不会真的是来拜访我父亲的吧?他和中国人可没什么关系。”托利亚指了指车上的人,说道。
  “当然不是。”谢廖沙毫不掩饰地说道,“不过,车上有几箱吃的,还有二锅头酒。你们几个人一人拿一份,感谢你们的帮忙。另外我打听一下,你们的总工程师是叫舒布尼科夫吗?他住在什么地方?”
  “你们找舒布尼科夫吗,我带你们去吧。”托利亚听说能挣到食品和酒,热情倍增。主动提出了要给秦海他们带路。
  舒布尼科夫的住处,也是一幢独立的小洋楼,与此前秦海去拜访过的拉吉莫夫家相仿。托利亚等人把秦海他们带到楼外,然后说道:“你们自己去敲门吧,舒布尼科夫是个老布尔什维克,他最看不惯我们这些人,所以我们还是先回去为好。”
  “多谢你们的帮忙。”秦海跳下卡车,向他们点头致意。谢廖沙则早已从车上搬下了几口箱子,分别送给了几个小伙伴,换来他们一阵欣喜的惊呼。
  打发走几个小混混,秦海带着肖伟浩、刘航向舒布尼科夫家走去,谢廖沙没有跟过去,与谢其进两个人留在了车上,谢其进正好利用这个时间,与他商谈给秦海做代理的事情。
  “笃笃笃,笃笃笃!”肖伟浩走在前面,敲响了舒布尼科夫的家门。
  门开了,一个有些谢顶的中年男子出现在门口,他看了看面前三个陌生的中国人,诧异地问道:“你们找谁?”
  “请问,舒布尼科夫先生在家吗?”肖伟浩问道。
  “我就是。”对方答道。
  “您好,舒布尼科夫先生,我是中国机电进出口总公司的,姓肖,我们慕名前来拜访您,能让我们进去吗?”肖伟浩道。
  舒布尼科夫点点头,做了个手势,道:“请进吧。”
  一行人进了舒布尼科夫的家门,来到客厅,分宾主坐下。女主人出来看了一眼,舒布尼科夫向她吩咐了几句,她便给众人端来了茶水以及一些小食品,然后便退回自己房间去了。
  “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情?”舒布尼科夫开门见山地问道。
  “我们得知舒布尼科夫先生是高温合金材料方面的权威,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几种高温合金材料,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想请您去给我们提供一些指导,不知道您是否有兴趣。”刘航说道。秦海发现,原来刘航的俄语也说得不错,甚至比肖伟浩显得还要流利一些,想想也对,如果他不懂俄语,科工委也不会派他来执行这个任务吧。
  “是一些什么样的材料?”舒布尼科夫问道。
  “比如说,14…14…2奥氏体耐热钢,您在这方面应当是有丰富经验的。”刘航说道。
  “你们是军方的?”舒布尼科夫敏锐地说道。刘航说的这种材料,一般是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以及高温紧固件的,中国的航空工业主要是军方在搞,舒布尼科夫作为这方面的行家,岂能猜不出刘航的来历。
  “是的。”刘航也没打算隐瞒什么,所谓机电进出口公司的幌子,也就是用来应付一下门卫之类的人,对于舒布尼科夫这样的圈内人,根本就瞒不过去。
  “你们果然来了。”舒布尼科夫淡淡地说道。
  中**方到苏联挖人才的事情,虽然表面上并不张扬,但在圈子内部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舒布尼科夫的同行中间已经有一些人接受了中国方面的邀请,到中国的军工企业工作去了。舒布尼科夫知道,以自己的地位,中国人肯定也会来挖他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肖伟浩和刘航出现在他面前,并不让他觉得意外。
  肖伟浩也知道舒布尼科夫是早有思想准备的,他直言不讳地说道:“是的,据我们所知,远东地区的航空工业企业现在都已经停产了,大批的工人失业,科研人员的情况也不乐观。以苏联现在的状况,估计在未来几年内,也不可能恢复这些军工企业的生产。我们的意思是,像您这样的专家,闲置着就是一种最大的浪费,既然苏联暂时用不上你们,你们何不到中国去帮我们做一些事情呢?”
