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6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喜悦还未过去,施洛瑟又给他们带来了另一个好消息。经过施洛瑟的努力,美国司法部也向启林公司下了5万套防弹衣的订单,另有一家民间的军用装备销售商也订下了8万套。这些订货都有各自的规格、款式等要求,但这对于启林公司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至于各个利益相关方要从这些订货中获得的好处,梁荣健在请示了国内之后,也给予了满足。
  当然,施洛瑟作为一个中间人,也提走了上百万美元的所谓“律师费”,这让梁荣健等人又深刻地认识到了美国律师挣钱的能耐。
  与此同时,在田如芝的努力下,“大秦留学贷款基金会”在美国正式注册成立。田如芝担任了基金会的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基金会的工作,另外几名留学生分别承担了法律、宣传等工作。鉴于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规模较大,为了保险起见,秦海专门请负责海外事务的陈鸿程从集团的海外公司调来一名财务总监,负责财务工作。
  正如秦海所料,留学贷款基金成立的消息一传开,整个留美学生群体全都沸腾了。许多挣扎在贫穷边缘的留学生纷纷来函询问贷款事宜,希望能够得到基金会的帮助。即使是那些因为拥有奖学金而在经济上略显宽裕的留学生,对于这项基金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出门在外的人,对于世态炎凉的体会是最为深刻的,在这无亲无故的异乡,有人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帮助他们这些学子,这份情谊值得他们铭记终生。
  美国社会中各种基金会名目繁多,但由中国企业设立、专门为中国留学生提供资助的基金会却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再出现第二个。这件事情在留美学生中引起轰动,自然也就惊动了中国驻美使馆。为了这件事,驻美使馆还专门把秦海一行请去,由大使亲自出现,郑重其事地向秦海等人表示了一番感谢,并声称要将此事汇报给国内,请国内有关部门对于这份善举给予表彰。
  这一趟美国之行,可谓是硕果累累。在秦海等人准备搭乘飞机经纽约返回浦江之际,许晓琪、田如芝等人都专程前往机场去送行,大使馆方面也派出了一名参赞和几名秘书。美方的人没有这种送行的习惯,不过也都事先向中方代表团的成员赠送了各种礼品,以表现合作的愉快。
  飞机降落在浦江机场,一行人走出航站楼,梁荣健、肖伟浩等人在航站楼外与秦海等人握手告别。秦海等人在浦江有自己的公司,肯定要盘桓几日,而梁荣健等人则归心似箭,急着要赶回桐江省去报信。
  这一次梁荣健拿到的美**方和民间订货加起来有1。5亿美元之多,不说最终的利润有多少,光是能够有这样大规模的出口创汇,就已经是一个辉煌的成就了。梁荣健回到70x所之后,受奖、提升都是毫无悬念的事情。
  “秦总,这一次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你们救了我们70x所,甚至可以说,你们救了我们整个军工系统啊。”梁荣健紧紧握着秦海的手,真诚地说道。
  将近8亿人民币的业务,光70x所肯定是吃不下去的,国防科工委方面一定会伸手,拿走一些业务去救济其他经济困难的院所。这一点梁荣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他才会说出这笔业务挽救了整个军工系统。但这样一来,这件事的意义也就变得更大了,秦海这个人肯定是要在科工委被挂上号的,相当于整个科工委都欠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
  秦海当然也很希望看到这样一个结果,能够让军方欠自己人情,对于未来大秦集团的生存是很有好处的。什么样的关系都不如实实在在的利益关系,一家这么大的企业要想在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方方面面的关系绝对是不行的。
  “梁所长太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当做的嘛。请梁所长回去之后,尽快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我们也将马上开始超聚乙烯纤维的生产工作,保证向你们提供充足的原料。”秦海说道。
  梁荣健道:“好的,我回去之后马上着手安排。另外,秦总忙完这一段之后,务必要到桐江去一次,许所长说了,我们要专门为秦总开一次庆功会,给秦总披红挂彩戴大红花。”
  “哈哈,那咱们可说定了,我一定会去的。”秦海爽快地答应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三章 成立典礼

  尽管答应了梁荣健的邀请,但短期内秦海肯定是没有时间到桐江去的。有关成立大秦集团的事情,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他这个未来的集团董事长肯定是不能置身事外的。
