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穿残汉 黑柳丁 最新更新-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兴霸无需多礼。”孙策带着赞赏的目光扶起了甘宁,回头向周瑜介绍道,“公瑾,此乃甘宁·甘兴霸将军。黄祖伏诛后,其不满江夏刘琦专政,特领八百水军来投。”
  
      “在下周瑜,周公瑾。”周瑜客气地朝甘宁拱了拱手,旋即又饶有兴致地问道,“将军可是闻名蜀地的锦帆将甘兴霸?”
  
      甘宁听周瑜这么一问·不由脸颊一热。原来甘宁出身蜀地名门,年少时不仅有勇力,且熟读诸子,十八岁就被举做了郡丞。可是甘宁性子野,好游侠,根本不想循规蹈矩地过日子,更烦官宦之间的应酬。因此他时常翘班,聚合一伙轻薄少年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轻侠杀人,藏舍亡命。此外由于甘宁家境富裕,他一出一入,都威风炫赫。步行有陈列车骑,水行有连接轻舟。身旁的侍从之人,个个披服锦绣,走到哪里,哪里光彩斐然。当船只停泊时,甘宁时常让下人用锦绣维系舟船,离开时,又将锦绣割断抛弃,以显示其富有奢侈。久而久之甘宁的名声大噪,当地百姓只要一听铃响便知甘宁一伙人到了,并称甘宁为“锦帆贼”。
  
      被称为“贼”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甘宁家大势大也没人奈何得了他。真正让他在蜀郡呆不下去的是一次刺杀事件。当时益州盛传州牧刘焉搜刮民脂民膏,年轻气盛的甘宁一怒之下,就真跑去做侠客刺杀刘焉。刘焉身边有重兵把守,甘宁自然是没能刺杀成功。于是他只得带着门下的八百健儿前往荆州投靠刘表。不过刘表不喜甘宁放荡不羁的性格,因此并没有重用于他。在无所事事一段时间之后,甘宁又转托了黄祖。然而黄祖同样也不看重于他,反倒将其当做家奴使唤。以甘宁火爆的脾气哪儿受得了这等气。趁着黄祖兵败柴桑,刘琦刚到江夏上任,他便带着手下投靠了孙策。当然由于蔡吉的乱入,刘备的南下,以及孙策没有死于刺杀。甘宁自然也不再像原有历史记载的那般射杀孙策部将凌操。故凌操还活着,甘宁也没与任何一员吴将结仇。
  
      此刻耳听周瑜又提自己的陈年往事,不禁让甘心有些担心自己会再次被雪藏。于是他讪讪地抱拳表态道,“宁当年年少无知,而今想来实在是羞愧难当。”
  
      可谁知周瑜却望着甘宁欣然为其开脱道·“兴霸将军何出此言。将军为民请命,是为大义何须羞愧。”
  
      一旁的孙策亦哈哈大笑着附和道,“是啊。策年少时也曾轻侠杀人兴霸无需理会那干腐儒。”
  
      孙策与周瑜的一席言语令久受歧视的甘宁大有他乡遇知音之感。心头热乎乎的他当即拜倒在地道,“宁能得二位如此器重,今后定肝脑涂地为主公成就霸业!”
  
      “兴霸快快起身。策也正需兴霸这等忠义之士相助。”孙策快步上前再此扶起了甘宁。
  
      周瑜见孙策收服了甘宁,不由舒心地笑道,“兴霸将军善操水军。恭喜伯符,汝之水师又得一员悍将也。”
  
      周瑜的话音刚落,但见船上的传令小卒忽然跑来向孙策禀报道“禀主公,探子来报,刘表已遣裨将军吕游领兵三万南下攻打长沙。”
  
      孙策听罢与周瑜交换了一下眼神,继而杀气腾腾道,“刘景升终于动手也。公瑾,吾即刻点兵攻打江夏如何?”
  
