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8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将此事转交内务府,除了给李氏与曹颙母子留脸面外。还想看看十六阿哥会如此处置。 
  毕竟论起来,十六阿哥才是李家的血亲。 
  这个折子,却是不显私心,很是合雍正的心意。 
  “李煦七十了,发遣军前也不堪驱使,流盛京吧。”雍正拿起朱笔。在折子上加注几字,而后批了个“准 
  十六阿哥听了。心中松了口气。 
  虽说旗人有规矩,“五刑不加身”轻的改鞭、改枷,重则直接处死。但是也没什么人获罪,若是皇上亲自过问的案子,即便是旗人身份,该权也要杖,该流也要流。 
  盛京又没有宁古塔的苦寒,没有新疆的遥远,流放盛京,算是千里之流,算是轻的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m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41威望:162348  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5 21:40 只看该作者 
396 # 。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亲戚来了 

  “侥幸!”曹颙得知李煦父子的案子定下来,长吁了口气,对于李家的下场,他只记得是下人卖了一年,因在旗无人敢买;另外就是李煦流放宁古塔,冻饿而死。 
  现下看来,李煦只流盛京,雍正对李家也不像是深恶痛绝的模样。 
  他不知道,李煦现下,实不算侥幸。 
  历史上的李煦开始时只是革职抄家,等到曹家抄家后,才又翻起李家的案子,再次入狱,而后查出与结交皇子等罪状,雍正五年才流放宁古塔的。 
  现下,李煦的流放时间提前。 
  私交皇子这一项。 
  随着八阿哥的早夭,十四阿哥不成气候,雍正也没有发作到明面上。 
  可是,曹颙不知这个,心中早已作了最坏打算。 
  现下这个结果,已经比他预期得好上太多。 
  早年永庆也曾流放过盛京,那边距离京城不算太远,天气也比宁古塔好的多。 
  他回到府中,直接去兰院,将这消息告之李氏。 
  保全了性命,还没有牵连到家眷身上,李氏只有念“阿弥陀佛”的。 
  她一刻也等不及,带着曹颙去苔院,将这消息告之高太君。 
  高太君含着泪,道:“结案就好,结案就好!”正说着话,就见初瑜过来寻曹颙。 
  是前院的管事郑虎传话二门,有事情回禀。 
  曹颙闻言,站起身来,对高太君与李氏道:“外祖母,母亲,我前日使人去通州候着舅舅家家眷,既是有人回来,看来是到通州。” 
  高太君与李氏听了,都带了几分幕色。 
  竟似比方才更迫切。 
  虽说她们牵挂李家,但毕竟不是无知妇人,对于李煦心中也是有怨的。 
  自然是关注李家妇孺一些。 
  曹颙见两位亲长如此,便使小丫鬟去二门叫郑虎过来回话,也省得她们着急。 
  他是估摸李家家眷将到差不多该到了,三天前就使张义与郑虎去了通州。 
  因李煦罪名没定,原也没指望能将李家家眷接出来,曹颙只叫他们多带金银,想着疏通一二,不要让李家众人受罪。 
  毕竟有女眷在,不好太难堪。 
  少一时,郑虎到了。 
  正是李家家眷到了,因今日回城不及,现在通州码头驿站安置,明早启程,中午便能到京城。 
  张义留在驿站,已经打点妥当。 
  高太君听着,眼泪已经止不住,滚落下来,扶着李氏的胳膊,道:“淑卿,淑卿,真是你侄儿媳妇她们要到了” 
