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非主流清穿 完结-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不了这一关,以前的努力就是付诸东流了。千难万险都过去了,在这件事情上翻船让人情何以堪?夫妻之间有了不可说的芥蒂,在这个小老婆合法的世界里,这狗血桥段真是眼熟得让淑嘉由衷地感谢上辈子萝莉时代看过的数以千计的小言段子。
  淑嘉眯了眯眼,这等事情畏缩不得,尤其在你还有一堆未成年儿女的时候。一定要扛下去!辛辛苦苦把麦子种出来、面包烤好了,谁敢伸爪子,剁了喂狗!
  发着狠心,嘴巴上却在问:“妃母们要住到哪里呢?”
  胤礽狡黠地一笑:“山人自有妙计。”
  自从康熙去世之后,胤礽怀念父亲不假,言行之间却洒脱了几分。淑嘉心中暗叹一声,眼珠子一转:“你别是没主意,故意这么说的。”
  她眼睛滴溜溜打转的时候胤礽就已经看到了,一扬脖子:“我是能说给你,你能不说给别人么?”
  “我什么四下传过舌头?”这一点淑嘉就不服气了,家里这几个男人什么囧相她没见过?外头人说起来,还不是说他们英明神武?这就是因为她保密了。
  “也不是什么难事儿,”胤礽伸手扶住自家脖子转了一转,“我问过了,宫外也有这样的事情。叫老三他们愿意接回去奉养的,就接出去。”
  这好像也是唯一的办法了,淑嘉对这个办法倒也不算陌生。宫外人家也有这种情况,庶子有出息了,又恰逢老爹死了,分家出去单过,日子也还算不错,就想办法把亲妈给接出去住。虽然在老宅里那也许就是个姨娘,又或者连姨娘都不到,到了外宅,关起门来也公然是个老太太了。
  一般逢着这种情况呢,本家不会过于为难,但是会约法三章的。主要是约束姨娘的行为,约束庶子的行为。
  “那就好办好多了,妃母、嫔母能接出去差不多了,余下的先帝贵人等也好安置了。”待遇高的走了,剩下的可以挤一挤了。
  胤礽摇了摇头:“你忘了,这里头老九以下自己还没搬出去呢?纵搬了,又有妃母年未过五十的,也不能出去住的。”
  淑嘉一算,四妃倒是都够五十了,但是惠妃……还有良嫔,老八倒是有府邸了,但是良嫔还不够年龄,还得在宫里住上三年呢。底下排行越小,生母的年龄自然也就越小。
  “那——”
  “嗯?”
  “惠妃母怎么办?”
  胤礽笑得很奸诈:“反正老八且没事做,不如问问他们一母一子,愿不愿意凑作一块儿。”还真是好主意,把惠妃给老八,照顾不好,那是老八的错。
  等到良嫔够了年纪,那可就要热闹了!
  胤礽说着就有些兴奋,又说起了以后的安排,这就不止是先帝妃嫔的安排了,还包括了自家后院儿。李甲氏与李佳氏布景板了一点儿,胤礽也没当人家不存在,说着太妃移宫,就说到了腾出来的地方要怎么住的问题。
  家务事与老婆商量,很正常,他又不能拿这事儿跟大臣商议不是?
  淑嘉心说,来了!东宫里随她折腾,没人看得到。一旦放大到了后宫,问题就来了。
  胤礽已经说上了,他的意思呢,李甲氏是为他生过两个儿子的,弘阳虽然死了,也是庶长子,弘晰还长大年人娶媳妇儿了,李甲氏必须是一宫主位才好。而李佳氏,也是很早就侍奉他了,生了两个女儿,虽没养大,但也是生了,不能无视。具体封什么位置,胤礽还没拿定主意。
  淑嘉笑道:“要我说,弘晰额娘,便为妃,儿子都那样大了,也是孩子脸上好看;另一个,我一向是把她们一碗水端平的,都是一道儿入门侍奉你的,不过她运气差了点儿,为嫔如何?总要能自己作得些主,往后日子才过得舒心些。”
  胤礽笑道:“就依你。”这也是他潜意识里对妻子的一次考验,也许他自己还没意识到,或者说,这是摆在淑嘉面前的一道坎。如果像眼前这下,痛痛快快地讨论了,那就是夫妻商量家事,可比照着老爷太太讨论姨娘待遇问题,小事。如果淑嘉有什么不合宜的举动,那大概就是在胤礽心里埋下一根刺了。又或者,皇帝都是记性很不错的人。
  淑嘉对这个结果也很满意。
  这个时候,她还不知道,她那个黑心肝的丈夫在跟她讨论着他爹小老婆、他小老婆的过程中,已经埋下了一串线。
  很快,这串线就被拎了起来!