      “不妥。”周瑜摇头道。
  
      “为何?”孙策追问。
  
      周瑜解释道,“黄祖新败。江夏刘琦对伯符定会有所防备。”
  
      “难道策就坐视刘表与张羡酣斗?”孙策问出了与刘备相类似的问题。
  
      “非也。”周瑜悠然一笑摇头道,“江夏虽难攻南野却好取。”
  
      南野位于豫章水中游,地处偏远,孙策不知周瑜此举有何用意不由不解地问道,“公瑾的意思是?”
  
      周瑜见孙策没明白自己的意思,便信步走到甲板上张着的一张牛皮地图前,指着零陵、桂阳两郡的位置解释道,“张羡统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其与刘表争斗于长沙,必无暇顾及零陵、桂阳两郡。伯符若拿下南野,便可一路南下攻略零陵、桂阳两郡。何乐而不为?”
  
      “原来如此。公瑾是想绕道南野攻略荆州。一旦拿荆州,公瑾二分天下之策亦可完成大半也。”孙策抚掌笑道。
  
      “二分天下”乃是周瑜为孙策制定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当然也是脱胎于流行荆楚地区的“鼎峙说”,只不过周瑜的目标更大。即割据扬、荆、益、交趾四州以长江、淮河为界,同北方势力形成对峙局面。
  
      而实现二分天下的重要前提就是先要打败刘表拿下荆州,再以荆州为跳板攻取益州。在孙策看来刘表与张羡的争斗无疑就是进军荆州的契机。
  
      然而周瑜本人却不似孙策这般乐观。因为眼下在扬州还有另一个棘手的势力威胁着东吴。却听周瑜郑重地向孙策提醒道,“伯符莫要轻敌。刘表虽为座谈之辈,然其麾下兵马众多,吾等难以速战取胜。此外江北刘备亦对东吴虎视眈眈伯符不可不防。”
  
      “又是刘备!”孙策难耐心中郁闷,咬牙切齿道。
  
      刘备南下发展,令淮河以南地区形成了小范围的三足鼎立,既二刘加一孙。三方各怀鬼胎,互有争夺。相较之下刘备与刘表皆为宗室,两者虽面和心异,互相提防,但至今都没有开过战。相反江夏的刘琦还频频向刘备示好。而孙策则应父仇以及领地扩展问题,同二刘都有过交战。因此不排除孙策在进攻荆州之时,刘备与刘表会联手对付东吴。
  
      所以周瑜跟着便向孙策提议道,“伯符想要攻略荆州,还需先挑拨二刘才成。”
  
      “如何挑拨?”孙策蹙眉问道。孙策固然武勇果敢,驰骋沙场难逢敌手。但在另一个看不见的战场,他可就有些捉襟见肘了。毕竟阴谋诡计可不是江东小霸王所擅长之事。
  
      “刘表现有三子,长子琦,次子琮、么子修。荆楚皆知刘表爱次子,不喜长子。近日更是将长子刘琦远配江夏。可见刘表离袁氏之祸不远矣。”周瑜说到这儿冲孙策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袁氏兄弟互争皇位的故事,现下已然成为了各个世家引以为戒的反面案例。在人人都强调长幼有序的时候,刘表却依旧宠信蔡夫人,意图以幼子替代已经成年的长子。这在周瑜看来无疑就是在引火烧身。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刘表犯浑,就是东吴的机会。于是周瑜跟着说道,“瑜听闻刘表长子刘琦入驻江夏之后曾多次向庐江的刘备示好。伯符可以此为由遣人在襄阳放出风声,就说刘备欲助刘琦夺取刘氏家主之位。如此一来刘备便会卷入刘表内院之争。就算其竭力撇清此事,自此之后刘表怕是也不敢再与其有所往来。”
  
      “妙!既挑拨刘氏二子相争,又挑拨刘表刘备交恶。真乃一箭双雕之计。还是公瑾点子多。”孙策搓着手一面兴奋地看着地图,一面则在脑中开始物色起合适的人选,潜入荆州散布流言。
  
      就这样建安五年的刘张之争宛若一根竹仗搅乱了淮河以南本不宁静的一汪池水。既成就了某些人的计谋,又破坏了某些人的大计。一些人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一些人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但仅论规模而言长沙之战在建安五年的夏天,只不过是一场小小的冲突而已。在千里之外的黄河两岸一场更为庞大,影响更广的大战正在逐渐拉开序幕。
  
