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术天下-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一见贾皇后回来了,就说:“皇后,点一出戏吧。”贾皇后谦让了一回,也就点了一出戏。
  我只是坐在那里,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乐安公主不知道又笑着对我说了些什么,我只是陪笑而已。
  皇上回来了,我一直盯着皇上细看,试图从皇上的脸上找出些什么,可皇上的神色也很平和,看不出什么异样。
  突然我听见瑯琊王一声轻咳,扭头看了一眼瑯琊王,瑯琊王恶狠狠的瞪了我一眼。
  太后似乎兴致很高,一直到傍晚方才散席。陈太妃带着瑯琊王告辞出宫,众人也纷纷告退。
  太后似乎很疲累,命我退了下来。我回到自己的房中,忙把我的心腹崔连贵叫来。
  崔连贵一到,我忙问:“今天朝中出什么大事了吗?”
  崔连贵低声说:“三小姐还不知道吗?杜大人这几天身子一直不大好,今天下午殁了。”
  我又问:“什么病?”
  崔连贵说:“杜大人素有痰疾,这回又犯了,着实厉害,大夫都束手无策,谁想今天就……万岁爷今天已经下旨令礼部和工部好生制定丧仪。”
  我点了点头,“有劳崔公公了。”
  崔连贵忙说:“三小姐太客气了。”说完,就告辞走了。
  原来是杜衡山死了,怪不得太后和皇上都不怎么放在心上。自从皇上改御史台为都察院,杜衡山实际上已经被架空了,在朝中毫无实权,严景云对杜衡山也冷淡了很多。
  次日皇上下旨拜隋俊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这个隋俊文也是朝中清流的领袖之一。皇上如今既不用严景云的人,也不用贾云光的人,而是启用这些一直被排挤的大臣,看来皇上正在培植自己的势力。
  礼部给杜衡山拟定的谥号是“文恪”,工部也呈上了丧仪的仪注,杜衡山的丧仪也算是备极哀荣。
  杜衡山死了,原来的四位顾命大臣,如今在朝中只剩下了两位。也许杜衡山死得恰是时候,以如今的朝局来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惊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死了,还有风光的丧仪,不知道严景云和贾云光是否能得以善终。恐怕他二人的心中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吧,可是开弓就没有回头的箭,他们二人只能继续挣扎下去了。
  太后突然让小吉祥叫我过去,我忙随着小吉祥到了太后的寝宫,太后看着我说:“你代哀家去看看杜宜嫔,让她节哀顺变。”
  我忙答应了,带着小吉祥去了杜宜嫔的寝宫。这是我第一次到杜宜嫔的寝宫来,杜宜嫔的寝宫规模与其她几位妃子没有太大的区别。守门的太监一见是我,忙进去通禀。
  我不由在心里长叹了一口气,一起入宫的三位妃子,加上后来进宫的吕端妃,如今除了杜宜嫔,都已经被晋封为妃了。世态炎凉,杜宜嫔家里的权势是无法与这些妃子抗衡的,所以恐怕她也是最受冷落的了。
  如今杜衡山死了,杜宜嫔就更没有了倚仗,只怕将来会冷落长门,对月伤情,临风洒泪,孤寂的了此一生。
  那进去通禀的小太监走了出来,忙说:“宜嫔娘娘请三小姐进去。”我随了那小太监走了进去,杜宜嫔的寝宫布置得精巧雅致,屋子里悬着淡粉色的纱帷,墙上挂着花卉条屏,一个精巧的莲花型香薰飘散出淡淡的青烟。
  我给杜宜嫔行过了礼,杜宜嫔拉起我:“三小姐不必如此多礼。”
  我忙说:“臣女奉太后娘娘懿旨,太后娘娘望娘娘节哀顺变,小心身体才是。”
  杜宜嫔忙答道:“臣妾谢太后娘娘天恩。”
  我和杜宜嫔私下里没说过几回话,因此我一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是留神细看杜宜嫔,杜宜嫔修长适中,鹅蛋脸,淡淡的柳叶弯眉,一双细长的丹凤眼,眼角还有泪痕,穿了一身雪青色宫衣,头上只戴了几件银饰。