  舒布尼科夫微微一笑,肖伟浩的这番说辞,其实没什么意义。苏联不行了,于是中国人就到苏联来挖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除非那些特别顽固的人,否则不会在意去替谁做事。舒布尼科夫对于这件事情已经盘算了许久,到了这个时候,他也没必要去装什么糊涂了,只需要与对方谈谈条件即可。
  “你们需要我做什么,能给我提供什么样的待遇?”舒布尼科夫问道。
  “你的薪金标准是……”刘航拿出一张纸,开始给舒布尼科夫介绍中国方面愿意给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工资、资金、住房、配车等等,总体来说是十分优厚的。对于这次吸引人才的行动,军方下了极大的决心,为专家们提供的待遇比国内工程师要高出10倍都不止。
  “这是你们最终的条件吗?”舒布尼科夫听完刘航的介绍,冷冷地问道。
  “当然不是,您如果对这个条件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可以酌情再考虑。”肖伟浩回答道,挖人才与做生意没什么区别,都是得讨价还价的。刘航开出的条件,是引进人才的普遍标准,对于特殊的人才,有些标准也是可以适当再提高一些的,不会限制得太死。
  舒布尼科夫道:“恕我直言,你们的这些条件,如果用来聘用一般的工程师,的确是非常优厚的。不过,我是赤塔航空工业联合体的总工程师,我想我的履历你们也是研究过的,这样的条件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听到这样直率的回答,刘航有些懵了。他扭头看了看肖伟浩,见肖伟浩的脸上也有些尴尬。正如舒布尼科夫说的那样,他们的确是研究过他的履历的,现在开出来的条件,也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如果换成普通的工程师,中方不可能开出这样的条件。可现在看来,舒布尼科夫对于这个条件并不看好,这就有些麻烦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四章 漫天要价

  “舒布尼科夫先生,我们刚才说过了,这个条件是可以谈的。您希望的条件是什么,完全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会根据您的情况予以考虑的。”肖伟浩镇定地说道。
  舒布尼科夫脸上带着一丝傲气,说道:“你们应当知道,在奥氏体高温合金方面,目前全世界没有几个人能够达到我的水平,在中国则一个都没有。你们这样的条件,与我的水平太不相称了。如果你们是带着这样的条件来的,我想我们没有谈下去的必要。”
  这话一出口,肖伟浩和刘航的脸色都变了。刘航是做这一行的,自然知道舒布尼科夫的话是对的,如果中国有与他水平相当的专家,刘航又何苦千里迢迢跑到苏联来请他呢?可是,正因为舒布尼科夫的水平高,所以军方才提出了这样的引进条件,至少在科工委方面看来,这个条件与舒布尼科夫的地位是相称的,对方何以说没有谈下去的必要呢?
  关于舒布尼科夫在苏联国内能够拿到什么样的待遇,科工委方面也是认真调查过的。在前些年,像舒布尼科夫这种专家,待遇的确是很不错的,他现在能够住着一幢独立的小洋楼,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戈氏执政之后,奉行“新思维”,追求与西方的“和解”,军工方面日益受到冷落,舒布尼科夫的待遇也就一落千丈了。相比他现在的境遇,中国方面给出来的条件,应当算是非常不错了。
  当然,与舒布尼科夫同样水平的专家,在欧美国家的待遇的确是会比中国给出的待遇更好,这也是中国为什么不到欧美去挖人的原因。舒布尼科夫如果能够到西方去,自然可以要求到更好的待遇。可问题是,西方国家并不缺乏像他这样的专家,他如果要去,也只能是自降等级,去当别人的助手,慢说待遇如何。光是地位上的落差,想必这位牛气烘烘的仁兄也接受不了吧?