  ——————————————————————————————————————————
  允禑儿子过满月,因为小孩子的祖父还没埋掉,过得不是那么张扬,只是在自家院子里摆了宴席,请亲戚过来坐一坐。允禑还在热孝中,得了长子再高兴,也得克制。
  首先,不能摆酒,大家就寡淡一点,孝子二哥很龟毛,大家以茶代酒了吧。
  其次,不能唱戏,本来国丧就不能唱戏的,又是亲爹死了,大家清静一点吧。
  新爸爸偷笑笑得嘴巴都要咧到耳朵上了,还要努力克制再克制。
  “呵呵~”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
  淑惠实在看不过去了:“你出去罢,长辈哥哥们都到了,你去招呼着吧,傻笑什么呀。”
  淑惠自己也高兴,却没有允禑这样夸张,当然,允禑这样也是有原因的。他得到消息,他二哥已经让内务府靠他额娘的上岗证了!
  如果能在皇帝生前从他手里得到了上岗证书,当然是最好,如果不能,也别沮丧。如果你,或者你儿子,跟新皇帝关系好,你也能升级。不但活着能升级,死了也能!
  众所周知,皇家是个龟毛的家庭,做什么都要比别人复杂有排场,这就需要提前N久准备一应物品。如果想要封谁,得写圣旨、做衣服、造仪仗,以及,发证。到了嫔这一个级别,就可以领金册(虽然相对简陋一点)。
  内务府有王嫔的尺寸,造仪仗也不用问人,但是刻金册就会暴露问题:上面要写名字的。允禑也就得到了消息,所以他很高兴。
  由于皇帝允许皇子奉养亲母的想法还没有告知大家,在允禑看来,给王嫔一个正式的“嫔”位,是善待母亲、给她更好的待遇,当然要高兴了。
  与他一样高兴的还有允佑,他的母亲现在也只是个庶妃,所谓庶妃,混得好了比妃还威武,混得不好比贵人还惨,生活没有保障。他也得到消息,生母戴佳氏也要被新君尊奉为先帝之嫔了,亦是喜不自胜。
  允祹、允礼亦有此意,前阵子新帝对先帝两位继后不公平的那一点点言论,就这样被压了下去。皇帝不是对他爹的女人不满意,人家对庶母很厚道的,两位继后,那是娘家有人不争气,受连累了。皇帝这样做,也是对先帝感情深啊!再说了,皇帝不是在太子的“再四”劝说下,让两位继后祔庙了么?可见不是不讲理的人啊!
  在这样的一派和谐中,新帝还很有人情味儿地出席了侄子的满月宴,又亲切接见了孩子的外祖母。孩子祖母,这个,嫡的都死了,亲的那个没满五十岁,不能见皇帝。只好见见外祖母了。
  也就是在这次满月酒上,淑嘉发现了:她爹没来,她弟弟庆德也没来。什么未来方向她没把握,但是这些事情她还是门儿清的。有了疑问,再一询问,还是让她问出了实情。
  被太子妃问话已经是吓人了,现在被皇后问话,被问到的人一想,反正皇后是关心自家父亲,有什么不能说的呢?一有压力,她就招了。
  淑嘉大惊失色:“究竟如何?!!”
