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契丹王的女人-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日益增多的汉人,他采用因俗而治,汉人治汉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和改革,优化和采用中原先进的管理经验,鼓励汉人开荒种田,以改善契丹游牧民族的弊端。

  又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婉婼和翠玉带了两名护卫一起出行,去体验丰收的喜悦。

  他们一行来到汉人比较集中的地方,百姓都在忙碌着收割庄稼,他们大多都是中原来的汉人,春耕秋收是他们的生活规律。

  婉婼停下来,同田间一位老伯交谈着,今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老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笑的嘴都合不拢。

  一队人马横冲直撞的奔了过来,扬起一团尘土,滚滚而来。道路比较狭窄,他们没有列队前行,象是在赛马,从田间奔过,所到之处,庄稼全无。

  正在地里收割的百姓无法阻挡,眼睁睁的看着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糟蹋的全无,只能怆地大哭,无计可施。

  从衣着上看这是一队契丹人,他们是不知道种庄稼有多么的辛苦。

  翠玉气的跳上马去,要去拦住他们,被婉婼及时制止了。他们速度太快,这样做会有危险的,他们也不会轻易停下来。

  她让一个侍卫躲起来,用箭射跑在最前面的那匹马,这样能使马队停下来。

  果然,中箭的马卧倒在地,上在的人一下子被甩了下来,其他人急忙勒紧缰绳,停下来,寻找射暗箭的人。

  婉婼和翠玉走上近前,“你们为什么不走道上,这样随意践踏庄稼,让他们怎样生活?”

  “小妞,长得不错呀,老子做什么用不着你要管。”一个像是头目的猥亵的说,其他人跟笑起来,跟着起哄。

  翠玉气得脸通红,张口要回击他们,被婉婼制止了,对这帮人说什么都是对牛弹琴。

  “你们知不知道,皇上刚刚下了道命令,不准随意践踏庄稼,严重者要被处死。”婉婼灵机一动,吓唬他们说。

  他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听说过这道法令,“不要听她瞎胡说,根本就没有这个法令。”他们叫嚷着。

  “能告诉我你们是那部的吗?不信就回去看看吧。“婉婼沉着的说。

  “凭什么要告诉你?”他们叫嚣道。

  “这样可以让你们第一时间看到皇上的这道法令,引以为鉴,如果不敢说出来,就证明你们胆怯,害怕了。”她用了个激将法。

  “有什么了不起,说出来吓死你,我们是北面皇族帐官的护卫队,你能将我们怎么样?”他们挑衅道。

  “作为北面朝官的手下,更应该重视农业,尊重百姓的劳动,他们是你们的衣食父母。”婉婼义正严辞的说。

  “哈哈…”人群中爆发出嘲笑声。

  “小姑娘,轮不到你来教训我们,陪大爷消遣一下吧。”说着有人上前要拉她和翠玉。

  “住手,不得无礼,她是皇上御封的圣姑。”同行的侍卫大声喝道。

  “不要听他瞎胡说,拿下。”头目大声喊。

  “我是皇上的侍卫,你们吃了豹子胆吗?”侍卫拿出腰牌,给他们看。

  “假冒的,拿皇上压人,一起拿下。”他们一拥而上。

  翠玉和侍卫拔出剑来,护住婉婼。

  婉婼明白,这些人今天是想要把他们一起除掉,不知他们为何如此大胆。

  另外一个躲在一边的侍卫见势不妙,偷偷的溜向一旁,跳上一匹马,飞奔着逃跑了。

  “你们看到没有,我们有一个人已经回去报信了,即使你们今天将我们三个杀了也没有用,事情会败露的。到时不仅仅是杀头的问题了,那是被灭几族的事情。也许你们是误会了,我们没有骗你们,真的是皇上身边的人。”婉婼冷静的对他们讲着道理。

  看到远去的那名侍卫,这帮人听了婉婼的分析后,觉得很有道理,“今天就饶了你们,以后不许假冒皇上的侍卫,否则格杀无论。”头目很是狡猾,为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吹了声口哨,一起逃走了。这次他们没敢再践踏庄稼,沿着小路离去。

  婉婼带着翠玉和侍卫也急忙奔向皇都,她要赶快回去找耶律德光。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正文:第五十一章 授业]


  耶律德光看着激动的婉婼,听完她的进述,觉得确实是个问题。

  契丹人是游牧民族,轻农思想是很严重,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问题已摆在了日程上。

  不仅要鼓励百姓开垦农业,开荒住地,还要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能打击他们生产的积极性。

  “你起草一项法令,不准践踏百姓的庄稼,要爱护粮食,保护耕地,我发布下去。”他笑着说。

  “只这样还引不起他们的重视,你要以身作则,做个表帅,让他们知道你的决心。”婉婼焦虑的说,契丹人的轻农的思想不是一两个法令所能解决的,这和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尤其是那些贵族们,更不能违反。

