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错穿三国(完结)-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葛亮还是不搭腔,碎碎的摇着扇子。
  “在荆洲的时候,我就想帮他找个媳妇了。”张飞玩着手指,“他不乐意。所以,我想请军师帮这个忙。”
  诸葛亮松了一口气,原来是来托自己保媒滴:“翼德,子龙到底看上了哪家的姑娘?”要是赵云想来求娶娘子的姐妹,那他也爱莫能助。谁都知道黄家就只有娘子一个女儿。
  张飞抬起头,一脸纠结:“马家的。马岱的义妹,军师还有印象不?”
  “哦,原来是她呀。”诸葛亮不紧不慢的摇着扇子,笑了。一直以来,他都百思不得其解,以赵云的武功,根本就不可能被一个小丫头一箭射下帽缨的。现在,他总算是明白怎么一回事了。
  马逯,那个氐族圣女。长什么样子,他记不清了。只记得她骑术一流,箭法了得,一把圆月弯刀使得虎虎生风。一般的男子根本就近不了她的身。据说马岱途经她们部落时偶然救了她。所以,她带着族人加入了马家军,成了马家军中唯一的女将,被马超兄弟俩捧在心窝尖子上的。
  张飞不住的点头:“对,就是她。我想请军师帮忙保个媒。”
  这两人配得上。诸葛亮笑道:“这是好事啊。主公视子龙如幼弟,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翼德不如请主公出面保媒。这事一定能成。”
  张飞一点就透,忙拱手谢过。
  果然,刘备听了后大喜,单独找赵云问了一回。赵云供认不讳。刘备大笑,乘热打铁,亲自去马超府上为他提亲。
  而马超也正为这事犯愁呢。自打那次误打误撞的射掉赵云的帽缨后,小丫头就得了相思病。要是看上别家的小子还好说。这位可是赵云!跟刘备情同兄弟。怎么能看上一个降将的义妹呢?
  刘备说明了来意后。两人相对哈哈大笑。原来是一见钟情呀。有了义妹跟义弟的联姻,他们俩心里都踏实了。
  赵云的春天抢在新春之并来了。经过十来天的紧张筹备,刘备给他们俩举办了一个隆重热闹的婚礼。
  可惜,黄硕念着一家老小,在婚礼的前一天,急忙忙的回荆洲了。诸葛亮只身出席了婚礼。
  赵府的院子一角也有一株开满黄花的老梅,跟宝宝院里的那株有些相象。
  诸葛亮站在老梅下,闻着冷冽的花香,想起了娘子说过的一句现代名言,喃喃说道:“唔,春天来了。”
  要开席了,张飞过来找他,听了,抬头望天:“看样子明天会下雪。现在还是冬天。”
  诸葛亮没有反驳,淡笑着拉他进屋入席:“唔,开席了。我们进去喝酒。”
  事实证明了,张飞是个乌鸦嘴。后半夜就开始下小雪。先是小雪,天亮了,就飘飘洒洒的下起了鹅毛大雪。
  诸葛亮望着窗外厚厚的积雪,忧心忡忡。风雪交加的,娘子怎么赶路啊!
  两天后,他得到一个大惊喜一一越往北走,雪就越大。黄硕只好和龙六半道折了回来。
  “老天也留娘子陪为夫过年呢。”诸葛亮乐得下巴都合不上了。


第185章 初定益州
  就这样,黄硕将在成都陪诸葛亮过一个新年,好在张#####眷都还留在荆洲;诸葛亮怕引起刘备的猜忌行事极为低调,尽量不和益州的本地官僚私下里接触,所以,黄硕的夫人社交活动基本上为零。
  新家和草庐不可同日而语。阿仇住在军营里,一个月才回来住两天。加上江大牛和龙六,黄硕只要管理四个人的吃食住行。这对她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于是,她突然多出了大把的空闲时间。除了帮猪哥缝制过年的新衣外,她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构思三月三的群龙大会上。
  前段时间,诸葛亮奉刘备的命令,联合法正、伊籍、刘巴和李严制订治理益州的新法案。他偶尔看到了她写的那些提案,觉得很有意思,通宵细读之后戏言:“可惜娘子是个女儿身。”
  因为刘璋父子治下的益州法纪松弛,这才导致了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所以诸葛亮禀着严法治蜀的理念主持了这次新法案的制订。在这一点上,他们夫妻二人心有灵犀,想到一块儿去了。
  不过,新法案出台还没多久,反对的呼声渐高。尤其是那些益州本土居民十分不满。诸葛亮感到有些困惑:明明他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为什么结果会这样的糟糕呢?