  有关集团成立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宁中英和宋洪轩主持,倒不需要秦海费太多的心思,他只需要审核拟定的集团章程、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即可。但有关集团股权结构的商讨,这就不是其他人能够代劳的,而是需要由秦海亲自与各个合作伙伴进行磋商。
  秦海旗下的企业数量众多,大多数的企业都是由小做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时候,股权问题并不受到重视。随着企业逐渐做大,每1%的股份都意味着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资产,这时候股权的划分就变得十分复杂了,只有秦海与合作的当事方才能够厘清。
  在这些有关股权的谈判中,合作双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这使得一些问题能够顺利解决。秦海是一个大度的人,一向信奉双赢的原则,在股权比例方面并不苛刻。而他的合作方大多是在穷途末路之中被秦海挽救起来的,对秦海心存感激,自然也不会去纠结于股权的多寡。有了这样的基础,谈判就变得简单了。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划,大秦集团成立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1991年7月20日,位于安河平苑的青锋农机厂彩旗招展,人声鼎沸。在厂区的大草坪一侧,搭起了一个庄严大气的主席台,背后临时树起的幕墙上写着一行大字:大秦工业集团公司成立典礼。
  一辆接一辆的小轿车鱼贯开入厂区,按照引导员的指引停在各个停车位上。车门打开。从里面走下来的一个个面带笑容的嘉宾,青锋厂的服务人员知道,这些人非富即贵,都是大有来头之人。他们迎上前去,问过对方的姓名、单位之后,照着事先安排的座次。将嘉宾一一带往会场。
  宁中英、秦明华、宋洪轩等一干集团高层以及北溪、平苑的地方主官守在厂门口,专门迎接此次前来参加典礼的贵宾。正如宁中英事先预言过的那样,省部级以下的官员已经不值得他们特别关注了,今天答应来参加典礼的省长、部长等官员多达十几人,足够把一个主席台全部占满。
  “来了,来了。”
  看到厂区外的公路上警灯闪烁,三辆奥迪轿车在警车引导下疾驰而来,宁中英赶紧命令保安清开通道,让车队顺利开进厂门。停在门前的小广场上。
  第一辆车的驾驶座和副座车门同时打开,一边下来的是小车的司机,另一边下来的居然是秦海。两个人分别从两边打开后排车门,安河省副省长柴培德和国家计委副主任王鸿生一左一右地走下车来,互相对视着微笑了一下。秦海以手示意,招呼道:“王主任、柴省长,这边请,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北溪市的领导以及我们集团的几位负责人。”
  王鸿生是专程从京城赶到安河来给秦海捧场的。秦海并没有与王哲奕联系。而是直接给王鸿生打了电话,告知其大秦集团成立的消息。并小心翼翼地询问他是否有时间来安河参加成立典礼。
  以秦海与宁中英事先的猜测,王鸿生不太可能千里迢迢跑到安河来参加一家企业的庆典,毕竟计委副主任是很大的干部,不是那种闲得没事能够到处去走穴的明星。不过,他来不来是一回事,秦海邀请不邀请又是另一回事。像这样的事情。领导有拒绝参加的权力,但下面的人如果不通知领导,那就是不把领导放在眼里了。
  没料想,秦海一说出此事,王鸿生便爽快地答应说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会亲临典礼现场。宁中英闻讯喜出望外,交代秦海务必要了解清楚王鸿生的时间安排,然后把成立典礼安排在王鸿生最方便的时候。
  得知王鸿生要亲自出席大秦集团的成立仪式,柴培德便把自己的时间也做了调整,并交代秦海务必要把王鸿生抵达的时间通知自己,以便自己前往机场迎接。
  今天上午,秦海带着两辆奥迪车赶往红泽,先到省政府与柴培德汇合,然后前往红泽机场,接到了王鸿生。宾主从机场乘车回到省政府,柴培德与王鸿生进行了一个简短的会谈,又安排了一场便宴款待。酒足菜饱之后,王鸿生把自己的秘书打发到秦海带来的车上,自己钻进了柴培德的专车。柴培德见状,也把自己的秘书打发开,让秦海坐在了秘书所坐的副座上,这样一路聊着天,同车来到了平苑。
  首先接受王鸿生和柴培德检阅的,是北溪市的书记、市长、副市长以及平苑的几套班子官员。如果仅仅是柴培德一个人到北溪来,北溪市长出面迎接也就足够了,无须让书记也赶到平苑来露面。可是这一回大秦集团请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副省长,还有其他十几位省部级官员,其中还包括王鸿生这样庞然大物,北溪市的书记自然也就不能无视了,这样的盛典,在北溪市历史上也不曾出现过几次。
  与官员们一番寒暄之后,王鸿生和柴培德走到了宁中英等人的面前。秦海介绍道:“这位是大秦集团总经理宁中英先生,他原来是青锋农机厂的厂长,是大秦集团最早的奠基人之一。”
  “宁总,久仰了。”王鸿生主动伸出手去,向宁中英致意道。
  宁中英赶紧握住王鸿生的手,连声说道:“欢迎王主任光临我们的成立典礼。”
  王鸿生笑道:“宁总,你我过去虽然素未谋面,不过,你家那个小丫头,我可是很熟的。宁静,非常可爱的一个姑娘啊。对了,老柴,你见过宁总家里的丫头吗?”