  “主、主子娘、娘娘……老爷并无大碍的,万岁爷已遣御医给老爷诊脉,只是静养而已。真有事儿,没人能越过您去。”
  淑嘉一挥手:“你去罢。”
  寻了个机会,淑嘉就递话去要与胤礽,说是有事要问。
  胤礽自然是抽了时间与妻子碰面的,听了淑嘉的疑问,胤礽道:“我道是什么,原来是这个,他并没有大事,不过上了年纪才会如此。你要真不放心,明儿我作主把他传过来,你亲自看一看。”
  淑嘉吓了一跳:“没事儿也要折腾出事儿来了,”也对,如果真是大病,必须会通知自己的,又叹道,“何必瞒着我呢?唉,姐妹几个,没一个能在老父榻前侍奉的啊。这一个是这样,裕王府里现在也离不得那一个。”
  “这有何难?明儿把蒋霆调回京不就得了?”
  “又来胡说?怎么能为这样的事情就随意调官员呢?”
  “是不是随意,我说了算!”胤礽说得很随意。
  “……”淑嘉有片刻的无语,不过淑娴回来,确实对父亲有好处,也就没有硬拦,“别误了正事儿,旁的,你随意也没关系。”
  “噗。”胤礽忍不住笑了。
  “笑什么呀?”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
  两人又胡侃了几句,东拉西扯,前言不搭后语,就是要这么个氛围,胤礽的神经一直绷得很紧。康熙的丧事,伤心耗去了他很大的心力。康熙遗留下来的摊子也很烂,先说家事吧。光是那一堆太妃就够他受的了,又有,这一堆弟弟们要如何安排?
  现在还能说是守丧不乱改,埋了康熙过了年,再没有动作,那就要有不好听的话传出来了。哪怕现在不传,百年之后,后人也要说三道四。
  又有朝廷,自继位以来,可以说是实际了政权的平稳过度,但是问题依旧一箩筐。
  上台了,不是马上就可以办你想办的事情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可不能胡搅一气。国家弊端再多,你且不能动,把人理顺了再说。是的,官员听皇帝的,拉帮结派的人没胆量跟这一位作对,但是,皇帝可信任的心腹实在太少了!
  这些人,是先帝留下来的,合用,但是与原太子现在皇帝并不特别亲近。
  针对上述问题,胤礽一直在思索着方法。
  今天也是巧了,遇上一件喜事,又被老婆叫来,胤礽也就“偷得浮生一点闲”,真的只有“一点闲”,他得在下钥之前赶回乾清宫去继续守孝。
  淑嘉这里,也有事要做,她想马上吩咐了红袖,明天带上人回家看看石文炳,然后回来汇报。
  —————————————————————————————————————————
  淑嘉的侄子兼外甥的满月酒过后,很快,奉移山陵的工作就拉开了序幕。
  首先,要把山陵,也就是坟地都准备好了。其次,是一系列流程需要准备的车马、人员、仪仗、祭品等等等等。
  然后,大家在朝上接着吵架!
  没错,吵架!
  争吵围绕着一个中心:皇帝要不要亲自送灵?
  因为顺治的丧礼,康熙要去,被当时的太后给拦了。有这个例在,现在还有一个现成的太皇太后在。皇帝你去不去呢?坟地远啊!又是运棺材,路上快不起来,大冷的天儿,您很重要啊。
  胤礽是一定要去的,他还记得要把胤禔给放出来的话,胤禔都出现了,他怎么能够不去呢?
  胤礽的论点是:当时康熙年纪小,太后是爱护他。我现在是成年人了,一定要去!
  仿佛嫌不够热闹似的,皇后表示也要跟着去,太皇太后也要去。淑嘉这么做,是因为在她的印象中,这种送葬的事情都是全家一齐出去的。太皇太后则是因为,她想送康熙最后一程。
  内务府想哭:咱们拼了老命地做你们的衣服鞋袜、首饰用具还不算完,你们又出幺蛾子 !
