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灵异手札-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古至今,没听说过秤砣会在水中漂浮的,肯定是有水鬼在作祟,引诱老孙头下水,然后将之淹死在水中做自己的替死鬼。

    老孙头也不傻,自然明白这一点,眼看用秤杆够不到了,老孙头并没有下水,而是在附近找了一根长一点的树枝继续打捞、

    然而,只要树枝快够到秤砣了,那秤砣就会向更远处漂一段距离,无论如何都够不到。

    “老子不要了,你留着玩吧。”

    老孙头一跺脚,转身就走,他也晓得厉害,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下水的,否则必死无疑。

    就在他转身之后,那秤砣无声无息的沉入水底,看样子是那水鬼见老孙头不上当,再演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便放弃了,上到路上之后,附近的人便过来告诉他,这个海子邪门的很,刚才大家看到你的秤砣在水中飘着就知道是水鬼在找替身,幸亏老孙头聪明,否则就要做一个枉死鬼了。

    老孙头也一阵后怕,当时脑袋都有些迷糊了,但是走到水边的时候突然就清醒过来,不知道是因为有人发现水鬼不敢太放肆还是自己福大命大,总之算是捡了一条命。

    这样的传说他以前也听说过,但那仅仅是传说而已,没有什么真凭实据,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口口相传的东西,想考证出来简直太难了。

    老孙头听说的这个故事很短,几句话就能好交代清楚,在这里就简单说一下,也让大家了解一下水鬼害人的把戏。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十八章 乌龟精八爷
    传说,在老孙头的那个村子旁边有一条小河,非常小,说是河都有点合不合适了,应该是沟渠,每年都会有黄河水将小河灌满,用来做农田灌溉和补充地下水。

    据说在那条沟里曾经淹死过一个年轻人,具体怎么回事大家已经不记得了,只是知道曾经有这么一回事。

    有一天早上,同村一个老头起来散步,锻炼身体,正好走到那条沟渠旁边,在前不久黄河曾经发过一次水,昨天还有不少水呢。

    今天早上起来,老头居然发现沟渠里的水已经下去了,只有一些低洼的地方还存着一些水和小鱼小虾,泥鳅之类的东西,不过都很小,而且少,没有吃的价值。

    老头在附近的一座桥上运动了一下,正准备继续往前走,去看看自己的庄稼,突然听到桥下传来一阵水声,而且动静还不小,老头马上转到桥下去看。

    只见在桥下都有一个低洼地里,有一汪水,大概也就不到三桶水,水里有一条火红的大鲤鱼正在水里活蹦乱跳的蹦跶。

    这下老头乐坏了,要知道,那个年代很多人家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顿肉,而这条大红鱼少说也有四五斤重,足够自己一家人吃大吃一顿了。

    因为水不多,老头连鞋都没脱,撸胳膊挽袖子就下去了,在他看来,不就是一条大鲤鱼吗?还不是手到擒来?然而,怪异的事情发生了。

    那条大红鱼看到老者低头哈腰的来到桥下,蹲下身子去捉它的时候,眼神中露出一丝凶狠的狡黠,一尾巴抽在那老头的太阳穴上。

    大家都知道,四五斤重的鲤鱼的力量是很大的,尤其是在水里,一条二斤重的鱼就能将人打晕,更何况只一只四五斤重的大红鱼呢?力量就更大了。

    只一下,那老头就被打晕了,后来被人发现的时候就在桥下的水洼哪儿趴着,身子还是干的,唯有脸埋在水里,鼻口里都死淤泥,已经死于非命。

    后来据说那条大红鱼就是淹死的那个年轻人变化的,为了就是引诱贪图占便宜的人过来抓它,然后将人的脑袋按在淤泥里窒息而死。

    民间说法就是呛死的,其实并没有喝多少水,而是一口水直接呛到肺里挂掉了。

    “这个海子邪门的很,就在几年前还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情,据说这海子里有一只硕大无比的千年乌龟精,能变化成人,喜欢凑热闹听戏……”

    老县城附近的一个老头开始给老村头讲曾经在这个海子里发生过的一些诡异的事情,最诡异的就是清末民国的时候,那是的人口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有些大户人家还保留着前清的一些习俗,比方说有身份的人出门还是要坐轿子的。

    老县城是从明代就有了,这个历史是不可靠的,也有人说汉唐时期就有这么个老县城,甚至有人说先秦之前,商周时期这个县城就存在了。

    如果按照商周时期来计算的话,那么这个海子存在几乎超过了四千年,有个千年的乌龟精好像也合情合理。

    那是五月底的一次庙会,因为老县城历史悠久,名气很大,这个庙会办的相当隆重,附近上百里的生意人都喜欢到这里来做生意。

    庙会一般都是持续一个月,每天人都爆满,生意好的不行,虽然当时天气已经很热了,但每天仍旧有很多人来冒着酷暑听戏听书,买卖东西什么的。

    当时海子附近并没有什么人居住,反而有很宽的一段芦苇荡。

    正值中午时分,从芦苇荡走出一个黑大个来,身高接近两米,一身黑黪黪的,而且长得异常凶恶,一看就不像是什么好人。

    这个人出了芦苇荡之后并没有上路,而是沿着芦苇荡走了一圈之后又进去了,这时候,远处有几个农民看到了这一幕,心说这黑大个怎么会进到芦苇荡中去呢?