  李氏也红了眼圈。道:“是啊,总算到了。您就安心些。调理好身子,才是我们的福气。” 
  曹颙示意初瑜劝慰,自己带郑虎下去。 
  “
去了王瓜园没有?那边情形如何?”曹颙问道。 
  “张义昨儿去查了,还去通州衙门查询了备档。” 
  李家在通州的庄子虽不但只有十顷登记的是祭田,其他的是李煦后添置的私产,已经收没入官。 
  那十顷祭田长房使人打理,除了每年祭祀的银钱外,剩下的收益则按七份,长房两份。剩下分给李家其他五房。 
  “那看坟茔地的是李家老人,八十多,是早年在李家老太爷身边侍候过的。因老太爷恩典,放了出身。是良民,所以没有被官府拘拿。”郑虎道。 
  曹颙心中大致算了一下。 
  十顷祭田,每年收益几百两银子,留下祭祀用的,再分给六家后,就更少了,压根不顶事。 
  不过此事,也让他想起自家的祭田,登记了五十顷地。 
  因为这些祭田都是他自己掏腰包购置的,所以这几年的收益也都归到这边账上。 
  他也坦然,没有想其他的。 
  他置办这些祭田,想着的是以防万一,想着是身后子弟们安稳,没想到自己生前的事。 
  现在看看,倒是可以按照李家的例,将这些祭田收益按五房分,算是给弟弟们添些收益。 
  不管他们以后是封阁拜相,还是因故断了仕途,多个几百两银子的收益,也算是后顾无忧” 
  号院这边,在李氏与初瑜的劝慰下,高太君终于收了眼泪,对李氏说道:“淑卿,既是你大哥的罪没有牵连家属,她们明天进京,是不是就不用再进衙门?” 
  “那是自然,颙哥儿既使人过去,定会安排妥当。府里院子也都收拾好了,您就放心吧。”李氏道。 
  高太君听了,摇摇头,道:“不可,哪里有拖家带口登门做客的?颙哥儿是官身。多少人看着,行事也要顾忌些。若是房子还没买好,就先赁一个院子安置。” 
  李氏听了,道:“母亲,颙儿哥先前就买好了院子,登记在我名下。若是不好留她们在家里,就先去那边院子住,万没有赁居的道理。知道母亲心疼颙哥儿,只是他毕竟是李家的外甥,再也撇不干说,我是李家的女儿,让娘家人住舆佤子。又有什么?” 
  高太君却是不依,道:“你虽是在李家长大,毕竟是嫁入曹家。成了曹家人。能照拂就照拂。却也不可能混到一块。那不是长久相处之道。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更不要说两姓之家。李家、孙家已经如此,往后还要靠着颙哥儿照应。颙哥儿要是因李家被拖累,别说这宅里上上下下的没着落,就是李家那边还能求谁庇护?” 
  即便为了儿子的颜面,李氏也不可能放任李家人去住客栈,便斟酌着对高太君道:“母亲,要寻合适的房子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的,侄孙们还尤其是诚哥儿身子向来孱弱,又经过这番变故,正当好生调理。先让她们去我名下的院子住着,等过几日买了新宅子再搬。就算旁人再挑眼,也不能越过道理人情去。” 
  高太君最不放心的,也是李诚。 
  听李氏这般说,她叹了口气。道:“那就先这么着。买屋之事。少不得央颙哥儿留心些。这个时候,房契不好写他们的名,就先买在我这老太婆名下。” 
  李氏见老太太松口,笑着应了。 
  心中已经决定,将那处宅子到衙门过户,以安老太太的心。 
  说完这些,高太君又对李氏听了自己搬去与李家人同住之事。 
  李氏却是摇头,不同意这个。 
  初瑜在旁。少不得顺着婆母的话,跟着劝上几句。 
  李家家眷虽没被牵连问罪,但是仓促北上,正经安顿下来,还得些时候。近期定是杂乱。高太君到底上了年纪,若是有个不妥当,可怎生是好。 
