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云如是说-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产生。   

  从2005年开始,马云就在尝试将阿里巴巴的买家和卖家引到淘宝,鼓励淘宝网的卖家去阿里巴巴进货,再把产品销售给下游的消费者,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打通B2B和C2C的界限。   

  马云对传统的B2C并不看好。他曾说:   

  即使美国有那么好的配送和物流基础,但是亚马逊只有5%的利润。在中国,B2C市场已经很成熟,但你看卓越、当当还是活得很辛苦,说明这个模式有问题。   

  在这样的构想之下,淘宝网2006年5月10日推出“淘宝商城”,一个B2C交易平台。淘宝商城成为了大品牌商家的乐园,这些被招揽的品牌都是在线拍卖网站最畅销的商品门类中的超级品牌。这不仅仅是解决淘宝网赢利模式的问题,更是马云打通B2B、B2C和C2C的一个绝妙战略布局。   

  淘宝进入的B2C与当当、卓越等不尽相同,与PPG、红孩子这样的后起之秀也不同,当当、PPG这样的B2C都是以产品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方式,“电子”只是销售的方式与手段,“商务”各有特点,而淘宝的“商务”则是以组织形式替代了产品主导形式。   

  实际上,可以把淘宝看作是一个依托互联网生存的零售组织型企业,组织型企业就是在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提供了一个以契约制为基础的第三方平台。淘宝承接的是买卖两方的组织任务,要制定基本的规则,调控双方关系以求达到平衡。   

  淘宝一直试图通过不断修订规则来使买卖双方获得最佳的平衡。淘宝网的新B2C模式,从其表现来看,其实质是完全融合了B和C的B2B2C形式,而这也是整个电子商务的走向。   

  马云的B2C与当当网总裁李国庆的B2C大为不同。李国庆的B2C是自己开一个商城,然后自己当老板摆摊卖自家东西;马云的B2C是开一个商城,然后把柜台出租给厂商或者厂商授权的经销商,自己只承担管理职责。就这点而言,马云确实比李国庆棋高一着。马云坚信,融合了B2B及C2C模式的淘宝B2C新模式不存在物流、配送、支付等瓶颈,未来前景将不可限量。   

  淘宝网总经理孙彤宇表示,过去以亚马逊为代表的传统B2C模式需投入巨资建立仓储、配送中心,中间成本极大,利润则仅可维持在5%左右,而融合了B2B及C2C模式的淘宝B2C新模式则不存在物流、配送、支付等瓶颈。   

  传统B2C模式的赢利模式在于压低生产商的价格,进而在采购价与销售价之间赚取差价,在中国电子商务的近10年经验里,旧有B2C模式鲜见成效;而淘宝的B2C新模式将帮助厂商直接充当卖方角色,把厂商直接推到与消费者面对面的前台,让厂商获得更多的利润,进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和产品创新上,最终让广大的消费者获益。“淘宝网全新B2C模式目的就是帮助厂商赚钱,帮助消费者省钱,最大限度压缩中间环节成本,最终达到厂商和消费者双双受益的结果。”孙彤宇如是说。   

  在孙彤宇看来,“B2C也好,C2C也好,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淘宝是一个购物网站,是一个让消费者能买得到东西的网站,至于消费者是向企业买,还是向个人买,是买新的,还是买二手的,虽然会有些区别,但其本质就是购物,我们搭建的就是这样一个能够让买卖双方融洽的平台。”   

  如今,包括摩托罗拉、阿迪达斯、苹果iPod等在内的厂商都在淘宝网上开设了专门的网上店铺,而华硕电脑、迪斯尼家电、马克华菲等厂商还专门为淘宝网的B2C平台推出了定制产品。   

  “淘宝是个网上商圈,在这上面,任何零售业态都有。”孙彤宇说。“我们希望做的是嫁接,把传统的零售经验跟以前淘宝网的电子商务经验加在一起,希望生出新的孩子来。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我相信一定有这样的东西在。”“沃尔玛有的我们都有,沃尔玛没有的我们也有!”淘宝的员工骄傲地这么说。   

  2006年年底,淘宝网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人均在网购消费563元,交易总额突破169亿元人民币,超过易初莲花100亿元、沃尔玛99?3亿元的全年在华营业额,是国内零售业巨头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全年销售额的2?6倍。         

▲虹▲桥▲书▲吧▲BOOK。▲  

第53节:第十三章 成功物语(1)         

  第十三章成功物语   

  ——马云论阿里巴巴的成功之道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我觉得任何一个创业者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他每天要思考自己未来的10年、20年要面对什么,你碰到的倒霉的事情,在这几十年遇到的困难中,只会是小小的一部分。   

  坚信自己是对的   

  马云在回顾阿里巴巴的创业历程时,总结了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其中有一条就是:坚持自己的理想。   