    芦苇荡往里就是海子了,根本没有路,也不会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这个人究竟是什么身份?这几个农民便上心了,因为这个时候正值中午十二点,附近根本就没什么人,都回家吃饭去了这几个农民是因为田里还有一点活没干完,这才耽误了,而也恰好看到了这这一幕。

    那黑大汉挤进去后不久,一阵窸窣的声音传来,芦苇荡分开了,从里面走出来四个身穿红衣的轿夫,抬着一顶天青小轿,晃晃悠悠的走出来,很快便上了官道,向县城里走去。

    这几个农民也不种地了,吩咐其中一个人将自己的工具捎带回家,他们便追上来,倒要看看这个从芦苇荡里抬出来的小轿究竟里面坐着什么样的人物。

    县城里面还是很热闹的,虽然因为天气炎热,很多生意都有恹恹不振,但还是有些说书的和说相声的在凉棚下喋喋不休,身旁或三五个,或十几个人围着听。

    那时候的艺人和生意人都不容易,艺人是有真本事的,俗称平地抠饼,对面拿贼,没一点真本事别说挣钱了,饿不死都算侥幸。

    尤其是算卦相面的金典,更是全凭嘴上功夫,先用拴马桩将人拴住,然后才能看谁的钱能挣,谁的钱不能挣,说相声的和说书的更费劲,那时候可不像现在,在电视上录好的节目,当时连剧场都没有,基本上所有人都是露天的。

    那顶小轿进了县城之后很快就来到戏园子,停下轿子,从里面走下来一个面团团一脸和气的胖老头,身高也就在一米六多点,穿着一身丝绸的衣服,迈着八字步向戏园子里走去。

    很多人见到这个老头都跟他打招呼,显然他不是第一次来了,大家对他也仅仅是个脸熟,那而几个跟在后面的人亲眼看到他的小轿是从芦苇荡里抬出来的,明显这不是个人,指不定是什么精怪呢,但是他们以前也见过这个老头,只是不知道叫什么而已。

    其中一个人说:“我记得好像很多人都叫他八爷,大名还真不知道,他已经进戏园子了,我们要不要跟进去?”

    “跟进去?你疯了?一张票多少钱?再者说了,下午我们还得干活呢,谁有心思听一晌戏?这样,我们将他是从芦苇荡里来的这件事说出去,看他最后怎么收场。”

    很快,他们便逢人就说那个像大财主的八爷是从护城河里走出来的,不定是什么妖精呢。

    流言往往是传播的比较快的,短短一个小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那个待人和蔼,见人就笑的老头不是人,只妖精,而且十有**是水怪。

    县城的戏园子很大,而且因为天太热的关系,一般开戏都在两三点钟,那老头便在戏院里闲逛,买一些酒肉跟戏园子里拉弦子打鼓的一起喝酒聊天。

    一直到了开戏,他就坐在台子上一边看戏一边跟那些后台唱戏的人聊天,然而,风言风语很快就传到他的耳朵里了,老头脸色大变。

    一言不发的走出戏园子,也不听戏了,直接吩咐轿夫回去,这时候几乎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不是人,而是一个什么东西成精了,都想看看他的本体是什么,所以都很多人跟着轿子。

    出了县城高大的城门之后,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吹得尘土飞扬,根本就睁不开眼,等狂风过后,再找那轿子已经不见了,那老头也不见了。

    人们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就算完了,只是少了一个说话风趣,知识渊博而又平易近人的老头而已,这时候大家都有些后悔了,没事干嘛揭穿人家的老底?

    再者说了,他也没害人,只是跟普通人一样跟大伙平等相处,买卖公平,没事还经常请大伙一块喝酒听戏,有时候还会帮助一下穷的活不下去的人,简直就是男版的白蛇传,如果不揭穿他的话,他也许会一直跟大家和睦相处。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发现在护城河里漂着一条接近三米长的大鲶鱼,那胡须都比人的手臂还长,但是已经死了。

    后来据说那个死去的大鲶鱼就是上岸来查看有没有人的尖兵斥候,但是他大意了,没有看到远处农田里干活的几个农民,导致那老头出现的时候被人看到了。

    如此一来,那老头就不能在出现在大家面前了,因为人家已经知道他不是人类,而是水里的什么东西成精了。

    后来这件事倒是有了一个很完美的结局,据说县令大人有天晚上做梦,梦到了这位八爷,据说在梦中这位县太爷见到了八爷的真身,是一个足有一间房子那么大的一只老乌龟。

    难怪叫八爷,王八嘛,不叫八爷还能叫七爷啊?