  高太君却是执意,对李氏道:“我知道你好心,除了宅子,定也安排了妥当的下人。只是李家现下的近况,实不宜再过呼奴使婢的日子。你大哥的罪,是亏空钱粮,变卖了下人家产,还剩下大窟窿。没有牵连到家眷身上,已经是万幸。我们就晓得收敛,要不然落在旁人眼中,就要给你大哥添罪过。就是让颙哥儿买的新院子,也不必大,够住就行。你大哥遇赦回来前,李家就要这样过日子,才能免祸。我要过去看着,省得她们不晓得轻重。见亲戚肯帮忙,就又轻狂起来。” 
  宅子那边的事情,李氏是亲自按排的。没想到却是疏忽了这些,不禁有些懊恼。 
  高太君要收拾东西,便打安李氏与初瑜下去。 
  回到兰院,李氏道:“老太君的话,你也听着了,看来先前预备的那处宅子不能用,那是三进的,大了些。” 
  初瑜道:“还好额驸还使人买了两处两进的院子,先从间挑个屋子多的使也好。” 
  李氏点头道:“只能如此了。” 
  因李家的案子已经结案,李氏心中也松快许多,对初瑜道:“老太君的那些金子首饰,以她的脾气,断不可收回的。 
  首饰先搁在我这,我明儿那些银子给老太君,金子就看房价多少,剩下的再给老太君送去既是李家要久居京城,也不急在这个惹眼的时候如何。还是先顺着老太君的意,等到风平浪静时,看着帮衬。总不会让她们吃苦就是。” 
  既是婆母做主,初瑜自是应了。 
  下去安排人手,连夜到新选定的二进院子收拾打扫。 
  还好买的时候,带着家具,只要清理干净,就能直接住人。 
  通州,驿站。 
  此次李家进京的家眷,总共有十三口,有李煦妻王氏,妾赵氏、吕氏;还有李鼐之妻孙氏,妾胡氏,李鼎长子李诺,长媳全氏;次子李语,次媳晏氏,三子李诚,三媳何氏,以及李鼐五子李讲、五子李证。 
  李煦生性风流,府中秦养的婢妾十数人。 
  只是多是旁人所赠,或者买来的美婢,正经有纳妾文书的,只有赵氏、吕氏两个最早的妾室。 
  所以家产抄没时,除了赵氏、吕氏这两个年老之妾外,那些婢妾也都罚没,留在江南官卖,等着取身价银补李家亏空。 
  李鼐之妾胡氏,是他庶长子李诺生母,上了李家族谱的,所以也没有被官卖。 
  虽说没有带刑具,但是这一路上,却是由江南总督衙门的属官带人押送,也是叫人心慌。 
  如今住上干净屋子,看着八碗八碟的席面,使人有劫后余生之感。 
  李诺带着李语、李诚两个,等不及用饭,就寻张义打听父祖的消息。 
  听说有曹家照拂,父祖安好后。他们才算稍稍安心。 
  虽说心中各有思量,但是也只有静待天明,进京后再说”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枯树新芽 

  因曹颙的安排,李家女眷免了讲衙门的难堪。 
  只在刑部个一转,便由郑虎引着到新宅安置。 
  白发苍苍的高太君站在大门外,看着众人的马车从胡同口渐渐行来。 
  骑马而行的李语已是认出她来,忙勒住缰绳,翻身下马,疾行奔到高太君面前跪下:“老祖高太君扶起李语,往他身后看了着,皱眉道:“怎么就你一个,你大哥与三弟呢?”李语回道:“刑部衙门那边还有些手续需要办,大哥跟着总督衙门的属官去那边了。 
  三弟长途跋涉,身体疲弱,与四弟、五弟两个乘车。 
  这会儿功夫,马车里的众人已经都下了马车,进近前给高太君请安。 
  高太君强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忍了眼泪,带大家进了院子。 
  这虽是两进的院子,但是院子比较宽敞,前后进的房屋也不少,加起来二十多间房。 
  到来屋里,以王氏为首,众人又依次给高太君磕头。 
  家族变故横生,几个月下来,她们已经不复他想。 
  如今却是高太君出面庇护,她们原本惴惴不安的心,终于踏实下来。 
  李语、李诚等人还好,不过是红了眼圈,女眷这边,已经忍不住哭出声来。 
