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7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吗?
  秦海对于宁静的猜测给予了一个否定的回答:“nonono,不是纳米碳管,而是一种二维的材料,它是由碳原子相互连接形成的一块薄膜,薄到只有1个碳原子那么厚。你想想看,这样薄的一种材料,会有什么样的性能。”
  “1个原子那么厚的薄膜材料?”宁静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我想象不出这样的材料,如果只有1个原子那么厚,这种材料会不会很脆弱啊?我怀疑它在现实中能不能存在。”
  “纳米碳管就是1个原子厚度,只不过它是卷成了一个管子而已。如果把纳米碳管切开,展平,不就是1个原子厚度的薄片了吗?你觉得纳米碳管的强度如何呢?”
  秦海笑呵呵地启示着宁静,事实上他也并不需要宁静给出什么回答,因为他对于自己所描述的这种材料的特性,是非常了解的。这种材料就是在21世纪前十几年里在材料学界,甚至是在经济领域里搅得沸沸扬扬的一种新型材料:
  石墨烯!(未完待续。。)
  ps:  石墨烯出场了。知道吗,本书的封面就是石墨烯的原子结构图,这可是一种很神奇的材料哦


第五百一十一章 送你一个大馅饼

  在科学史上,石墨烯是2004年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geim课题组发现的,其特征正如秦海所说,是一种单原子层的石墨晶体薄膜。当时,geim等采用的是一种“撕胶带法”来获得石墨烯。他们先把石墨切成薄片,然后用一种特制的胶带粘住薄片两侧,反向撕开后,薄片就一分为二,分别粘在两边的胶带上了。重复这一过程,就能够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直至最终获得只有一个原子厚度的薄片,也就是石墨烯。
  石墨烯被发现之后,迅速引起了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界的关注,关于石墨烯的性能研究一时间成为最热门的课题,而相应的制备方法研究也接连取得了突破,使石墨烯的应用成为可能。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热学性质和光学性质,能够用于构筑各种高性能的纳米器件。由于其单片层结构的特征,石墨烯还能够用于制备具有独特化学和电化学性质的碳基材料,诸如各种薄膜材料、气凝胶、炭泡沫等等。
  商人的眼光是最为敏锐的,石墨烯一经问世,就引起了经济领域的广泛重视,并被誉为“万能材料”。许多国家纷纷投资开发石墨烯产业,争抢这一可能产生巨大收益的技术高峰。
  作为一名穿越者,秦海怎么能够不知道石墨烯的价值,只是前些年受制于技术和自己的经济实力,他还无暇顾及这种有着巨大潜力的材料。这一次,受到宁静一句调侃的启示,他突然意识到,进行石墨烯研究的时机,应该已经成熟了。
  宁静见秦海说得认真。也收起了调笑的表情,说道:“秦海,你确信真的有一种这样的材料吗?在我印象中,几年前日本东京大学的几位教授曾经尝试过制造单层石墨片,但没有成功,他们制造出来的单层石墨片完全无法独立存在。很快就分解了。凝聚态物理学界有过一个论断,认为‘完美二维晶体结构无法在非绝对零度下稳定存在’,难道你想打破这条定律吗?”
  秦海笑道:“所有的论断都是用来打破的,你说的这条定律也不例外。不过嘛,这件事情你就先别操心了,还是踏踏实实研究你的铁基超导为好。一心不能两用,你不要在其他事情上浪费时间。”
  “还说我呢,你说说你自己一心多少用了?”宁静斥道。
  “没有没有,我一颗心都在你身上。绝对没有二用。”秦海笑着表白道。
  “呸,谁知道你……”宁静对于秦海故意混淆概念很不以为然,随后便反驳了一句。不过话说到一半,她就没再说下去了,关于秦海一心几用这个话题,似乎有些敏感,她还是尽量回避为宜。
  经过在珠宝店里的一番遭遇,两个人也没了继续逛街的心思。宁静惦记着自己明天的主题发言。急着要赶回宾馆去与导师陈宗则再讨论一下。而秦海则是因为突然想到了石墨烯的问题,心痒难耐。也想赶紧回宾馆,去与自己的部下商谈。
  两人叫了辆出租车回到宾馆,一起上了楼,然后各自分头去忙自己的事情。宁静回房间拿了论文稿,前往陈宗则的房间去与导师进行最后的润色。秦海连房间都没回,径直来到了材料学院专家聂森的房间。
  聂森是秦海从浦江招来的一名专家。在纳米材料性能与制备方法研究方面颇有一些建树。这一次,他是带着一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tin/si3n4陶瓷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来巴黎参加材料年会的。他研究的几种陶瓷纳米复合材料已经在曲武陶瓷集团投入了生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电子元器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正因为这一点。他颇受秦海的看重。
  秦海来到聂森房间的时候,聂森正在伏案翻看着刚刚上街买来的几本学术书籍,看到秦海到来,他有些意外,连忙起身让座,同时笑着问道:“秦总,你怎么来了……刚才大家还在说,你和小宁肯定要在外头吃烛光晚餐呢。”
  “哈哈,我可没那么浪漫。”秦海在沙发上坐下,微笑着说道,“对了,聂教授不说,我还真忽略了,下一次我们再出来开会,应当鼓励大家带上家属,让你们这些喝过洋墨水的大教授能够带夫人去浪漫一下。”
  聂森是早年在国外留过学的,所以算是喝过洋墨水的那批人。听到秦海这样说,他笑着说道:“我和我夫人是老夫老妻了,还浪漫什么。倒是你和小宁还年轻,应该多浪漫浪漫。我们大家都说,秦总和小宁真是金童玉女,天生的一对啊。小宁这么有才气,年纪轻轻就在超导研究方面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而秦总又有思想,又有经济实力,你们俩在一起,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都算是珠联璧合呢。”
