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6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洪轩说的陈总,正是红海实业公司的总经理陈鸿程。今天的红海实业公司,已经成为秦海旗下的海外经营公司,专门负责开拓海外市场,管理外汇资金以及采购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等。
  近年来,欧洲各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量传统工业逐渐向亚洲转移,机械、钢铁、化工等行业都出现了衰退,从而淘汰出大量的二手设备。陈鸿程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会,在欧洲大肆收购各家企业淘汰出来的设备,运回中国。以欧洲企业的标准来看,这些设备已经是过时,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些二手设备就算是宝贝了,比许多企业现行的设备都要先进。
  这一次秦海筹建岑州第二钢铁厂,其主要设备就是来自于欧洲。陈鸿程在德国找到了一家濒临倒闭的钢铁企业,以相当于收购废铁的价格买下了这家企业的全部设备。岑州第二钢铁厂就准备利用这一套完整的设备进行建设,相当于把一家德国工厂平移到了中国。在此之前,宋洪轩专门请李林广带着几位钢铁专家到德国去看过,专家们对这套设备的评论颇高,认为达到了国内当前的最高水平,而且再使用20年也不会显得过时。
  “我在苏联也看中了一家钢铁厂,准备全部买下,拆回国内来重新组建。现在我安排的几个人正在和当地官员谈判,看看什么时候能够谈成。这家钢铁厂的技术不算很先进,不过如果只是生产普通建筑用钢,那是绰绰有余的。尤其是他们有一套大型连铸设备,能够生产宽幅面的钢板,倒是能够填补一下咱们的空白。”秦海向宋洪轩介绍道。
  “太好了。”宋洪轩喜形于色道,“我还担心光德国那一套设备不够用呢,再加上苏联的这一套,咱们岑州第二钢铁厂可就有点规模了。要不,岑州给的这一万亩地,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去填满呢。”
  照宋洪轩原来的想法,要建设一家年产50万吨钢材的钢铁厂,有两三千亩土地就足够了。但秦海告诉他,不管当地提供多少土地,都要如数接纳,不要心疼那么一点土地出让金。秦海知道,土地是稀缺资源,未来是会不断升值的。秦海当然没想过将来要把这些土地拿出去变卖,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将来肯定要使用更多的土地。现在如果不囤积一些土地在手上,未来再想拿地,代价就不可估量了。
  有了秦海这个吩咐,宋洪轩在与岑州市政府交涉土地问题的时候,就表现得比较贪婪了。岑州市政府对于土地倒并不吝啬,听到宋洪轩开口,直接就划出了近万亩的面积,让宋洪轩和秦海都喜出望外。不过,既然拿到了这么多土地,宋洪轩总得象征性地建一些东西。秦海从苏联弄来一座钢铁厂,就正好解决了占用土地的问题。
  “对了,有一件事我得叮嘱你一下,咱们这两套设备先后投产,产能将要达到100万吨以上,环保的问题必须跟上。我从苏联弄来的设备,环保问题可能会更严重,咱们不能把当地的环境给破坏了。”秦海郑重其事地对宋洪轩交代道。
  “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到了。”宋洪轩道,“前一段时间,我已经请李林广教授帮助设计钢铁厂的环保设备,另外,材料学院那边,我也给他们提了要求。”
  “哈哈,现在晓晨在那里当院长助理,你这也算是近水楼台吧?”秦海笑着打趣道。
  宋洪轩道:“什么近水楼台,这不都是在给你秦总打工吗?”
  两个人说笑过后,秦海把与宁中英商量的有关组建集团公司的事情向宋洪轩通报了一番,宋洪轩闻言也是十分兴奋。从秦海请他出来担任北二钢的厂长开始,宋洪轩就已经决定把自己的事业与秦海绑在一起了。秦海旗下的产业进行整合,对于整个事业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宋洪轩自然能够看到这一点。
  “秦总,你放心吧,我会尽快把岑州第二钢铁厂建设起来,让它成为咱们大秦集团的一个重要支柱。”宋洪轩信誓旦旦地向秦海保证道。
  “等集团成立之后,你肩上的担子会比现在更重了。我打算请宁厂长先担任一段时间的总经理,但最终这副担子还是等请你挑起来的。”秦海说道。
  宋洪轩脸上泛着激动的光芒,说道:“只要秦总信任我,我决无二话。”
  “那好,你在完成这边工作的同时,也要抓紧协助宁厂长做好集团的筹备工作。我还得赶到金塘去,争取在集团成立之前,再把金塘的事情办好。”秦海向宋洪轩交代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七章 如何为金塘的发展服务

