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6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喜形于色,拍案道:
  “太好了!有你们这900万吨产能支撑,钢材市场就掀不起什么大浪了。你抓紧时间布置布署一下,让两边的钢铁厂把产能开满。取消钢铁统购统销的政策,下月就会出台,到时候,我相信肯定会出现一**规模的价格波动。”
  秦海道:“王主任,我想确认一下,计委方面期望把钢材价格控制在哪个水平上,我心里得有一个底,以便确定我们的销售价格。”
  王鸿生想了想,说道:“目前6。5毫米的线材价格是每吨1805元,我们希望上涨幅度不要超过50%,也就是最高达到2700元左右;圆钢、结构钢、冷轧板等钢材的价格,也基本上参照这个幅度,即涨价幅度最高不超过50%。我们做过调查,按照这样的价格,钢铁厂的利润是能够保证的,而下游产业也还有足够的能力消化掉涨价的压力。”
  秦海在心里略微计算了一下,以大秦集团旗下几家钢铁厂的生产成本来算,这样的定价基本上是合理的,既不算太高,也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正常的利润。他说道:“我明白了,这个价格我们完全可以接受。我过两天就返回安河,亲自去安排这件事情。”
  “好的,那就拜托了。”王鸿生点了点头,说道,“唉,每一次都要让你来为国家排忧解难,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秦海笑道:“王主任言重了,没有国哪有家,国家的经济秩序稳定,对于我们企业的经营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国家分担一些压力,也是应该的嘛。”
  王鸿生感慨道:“如果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像你们大秦集团这样想,那咱们国家的事情就好办了。可惜啊,有些人、有些企业非但不能替国家分忧,还成天惦记着要趁火打劫。据我通过一些秘密渠道了解到的消息,国内有几家贸易公司,已经筹措了一大笔资金,准备在国家调整生产资料统购统销政策的时候,搞点大名堂呢。”
  “是吗?”秦海淡淡一笑,“他们打算怎么做?囤积居奇吗?我还真想看看,有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够在这个市场上掀起风浪来。”
  “不可掉以轻心啊。”王鸿生道,“这里面,有一些背景比较硬的人,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此外,他们自己在前些年也积攒了一些资金。据估计,他们能够调动的资金总数,能够达到100亿以上,甚至可能更多。这样大的一笔资金如果要兴风作浪,还是很有一些威力的。”
  秦海不屑地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他们如果真敢在钢材市场上搞名堂,我就放手陪他们玩玩,看看谁能够笑到最后。他们能够调动一两百亿的资金,我就能够准备出三四百亿的物资,看他们能不能吃得下去。”
  王鸿生道:“事情倒也不至于到这个程度,我也只是提醒一句而已。这些人的情况,我们计委这边也是了解的,必要的时候,我们会采取一些行政手段,让他们有所收敛。生产资料购销体制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们不会任凭一些宵小作祟的。”(未完待续。。)
  ps:  大家看到这一章的时候,应当是春晚开演的时候吧?橙子在海峡对岸祝各位书友除夕快乐,新年万事大吉


第四百八十七章 要赚10个米莲

  京郊,一幢欧式的独栋别墅。
  一楼的大客厅里,暖气烧得正热,虽然屋外已经是冰天雪地,屋子里却依旧温暖如春。围着正中摆放的一圈沙发上,歪歪斜斜地坐着六七条汉子。他们有的手里叼着香烟,有的攥着一听进口啤酒。每个人脸上无不流露出慵懒、轻佻的神情,仿佛生活中的一切都难以激起他们的兴趣。
  “振江把咱哥儿几个找过来,又有什么好买卖了吗?”