  黄硕一边收拾着,一边不以为然的笑道:“我也只不过是拾前人牙慧罢了。这些在现代都是最基本的规章制度。在很多国家,他们都遵循以法治国,凡事都有法可依。不过,人是活的,规章制度是死的。很多情况下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诸葛亮慢慢的摇着扇子,似有所悟。
  新法案推行不到两月,益州本地的世家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们便捆成一团,和新上任的蜀郡太守法正搞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凡是太守府出的政策,他们一律既不执行也不反对,当成空气漠视之。
  一次两次的,法正还没当回事。可是次次都是这样的时候,法正就受不了了。再三反省之后,他只得写信跟诸葛亮商量:“孔明,主公刚刚夺下益州,人心不稳,现在就推行新法是不是早了点?当初高祖入关时,曾与民约法三章。我们是不是也该象高祖一样,缓刑迟禁,先巩固一下人心?”
  诸葛亮不赞成他的观点。为了能说服法正,这天夜里,他连夜就这个问题写了回信《答法正书》。在信里,他详细的分析了目前与高祖约法三章的社会环境完全不同。高祖入关时,人们刚刚经历了暴秦的残酷统治,民不聊生,所以,宜松而不宜紧。而刘璋父子治蜀二十余年,不作为,有法不依,全凭他们父子的一时喜乐。无论是官员、世家,还是行夫走贩都没有了遵守法律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简单的去模仿高祖当年所为,只能让益州彻底陷入无治的混乱局面。信末,诸葛亮再次强调,时下的益州必须依法严治。
  诸葛亮的信有条有理,法正读了之后,心服口服。从此,严格执行新法案。
  刘备听说了这封信后,特意跟法正讨来一读。他很赞同诸葛亮的意见。又见诸葛亮行事低调,无论是益州的本土势力,还是先前的荆洲派,都没有与之来往过密。他的心防稍稍减弱,渐渐的把益州的政务交由诸葛亮打理。
  而那些益州的世家们见法正油盐不进,便暗地里收集了他的一些过错,捅到了诸葛亮面前。他们制造社会舆论,说法正携私报复,在成都城里作威作福,请求诸葛亮为民请愿,向刘备告发这丫。
  诸葛亮和法正接触过,深知他的禀性。这人书生意气,讲究个恩怨分明。对于那些得罪过他的人,他想尽办法找他们的麻烦,报复回去;而对于那些曾经照顾他的人,哪怕真的只是滴水之恩,他都尽量给予照顾。所以,世家们可能有些夸大其辞,却未必是冤枉了他。
  老实说,诸葛亮很不喜欢他这样的行事风格。
  不过,他更清楚刘备的为人。法正是刘备最器重的谋士,夺下益州劳苦功高。就算查实了所有的事实,刘备只怕还是会袒护法正,最多会在没有旁人的时候给法正提个醒,注意着点。因此,诸葛亮不想把有限有精力放在这些无聊的扯皮上,吩咐手下,象这样的投诉根本就不必上呈给他看。
  接手益州的政务后,他便成了刘备的内当家。对于他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钱。
  益州本来是很富庶的。刘璋父子也不是大手大脚花钱的主。在成都被围的时候,刘巴清点过官库。就算成都人们不耕不作,集体罢工,官库内的钱粮还可以维持全城人们一年左右的正常开支。
  可惜,再多的钱也禁不住刘备这样的花销。
  之前,刘备以为攻陷成都必定是一场大恶战,为了刺激大伙,他就对参战的将士们许诺:一旦攻下成都,城里的钱财人人有份,他刘备一个铜板都不会拿。没想到,才围了十天,刘璋就举印投降了。不过,君子一言,驰马难追。许下的诺言是要兑现滴。因此,夺下成都,满满的官库被兴奋的将士们洗劫一空。除了几座空宅,刘备一个子儿也没捞到。
  接下来,刘备自表当了益州刺史。他封了刘璋一个振威将军的封号,对其名下的财产秋毫不犯,早早的连人带钱打包遣送到了公安。对于诸葛亮等有功之臣,他按功厚赏。比如,一等奖是黄金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一共四份,分别奖给了诸葛亮、法正、张飞和关羽。几万大军赏下来,他就把益州所有的官库全挥霍空了。