  内务府首先做的是皇帝的一东西,这个是急需要用的,大多数好手先忙这个,这一部分已经做好了,皇帝出行是没问题了。大行皇帝丧事用品也是一直在做的,都准备好了。
  然后是太子的东西,他出头露脸的概率也比较大。至于一向不太管事的太皇太后,与很安静的皇后,日用品可以先做好,宫里用的步辇什么的也可以先做着,更多的仪仗只要在年前做好,正旦可以用就行了。
  朝臣们争,内务府是很淡定的,反正不管皇帝去不去,咱们的差使都办好了。现在两个女人横插一杠子,他们想死的心都有了。
  皇帝居然还同意了!
  妈呀!赶紧抄家伙加班吧!
  终于,内务府在限定日期前把事情办好了。后宫两大巨头跟着送葬队伍到了景陵。
  胤礽是先步行一段,再乘舆。众人亦效仿,先走一段,再骑马的骑马、坐车的坐车。大冷天儿的跑到了坟地里去。
  一开始,什么都很顺利。皇帝很乖,按着礼部拟的过程走,祭酒啊、跪拜啊都做下来了。太皇太后也很乖,根据男女有别的法则,被皇后奉着,很老实在呆在一边。
  等到要埋棺材了,这两个开始闹了起来。
  胤礽是一点也忍不住了,趴在棺材上痛哭,看那样子,大有爬到棺材顶上不让埋的架式。他的兄弟们也跟着痛哭,爹没了,当家的换成了哥哥,日子好不好过可是两说。
  其中哭得最惨的却是胤礽他哥——允禔。
  放出来的允禔精神还不错,当然比起当初意气疯发要搞死太子的直郡王是差了点儿,比起一般人还是强得多。物质上不受亏待,妻妾成群、儿女一大把本人再没心没肺,又或者是心如死灰一点。活下去还是没问题的。
  被放出来送葬,对他来说是意外之喜。这么些年了,恨啊、怨啊不能说随风而逝,也是变得非常抽象了。能出来放放风,也是好的。
  一出来,被两个孔武有力的弟弟盯上了。他是长子,但是因为有罪,位置就不能在允祉前面,而被放得比较靠后。这就算了,能出来就好。但是真正等到康熙的棺材被放到了墓室里,允禔的某一根神经被触动了,大哭:“汗阿玛,不孝儿子来向您请罪了,您把我带走了吧!”
  就这样,有这两个带头,底下一片哀嚎,兄弟们只想把老大的声音给盖下去。而太子,他开始还劝着他爹,后来一想起对他爱护有加的祖父,双手从搭着父亲肩膀相劝的姿势上移开,改为双手搭着棺材痛哭。
  在旁大臣们看着不像样儿,不能误了吉时,硬头头皮劝:“万岁爷,别误了吉时啊。”
  胤礽抬起朦胧的眼睛,正要说,埋得慢一点,又看到了仁孝皇后的棺材。对了,帝后要合葬。这一看不得了,悲从中来,爹妈全没了啊!他又冲到了仁孝皇后的棺材那里,抱着棺材大哭:“额娘!额娘!额娘!!!”哭得声儿都变了。
  女人堆里也不太平。能有资格来的女人很少,太皇太后来了,皇后来了,皇后的妯娌们来了,都是正室。即使这样,有了太皇太后在,还是热闹了起来。
  太皇太后一直念叨:“现在那边儿在做什么呀!”
  一听说马上到了吉时,快要结束程序了,她不干了:“我得去看看皇帝。”这说的皇帝还是康熙。
  这一通闹,最后以淑嘉派人请示,胤礽同意太皇太后去看一眼而告终。
  最后,皇帝皇后拖着太皇太后出来,身后一堆儿关门而告终。
  如果你以为事情到此为止,那你就错了。
  ————————————————————————————————————————
  回到京城。
  乾清宫,东配殿。
  皇帝一只、太子一枚,先帝儿子一把、宗室一堆,大臣一群,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的。
  兄弟们劝皇帝节哀,允祉说得最有条理:“大行皇帝归天,做儿子的没有不难过的。臣弟请陛下为江山社稷保重,为太皇太后保重,为汗阿玛保重。”
  大家跟着说,对啊对啊,现在您最重要,您得好好儿地带着大家奔小康,呃,错了,是建设一个美好的封建主义国家。
  胤礽颓丧地道:“这个道理我何尝不知?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