  高太君的视线从众人脸上滑过,原本苏州李宅上下两百多口。 
  京城近七十多口,不能跟显赫大族相比,也是官宦之家。 
  这取进门的媳妇,也不是贫门小户家的女儿,都是官绅家的小姐,没吃过什么苦。没想到。却受李家破败之累,连嫁妆都被充公。 
  高太君叹了口气,对李语、李诚道:“扶你们祖母起来。” 
  说着,又对全氏几个小妯娌吩咐道:“也扶你们奶奶起来。” 
  众人应声,李语兄弟扶了王氏,全氏几个扶了孙氏,高太君指了座位,让她们两个坐了。 
  其他人是妾与重孙辈,皆站着听高太君教导。 
  虽说高太君今早出曹府时,想要独自出来,但是李氏哪里能让老人家如此,磨了半响,让她带了青梅、青桃两个出来。 
  现下,这两婢就候在门口,备高太君随时吩咐。 
  高太君待王氏与孙氏坐了,便唤青梅上前,吩咐了一句。 
  青梅应着,去东屋抱出个匣子出来,搁在高太君旁边。 
  高太君看了看王氏,见她头发花白了一半,已显老态,对她厌弃之心也淡了几分,道:“侄孙媳,你也是上了年纪的人,现下你们老爷不在,你也歇歇。 
  往后这家里,就让孙媳妇操心吧。” 
  王氏闻言,大吃一惊,抬头望着高太君,说不出话来。 
  高太君在李家生活了大半辈子,从不插手李家家事半句,不过她并不是糊涂人。 
  自是晓得王氏与孙氏之间的纷争。 
  早先在苏州时,她能视而不见,毕竟这婆媳之间最是难处,更不要说王氏还不是李鼐生母。 
  现下,正是李家艰难的时候。好生过日子都不容易,哪里还能允行她们内斗。所以,高太君才如此做主。 
  见王氏诧异,高太君看了眼站在李诚下首的双生子,道:“五郎、六郎还身边还需要人教导,你这做祖母的,往后就多费费心。” 
  王氏见话有深意,神色一僵,道:“媳妇尊老太太吩咐。” 
  高太君点点头,让李语上前,将匣子送到孙氏座位旁的小几上,道:“这是五百两银子,你先收着,以作家用。” 
  孙氏起身,看了看神色不定的王氏,犹豫了一下,道:“老祖,早先是由太太管家,孙媳妇怕管不好。” 
  高太君摇头道:“你媳妇都娶了三个了,还说这个话。现下不比早先,你需要照看的就这十来口人。你婆婆上了年岁,你就尽尽孝心吧。” 
  孙氏见说的这个地步,便不再推脱,屈膝应下。 
  高太君点点头,又叫青梅取了几个银封,道:“女人家,总要有些银子傍身方好。李家遭此浩劫,你们的私房与嫁妆也都付之东流。我这还有些银子,今日分给你们,数目不多,你们是想要赞下,还是想要添置些想要的东西,都自己个儿拿主意。” 
  说着,叫青梅依次分了,王氏二百两。 
  孙氏一百两,全氏等三人六十两,赵氏、吕氏、胡氏每人二十两。 
  分完银子,她对李语、李诚道:“我这还留了两千两银子,一千留着给你们祖父花用,一千留着看是否能赎你们父亲的刑罚。” 
  李语、李诚听了,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既是欢喜,又是羞愧。 
  曹府,兰院,上房。 
  看着地上跪着的李诺,李氏亲自扶他起来,道:“十多年没见,真是有些不敢认。 
  都是自家人,作甚行此大礼?” 
  原来,李诺从刑部出来,想着高太君还在曹府,又想着受了曹家的大恩情,来给亲长们请安。 
  “多年没见姑祖母,孙儿不敢失礼。此番祖父与父亲在京,还多亏姑祖母与表舅照拂,孙儿正当叩谢。” 
  李诺道:“老祖何在,请姑祖母先允了孙儿去请安,而后再陪姑祖母说话。” 
  他今年二十四,留着短须,看着老实稳重,像极了年轻时的李鼐。 
  李氏看着他,想到李鼐被其父拖累,断送了仕途,这几个孙儿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