  官库空空如也,益州各大小府衙的正常运转都成了问题。诸葛亮再厉害,也做不了无米之炊。而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刘备的第n春到了。在法正的劝说下,他准备娶刘璋年轻漂亮的寡嫂吴苋为继室。令人难堪的是,堂堂的刺史大人连举行场象样的婚礼的钱都凑不齐。好在吴苋是个好同志,不讲虚荣。她主动提出,反正她也不是头婚了.婚礼从简。刘备总算如愿的抱得美人归。
  堂堂刺史大人的婚礼还不如先前赵云的婚礼阔气,诸葛亮这个内当家觉得特没面子。难堪之余,他想到了刘巴。在刘巴的打理下,刘璋这两年在钱财上从来就没出过错。
  可惜,刘巴虽然勉强投降了,却还是跟以前一样打心底里瞧不起刘备。按他的话说,他是为了益州的民众的福祉才投降滴。基于这一点,他是问什么就答什么,吩咐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主动出谋划策。
  张飞听说了他的臭脾气后,有意跟他套近乎。象个跟屁虫一样粘了他一整天,没话找话说,尽拿热脸去贴刘巴的冷屁股。谁知,刘巴冷战的功夫一流,根本就不鸟他。张飞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撕了这丫。最后还惊动了诸葛亮。刘巴很欣赏诸葛亮,卖了他一个面子,表示不跟张飞一般见识。
  张飞这几年官越做越大,脾气也成正比例增长。听了这话,他二话不说,气呼呼的甩袖离去。
  “其实,张飞是个性情中人,人很不错。”诸葛亮不解的问刘巴,“先生为什么不愿意搭理他?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刘巴的回答绝对牛皮。他翻着眼皮答道:“我干嘛要理他?”
  诸葛亮无语,暗地里把他归类成性情古怪、不易交往的那类人群。
  不想,这一次刘备人品大爆发。他听从诸葛亮的建议问计于刘巴。刘巴很轻松的说道:“这事太简单了。首先,发行一批面值百钱的大额铜钱。然后,统一物价。最后,对粮油盐铁等主要生活物资实行官卖。”
  刘备听不明白,回去向诸葛亮咨询可行性。
  诸葛亮微闭着双眼沉思片刻之后,拍手称好,连连赞道:“子初先生实乃高人也。”
  刘备彻底放心了,吩咐照办。
  过了一个来月,官库的官吏们照例进行年终总核算,竟有富余。
  事后,诸葛亮跟黄硕聊到了刘巴的三个举措。黄硕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即把他的法子记了下来。这和刚建国的那会儿政府抑制通胀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年三十晚上,诸葛亮难得的清闲一把。就着黄硕亲手为他烹制的一桌佐酒好菜,他美滋滋的喝了几杯。这一年来,虽然发生了一些令他很郁闷的事,不过,总的来说,还有是实质性的成绩的。经过努力,如今益州局势渐稳,三分天下终于定型了。现在,即使是孙权或曹操来犯,刘备也有足够的实力和他们抗衡。
  而黄硕却有些犯愁。当年在临蒸将军府里过年的情景令她至令谈“人情”面变。
  诸葛亮也觉得烦。初一到初四,他索性陪着黄硕去附近的名胜游玩了几天。
  到了初五,他又要开工了。黄硕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见到乔儿三兄弟了,想念得很。又掂记着三月三的群龙大会,因此,十五都没过,她就带着龙六急匆匆的回荆洲了。
  十五那天,刘备的新夫人吴氏下了贴子请她和其他达官显贵的夫人小姐们去刺史府玩。得知诸葛夫人已经离开了,吴氏不免有些失望。


第186章 回家
  黄硕和龙六坐着青龙会的商船顺水而下,不出二十日就赶回了草庐。 此时,正月还没有过完,他们很幸运的抓住了新年的尾巴。
  舒舒服服的泡了个热水澡,黄硕换上家常服,在卧榻上摊了一个“大”字: “还是家里好哇。
  宝宝带着毛头爬上她的卧榻,一左一右的偎在她的胳膊弯里。
  “娘,成都好统吗?”毛头既向往又委屈。哥哥姐姐都曾去过蜀中,只有他连益州在哪个方向都不知道。
  黄硕故意撇撇嘴:“哪有家里舒服!”
