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术天下-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行礼退了出去,一个人沿着长乐宫的小路慢慢走到了皇后的寝宫——翊圣宫。这翊圣宫的装饰与长乐宫差不了多少,只不过是规模略小些罢了。翊圣宫是我朝历代皇后的居所,宫里的人习惯叫它皇后殿。
  我让太监进去通报,过了一会儿,就有太监宣我进去。随着那个太监穿过了几道门,就来到了皇后的起居之处。皇后的屋子里错落有致的悬挂着金色和石青色的帷幔,显得极其富丽,又别有一种幽深之感。屋中摆放着各式古董玉器,东西虽然多,却不见杂乱,只觉得雅而不俗,繁而不乱,看来这个贾皇后倒是一个风雅不俗的女子。一只雪白的猫突然不知从哪里跳了出来,吓了我一跳。
  只听贾皇后娇声说道:“是表妹来了,还不快进来坐。”
  我走了几步,就见贾皇后正坐在桌前绣花,忙行了礼。贾皇后看着我说道:“表妹怎么有空到本宫这里来坐?”突然贾皇后的声音变得有些严厉,“表妹不是来做说客的吧?”贾皇后虽然满脸带笑,可眼睛却没有笑。这贾皇后果然不是寻常人物,单刀直入,一句话就把你的路封死了,让你不好开口。这种时候既不好说是,也不好说不是。如果你说不是,恐怕以后的话就都不好开口了。
  我不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笑着说道:“说客?不知臣女为谁做说客?还请皇后娘娘明示。”
  贾皇后笑着说道:“表妹不是太后的人吗?”
  我笑着说道:“皇后娘娘,臣女斗胆,只怕皇后娘娘这句话错了。臣女既不是太后娘娘的人,也不是这宫里谁的人,臣女只是臣女自己的人。”
  贾皇后看着我问道:“表妹这句话什么意思?,本宫却有些不明白。”
  我笑着说道:“皇后娘娘有什么不解的呢?在这宫里,有谁能比自己更可靠呢?”
  贾皇后只是看着我,半晌才说道:“表妹既不是为太后而来,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那么表妹是为什么而来呢?”贾皇后的语气看似和缓,却步步紧逼。
  我直视着贾皇后说道:“臣女是为皇后娘娘而来。”
  贾皇后的神色似乎有些疑惑,“为本宫而来?”
  我笑着说道:“不错,臣女是为皇后娘娘而来。”
  贾皇后笑着说道:“脚踩两只船,可是容易翻船淹死的。”
  我正色说道:“臣女不会脚踩两只船的。而臣女今天之所以会来,是因为臣女现在还在岸上,还没决定上哪只船。”
  贾皇后笑着说道:“表妹不要误了船才好,恐怕到时一只船都上不去。”
  我淡然一笑,“臣女是要看究竟上哪只船臣女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贾皇后嫣然一笑,“表妹不怕本宫把这些话告诉太后娘娘吗?”
  我笑着说道:“臣女赌皇后娘娘一定不会和太后娘娘说的,因为皇后娘娘还要有用得着臣女的地方。”
  贾皇后大笑出声,说道:“本宫是这六宫之主,怎么会有用得到你的地方?”
  我笑着说道:“皇后娘娘不知道祸事要来了吗?”
  贾皇后问道:“祸事?”
  我说道:“今早右丞相说一次纳三女为妃,恐不利于皇上的龙体,因此太后娘娘决定此次只纳严大人之女为妃。”
  贾皇后一惊:“太后怎么会?”
  我笑着说道:“太后娘娘自有太后娘娘的考虑,试想严家小姐因太后娘娘而入宫,怎么会不对太后娘娘感激涕零,唯太后娘娘之命是从?而在朝中太后娘娘又多了严大人这一帮手。”我深知贾家父女最怕太后和严景云联手,因此这正是他们父女的软肋。可我知道太后无论无何也不会只纳严家女儿为妃的,因为这宫里的人猜疑之心太重,谁知道严家小姐进宫后是敌是友呢?反而给自己树一强敌,因此太后绝不会冒这个险。贾皇后恐怕也想到了这层,否则今早贾云光也不会那样说。但事关己则乱,太后的手段贾皇后也很清楚,贾皇后也怕太后真这样做,到时这对自己是大大的不利,因此贾皇后是不敢冒这个险的。
  果然贾皇后的神色似乎有些迟疑,我笑着说道:“臣女听说这大臣的权力太大了呢,就不安于臣道,老想着谋逆,好自己做皇帝,否则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些篡位的乱臣贼子了。家庭之事也是如此,如果这妾得宠的话,就会想着自己当夫人了。严小姐进宫后,皇上看在太后娘娘和严大人的面子上,怎么能不另垂青眼呢?万一一年半载后,严小姐生个皇子——那么臣女就不知道严小姐是否还甘心做个妃子了。”
  贾皇后的神色似乎有些不安,我接着说道:“臣女还听人说,捕蟹的人捕到蟹子后,放在竹篓里,从来不盖盖子,这是因为这些蟹子在竹篓里,你拉我的腿,我拉你的腿,于是谁也跑不了。人也是如此,如果朝中大臣你牵制我,我牵制你,那么谁都当不了皇帝。妻妾之间也是如此,如果只有一个妾,就是妻妾间斗。如果妾多了,这些妾们就相互之间斗了,那么谁也当不了夫人。据臣女看来,皇后娘娘如今不如上道表章,求太后娘娘给皇上纳妃。那么此举不仅能博得贤良的美名,而且入宫的妃子多了,就会相互争斗,相互牵制,就威胁不到皇后娘娘了。”
  贾皇后看着我,突然厉声说道:“大胆,还敢说你不是来做说客的?”