    八爷对县令说,自己本来没有害人的心,因为护城河中有很多冤死的水鬼,这些水鬼非常想找替身,所以每年护城河里几乎都会淹死人,

    而他将这些水鬼管辖起来,不准许它们再去害人,但是这些水鬼也是需要供养的,每年都会上岸几次,其实就是想采办一些贡品和香烛,不让水鬼怨气太大,有利于转世投胎。

    既然自己被认出来了,那么自己就不能再上岸了,那些水鬼没有了供养,肯定会闹事的,让县令大人小心点,尽量约束自己治下的子民不要去护城河里洗澡。

    县令大人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便说给他修建一个庙宇,每年也专门给他唱一场戏祈求他保佑合城百姓不要被水鬼所害。

    不得不说这个县令还是很不错的,不管这个官做得怎么样,人家心里还装着治下的百姓,不是那些只顾着自己捞钱,不管民生疾苦的赃官。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十九章 老顽童鸡爷
    当时这位八爷便同意了县令的要求,第二天县令将自己的梦跟师爷和衙役们一说,大家也都赞同给八爷修建一座庙宇。

    虽然当时大家都很穷,但听说是给八爷修建庙宇,都非常踊跃的捐钱,三个月后,八爷庙便建成了,虽然不大,但雕梁画栋,非常漂亮。

    庙宇中间端坐着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头,就是根据八爷的形象塑造的,非常逼真,而且因为八爷的人缘非常好,香火鼎盛。

    来这里烧香的人倒不是求子求财的,主要是让八爷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别让水鬼再害人了。

    这位八爷倒是没有白白享受人间香火,连续几年一直是风调雨顺,该刮风的时候刮风,该下雨的时候下雨,简直成了城隍爷,而且自那以后护城河里再也没有淹死过人。

    一直到破四旧的时候,红卫兵将八爷庙当成封建迷信给砸个稀烂,连神像都砸碎了,从那以后,八爷庙就再也没有了香火。

    说也奇怪,那些红卫兵自从砸了八爷庙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相继在护城河里淹死了,老人们就说八爷庙动不得,是整个县城的城隍。

    然而,这样的声音迎来的不是重视,而是批斗,那些敢讲真话的老头被打成封建遗老,戴着枷锁和高帽子游街,接受群众的批斗,结果这些老人全部死在批斗中。

    从那以后,八爷庙就再也没有建成过,而护城河里每年也都会有人淹死在里面,到老孙头碰到的时候已经不知道里面淹死过多少人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说起来很有趣,说八爷的本体是什么?王八,王八最擅长什么?寻宝啊,聊斋里面就曾经记载过一个叫八大王的,其实就是河里的一只王八精,有一双寻宝眼,天下宝物,就算是埋在地下也逃不过他的这双法眼,类似于现在的金属探测器。

    后来这位八大王将这双眼给了一个书生,这书生就仗着这双寻宝眼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富豪。

    八爷跟那位八大王是本家,他自然也有寻宝眼,但是他却不仗着寻宝眼寻宝,而是能帮助人发点小财。

    每年八爷的庙会都非常热闹,各种买卖都过来开张,不管是做什么生意的人,如果有个人赖账不给,你千万不能要,这已经成了规矩,你不要,这个会上你会赚大钱,要的话就倒霉了。

    这有可能是别人对一个人的人品看法不同,有赖账的而不要,这说明这个人的人品不错,大家也都愿意买他的东西,相反,如果这个人分毫必争的话,这人品就次了点,别人就不愿意买他的东西,生意自然就不好了。

    但是有一个非常邪门的事情,每年的庙会上肯定会有一家生意非常火爆,火爆到数钱数到手抽筋,根本就忙不过来。

    曾经有个卖狗肉的就碰到了这样诡异的事情,一个庙会,他本来只带了四只活狗,都是现杀现煮的,也算是做个广告,我的狗肉绝对都是新鲜的,货真价实。

    然而等庙会到了最后一天的时候,他所杀的狗远远超过了八只,都不知道那些狗是哪儿来的,一个庙会让他净赚了一万多块。

    一直到走,数了数晾晒的狗皮,竟然有十三只之多,足足比自己带来的多出了两倍还多,这个买卖人也知道,这是八爷在帮自己,买了很多香烛贡品到八爷庙去感谢八爷光临自己的生意。

    据说,八爷不定光顾谁家的生意,但是它是不给钱的那位,所谓碰到赖账的,主家非但不会讨账,反而会很高兴。

    但是这件事到了近代就不行了,有些人故意到人家摊子上买东西,就是不给钱,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大家也都警觉了,不单单是八爷吃东西不给钱,一些地痞**也是吃东西不给钱。

    说到这里,老孙头点燃一根烟,抽了两口接着说道:“这是真实的事情,如果你们不相信可以到我们那里去打听一下,真的有这位八爷。最近几年因为淹死的人太多,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