      建安五年,五月末,袁尚派遣他所委任的河东郡太守郭援,与高干、匈奴南单于一同进攻河东郡。郭援率军一路深入河东郡,所过之城纷纷闻风而降。唯有曹操部将贾逵坚守绛县。郭援对其猛攻不止,在城池即将陷落之时,城中父老与郭援约定:“不杀贾逵就投降。”郭援欣然答应,绛县旋即陷落。河东郡至此落入袁尚之手。消息传至关中马腾旋即起兵相应。一时间刚刚才喘了一口气的曹操再一次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
  
      今天加班晚了。只好凌晨发文,还请大家见谅。周六还有一更,要多多支持哟。
  
      小剧场时间:
  
      周瑜念咒:二分天下····…二分天下……挑拨二刘,助伯符夺荆州
  
      诸葛亮念咒:三分天下·……三分天下……引玄德公夺荆州
  
      cc:统统死开!天下归心!荆州是孤的!
  
      刘表:当孤死人乎!!!
  
        “哦?郭援、高干、呼厨泉已下河东郡?”
  
      黎阳城外的齐军大营内,蔡吉对于信使带来的最新战报显得颇为平静。本来嘛,郭援侵河东是后世史书有明文记录的事件。虽然这个时空的历史因蔡吉的乱入发生了变化,但袁绍身死袁尚继位这一点并没有发生改变。面对咄咄逼人的曹操,袁尚会按原有历史派遣郭援、高干进攻河东郡威胁曹操侧翼也不足为奇。
  
      不过在场的其他齐军文武可不似蔡吉这般拥有未卜先知的“本领”。此刻耳听郭援等人在河东郡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连关中的马腾都已出兵响应,忧心忡忡者有之,幸灾乐祸者亦有之。
  
      “河东陷落曹操怕是又要来寻主公借兵借粮。”赵云低头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虽说这次同曹军合作还算顺畅,可赵云终究还是不想同曹操有太过瓜葛。.
  
      而前不久刚与蔡吉会师的高顺,更是毫不客气地揶揄道,“借兵借粮?哼,先让曹操割让两、三座城池当谢礼再说。”
  
      也难怪赵云和高顺会有这等反应,自打曹蔡联姻之后,蔡吉对曹操的诸多要求可谓是有求必应,要粮给粮,要兵借兵。可饶是如此曹操还是动不动就借朝廷的名义对蔡吉呼呼呵呵,一会儿要赏金,一会儿要工匠。这让赵云等人颇为不满。在他们看来蔡吉已经是制霸一方的大诸侯,又是朝廷钦封的齐侯。就算曹操是司空,顶着准公爹的身份,也不该如此对待自家主公。
  
      相比赵云、高顺等武将,身为谋士的辛毗倒是显得冷静得多,深知势必比人强的道理。确实,蔡吉现下已经成为天下公认的大诸侯,但这并不代表她能替代曹操执掌朝廷。正如当年高祖灭秦在先,却让咸阳于项羽。争霸之人不能计较一时得失能屈能伸方为英雄本色。所以辛毗跟着便向蔡吉进言道,“关中一乱曹操怕是会腹背受敌,主上还需早作准备。”
  
      哪知蔡吉却不以为意道,“无妨曹司空自有办法平定关中之乱。”
  
      辛毗听蔡吉这么一说,以为她也像高顺那般想看曹操笑话,不由上前劝说道,“主上,若马腾与郭援联手南下,曹操必难抵挡。曹军一败,袁尚定会联手袁熙、高干等爪牙一同反攻我军。未免唇亡齿寒还请主上三思而行。”
  
      “佐治先生误会也。孤并没有坐山观虎斗之意。”蔡吉摆了摆手道,“孤只是认为河东郡之乱还不足以打乱曹操阵脚。”
  
      一旁的高览见蔡吉似乎并没将郭援放在眼里,连忙进言道,“主上,恕览直言,郭援善战,非等闲之辈。”
  
