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站在码头上远眺时,只觉得一片纷乱,等身入其中的时候,就觉得热闹无比,到处是一片叫卖声,各种水果、手织品、吃食,甚至还有卖毛茸茸的小驴子、粉红色的小猪崽、眼睛漆黑的小狗崽……
  “中原一座小小的县城便如此繁华,其都城长安岂不是更加昌盛?怪不得大王仰慕汉家衣冠!”客素这时已经忘记了山阳县不过是一个小县城。
  客素是粟末靺鞨族人。粟末靺鞨族,也就是后来满族人的祖先,一直生活在东北地区,由于同高句丽连年征战,处于劣势的粟末靺鞨族逐渐分成了两派,一部分人臣服于高句丽,另一部分人则在首领突地稽的率领下,在大草原的东北部,镜泊湖之旁建龙泉上京城。
  那里是一片开阔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粟末靺鞨族大力发展农业,以畜牧业为辅,所产的响水稻,名闻大草原,被视为米中的极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后,龙泉城已经成为大草原上最具规模的城市。
  突地稽仰慕中原文化,在建龙泉上京城的时候,各项制度都是仿效中原,并且派出大量的商人和学生进入中原,进行交易或学习中原的儒家文化。
  客素的家族是粟末靺鞨族中的贵族世家,但到了他祖父这一代,主要就是在商业上发展,尤其是在龙泉上京城建成之后,家族的主要力量都投入在商业上。以前往中原跑的生意都是由他的父亲负责的,可他的父亲年龄越来越大,也懒得跑了,就派了一个得力的老家人带着他过来,以后这条线就由客素负责,也算是子承父业。
  “少掌柜,这中原文化最博精深的就是关于饮食的文化,你瞧,那里是羊肉泡馍,要说最正宗的羊肉泡馍还得是长安,不过这里距离长安不是很远,估计风味也差不太多。”见客素颇感兴趣的模样,卜尔赤指着旁边另外一种小吃道:“那是粉鱼,形似蝌蚪,但并不真的是用鱼作成的,少掌柜来一点儿尝尝?”
  摊位上香气四溢,又听了卜尔赤殷切地推荐,不禁勾起了客素的食欲:“这些小吃的价钱如何?”
  “呵呵,这些东西便宜的很!”卜尔赤笑道:“不过四、五文的价钱,便足够我们几个人吃了。”
  “果然便宜!”客素吃了一惊,他此次进入中原,不仅仅是为了继承父业,开拓市场,最主要的是为家族今后的出路做打算。目前家族的主要生意还是在龙泉上京,在大草原上。这几年,由于中原内乱,顾不得大草原这边,突厥的势力异峰突起,草原局势越来越动荡,听说中原的李家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势力,家族准备将一部分势力迁入中原——(又鸟)蛋分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更安全。
  做为一名商人,不能只专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要时刻关注整个市场的价格走向,虽然这些小吃并不值钱,但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时局是否稳定,有无投资的可能,比起动荡不安的大草原,这里真是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客素不禁羡慕起来。
  就着卖小吃的摊子品尝了那极为香浓的羊肉泡馍,又喝了一大碗粉鱼,三个人一边走一边继续在这些摊贩中间闲逛。
  因为船上检修,大部分客人都下船休息,毕竟船上的饮食过于单调,再加上现在是中午时分,正是人流最多的时候,小商小贩的叫卖声,顾客行人的还价声,甚至还夹杂着小动物的尖叫声,颇为喧嚣,就是他们几人之间的谈话,也都得放开声量,否则还真听不清楚。虽然有些嘈杂,可客素却被这种平安喜乐的浓郁氛围所吸引,眉头的那丝忧虑被抛得老远,脸上浮起了笑容。
  卜尔赤见他神色松驰,嘴角挂着笑容,心情这才略略好过些。客素虽然是少掌柜的,却是他看着从小长大的,对于他们目前所遭遇的情况也是比较清楚,看他这一路上心情郁结,也是担心。
  “这中原果然是太平之乡繁华之地!”客素大声对卜尔赤说道:“什么时候龙泉上京也能像中原一般繁华,那就是我族的福祉了。”
  卜尔赤却摇了摇头:“谈何容易,上京城周围虎狼环伺,大王想立国,谈何容易!其实这关中之地,也是这两年才安稳下来的。”
  “父亲有意……”看了卜尔赤一眼,客素正要说话,身后突然有一群人一拥而过,吵吵嚷嚷地向一个方向冲过去。
  “这是怎么回事?”客素把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来,看着前面拐角处一群拥挤的人群,向卜尔赤问道。
  “不知道。”卜尔赤也是疑惑不解。不过,这码头的地方,有地利之便,往往有一些往来的货船卸下一些稀奇的货物就街贩卖,倒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他对那个壮实的少年道:“莽古泰,你去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莽古泰身强力壮,跑过去之后,硬生生地从人群中挤了进去,背上也不知道挨了多少老拳,反正他皮糙肉厚的,也不当回事。过了好一会儿,他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纸跑回来,到了近前笑道:“少掌柜,这可是好东西!”