  柴培德也笑着说道:“当然见过,她小时候我还抱过她呢。不过,这几年倒是没见过了,听说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
  “哈哈,的确是个大姑娘。”王鸿生说道。
  宁中英听他们说起自己的女儿,也微笑起来,说道:“王主任,我听小静说起过你们一家,她在京城期间,得到你们很多照顾,我一直都没机会对你和你夫人道一声感谢呢。”
  “宁总太客气了,这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嘛。”王鸿生说道。
  几句家常话让双方的关系迅速变得融洽起来,宁中英接过了秦海的职责,开始把宋洪轩、秦明华等人介绍给两位领导。柴培德因为与大秦集团打交道比较多,对这几名公司负责人都不陌生,王鸿生是第一次见到他们,对每个人都问候了几句,做足了平易近人的样子。
  门口的欢迎仪式结束,宁中英陪着柴培德、王鸿生走向主席台,秦海等人则留在厂门口,继续迎接其他的重要官员。没一会工夫,机械委副主任杨新宇、农业部副部长崔洪春、安河军区司令员岳国阳以及浦江、林西、山南各省的代表,国家科工委、化工部等部委的代表陆续到来,大门口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欢迎热潮。
  这些省部级的官员出一趟门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一般都会把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凑。如杨新宇、崔洪春等人都是先在安河的其他地方进行了视察,然后再赶往平苑来参加典礼。因为官员众多,秦海自然不可能对每个人都亲自上门迎接,只能派出集团里的中层干部代表自己出面。众人也能理解秦海分身乏术,对于这种安排并无什么不满。
  能够同时请到这样多的高级官员,一方面是因为即将成立的大秦集团规模庞大,固定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估价总计可以达到数十亿元,在民营企业中已经算是巨无霸的级别了。另一方面,秦海对机械委、农业部、科工委等部门以及若干个省市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这些地区和部委欠着秦海的人情,在这个时候自然得出面来捧场。
  除了这些高级官员之外,前来参会的厅局级、县处级官员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安河省计委、经委以及若干个工业厅局的官员,安河省各市的官员,曲武、金塘等大秦集团拥有产业基地的城市的官员。再至于说与大秦集团有着业务联系的企业的代表,就不必细说了,其中许多人甚至都没能进入典礼会务组的名单,一个个坐在临时找来的小凳子上,也是满心欢喜的样子。
  下午3点钟,预定的来宾都已到齐,西装革履的宁中英稳步走到主席台一侧的主持人位置,看了看全场,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大声地宣布道: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工人师傅们,我宣布,大秦工业集团公司成立典礼,现在开始!”
  话音刚落,全场所有的人同时站起来,热烈地鼓掌。会场四周鞭炮齐鸣,哔啪声震耳欲聋,直冲九霄。(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四章 庞然大物

  按照程序,庆典一开始自然是请参会的领导讲话。不管秦海平生多么讨厌这种没营养的领导讲话,到了这个时候也仍然是不能免俗。
  第一个讲话的自然是王鸿生,他从整个国家经济的高度,赞扬了大秦集团所属企业在过去几年中做出的贡献,又预祝集团在成立之后能够再塑辉煌。作为国家计委的代表,他还承诺,国家将会在建设用地、原料供应、贷款等各个方面给予大秦集团以最大的帮助。
  王鸿生讲完之后,接着便是部委、省市的领导发言,由于事先已经被告知发言的领导众多,每个人都自觉地压缩了自己的发言时间,没有像以往那样长篇大论。否则,光是这十几个省部级官员的讲话,就足够用掉七八个小时了。
  省部级官员讲完,北溪市、平苑县的领导也得到了一个小小的露面机会。不过,他们深知自己地位不高,人家一帮省部级的领导都没那么多废话,他们更是不敢多说,几分钟的发言时间里,倒有一半用于向上级领导表忠心,另外一半就是拍着胸脯表示愿意给大秦集团当好勤务员,调子低得让人心生怜悯。
  官员们的发言结束之后,终于轮到正主了,宁中英宣布,请大秦集团董事长秦海发言。
  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秦海站起来,看着全场,沉默片刻,开始了自己的讲话:
  “尊敬的王鸿生主任、杨新宇主任、崔洪春部长……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同事们,非常感谢大家前来参加大秦工业集团公司的成立典礼。大秦工业集团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发展中国材料产业的综合性集团公司,集材料开发、材料工艺研究、材料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目前涉足的领域涵盖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安河、浦江、山南、林西等省市,主要产品包括普通钢材、特种钢材、工业陶瓷、水泥、聚氯乙烯、特种纤维等等……”
  前来参会的官员和企业代表都是与秦海打过交道的。对于秦海旗下的企业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人只接触过大秦集团的某方面业务,从来没有想到在不声不响之中,这个集团已经成为了如此规模的一个庞然大物,触角伸到了几乎所有的材料领域。
  在讲话中,秦海介绍了集团下属各企业的业务范围。并表示这些企业都是由大秦集团绝对控股的,其经营行为将服从于大秦集团的整体规划。对于具体的控股方式和占股比例,秦海自然不会透露,只有各企业的负责人心知肚明。
  新成立的这个大秦集团,由秦海本人占有90%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