  秦海连连摆手笑道:“罢了罢了,我发现咱们材料学院还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像你聂教授这样治学严谨、不苟言笑的大学者,到了材料学院都变得能说会道,而且还会拿我这样的晚辈开玩笑了,真是让人想不到啊。”
  “哈哈,我也发现自己到了材料学院以后,变得年轻了。”聂森说道,“上次我回浦江去,原来的老同事都说我和过去大不一样了,不但人长胖了,心态也年轻了,这都是咱们材料学院的风气影响的。”
  “年轻一点好啊,心态年轻了,才能有活力嘛。”秦海说道。
  两个人说笑了几句,聂森问道:“对了,秦总,你还没说到我这里有什么事情呢,你总不会是随便来串串门的吧?”
  “串串门也未尝不可啊,难道聂教授不欢迎我串门吗?”秦海问道。
  聂森道:“那倒不是,秦总愿意来串门,我还求之不得呢。你去材料学院问问,有谁不欢迎秦总去串门的?不过,秦总这样日理万机,没有什么事情只怕不会随便来串门吧,是不是和明天的会议有关的什么事情,要吩咐我们?”
  秦海道:“吩咐可不敢当,不过,的确是有件事,想和聂教授商议一下,不知道聂教授有没有时间。”
  “我有时间,秦总,有什么事你就说吧。”聂森把桌上的书全部合上,正襟危坐地面对着秦海说道。
  “聂教授,你此前做的陶瓷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我想跟你商量一下,你能不能把后续的研究交给你的助手去做,然后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秦海换了一副认真的表情,问道。
  “完全可以。”聂森毫不犹豫地说道。他正在研究的东西,其实还是颇有一些价值的,做得好能够弄出几篇非常不错的论文,还能产生出一些有收益的专利。但是,听到秦海叫他放弃,他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以他的经验,知道秦海既然提出这样的要求,必然是有更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去做,而且这个任务必定是能够取得更大成就的。
  “秦总,你有什么事情,就直说吧,只要是我能够做的,绝无二话。”聂森道。
  秦海道:“我有一个想法,不确定能不能实现,想找一位理论和实践功底都极其扎实的专家来尝试一下,不知道聂教授有没有兴趣。这个想法是这样的……”
  说着,他便把有关石墨烯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向聂森做了一个介绍。当然,他并没有把话说得非常确定,只是说自己有这种猜想,依据前人的经验,应当是能够做成的。在具体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方面,他也提了一些点子,其中既包括了geim等人曾经用过的撕胶带法,也包括了后来的科学家所发明的晶体表面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积淀法等等。
  在秦海讲述的过程中,聂森一声不吭,埋头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不时还在记录旁边写着自己灵光一闪想到的一些问题。秦海说的这些材料制备方法,都是聂森非常熟悉的,只是从来不曾想过要用在石墨材料的制备上。秦海把问题说得很清楚,聂森也听得很明白,他隐隐感觉到,秦海的设想是非常有道理的,照着这个思路做下去,秦海说的单层原子的石墨烯材料很可能可以制造出来。
  至于这种材料有什么样的性能,聂森一时还猜不出来,但他知道,只要有了石墨烯的样品,进行性能的测试不过就是一些例行公事的操作而已。
  稳定存在的二维晶体材料,这是秦海对于石墨烯的界定,聂森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这种材料能够被制备出来,就意味着凝聚态物理学的一条定律将被推翻,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这样的发现,是能够在science或者nature这样的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甚至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也并不算奢望。
  这样大的一个馅饼,秦海就放在自己的面前了,这怎么能不让聂森感到兴奋。(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二章 我是宁静小姐的未婚夫

  秦海把有关的想法向聂森交待完就离开了,留下聂森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时而皱眉、时而狂喜,整整一个晚上都没能睡踏实。
  提出石墨烯的概念很容易,但要制备出稳定存在的石墨烯样品,还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若干年的努力。秦海本身并不是研究石墨烯的专家,他无法向聂森说明所有的技术细节,只能指出一个方向,再给予聂森以足够的授权,让他可以充分地调动人力、物力,去完成这项跨世纪的科研工作。
  聂森自然也是懂得科研的难度的,在他心目中,觉得自己如果能够用10年时间完成秦海交付的任务,就已经算是功德圆满了。这样一项足以在材料科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科研成果,即便是让他付出一生的精力,又有何妨?