  “怎么回事?”卜尔赤在旁边问道。
  “是糖……酒心糖!”莽古泰将手中的纸包递过来。
  卜尔赤接过纸包……纸包外面还有图画,上面印着‘张氏糖坊’四个大字,他打开纸包,发现里面放着四、五颗外面包裹得五颜六色的锥形物。
  “酒心糖是什么意思?”卜尔赤小心地打开其中的一个,只见里面是一个绿色的锥体,他拿起来伸出舌尖舔了舔,不禁讶异道:“真甜!既然是酒心糖,里面应该是空的吧?”
  说着,他将糖块放入口中,用力咬下去,‘咯’的一声,一股带着酒香的液体顺喉而下,而口齿间的甜味更让人回味无穷。
  客素见他的表情,也好奇地拿起一块糖,他扒开糖纸,放入口中咬碎,顿时一股酒香夹杂着沁人的香甜传入味蕾,让人回味无穷。
  老书回顾
  《新一品修真》:都说凡人常懵懂,神仙也会犯错误.
  雷天君的一次失误将少女沈月影的肉身击毁,为了弥补过错,几个不负责任的神仙用甜言蜜语将她哄骗到一个叫亚马迪斯大陆的地方附体重生……
  第一卷 乱世 第八十八节 酒心糖(二)
  第八十八节 酒心糖(二)
  “将酒包在糖里,还真是奇思妙想!”
  客素看了看那张彩色的糖纸,问道:“这酒心糖是从哪里来的?”
  “小人打听过了,这酒心糖就是张乐糖坊制作的,那个糖坊就在山阳县城里,听说还有好几种糖果,连长安城里都卖他们的货。”莽古泰虽然看似粗鲁,却是极为精明,早就向旁边的人打听过,听到客素问,立即回答出来。
  客素闻言点点头:“不愧为中原繁华之地,一个小小的县城之中,竟有这等好货色!莽古泰,这酒心糖是如何卖的?”
  “一贯钱一斤,一两一百文。”莽古泰答道。
  “啊?这么贵?”客素和卜尔赤都为之咋舌。
  “他这是独家买卖,自然是想卖多少就卖多少。”莽古泰答道。
  “你知道那张氏糖坊在什么地方吗?”客素问道。
  “知道,我打听过了,就在山阳县城。”莽古泰得意地回答,他早就知道少掌柜会问,已经打听过了。
  客素点点头,沉吟了片刻,向卜尔赤说道道:“我想进山阳县城一趟!”