  因为杜宜嫔已嫁入皇家,与杜衡山名分上就是君臣,因此按礼节,杜宜嫔不能为杜衡山戴孝。想必杜宜嫔又不忍父女之情,只能穿得素淡点。
  我见杜宜嫔哀戚忧虑,不便多打扰,也就要告辞。
  杜宜嫔忙说:“三小姐要常来坐坐。”
  我忙答应了,带着小吉祥回了长乐宫。我见太后心情很好,就说:“太后娘娘,臣女有一句话,要启禀太后娘娘。”
  太后点了点头,我忙说:“父女之情,人之天性。如今宜嫔娘娘虽然为天子妃嫔,与杜大人谊属君臣,然亦不可忘父母之恩。臣女叩请太后娘娘赐宜嫔娘娘御祭一坛,准宜嫔娘娘在宫内祭祀杜大人。”
  太后说:“这才是正礼,孝为百行之先,礼者,不废人伦,你想得很好。”说完就让冯成去宣旨,赐杜宜嫔御祭一坛,以祭祀杜衡山。
    正文 第60章 流民
     更新时间:2008…12…12 23:22:36 本章字数:2710
  杜衡山的丧礼可谓风风光光,皇上钦命礼部尚书史文英代皇上前去吊祭,皇上又下旨荫封杜衡山的儿子五品散职。我猜皇上如此做,就是要让严景云和贾云光安心,表示皇上对这些元老辅臣还是极其敬重的。现在朝中的局势有些紧张,皇上是要安抚他们两个人,免得他们两个人因为害怕而做出不利于皇上的事,看来皇上早晚要有大举动。
  百官见皇上如此,也都纷纷前去吊祭。据小吉祥回来说,送殡的仪仗足有一里长。逝者已逝,但朝中的阴谋依旧不会停止。
  事情一如我所料,曹正泰在江南没有占到丝毫便宜。据崔连贵告诉我,曹正泰在给皇上的奏疏中说江南的富户刁钻,而没有真凭实据那些茶务府的官员又一直不肯认罪。看来曹正泰已经被陷在江南的泥潭之中,不能脱身。
  不过皇上对此倒是一直没有表示,任由曹正泰在江南查下去。皇上究竟在等什么呢?还是皇上不打算处置江南茶务府的官员了呢?后一种几乎没有可能,皇上一定是早就想借着这件事情削弱贾云光的势力了,否则太后也不会在宫里种茶了。而且江南茶务府官员贪墨得太多了,皇上如果不处置他们,长此以往,那还了得。
  今天皇上突然来见太后,皇上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可今天皇上却是一脸怒气。
  皇上给太后请过了安,就把手里的一本奏折呈给太后,“母后看看这本奏折。”
  太后看过之后,问皇上:“皇上怎么看这件事情?”
  皇上怒气冲冲地说道:“江南茶务府的官员太可恶了,儿臣恨不得立刻把他们都杀了,以正国法。”
  太后看着皇上:“皇上,此时不是负气的时候,要从长计议才好。”
  皇上长叹了一口气,“母后教训的是,儿臣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江南茶务府的这些官员竟然如此混账,由不得儿臣不生气。”
  太后看着皇上:“皇上还是妥善处置此事才好。”
  皇上点了点头:“儿臣明白。”
  太后语重心长地说:“虽是如此说,可也不能姑息。唐太宗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虽然看似势单力薄,可历代明君无不以百姓为先,百姓才是国之根本。秦末,陈胜、吴广登高一呼,天下影从,数年而亡暴秦。隋末的瓦岗寨,唐末的黄巢,人君应引以为戒。”
  太后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可百姓又是最思定求安的,不肯轻易为乱。历代百姓只要有地种,有饭吃,就绝不会造反。汉末朝纲混乱,豪强兼并土地,令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才有黄巾之乱,此事皇上不可不慎。”
  皇上忙恭敬的说:“母后金玉良言,儿臣谨记在心。”
  皇上又说了几句话,就起身告辞了。
  我心中暗喜,我的计策成功了。待太后午睡,我匆忙赶到严淑妃的寝宫。
  我行过了礼,就对严淑妃说:“淑妃娘娘大喜。”
  严淑妃看着我:“喜从何来?”