  同一时间,山南省金塘市政府的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市长饶荣根正在召集所有的市政府领导紧急讨论一个议题:关于金塘化工材料公司申请工业用地,用于新建两家化工厂的报告。
  “金塘化工材料集团公司,是刚刚在咱们工商局注册成立的,此前被安河省的企业家秦海先生兼并的金南化工厂、红光玻璃钢厂等几家企业,现在都已经被归并到化工材料集团公司的旗下。秦海先生的全权代表宁默先生向我们提出,希望市政府能够向他们提供1万亩土地,用于建设两家化工厂。同时他还希望我们预留出2万亩土地,用于未来建立一家年产80万吨乙烯的大型企业。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他们提交的申请材料,以及对土地位置的要求。”
  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沈传明首先向众位同僚介绍了议题的基本情况。
  “这是一件大好事啊!”副市长刘向阳兴奋地说道,“这位秦海先生,前些天我了解了一下,原来是赫赫有名的一位企业家啊。他搞的一种做涂料的机器,卖到了欧美市场上,听说赚了好几个亿,是好几亿美元啊。大家想想看,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还有,他兼并了金南化工厂、红光玻璃钢厂等几家企业之后,这些企业现在都已经恢复生产了,据说利润还不错,解决了咱们市许多下岗失业的问题。
  现在秦先生把几家企业整合起来,还要再投资新建另外的化工厂,这对于我们金塘的经济发展,还有职工就业,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
  另一位副市长陈自强也附和道:“我同意老刘的观点。咱们花那么多精力去搞招商引资,可是能够吸引过来的投资还是非常有限。现在人家把投资送到咱们门上来了,咱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当然是尽全力给予支持,把能够提供的优惠政策一次性地给足,不能让这尊财神爷跑到别人那里去了。”
  “是啊是啊,自从秦先生到金塘之后。几家化工厂的工人都得救了,全市的财政状况也因此得到了好转,这样的财神,咱们可得抓紧了。”其余几位副市长也都异口同声地说道。
  饶荣根皱了皱眉头,说道:“招商引资,这是市政府坚定不移的原则,这一点不需要大家再多说了。我们今天召开这样一个市长办公会议,最重要的是要讨论一下,如何能够为化工材料集团公司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如何能够让化工材料集团公司最好地为金塘的发展服务。”
  饶荣根的话说得有些绕口,但在座的都是人精,一下子就听出了饶荣根此言的要点。所谓为化工材料集团公司提供服务,那只是一个幌子,说不说都是一样的,关键的地方在于后一句,即如果让化工材料集团公司为金塘服务。
  要说起来。金塘需要企业帮忙的地方,可实在是太多了。道路要修缮。学校要加固,政府办公楼要装修,市委机关的家属院要建两幢新楼……所有这些归结起来都是一个字:钱。
  虽然在秦海兼并了金南化工厂等企业之后,金塘的工业有所起色,但政府的财政收入依然是十分微薄,连给全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发工资都紧紧巴巴。更别说搞什么建设项目了。现在有一个据说手头有几亿美元的大财主要在金塘扩大投资,这难道不是一个化缘的好机会吗?
  政府里的官员们对于向企业化缘并不陌生,不过,他们一向只是对已经落户在金塘的企业化缘,对于尚未落户的企业。那是万万不敢开口的。想想看,人家还在琢磨着要不要进行投资的时候,你先狮子大开口找人家要钱,还不把投资者给吓跑了?
  刘向阳正是这样想的,听完饶荣根的暗示,他咂巴了一下嘴,为难地说道:“市长,这件事恐怕还得从长计议吧?”
  “老刘,你详细说说,你是什么意思?”饶荣根面无表情地问道。
  刘向阳道:“我听说,化工材料集团这边要新建的两家厂子,投资都是在上千万的,加起来就有两三千万,抵得上咱们市一年招商引资的总额了。最重要的是,刚才传明还说,他们未来打算在金塘建设一家年产80万吨的乙烯厂,这个情况我也了解过,一家这样的乙烯厂,总投资可能会达到60亿至80亿。这样大的一个投资商,万一因为咱们……处置不当,一气之下离开了,那咱们可就是金塘的千古罪人了。”
  “那老刘你的意思是什么?”陈自强在一旁问道,市长办公会议倒没有那么多规矩,大家说话是比较随便的。当然,这也是在不涉及到众人各自利益的前提下,如果讨论的问题涉及到私人利益,自然也就没这么和谐了。
  刘向阳答道:“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对于这样的投资商,还是要以提供服务为主。其实,一旦他们建设的厂子投产了,上缴的税收也是十分可观的。咱们不能光盯着眼前的利益。”
  “老刘,我不赞成你这个说法。”一名叫胡天双的副市长发话了,“建一家工厂,动辄就是一两年的时间,等到能够投产、盈利,只怕三四年都过去了。你没听人说吗,时间就是金钱,现在这样一个时代,咱们能白白耽误时间吗?”