  “少掌柜,船马上就要开了。”卜尔赤提醒道。
  “让莽古泰先将行李搬下来,去县城找间客栈住下,然后我们去张氏糖坊。”
  “是。”莽古泰答应一声,跑回船取行李,客素和卜尔赤则来到一家露天茶肆坐下,要了一壶茶坐在那里慢慢地等。
  山阳县城,张氏糖坊。
  张氏糖坊旁边起了一间铺子,专门卖馒头、包子之类,门口排的队伍络绎不绝,现在山阳城里又开了两间馒头铺,但生意都没有张家的好——张家蒸的馒头不仅个大、料足,而且面揉得筋道,他们卖的包子皮薄馅大,用的是小婉特质的调料,虽然别人仿制,但调料的密方可仿不去,味道总是要差几分。
  客素他们三人落店之后,留下莽古泰在客店看着行李,他和卜尔赤二人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张氏糖坊。
  “那卖的是什么?”看见那支长长的队伍,客素十分惊讶,不知道是什么货物竟然能够掀起这么大的抢购热潮。
  “包子!”一个排队的顾客看他们是外地人,便好心地告诉他。
  “包子?”客素想跑到前面看看,却被后面那群人给‘嘘’了回来。
  “我只是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包子而已。”客素无奈地向卜尔赤摊摊手。
  “少掌柜,我们该去拜访张氏糖坊了。”卜尔赤提醒道。
  “噢,是得抓紧时间了。”客素看了看天色,连忙和卜尔赤走进张氏糖坊。
  ※※※※※※※※※※※※※※※※※※※※※※※※※※※※※※※※※※※※
  “夫人,三管家有事禀报。”绣娘进屋的时候,张杨氏正在看帐本。
  她本来不喜欢摆弄这些数字,但小婉不在,张陵忙于学业,不能什么事情都依靠管家,她也只好勉为其难,好在这种记帐方式还不算太难,有绣娘帮忙,变得简单多了。
  “夫人,小人回来了。”张仁一进门,看到张杨氏已经坐在桌子后面,连忙将几张签好的合同递过来。
  张杨氏看了一下,问道:“他们要的量很大,糖坊会不会有压力?”
  “不会,现在人手增加了,产量也大幅提高,完成这些合同没有问题。”张仁答道。
  “这些人来自大草原,他们的货款没有问题吧?”张杨氏问道。
  “应该没什么问题,他们已经预付了定金,如果他们取货时付不出全款,定金也无法收回,而且我们的货供不应求,绝对积压不下来。”
  “嗯,张仁,你辛苦了,是不是还要连夜回药王坪?”张杨氏将合同收好后,看了看天色,有些担心地问道。
  “是,那边生产紧张,而且那些小猴子一没有人镇着,就要造反。”张仁笑道。他取出一封信恭恭敬敬地放在张杨氏面前的桌子上,“这是刚才送那个粟末商人后,回来时衙门派人送来的,小姐的家书。”
  小婉现在还没有正式嫁给张陵,虽然在下人们的眼里早已经是少夫人,但还是以‘小姐’或‘小娘子’来称呼,只是囡囡她们三个小的,一口一个‘嫂子’的叫着。
  “这孩子,公中的驿使也是她能够沾惹的?”张杨氏无奈的摇摇头。这古代的通讯可不那么便利,最安全可靠和迅速的就是官方的驿站,普通人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的,但小婉此时可是给公主蓼下治病,而且她身后还有程知节和裴夫人,搭个顺风车也没什么紧要。
  张仁见张杨氏看信,正要离开,却见张杨氏忽然抬起头,问道:“张仁,你先等一下,张礼在那边做得怎么样了?”
  张仁愣了一下,连忙答道:“张礼他们几个现在已经上手了,分担了不少的工作。”
  “这样吧,你让张孝把手头的工作跟张礼他们几个交接一下,小婉来信让他去长安一趟,另外让他挑两个得力,信得过的人带上。”张杨氏说道。
  “是,夫人。”张仁顿了一下,问道:“夫人,小姐她还好吗?”