  初恋情人是最美丽的。任何创业者第一天创业的梦想是最美丽的,永远要相信你的直觉。   

  马云认为一定要坚信自己在做什么,一定要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阿里巴巴从成立以来一直备受质疑,从8年前我做阿里巴巴的时候一路被骂过来,都说这个东西不可能。不过没关系,我不怕骂,在中国反正别人也骂不过我。我也不在乎别人怎么骂,因为我永远坚信这句话,你说的都是对的,别人都认同你了,那还轮得到你吗?你一定要坚信自己在做什么。   

  * * * * * * * * * * * * * * * *   

  我坚信互联网会影响中国、改变中国,我坚信中国可以发展电子商务,我也相信电子商务要发展,必须先让客户富起来,如果客户不富起来,阿里巴巴就是一个虚幻的东西。我希望阿里巴巴为中国的网商,为中小企业创造非常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在发展的路上,马云也遇到过很多的诱惑,甚至在2001年、2002年,当时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处于一种危机状态,于是他们都纷纷抛掉原来的发展方向,而选择了一些比较挣钱、能缓解一时的出路。阿里巴巴当时也遇到怎样挣钱的疑惑,但最终坚持走电子商务的道路,因为马云坚信自己是对的。   

  我发现有三条路估计会通向未来,第一条盈利最好办法是收短信,第二条是迅速投资网络游戏,第三条是走电子商务,如果我们投资短信很快会赚钱,2002年、2003年短信业务拯救了中国互联网很多站点。只要投入这个就能够赚钱,但是我后来发现它不可能拯救中国互联网经济,只能够拯救一段时间。   

  我去一些门户站点做调查,说你可以注册一个免费的邮箱,我看到有一个很长的合同,在一个合同里面我看到中间很细的一条写着如果你这个免费邮箱3个月以后还将继续使用的话,那么我们将会从你这个手机号码里面扣除5块钱到8块钱。我想一般的人是不会去看合同,我不知道在座很多人你们会不会看每一份合同。我开始也很奇怪,为什么注册免费邮箱需要我手机号码,我看了这个合同之后感觉到中国可能有很多很多的人,在免费注册的时候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使得每个月都扣5块到8块,我认为这是一种欺诈行为。随着人们对网络的了解,我相信不用很长时间,人们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所以阿里巴巴不希望通过欺骗客户的钱来让自己赚钱。所以我放弃短信。   

  不做游戏这是跟我价值观有关,阿里巴巴到现在为止没有投入过一分钱在游戏上面,那是两年前我妹夫跟我说一个事情,改变了我对游戏的看法。我妹夫一天早上跟我说,说我昨天跟你妹妹玩游戏玩到早上3点半,你妹妹去上厕所的时候我又偷偷地玩了半个小时,我被他吓了一跳,我妹夫是很能干的一个小企业家,这么一个成年人并且是一个很精明的人,竟然玩到三点半甚至没有一点儿自控能力,想想我们孩子会怎么样。我不希望我儿子玩游戏,如果中国孩子都玩游戏中国就没有前途可言了。而且我通过分析发现了在全世界时间不值钱的国家里游戏是最畅销的。你会发现全世界最先进的游戏国家是哪些?美国、韩国、日本,但是这些国家永远不鼓励自己的老百姓玩游戏,它用来出口。有一天我们的领导突然会醒过来问我们孩子在干什么?在玩游戏的话,一定要对它进行限制。因为游戏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所以我说不做游戏,饿死也不做游戏。         

BOOK。▲红桥▲书吧▲  

第54节:第十三章 成功物语(2)         

  我们还是坚定不移地走电子商务,尽管我们相信电子商务也许三年,也许四年五年都挣不到钱,但我们坚信八年十年一定能够挣到钱。所以我们坚持把钱投入到电子商务中,到今天为止我们觉得我们当时的战略举措是对的,在诱惑面前,在压力面前我们没有改变。   

  在过去的几年里,阿里巴巴的模式是不被看好的,例如网易CEO丁磊、搜狐CEO张朝阳等人之前一直不看好B2B模式,但马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在马云心里,别人越看好,他越不做,别人越不看好的,他倒要出其不意地试试看。   

  阿里巴巴的投资者中有一些也曾质疑过阿里巴巴模式,为此马云在说服他们的同时,做出了一些很好的成绩,使这些投资者都心悦诚服。   

  投钱给我的创投基金,说第一天开始已听不懂我的话,但还是每年投钱进来,现在他们都说:Jack,我不跟你吵,你去干吧!我跟公司的COO也是吵了6年了,每年我们打赌1万元看我说出的话能否做到,结果第7年他都不跟我吵,也不再跟我打赌了。   

  自1999年创业,阿里巴巴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强烈使命感和服务第一、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实现了惊人的跨越,从18人发展到如今的7000多人,成为了由五家企业组成的集团,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80%。马云认为,这是坚持自己理想的结果。   