  “你说应该怎么做?”他反问。

  “先从你的亲兵护卫队开始,然后是贵族和大臣们,要让他们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好你能身先身先士卒,为他们做个榜样。”

  “好,你安排吧,臣遵命便是。”他开了个玩笑,把她搂在怀里。她忧国忧民的思想是没有错的,如果人人都像她一样就好了。

  婉婼早就胸有成竹,她说出了自己的计划,让他不住的点头,表示赞赏。

  秋高气爽,皇都城外热闹非凡,秋风将天空刮的湛蓝湛蓝的,北方的秋季来的比较早,虽然艳阳高照,风吹过却带来阵阵凉意。四季的大自然,不停的变换着自己的颜色,当阳光、春风、夏雨集合起来,沉淀成一颗颗、一穗穗秋天果实的时候,秋天的魅力便展现在人们面前。秋中更容易得到人生与命运的感悟。

  秋风丝丝扑面,昔日油绿的草地泛出微微的黄色,树木一层层的渲染着自己在不断变化的颜色。

  耶律德光带着他的大臣和各部帐贵族们及他们的亲兵卫队一起来到田间,亲自为百姓们操镰收割,为他新发布的保护农业的法令造声势。

  婉婼没有同来,不过临行前她写了一首诗为他壮行。

  我觉秋风逸,

  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

  水与晴空宜。

  让他与李白同坐在秋船上,同诗人一起奔放与旷达一次。

  这就是婉婼,总会有一些出奇不意的主意冒出来。

  她认为只简单的发布一项法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面对横冲直撞的马队,老百姓还是束手无策,不会有好的效果。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让王公贵族们管好自己的手下,这才是问题所在。

  耶律德光接受了她的建议,立刻行动起来,才有今天这壮观的场面。

  他拿起镰刀,和大臣们一起一字排开,帮百姓收割庄稼。在他的带动下,各部人马四下出击,两天功夫,皇都周围的秋庄稼全部收割完毕,既帮助了农民颗粒归仓,又宣传了保护农田,爱护农民劳动成果的法令,收效很好。

  耶律德光临行前,在大殿上对大臣们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他要求所有的大臣及贵族们都要背诵五遍唐代李绅的《悯农》诗,先对他们在理论上进行了总动员。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栗,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忧饿死。

  契丹上下接受了一次普法教育和护法的推广。看到皇上如此重视和保护农业,尤其是那些契丹贵族及部下收敛了不少,不敢再随意践踏庄稼了。

  当然婉婼他们碰在那队人马,在第一时间接到了了皇上的这项法令,他们被派去帮助百姓收割庄稼了。

  也许只有这一项法令做到了人所共知,齐心协力。

  今年确实是个丰收年。

  当婉婼再次来到田间,已看不到扬起黄土的马队呼啸而来的情景,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她和翠玉一起帮着大家收割庄稼,扶犁播种,既新鲜又好玩,过了把瘾,不过回家后第二天趴在床上起不来了,腰酸腿疼,动弹不了。

  亲身体验到了做百姓有多么的不容易。

  借着这股秋收爱农浪潮,耶律德光接连发布了很多项针对农业的法令,不仅支持在汉族人在汉人地区发展农业,也大力开展草原地区适合农业生长的地方,开垦种田,发展生产。

  农业的发达对契丹多种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国力,为他的南下进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漫天的雪花,呼啸的寒风阻挡不住学堂内朗朗的读书声。

  婉婼站在讲台上,亲自为孩子们上课,四书五经不单纯的让孩子们背诵,通过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更能激发大家的兴趣。

  她讲的更多的是国家兴衰,战争成败,天文地理,人伦亲情,道德礼仪等等比较实用的东西。

  无论是她还是孩子们都有种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鱼跃;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风的豪情壮志。

  她教孩子们知识,孩子的天真和勤奋又感染了她。他们一起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

  每每听她眉飞色舞的讲起学堂内的趣事,耶律德光就会被感染,他也提出要给孩子们去讲一课,被婉婼断然拒绝了。现在还不是时候,她不想让孩子过多的对帝王产生一种渴盼,还有如果听说皇上来亲自授课,那些王公大臣还不挤破头的把自已的孩子送来听课,以求拉近与皇上的距离,为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当年的秦枫很是痛恨那些官宦子弟,生活优越,好处占尽。现在想起来也觉得事出有因,近水楼台先得月是有道理的。

  选拔和任用干部,不就是要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中挑选出优秀的精英吗?婉婼不也是这样,早早的就把聪明好学的耶律屋质特定为自己得意的弟子,不时的就会在皇上面前提到他,等他长大后,皇上任用干部时,不提拔他才怪呢。