  老妈撇下他们兄妹三人,只陪老爸过新年,宝宝心里也有些不平衡,闻言一骨碌爬起来拆台:“娘,爹住在成都城里呢。  那也是我们的家。”
  毛头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黄硕很快反应过来,把宝宝拖到自己身边,懒洋洋的说道:“胡说,爹那是在外面打拼养家呢。 我跟你们说啊,娘在哪里,家才在哪里。懂了吗?”
  姐弟俩心里的不满顿时全被抛进了太平洋,拉着她的胳膊你一言、我一话的说起这几个月来的新鲜事。
  无非是哥哥换了个新武学师傅、婶娘给他们兄妹三人缝了新衣服、庞德公家里如何好玩之娄的家长里短。不过,说者眉毛色舞,听者眉眼含笑,其乐融融。
  毛头想起了什么,红着小脸抱着黄硕的脸说:“娘,阿公教我字了。”
  宝宝笑道:“毛头学的很快,会写三百多个宇了呢。”
  黄硕从心底里笑出来,自豪极了:“好厉害哟。  毛头可以给爹写信了。”
  能和哥哥妞姐一样给爹写信,毛头兴奋的舞着两条小短胳膊尖叫。
  秋姑过来请她们母子三人过去大厅吃团圆饭,见状不忍打扰,笑盈盈的侍立在一旁的帷幕前。
  “嫂嫂。”  宝宝发现了她,赶忙从榻上爬起来。
  秋姑这才屈膝行了一礼:“义母,开饭了。老夫人说今天吃团圆饭,全家人都到大厅用饭。”
  没想到是开家宴。黄硕吩咐秋姑:“你带她们姐弟先去,我得换件衣服。
  “喏。”宝宝和毛头乖乖的跟着秋姑出去了。
  黄硕换上大红的罗裙,让门外的婆子给自己梳了个好看的发髻,插上两根金钗,收拾妥当了,这才披上火红的狐皮长披肩扶着小丫头去大厅。
  老远就听到大厅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她不由紧走了几步。
  谁知,一进门,大厅里就安静了下来。几乎是所有人都张着嘴愣住了。
  四株一人高的铜灯树把屋子里照的亮如白昼。众人在衣饰上也比平常讲完了些许。但是,看到一向闲散惯了的黄硕也穿的这样正式,映衬着灯光,光彩夺目,他们真的有现不适应。
  黄硕窘的手足无措。
  黄夫人笑成了一朵花:“当了将军大人果然不一样了。这样收拾
  一下,有我当年的风采了。 ”侧过头去问黄老爹,“老爷,你说是不是?”
  。黄老爹连连颌首,只笑不语。
  林氏起身过来拉着黄硕到黄夫人下首的矮案前坐好:“总算把大嫂盼回来了。”
  黄硕轻抚她微微隆起腹部,笑睬了眼:“几个月了?恭喜恭喜。
  林氏脸上微红,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娇憨的笑道:“快五个月了。
  难怪她出远门之前,林氏的脸色有些发黄。原来是又怀孕了。
  辈份最大的黄老爹宣布开席。丫头婆子们鱼贯而入,端上酒菜。
  青铜的鼎、爵盛着丰富的菜肴,热气腾腾。
  按照惯例,首先是晚辈向长者敬酒祝寿。大家很有默契的端起酒爵起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