  我压低声音:“淑妃娘娘,今天万岁爷来给太后娘娘请安,龙颜大怒,扬言要杀尽江南茶务府的官员,看来万岁爷一定会严查江南茶务府的那些官员的。”
  严淑妃虽然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但听到了这个消息,脸上也流露出了一丝喜色,“还是三小姐的计策高明。”
  我忙说:“淑妃娘娘过誉了。”
  严淑妃一笑:“三小姐,家父已经托人具本,擢升杨大人为兵部员外郎,只怕圣旨不日就可以发下来。”
  严淑妃又加了一句,“三小姐放心,此次家父是请隋俊文保举的,三小姐在太后娘娘那里也好交待。”
  我忙跪下行礼,“淑妃娘娘和严大人的恩德,臣女没齿难忘。”
  严景云做事果然滴水不漏,因为朝中都知道吏部尚书刘克方是他的人,如果刘尚书保举的话,太后就会知道我和严淑妃有私交,那么太后就再也不会信任我。而这个隋俊文是清流的领袖,自称无党,由他保举当真是万无一失。
  看来这个隋俊文和严景云有私下里的关系匪浅,严景云果然不是寻常人物,他不光在明处有棋子,在暗处的棋子也不少。皇上刚任命隋俊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就是因为他无党,可他暗地里竟然是严景云的人。
  严淑妃能把如此机密的事情告诉我,就是为了拉拢我,告诉我她已经把我当成心腹,才会将如此机密的事情告诉我。看来严景云和严淑妃觉得我现在对他们非常的有用。
  严淑妃一把拉起我,“三小姐如此替本宫着想,本宫怎么能忘了三小姐的好处呢?”
  我又和严淑妃密谈了几句,就起身告辞了。我一个人往回走,看来这一步棋我走对了,如今的事情全在我的计划之中。这局棋才刚刚开始而已,不过我已经有了胜算,可现在还是务要小心,不要出差错才好。
  一开始我就猜到了皇上怕严景云和贾云光再次联手的心思,因此借机建议皇上把严景云的人也拉进来,一起与曹正泰查案。但我不会平白无故的送严淑妃这样一个大礼,我之所以把严景云的人拉进来是有我的目的的。
  然后我再借着贾云光害怕傅倚楼牵连到他的心思,让贾云光设计将曹正泰送到江南去查案。
  我已经算到曹正泰去江南什么也查不出来,但如果曹正泰真的什么也查不出来,我的下一步棋就没法走了。
  这我就用到了严景云的人,这也就是我会送严淑妃那份大礼的原因。严景云想扳倒贾云光,所以想严查江南茶政一案,我和严景云的目的一致,因此就向严淑妃献策,要想办法激怒皇上,令皇上下旨严查江南茶政一案。
  那天我和太后在勤政殿后面的小屋子里听政,高御史说江南的富户倚势侵吞百姓的茶园。皇上是一个聪明人,深知百姓的重要。要想让皇上动怒,就必须从这里入手。
  所以那天我向严淑妃献策,让那个和曹正泰一起查案的王鹏飞暗中找到这些茶园被侵吞的百姓,唆使这些百姓找曹正泰告状。
  这些失去土地的百姓,就是所谓的流民。历朝帝王都极重视流民问题,因为历史上无数次的改朝换代都是由这些流民掀起的。这些百姓失去了土地,与其饿死,不如拼死一搏,就有“舍得身一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俗谚。
  皇上当然会龙颜大怒,为了平息民怨,恐怕皇上不久就会下旨严查江南茶政一案。看来这些江南茶务府的官员是不可能平安度过这一关的了,朝廷中的风暴要来了,我的目的也要达到了。
  而我之所以急着把我表哥调离户部,一是为了让严淑妃安心,二是江南茶政一案所掀起的风浪,第一个波及的就会是户部。因为茶务府归户部管,户部与江南茶务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免得将来受池鱼之殃,不如现在就离开户部才是上策。
  我要出宫去看一下傅倚楼,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小江跳出来说几句,这卷茶政风波,偶的女主用了一个“巨大”的连环计,每一章不过是这个连环计的一部分。这个连环计贯穿于这一卷的全部内容,偶会在这一卷结束的时候联起来说一遍。不过大家放心,并不影响看内容,因为每一步的目的偶都会解释清楚。)
    正文 第61章 先生危矣(加更)
     更新时间:2008…12…12 23:22:37 本章字数:2743
  次日吃过早膳,太后让我和她下一盘棋。太后一边下棋,一边说:“水音,你知道皇上昨天为什么事情生气吗?”