  有了石墨烯这样一个目标,聂森对于自己即将在材料年会上做的发言也没什么兴趣了,在他看来,从前做过的研究简直就是小儿科,不值一提,只有石墨烯这个大课题才是能够证明他实力的舞台。
  第二天,国际材料年会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学术会堂隆重开幕,来自于全球几十个国家的材料学专家济济一堂,交流着过去一年中材料学领域里的重大成果。
  在这届年会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京城大学物理系在读研究生宁静所做的会议主题发言,她介绍的内容是铁基超导材料的发现与超导机理分析。
  由于有秦海的指点,宁静在关于铁基材料超导特征的研究方面没有任何的犹豫,在经过数百次的尝试之后,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配方,发现了镧铁砷氧材料的超导特性。随后。她又在导师陈宗则以及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不断改进配方,使铁基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了50k的水平。
  这一成果一经发布,立即在超导材料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全球各地的超导实验室纷纷加入这一研究,先后提出了十几种不同的铁基超导材料。相应的理论研究也是成果斐然。
  由于铁基超导所展现出来的远大前景,今年的材料年会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推介。宁静作为第一个发现铁基材料超导特征的学者,获得了就此问题做主题演讲的殊荣。据说,她是自材料年会创始以来最年轻的主题演讲嘉宾。
  在最初得到材料年会的邀请之时,宁静惶恐不安,竭力要求陈宗则去做这个演讲。陈宗则在略略思考了一番之后,便拒绝了宁静的好意,鼓励宁静接受材料学会的安排。陈宗则自然知道,能够在材料学会上做主题演讲是一种何等的荣誉。这种荣誉对于他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在诱惑面前,陈宗则还是选择了放弃,没有与自己的学生去争抢。
  对于陈宗则的谦让,秦海有着不同的想法。他觉得,陈宗则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高风亮节,或许还有忌惮秦海的成份在内。谁都看得出来,铁基超导的发现。是秦海送给宁静的一份厚礼,其目的就是要让宁静因为这项发现而名扬天下。没有秦海的指示以及不计工本的资金支持。宁静怎么可能在毫无征兆的条件下坚持这样一项研究,并且最终取得突破。
  宁静是陈宗则的学生,如果没有秦海这样一层关系,陈宗则把宁静的成果划到自己名下也是合情合理的,谁也说不出什么闲话来。可是,有秦海在宁静的背后撑腰。陈宗则再要去抢这个荣誉,就有些心虚了,还不如表现得宽厚大度一些,让属于宁静的荣誉全部还给她。
  宁静想不到这么多的弯弯绕绕,作为刚刚踏入科研领域的一位在校生。她还无法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主题演讲的资格是何等重要。在这个圈子里,有多少公认的学术大牛一辈子都没能获得过一次做主题演讲的机会,而她不过是一个刚满24岁的在读研究生,居然就能够走上这块红地毯了。
  “我们发现,要获得更高的转变温度,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是合成一个含有多个铁砷层的单胞,这一点与铜氧化物超导体中的超导机制有类似之处。在这两个体系中,上临界场非常高,从而配对势很强,而超流密度却很低……”
  宁静用激光教鞭指着大屏幕上的幻灯片,侃侃而谈。
  最初走上讲台的时候,看着全场那么多白发苍苍的大学者,她还真有了几分怯场的感觉。但随即她就看到了坐在最前排的秦海,看到秦海眼里传递过来的鼓励的神色。她努力地让自己平静下来,照着事先已经排演过许多回的内容开始讲述。随着讲述的内容逐渐展开,她慢慢地忘记了害怕,开始进入她所熟悉的学术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她已经徜徉了若干年,足以驾驭其中的一切。
  “哗哗哗!”
  掌声如雷鸣般地响了起来,让沉浸在学术之中的宁静骤然又回到了现实。她这才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做完了整个演讲,学者们在用热烈的鼓掌向她表示着鼓励。
  “非常好,宁小姐,你的讲述非常完美,你提出的理论模型正如你个人一样漂亮。”会议主持人走上前去,向宁静伸出手,表示着祝贺。
  “谢谢格默教授,谢谢。”宁静一边慌乱地与主持人握着手,一边激动地说道。这位格默教授可是她仰慕已久的学界泰斗,今天能够在这样一个场合里遇到,而且还能够与他握手,接受他对自己的祝贺,实在是让宁静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宁小姐,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想到对铁基材料的超导特征进行研究的?实不相瞒,我也曾经和我的助手尝试过研究铁基材料,但没有取得进展,于是很快就放弃了。而你却能够在这个方向上坚持地做下去,直到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