  所有这些前因后果,科工委方面都是认真研讨过的,所以才会派出刘航和肖伟浩前来与舒布尼科夫接洽。照刘航的想法,舒布尼科夫也许会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但这种一口回绝的态度,是他始料未及的。
  至于肖伟浩,他虽然对专业知识不甚了解,但舒布尼科夫是什么地位的一个人。他还是清楚的。对方这样说话,显然是打算狮子大开口,而这无疑是中方无法接受的。但舒布尼科夫放出了这样的话,他一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才好。
  “舒布尼科夫先生,您认为,什么样的条件是您可以接受的?”刘航忍了忍,向对方问道。
  舒布尼科夫伸出三个手指头,说道:“最起码。应当在你们提出的条件基础上,提高3倍。”
  “这是不可能的。”刘航脱口而出。幸好他学的俄语都是正经人教的,没学过什么俄罗斯国骂,否则恐怕也免不了要曝个粗口了。
  提高三倍的待遇,你怎么不去抢啊!刘航在心里骂道。三倍待遇已经远远超过西方国家给专家的标准了,有这样的钱,科工委还有必要走这种私下渠道到苏联来挖人吗。在国际猎头市场上挂个招聘启事,恐怕也能找着人吧?
  说穿了,舒布尼科夫就是抓住了中方的弱点,知道中国航空领域在发动机材料方面还相当落后,而又急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所以迫切需要像他这样的专家加盟。手上有了要挟对方的资本,他也就有了漫天要价的胆气。
  肖伟浩也深深地吸了口气,把一肚子邪火压下去,然后用尽可能平和的口气说道:
  “舒布尼科夫先生,您是知道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苏联。我们拿出比苏联更好的待遇来聘请您,就已经体现出我们的诚意了。您说的提高三倍的待遇,我们现在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不过,我们可以承诺,随着中国经济状况的好转,给您的待遇也会逐步提高,最终达到让您满意的程度,您看如何?”
  “年薪10万美元,难道中**方这么一点钱也拿不出来吗?”舒布尼科夫问道。
  肖伟浩苦笑道:“如果仅仅涉及到您一个人,即使是20万美元,我想我们也是能够拿出来的。但是,我们系统内的专家成千上万,不可能只给您一个人提高待遇,而如果大家的待遇都同步提高,这就不是我们能够承受得起的了。”
  “我和他们不一样。”舒布尼科夫骄傲地说道。
  尼玛!肖伟浩在心里问候着舒布尼科夫的祖宗八辈,你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就算你在某个方面是大牛,但军工又不只是你这一个方面。你搞高温材料很了不起,还有搞结构的呢,还有搞航电的呢,哪个领域没几个像你一样级别的神?中国那些本土的大牛,年薪最高也就是一两万人民币,人家也兢兢业业在干活,你仗着自己有点本事,鼻子比别人高一点,就敢开出10万美元的年薪标准?
  心里是这样想的,但肖伟浩却不能说出来。他们是来挖人的,不是来骂街的,就算这一次没能把舒布尼科夫挖走,他们至少也得保持与对方的友谊,哪怕是单方面的友谊。也许过一段时间,他们还得再来求这位大神出山呢。
  话不投机,大家说了几句就没词了,肖伟浩只能站起身,礼貌地向舒布尼科夫点头告辞,劝对方再考虑一下中方的条件,并且表示中方愿意做出一些让步,只是远远达不到舒布尼科夫所要求的水平而已。舒布尼科夫倒没有把话说死,同样表示自己对中方的邀请很感兴趣,希望中方再考虑一下,给他一个与他的身份相当的待遇。
  舒布尼科夫的这个表态,倒是在肖伟浩的预想之中。他看出来了,舒布尼科夫现在的处境并不好,虽然牛烘烘地说自己是什么专家,但苏联不需要他,西方也不需要他,至于亚非拉的小国,就更不可能要他。他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