  “我看有戏,振江消息灵通,肯定又得到什么内幕消息了。”
  “上次振江给咱哥儿几个找那活,干得可真过瘾,打几个电话,一千多个就落袋了。”
  “这大半年,上头都在说南方讲话呢,最近肯定有大动作……”
  众人正在有一茬没一茬地交换着想法,忽听得门外传来一声汽车刹车的轻微声响。汉子们都竖起了耳朵,身体也稍稍坐正了一些,目光一齐向客厅的大门望去。
  门开了,伴随着一阵寒风,两个人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当先的一名男子看上去有三十七八的岁数,脸上带着一股英武之气。深冬的天气里,他只在贴身穿着一件棉布衬衣,脖子上挂着一条羊绒围巾,外面披着一件裁剪颇为合体的薄呢风衣。这一身打扮,在时下京城的权贵圈子里颇为流行,与地方上那些暴发户动辄一身裘皮相比,品味的高下一目了然。
  “各位兄弟们都早到了,抱歉,我来迟了。”男子举手抱拳,向众人做了个问候的姿势,面带微笑地说道。不过,他嘴里虽说着抱歉。脸上的表情却颇为自矜,显然并没有觉得自己迟到有什么了不起的。
  “振江,迟到了可得罚酒,我今天带了两箱德国黑啤来,是从国际海员俱乐部弄来的,绝对正宗。”一个头发烫成“爆炸卷”的汉子呵呵笑着调侃道。
  这位晚来的男子。正是刚才众人热议的主角。他叫孙振江,名片上写的头衔是“振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用略有些过时的话说,他与屋子里的其他人一样,都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个群体。他的财富有多少,对于外界来说,一直都是一个谜。而他发家的速度,即使在整个京城也堪称是一个奇迹。
  今天集合在这屋子里的,都是孙振江最为亲近的一批“关系”,他们或者是孙振江的发小。或者是孙振江做生意的过程中结识的伙伴。这些人发家的经历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唯利是图、空手套白狼之类的词汇,完全就是为他们这群人而发明的,他们也的确把这样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罚酒的事情不急,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孙振江淡淡地笑了笑,然后把跟在他身后进来的那人亮在众人面前。
  “这位是美国介子基金的首席金融师皮茨顿先生,他是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朋友,这一次是应我的邀请。专程到中国来帮助我们做金融运作的。”孙振江郑重地介绍道。
  众人自然知道孙振江说的在美国读书是怎么回事,这其实不过就是孙振江出于附庸风雅的需要。在美国呆了几个月,然后花钱买了一个文凭回来而已。别看发放文凭的机构只是美国的一家野鸡大学,但在国内,这份文凭用来唬一唬人是一点悬念都没有的。自从有了这张文凭之后,孙振江言必称自己在美国的经历,让人觉得他像是什么资深的海龟一般。
  “各位好。非常荣幸能够与各位一起工作。”那位长着高鼻子、蓝眼睛的首席金融师操着不熟练的汉语,向众人问候道。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众人嘻嘻哈哈地笑着,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小时候练过多次的欢迎外宾的口号。这些年不比过去了,老外不再是什么稀罕的生物。他们中的一些人到地方上去忽悠的时候。有时候也会从京城的大学里雇一个蓝眼睛的老外当“托”,以他们的经验,只要把钱给够,老外也一样服服帖帖。
  “皮茨顿先生,你先坐下吧,一会给我们谈谈钢材的事情。”孙振江用手指了指沙发上的一个位置,招呼皮茨顿坐下。他自己则一屁股坐到了刚才那个“爆炸卷”的身边,顺手抄起了一听德国黑啤。
  “梁子,我上次交代你筹钱的事情,现在办得怎么样了?”孙振江用嘴叼开易拉罐的拉环,往嘴里倒了一口啤酒,然后对“爆炸卷”问道。
  爆炸卷的名字叫梁朝晖,与孙振江是在一个大院里长大的。两个人共同读书、共同插队,后来又共同回城。孙振江胆子比梁朝晖大,先下海挣到了第一桶金。随后,他便拉着梁朝晖也一块进入了商场。十几年下来,梁朝晖自己也挣到了过亿的家产,过上了极尽奢华的生活。对于孙振江,梁朝晖一向是言听计从,可谓是五体投地。
  “筹好了,我自己准备了5000万,还找几家银行,谈好了4个亿。”梁朝晖毫无保留地说道。
  “太少,你还得想办法再找几家银行。你们每个人至少得弄到10亿以上,京城找不到,你可以到下面省里去嘛,省里现在的贷款额度很松。”孙振江说道。
  “好的,我过几天就去办。”梁朝晖道,“对了,振江,你让我们这些人筹这么多钱干什么,要玩大的?还有,你怎么弄了个美国人来,你不知道我跟我爸一样,最讨厌美国鬼子了。”
  “你爸和我爸一样,都特喵是老脑筋。当年如果不是他们傻叉去和美国佬打一仗,中国早就是发达国家了。”孙振江不屑地说道,“你没去过美国,不知道人家有多牛叉,咱们一百年也别指望跟人家比。我告诉你,这哥们可是我好不容易请来的,他背后那个介子基金,专做国际投资,一出手就是好几十亿美金。明白吗?是美金,是不是咱们的人民币。到时候,咱们还得借助他的钱给咱们撑腰呢。”
  “振江,咱们是不是玩得太大了?”梁朝晖的脸有些发白。
  他不是那种有远大理想的人,当初孙振江拉他一起做生意的时候,他曾幻想着自己挣到10万就可以收手了。后来发现挣钱容易,于是便挣到了100万、1000万,直至财产上亿。有了上亿资产之后,他的进取心就逐渐消退了,觉得后半辈子守着这些钱足够玩得很滋润了。
  这一回孙振江给他们这些人传信,叫他们来商量一笔大买卖,他也只是出于哥们义气而来。以他的想法,能赚到更多的钱自然更好,如果赚不到也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已经赚到手的钱赔出去。
  可是现在听孙振江说,他非但需要每人去筹备至少10亿,还打算从国外找一家能够动用几十亿美元的基金来作助力。这样算下来,孙振江想做的事情,恐怕得用到一两百亿人民币才行。这样大的盘子,万一亏了,他们这些人可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切,瞧你那怂样。”孙振江对梁朝晖的表现嗤之以鼻,说道:“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现在已经挺有钱了?我告诉你,你那点钱,根本就不能叫钱。你知道现在时兴什么吗?移民!等干完这一票,咱们一块移民到美国去,到时候,买幢别墅,弄艘游艇,你那点钱就见底了。不趁着现在有机会多挣点钱,你去美国喝风去啊?”