  张杨氏叹了口气,“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好在公主殿下对她还好,而且病体渐愈,小婉现在总算是轻松一些了。”
  “那就好!”张仁也替小婉高兴,毕竟公主的病好了,小婉也算是完成了任务,可以早一些回来。
  “小人告辞了!”张仁这回真的走了,等他关上房门后,张杨氏又叹了一口气。
  日子难过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而自己更是个药罐子,一天到晚地喝药,觉得活着就是一种负担,可现在有钱了,健康也有了,一家人却聚多离少,幸好那三个小的还围在她的膝下,才不会觉得寂寞。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张杨氏叹息一声,低声自语。
  “夫人,小姐是不是已经去了有近四个月了?”绣娘在一旁轻声问道。
  “嗯,差不多了。”张杨氏算了一下……可不是,不知不觉中已经快四个月了,连张陵都要应试了,这时间过得可真够快的。
  “小姐什么时候能回来呢?”绣娘问道。
  张杨氏笑了,“小姐要是不回来,你愿不愿意去长安住?”
  “去长安?您和我娘也去吗?要是你们都去,我就去!”绣娘想了一下回答道。
  “呵呵,好,到时候我们一起去。”
  张杨氏笑道。
  小婉在家书里除了请安问好之外,询问了一下张陵的功课,然后又将公主府上的情况说了一遍——当然是报喜不报忧喽!最后,她将自己的计划跟张杨氏说了一遍。
  目前,公主府那边已经不需要她全天候看护了,除了教教那几个孩子外,就是给平阳公主做做饭,读读书,解解闷,终于可以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如果顺利的话,她很快就会在长安城里买到宅子,全家都可以搬过来住,小婉已经准备着让张陵考上秀才之后,请程知节帮忙,进入国子临上学,那样全家都会感到兴奋的。
  第二天早晨,张杨氏修书一封,然后招呼绣娘:“绣娘,大少爷呢?”
  “大少爷吃完饭后,在自己房间里复习功课。”绣娘招呼道。
  “这孩子,就这点儿时间也不肯放过,你去把大少爷唤来。”张杨氏摇摇头,张陵渐渐地长大了,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在这个家里,也就是小婉说话,他还能够老老实实地听着。
  绣娘走出房间,来到张陵的书房,她先是在屋前侧耳听了听,然后低声唤道:“大少爷!”
  “何事?”屋子里的声音还显得有几分稚嫩,但腔调却透露着几分沉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陵本就比同龄人稳重成熟,小婉离开后,刚开始的一些事情,都是他协助张杨氏和几名管家搞定的。
  “夫人请大少爷过去。”绣娘回答道。
  屋子里的张陵微微一笑,将手中的书本收了起来,然后又将上课所用的书本和文房四宝装进书包,这才不紧不慢地来到了门前。
  拉开门,见绣娘还在门口候着,便笑道:“辛苦你走这一趟了。”
  “大少爷太客气了,婢子伺候夫人、少爷,跑腿本来就是我份内的事情,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
  “你的嘴就像爆豆子似的,我是说不过你!”张陵立即认输,背着书包往前面走去,绣娘吐了吐舌头,紧紧地跟在后面。
  没一会儿,张陵来到了前屋,先给母亲见礼,然后问道:“娘,有什么事情吗?”
  张杨氏取出小婉的家书,“这是小婉来的家书,你先看看吧。”
  “啊,是婉姐的家书?”
  张陵脸上立即现出兴奋的神情,快速展开信笺,一字一句地默念起来。
  等他看完之后,张杨氏问道:“上面的内容都清楚了吧?你觉得怎么样?”
  “家中的事情由母亲和婉姐决断即可。”张陵思索着说道:“不过,既然问道孩儿,孩子也觉得此事可行,而且先生也建议我在县试之后,去京城就读国子监。”
  “既然这样,那你上学的时候,顺便去县衙一趟,麻烦孟师爷将这封信发了。”张杨氏将写给小婉的书递给张陵。
  “是,母亲。”张陵答应一声,将信收起。
  第一卷 乱世 第八十九节 觐见唐皇(一)
  第八十九节 觐见唐皇(一)
  不知不觉中,小婉在平阳公主府已经有四个多月了,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平阳公主身体严重虚弱,而且人也缺乏求生意志,小婉不仅要绞尽脑汁地地想办法激起她的求生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