  胡天双的话说出来,会场上一半多的人都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许多官员的心里都有一个小账本,他们知道自己的任期是多长,如果在这个任期之间不能有所建树,恐怕就要错过提升的机会了。三四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一名急于要进步的官员来说,的确就是漫长得无法忍受的了。
  “传明,你说说你的看法吧。”饶荣根把头转向沈传明,说道。沈传明是主管工业的副市长,也是唯一与秦海打过交道的人,他的意见显然是更为重要的。
  沈传明想了想,说道:“化工材料集团的这位总裁秦海,是个20刚出头的小年轻,我和他打过交道。他给我的感觉有两点,第一是态度比较强硬,第二则是比较讲道理。”
  “这两点……是不是有点矛盾啊?”陈自强笑着问道。
  沈传明摇摇头,道:“一点也不矛盾。我说他比较讲道理,是指他和其他一些投资商不同,他并不会利用自己的地位来强迫我们给他提供超出标准的优惠条件,仅凭这一点,我就可以说他是比较讲道理的人了。”
  “嗯,这一点的确难得。”饶荣根评论道。
  “说他强硬呢,是指他一旦认准什么事情,就会坚定地做下去,即使是面临着某些方面的压力,他也不会改变初衷。”沈传明说道。
  “有什么例子吗?”饶荣根问道。
  “我曾经和他发生过一些小小的争执。”沈传明说道。接下来,他便把当初因为退休工人工资问题与秦海角力的事情向众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当然,他不会说出自己是如何屈服于秦海的,而是颇具春秋笔法地说出于吸引投资的需要,自己最终选择了尊重秦海的意见。
  沈传明是个什么样的人,众人心里都是有数的。这位自诩为少壮派的副市长,一向眼高过顶,哪有什么主动去尊重别人的可能。既然他说自己接受了秦海的意见,显然是遭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能够给沈传明施加压力的人,也的确符合“强硬”这样一个标签了。
  “如果秦海是一个这样的人,那倒是有些不太好办了。”饶荣根有些迟疑了。他原本觉得,秦海既然把金塘当成了重要的基地,那么如果金塘市政府向他提出一些要求,他大概也会出于息事宁人的考虑,予以满足。但听沈传明说来,这位秦海在原则问题上颇为固执,金塘方面如果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没准还真会把这位小祖宗给气跑了。
  “沈市长,你刚才说,秦海和你争执的目的,是为了给金南厂的退休工人发退休金?”陈自强问道。
  沈传明点点头:“是的,而且据我了解,自从他的人接手了这几家化工厂之后,各厂的退休工人退休金一律都没有再拖欠过,这一点倒是很值得表扬的。”
  陈自强点点头,说道:“这就好办了。”
  饶荣根眼睛一亮,问道:“自强,你说什么好办了?”
  陈自强笑道:“从这件事来看,这个秦海应当是一个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否则他有什么必要为了一群退休工人而和沈市长发生冲突呢?说句不好听的,他兼并了金南厂,完全可以不管这些退休工人,别人也是无话可说的。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保证了各厂退休金的足额发放,这就足见此人热衷公益了。”
  “可是这和我们现在谈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呢?”刘向阳有些没反应过来,诧异地问道。
  陈自强道:“一个人只要有弱点,就可以被突破。既然这个秦海这样热心公益,咱们就给他创造一个做公益的机会嘛。”(未完待续。。)
  ps:  继续求月票……


第三百七十八章 欢迎秦总的到来

  “热烈欢迎着名企业家秦海先生到金塘投资,造福金塘人民!”
  秦海刚刚走下火车,踩上金塘站的月台,就被迎面的一条大横幅给雷住了。这条横幅扯出来足有六七十米长,相当于两三节火车车厢的长度。上面的字每个都有秦海那么高,看起来煞是恐怖。
  这番惊愕还未过去,紧接着秦海就看到了一大群人向他涌来,如果不是这些人脸上带着油腻腻的笑容,秦海真有些怀疑他们是来寻仇打架的,因为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是秦总吧!欢迎欢迎,我代表金塘400万人民欢迎秦总的到来。”金塘市长饶荣根走在最前面,远远地就伸出了两只手,要与秦海握手。
  “这是我们饶市长。”抢先一步冲到秦海身边的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尚惠明轻声地向秦海介绍道。
  市长?秦海愣了一下,随即就释然了。像他这样一个腰缠万贯的投资商,走到地方上受到这样的礼遇,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了。其实他在平苑的时候,北溪市、平苑县的官员们也千方百计地想和他套近乎,只是没有像金塘这样夸张而已。
  他这一次到金塘来,是来落实新建两家化工厂的事宜,此外还要对原有的金南化工厂、红光玻璃钢厂等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涉及到三四千万元的投资。在那个年代里,政府官员为了几千万投资而亲自登门去见投资商的事情也不少见,饶荣根只是到火车站来迎接,并不算是过分了。
  想到此,秦海也伸出了两只手,走前一步,与饶荣根的手握在一起。客气地说道:“惭愧,惭愧,饶市长在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亲自来接站,让我实在是受宠若惊啊。”
  “哪里哪里,秦总来为我们金塘百姓造福,我走几步路来接一接秦总。又算得了什么呢?我这个市长,不就是专门为你们提供服务的吗?”饶荣根哈哈地打着官腔说道,同时也在暗中观察着秦海的表现。
  秦海现在见过的官也不少了,一名市长还不至于让他觉得诚惶诚恐。他与饶荣根寒暄了几句,随后便在饶荣根的陪同下,开始检阅其他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