      蔡吉听罢环视了一番在场的文武,欣然分析道“郭援能于半月之内拿下河东郡,自是一员善战虎将。然则扶风马腾却是反复无常之辈,曹操只需稍稍施压其定会倒戈相向。”
  
      “主上何以认为马腾是反复无常之辈?”发出此问的是一直在旁观察的贾诩。早在初抵东莱之时,郭嘉就曾在私底下向贾诩夸赞蔡吉善于相人。。。贾诩起先只当郭嘉是在吹捧自家主上,并没有将这话放在心上。毕竟人的阅历是受年龄限制的,就算蔡吉再则么聪慧,也不可能在十几岁的年纪就能看透他人的脾性。然而在与蔡吉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贾诩惊讶的发现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女诸侯,竟真像郭嘉说的那样精通相人之术。她不仅对身边的文臣武将性子了如指掌,甚至还通晓一些未曾见面的诸侯名将的为人。就像此刻蔡吉对马腾的评价就深得贾诩赞同。不过贾诩出身凉州自然对同为凉州人的马腾有所了解。可蔡吉从未去过凉州,亦不曾与马腾接触过,她又是如何知晓马腾为人的呢?抱着这一疑问贾诩打算试探一下蔡吉,看看她究竟是善于相人,还是有其他什么秉异天赋。
  
      面对贾诩的问话,蔡吉在心中稍稍整理了一番后世史书有关马腾的记述后,便当着众人的面侃侃而谈道,“马腾字寿成,马援后也。灵帝末年起事于西州,后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始甚相亲,后因部曲不和,马腾不顾兄弟之情发兵袭韩遂。韩遂怒,聚众回攻马腾。双方至此连兵不绝。试想马腾为点蝇头小利都能不顾兄弟情谊偷袭义兄。倘若曹操予以其高官厚禄,其又怎会不倒戈相向?”
  
      由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世不少人都将马腾视作保汉的忠义之士。认为他是因为接了刘协的衣带诏才会被曹操所害。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协发衣带诏的时候马腾还在凉州和韩遂互斗。曹操杀马腾更是与衣带诏事件相差了十多年。
  
      事实上真正害死马腾的并非刘协和衣带诏,而是他的儿子马超。建安十二年,曹操向马腾施压,迫使其入朝为官,举家迁往邺城,仅留长子马超代替马腾统领部队,屯于原地。然而仅过了两年,马超便与韩遂举兵反曹,身为人质的马腾一家亦为曹操所杀。
  
      当然在场赵云、高顺、辛毗等人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自然也不会为马腾是忠是奸的问题同蔡吉展开辩论。相反他们倒是一至认为偷袭义兄的马腾确实不可信。而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贯手段,其必会如蔡吉所言离间马腾与郭援。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恐怕此刻一路高歌猛进的郭援尚不知晓,他所面临的最大敌人并非曹操,而是所谓的盟友马腾。
  
      贾诩听完蔡吉一番分析,脸上亦流出了赞许之色。所谓的相人之术,并非是像混吃骗喝的方士那般看人相面,而是能根据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判断其为人。蔡吉能从马腾所作所为中分析出其脾性,进而判断其,确实堪称一绝。想来蔡吉之前对其他诸侯的正确判断也是用的此术。如此绝技让贾诩不禁想起高祖当年所论的“得天下之道”—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有些人将这句话中的“人”理解为民心。但贾诩却知在帝王之术中,这里的“人”指的是人才,即善于用人者得天下。道理似乎并不复杂,可真正实施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为王者必须先知道什么人是忠,什么人是奸,什么人是君子什么人是小人,知道手下文武的为人性格,如此方能将臣下运用自如。
  
      说白了就是要先有“识人之术”,才能做到“得人者得天下”。可以说识人之术是成就帝王之业的一大关键。一个人若没有识人之术·就算再才华横溢,再万夫莫敌,都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相反一个人若有识人之术,能将有识之士招入麾下运用自如,那哪怕他不学无术,依旧能成就一番霸业。项羽与刘邦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难道眼前这个女子真天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