  “我还是在中国呆着吧,我如果敢移民到美国去,我爸非大义灭亲不可。”梁朝晖小声地嘟哝着,却也不敢再反驳孙振江的想法了。
  “各位,大家静一下,我跟大家说说请各位来的目的。”孙振江喝完了一听啤酒,把空罐子捏扁,然后准确地扔进七八步开外的垃圾桶里,提高声音对众人说道。
  众人一齐安静下来,凝神看着孙振江,等着他说话。
  “今天请大家来,是因为有一个很好的挣钱机会,想和大家一起玩玩。这一票要干好了,咱们每个人起码能够赚到这个数。”孙振江说着,举起一个巴掌,前后翻转了一下,表示了一个“10”的意思。
  “10?”
  众人面面相觑,在心里猜测着背后的单位是什么。
  10万?这样一个小数目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些人凑在一起打一晚上的牌,输赢也不止这个数字呢。
  10亿?开什么玩笑,抢钱也不可能抢到这么多啊。
  莫非是孙振江在美国呆了一段时间,计数也改成美国标准了?听说美国人计数是按百万来算的,100万叫作1个“米莲”,难道孙振江说的是赚10个米莲吗?
  孙振江得意地看着众人,沉默了一小会,才哈哈笑道:“怎么,把大家吓着了吧?没错,就是10个亿。不是咱们大家伙一块赚10个亿,而是你们在坐的每个人,每人都能赚到10个亿。”
  什么!居然真的是10个亿!
  一屋子人的心都抨抨狂跳起来了,赚过钱的人,才知道钱真是一个好东西啊。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正如q哥说的,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喜欢谁就是谁。
  他们这些人都是有一些家底的,不过大多如梁朝晖一般,也就是有个一两亿而已。谁不想让自己的一两亿变成10亿,甚至更多。(未完待续。。)
  ps:  新年大吉,祝各位书友羊年升官发财,心想事成


第四百八十八章 不容错过的大好时机

  “振江,你说的不会是去南边搞房地产吧?”有自认为猜出了孙振江心思的人大声地问道。
  “是啊,听说现在在南方搞房地产真的很赚钱,我有两个哥们去了,找当地政府批块钱,拿推土机推一推,就算是开发成熟地了,一转手就是几千万,比印钱还快。”其他的人也跟着附和道。
  孙振江微微一笑,说道:“房地产那点钱,也值得咱们哥们惦记?不过,等干完这票以后,大家手里有了多余的钱,如果想玩房地产,倒也可以去玩玩。那东西来钱虽然慢,但是胜在长久,玩个十年二十年的都有戏,不像咱们现在玩的这个,就是一锤子买卖,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房地产都是小钱?”众人咂舌不已,“振江,你快说说吧,到底是什么买卖?”
  孙振江卖足了关子,这才悠悠地说道:“我得到一个内部消息,上头已经决定要放开生产资料的统购统销,从明年1月1日起,钢材、水泥、平板玻璃不再需要计划指标调配,同时也不再限制计划价格。”
  “呃……”
  听到孙振江说出这番话,众人一下子都泄了气。这件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前些年倒是通过倒卖计划内物资而起家的,但这两年风声太紧,这种生意已经不好做了。现在国家要全面取消生产物资的计划供应,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更遑论从中找到什么商机。
  孙振江早就料到了众人的反应,他用手指了指皮茨顿,说道:“这个问题。还是请皮茨顿先生给大家解释解释吧。”
  “我给诸位解释一下这件事情。”皮茨顿开口了,他的中文听起来有些奇怪,带着浓厚的弗吉尼亚口音,但语法和措辞却还是足够准确的,想必是通过了中文六级的水平:
  “中国的生产资料价格体系,是严重扭曲的。计划内价格远远偏离真实的市场价格。而黑市上的价格又因为供应不足而明显偏高。一旦中国政府取消对生产资料的计划管制,那么将会出现两个情况:
  第一,大批原来无法获得生产资料的企业,将能够在市场上得到充足的供应,他们的需求被释放出来之后,将会打破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
  第二,由于供不应求现象的存在,生产资料的价格将会从现有的计划价格大幅度上升。一直上升到足以使过剩需求消失的水平。据我们的测算,这个水平会比现有的计划内价格高出一倍以上,而略低于目前中国市场上的黑市价格。”
  “嗯,是这个道理。”众人都点头称是,心里却并没有什么恍然的感觉。皮茨顿说的这些,背后或许有什么复杂的经济学道理,没准还有啥数学模型之类,但对于这些做过物资生意的商人来说。凭着本能也是能够猜到的,不需要皮茨顿给他们进行科普。
  “我们的计划是。在物资价格达到平稳点之前,大量地吃进物资,等到价格升高到足够的价位时,再进行抛出。这一进一出,我们就能够轻松地挣到一大笔钱。这一次,上头放开的物资包括钢材、水泥和玻璃。咱们也别太贪心了,把钢材市场拿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