  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   

  很多人都认为,马云既然开的是一家以互联网为生存的公司,那马云的网络技术一定差不到哪儿去。但事实是马云是一个十足的外行。到目前为止,马云也只会收发邮件。   

  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关键是要尊重内行,这个是我总结出来的很重要的一点。第二点,你可以把最优秀的人先请来。比方说你不懂技术,你可以把最优秀的技术人员请来;你不懂财务,可以把最好的财务官请来;你不懂管理,可以把最好的管理者请来。因为我不懂,我永远跟他吵不起架来,他搞技术,当然我尊重他……只要你有一种胸怀,眼光,你就会可以做到这样,所以我说我们永远吵不了架,技术人员不会跟我吵架。   

  早前的IBM也曾遭遇过一段“濒危期”,远不似今日辉煌。直到郭士纳(LouisV?Gerstner,Jr?)的到来,才将它从困境中“解救”出来。而郭士纳和马云一样,不懂计算机,他也从未打算进计算机入门班。然而,在郭士纳为IBM掌舵的9年间,这家公司持续赢利,股份上涨了10倍,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那么外行为什么能够领导内行?首先,这个外行虽然在这个企业所处行业来说是个外行,但他在管理上却是一位十足的内行,而这正是他能够领导内行的关键原因。   

  有很多的技术公司并不缺少能人和技术天才,但是公司总不见起色,因为这些公司的大多数症结问题并不是什么技术性问题,而是管理问题。这就是为什么郭士纳敢于以担任过美国运通公司总裁的管理服务企业的经历,接任像IBM这样的世界顶尖技术公司董事长职位。   

  并且,外行领导往往具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视角。正如马云由于自己不懂电脑技术,他认为多数客户和他一样,因而,他要求做出来的软件必须非常简单,而且都必须通过他的测验。外行由于不懂技术的细节,就更容易站在客户的角度考察技术的方向,抓住技术的本质特征进行思考,从而正确地做出重大的方向性决策。   

  因为是外行,作风就更容易民主;因为不懂,故而能够兼听则明。“不懂”并非缺点,精通有时反成局限。对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来说,技术背景是重要的,但不是必不可少的,领导能力才是最重要、最稀缺的。   

  汉高祖刘邦如此总结其“外行领导内行”的成功经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养,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坦言,在出谋划策、保障后勤、行军打仗等各方面他都不如张良、萧何、韩信这些专家。然而,恰恰就是这个干不了参谋总长、后勤部长或者方面军总司令的“外行”,却能得心应手地驾驭,使用张、萧、韩等“人杰”,领导这些“内行”破秦、灭项、“取天下”。         

※虹※桥※书※吧※BOOK。  

第55节:第十三章 成功物语(3)         

  外行能够“领导”内行,但领导决不等于取代,事情还得放手让内行去做。假如刘邦不安于“外行”,要“改行”成为“内行”,取代“三杰”,且不说弄不好早就成了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弄得好也一定会像诸葛亮那样“食少事繁,岂能久乎”,最后活活累死!   

  最大的财富是经历过许多失败   

  阿里巴巴最大的财富不是我们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失败,犯了这么多错误,我说阿里巴巴一定要写一本书,这里是阿里巴巴曾经的错误。这些错误,你听了会笑着说,那时候(我)也犯过。所以有一天如果有重要项目就不要派常胜将军上去。要派失败过的人上去。失败过的人,会把握每一次机会。   

  * * * * * * * * * * * * * * * *   

  你不要看今天我很风光,我前面犯了很多错误,今后也会犯很多错误的。   

  当有人请教马云他对于成功的看法时,马云是这样回答的:   

  成功不在于你做成了多少,而在于你做了什么,历练了什么!   

  * * * * * * * * * * * * * * * *   

  成功是无止境的,对阿里巴巴公司来讲,我们不谈“成功”这两个字。因为我们要做102年的企业。   

  关于成功,我们有三个指标:第一,要成为世界十大公司之一;第二,要持续发展102年;第三,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在我看来,这三个目标的完成才能算成功,而目前距这三个目标都还太遥远。   

  马云把阿里巴巴目前的发展归功于时代。   

  如果没有这个时代、没有改革开放、没有互联网、没有这个新的行业,哪里会有阿里巴巴以及它这么大的影响力?是在这个时代我们才有了这样的机会。   

  比如在美国高速发展的20年,诞生了微软这样的企业,在未来高速发展的10~15年,也可能会诞生2~3家微软级的企业。我不敢说去创造什么价值,但15年之后,如果在我们手上没有利用网络、没有利用这样高速发展的经济、没有利用我们这样年轻的公司,就不能创造出像微软这样的企业,那么一定要后悔死。从这个角度来讲,成功是一种境界,是创造,绝对不是一条线下来就是成功,如果我们这么认为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