  我忙说:“臣女不知。听万岁爷的意思,好像与江南茶务府有关,不过听太后娘娘的意思,又好像与百姓有关。臣女一直不解,这百姓与茶务府会有什么关系?”
  太后笑着说:“你虽然聪明伶俐,可很多事情还是所见有限。要知道这处理朝政就和下棋一样,不光要只顾眼前这一步,还要看到一步以后,两步以后,甚至看到全局,这才是高手。”
  我在心里暗笑,嘴上却说:“太后娘娘的教诲水音牢记在心。”我深知适当装糊涂的好处,太后恐怕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我一手操控的。
  太后又说:“昨天曹大人给皇上的奏折中说,江南茶务府的官员勾结富户侵吞百姓的茶园。如今这些百姓跪在曹大人的公馆之外,请曹大人做主。”
  我故意沉思了一会儿,“太后娘娘,臣女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太后说:“你说来听听。”
  我忙说:“太后娘娘,以臣女看来,这件事情恐怕绝非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太后娘娘,这些百姓早不闹,晚不闹,偏偏等曹大人查不下去的时候闹。在臣女看来,一定是背后有人指使。”
  太后沉思着不说话,半晌太后点了点头,“哀家也是这样想的。”
  我低声说:“太后娘娘,这一定是有人想借机把事情闹大,才暗中指使这些百姓这样做的。”
  我又接着说:“太后娘娘,如今事已至此,如果万岁爷不严办江南茶务府的官员和那些富户,只怕难以平民愤,所以必须严办江南茶务府的官员。”
  太后说:“皇上也主张严办,只是如何办,皇上还没有拿定主意。”
  我忙说:“臣女现在想见一见傅倚楼。”
  太后疑惑的看着我,我低声说:“太后娘娘,这个傅倚楼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这宫中肯定有他的眼线,因此他肯定会知道这件事情。他一定也猜得到现在的局势,想必他一定也是惶恐不已。如果太后娘娘现在派人去见他,告诉他太后娘娘可保他平安,那么他说不定会把太后娘娘想要的东西献给娘娘。先下手为强,如果被别人抢了先,悔之何及。”
  我深知无论是太后,还是严景云都想拉拢傅倚楼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傅倚楼有记有贾云光收受贿赂的账册。如果他们拿到这本账册的话,就会将贾云光掌握于手中,扳倒贾云光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仅是他们,我也怀疑傅倚楼会有这本账册。不光是商人都有记帐的习惯,更是因为傅倚楼是个聪明人,他也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事情。他深知将来有一天,如果贾云光再也用不到他了,就会杀他灭口。而如果他有这样一本账册,将来就可以用来要挟贾云光,来保自己的平安。
  今天我要出宫去见傅倚楼,来走我的下一步棋。所以我故意提醒太后,流民一事是严景云暗中搞的鬼,严景云要动手了,而关键人物傅倚楼此时尤为重要,劝太后派我去见傅倚楼。
  果然太后沉思了一会儿,看着我说:“你一会儿和冯成一起出宫。”
  我忙口称:“领旨。”
  过了一会儿,我依旧换上小太监的衣服,和冯成一起出宫去。还是先到冯成的家里,我换了衣服,然后我再去傅倚楼家。这次我要冯成陪我一起去,冯成忙答应了。
  我之所以会要冯成和我一起去,就是因为我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