  这是个千古不变的规律,谁也无法克服的了。婉婼的心目中,就是要为契丹培养出一批好的接班人,从思想上给予他们全新的理念,向他们灌输先进的治国方针。

  将来她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向皇上推荐他们,让他们得到重用。

  一旦心中有了目标,心情好了起来,心理面也充实不少,整天的忙忙碌碌,好不快活。

  学员中有被杀的贵族子弟,还有一些汉族孩子。形式是纯义务教育,场地由皇上无偿提供,供应免费午餐。

  午饭是孩子们勤功俭学赚到的,种地,养羊,轮流做饭,样样都要实践,在玩中学,又在学中玩,这是婉婼渴望已久的生活方式。

  小时候的秦枫,痛恨那些死板教条的教育方式,她曾经在心里暗想,什么时候能逃一次学,罢考一次,或是做一次不听话的孩子,但总是想想而已,一次也不敢实施。她是个听话的孩子,她不愿在长辈和老师面前留下坏印象。

  所以现在她对孩子是宽容的,允许他们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

  当然在孩子们心目中,她不仅是个好老师,还是个神一样的人物,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她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女神。

  随着学堂名气的越来越大,对于那些千方百计想要到这里上学的贵族子弟,一律天价招生,来个杀富济贫,以贴补学堂的费用。

  她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宽松,新颖的学习氛围,可以说这是秦枫心目中理想的学习方式,今天终于可以付诸实践了。

  重实用,轻理论,反正没有升学的压力,大不了向皇上走个后门,个个都能安排个一官半职的,不怕失败,不用布置下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

  耶律德光偷偷的走了进来,坐在最后面,孩子们正全神贯注的听先生为他们讲解着老子教授孔子的故事。婉婼早就看到了鬼鬼祟祟从后门进来的他,只是不愿打断自己高昂的兴致,对他视而不见。

  她说道“孔子回到鲁国,弟子问他‘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回答‘见之!’,弟子又问‘老子何样?’孔子回答‘鸟,我知它能飞;鱼,我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以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我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我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遨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我希望你们也像老子一样,无论未来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做到能屈能伸,尊重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以谦、弱、柔、等来面对世界。”

  说完后她放在手中的书本,不等孩子们反应过来,又接着说“好了,现在我们做个游戏,大家都把眼睛闭上,我们适应一下盲人的生活壮况,大家都摸索着从前门走出去,到院子里去,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做的很好。”

  她不愿让孩子们看到耶律德光。

  她平时就教他们在各种生活状态下生存的本领。

  孩子们一个个闭着眼睛,不慌不忙的向屋个走去,不一会全都到达院子里,婉婼趁着功夫,把前后门都锁了起来,留他一个人在教室内,要好好教训他一下,不得到自己的允许,竟敢私自进来,干扰课堂。

  很晚婉婼才过来解放他,没想到他还不愿走了,正拿着书本看得有津津有味。气得婉婼拿掉书本,勒令他马上离开。

  “我在考虑,要不要请你给那些大臣们去上课?”

  “打住吧,我这水平也就是糊弄一下孩子们,您还是另请高明吧,我是不会去的。”自己到底有几把刷子,她还是心中有数的。

  惹得他大笑起来,只有在她面前,他才会这样开心,无忧。

  在他心目中,她是位道德高尚,忧国忧民,博学聪明的才女,善良、宽容、坚强、热忱,令接触过她的人不能忘怀。这也是他最为看重的,对美好事务的追求,是人之天性。

  她是他心中最美丽、最温柔的感觉,是他的闪光点。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正文:第五十二章 故人]


  太后的生日快要到了,皇宫内外一派忙碌,婉婼也早早的就开始准备,她不打算送什么稀世珍宝,礼轻人意重才是最好的礼物,上次皇后送她的那件亲手做的棉衣,给了她启发,她要更上一层楼,更有新意。

  她找来上等的羊毛,让人帮她纺成线,用各种花的颜料涂上鲜艳的颜色,又找来竹子磨成竹针,亲自织了一件羊毛披肩,既温暖又时尚,准备送给太后。

  看着她别出心裁的举动,翠玉和其他贴身宫女们也都跟着模仿起来,一时间紫薇宫内掀起了一股编织的浪潮。

  婉婼也为耶律德光亲手织了件羊毛背心,让他贴身穿。

  他在铜镜前左看右照,很是欢喜。明天就是太后的生日了,他要大宴群臣,为太后祈福,长寿。

  “陪我一起去向母后请安吧。”他欣喜的说,高兴的样子像个孩子。

  婉婼望着他轻轻的摇了摇头,“你和皇后一起去吧,这种场合我不便露面,等会儿我自己过去。”

  “你怕什么?我想和你一起去。”他疑惑的说,她总是有很重的心事,在这方面,前怕狼后怕虎的,一点也不洒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