    正文 第14章 史册煌煌
     更新时间:2008…12…12 23:21:35 本章字数:1977
  我微微一笑,说道:“皇后娘娘,臣女是否是说客,现在已经无关紧要了。只要臣女说的话,对皇后娘娘有用就行了。”
  贾皇后直视着我问道:“那你为什么要帮本宫?”
  我笑着说道:“臣女既不是在帮皇后娘娘,也不是在帮太后娘娘,臣女只是在帮自己。只有让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觉得臣女有用,太后娘娘、皇后娘娘才会给臣女想要的东西。臣女觉得今天是个机会,能让皇后娘娘知道臣女是个有用的人,因此臣女就来了。至于臣女最后会帮谁,就要看臣女能从谁那里得到的更多了。”
  贾皇后看着我,说道:“你倒是个聪明人。”
  我笑着说道:“皇后娘娘也知道只有聪明人才能在这宫里活下去,而聪明人从来都是只想到自己的人。”我深知,如果我大讲一顿我忠于皇后为她着想的话,皇后一定不会信。因此我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把一切明白地说出来,那么不由皇后不信。毕竟皇后是个聪明人,这其间的利弊她自会权衡。
  皇后只是定定地看着我,半晌,她才说道:“周水音,你是个可怕的人。”
  我笑了,“皇后娘娘,实际上臣女也是最有用的人,如果皇后娘娘肯用臣女的话。”说完,我行了一礼走了出去。
  我才走出翊圣宫,就见皇上带着一群太监宫女走了过来。我忙跪在路旁,皇上突然在我面前停住脚步。只听皇上说道:“表妹,不必如此多礼,快快请起。”
  我说道:“臣女给皇上请安,谢皇上恩典。”说完,我就站起身来。
  皇上笑着说道:“怪不得朕适才去给母后请安,没看见表妹。难得表妹到这边来走走,不再多逛一会儿,这边有几处景致倒也不错。”
  我说道:“臣女是来给皇后娘娘请安的。”
  皇上问一句,我答一句,打定主意不多说一句话。皇上似乎也不知再说些什么好,只是点了点头,带着那些宫女太监进了皇后的寝宫。我看着皇上的背影,一阵发冷:这个看似温和的皇上,心中究竟有多少秘密。他竟忍心如此对待自己的结发妻子,这就是皇家的夫妇之情,看似恩爱的一对夫妻,在他们之间又有多少阴谋诡计上演。
  回到长乐宫,太后没有问什么,我也没说什么。我知道太后是一个真正的女政治家,她深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因此她绝不会多问什么,而是放手交给我去做。她不看重我如何去做,而是看我是否能做成。因为政治很多时候是要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手段,目的才是关键。
  次日一早,皇后来给太后请安。皇后请过安之后,突然跪在地上,双手托着一道表章,说道:“母后,臣妾遭时不造,入宫一年有余,没能诞下皇子。上有负列祖列宗和母后殷殷之意,中有辜皇上的恩爱之情,下无以慰天下之望。是故臣妾请太后娘娘为皇上广纳妃嫔,以广皇嗣。庶可免臣妾之罪,还望母后明鉴。”说完,眼中竟流出眼泪来。我不由佩服起贾皇后来,只有贾皇后这样的女子才能在这宫中生存下来。她是一个明智的女人,懂得应该在什么时候让步,如何让步。人生不光是进,有时以退为进也是一种智慧。
  太后忙亲自扶起皇后,笑着说道:“皇后何出此言,皇后年纪尚小,过些日子自会有喜讯的。”太后一边说,一边拍着皇后的手,太后又说道:“哀家确实要为皇上纳几个妃子,一来是为了皇嗣着想,二来有妃嫔们帮皇后分担些事情,皇后也不会太过辛苦。难得皇后如此,哀家也就放心了。”
  皇后说道:“母后如此为臣妾着想,臣妾感激涕零。”
  太后笑着说道:“皇后如此深明大义,贤淑知礼,古之贤后不过如此。”
  太后和皇后又说了一会儿话,皇后就告退了。一场政治角逐就在两个女人这“深明大义”的谈话中告一段落了,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这其间费了多少周折,恐怕外人永远无法得知。
  我不禁想起那天太后对我说的有关读史的话,也许将来史书上关于这件事情只会有这样一笔记载:“圣朝永安十年三月十六(大部分古代史书是用干支纪年月日,但那个看起来太别扭,所以我写成大家习惯的形式),后见太后于长乐宫,甚以皇嗣为忧,切言为上纳妃,至于流涕。太后甚嘉后意,赞之曰:古之贤后不过尔。”史册煌煌,史册煌煌,将来又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拿这段历史教育女人不要嫉妒,要“贤良”。恐怕贾皇后也会一跃成为一名“贤后”,垂范后世。史书上有太多骗人的东西,不,应该说是后人看不见的东西。无数的政治阴谋,权术斗争,在历史上只剩下了一句话。而这句话又经过史官“好心”的记录,与真实历史早已相差十万八千里。人们也许无法从这句话中,看出宫廷和朝堂的险恶。
  纳妃一事看似结束了,可这究竟会为今后的宫廷、朝堂带来多少血雨腥风?恐怕谁也无从得知。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是这件事情的赢家,可究竟谁又能笑到最后?风云莫测,也许一点点小的火花,就会带来一场燎原大火。真正的政治家就是能看到这星星之火,并且能让这火烧起来的人。
  皇后走后,太后满意的看着我说道:“水音,你是哀家的张子房。”
    正文 第15章 一条自己的路
     更新时间:2008…12…12 23:21:36 本章字数:2095
  太后吃过午膳,就午睡去了。我一个人坐在窗边,突然冯成走了过来,说道:“姑娘,到那边的屋子里歇歇吧。”
  我忙笑着说道:“冯总管,太客气了,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说完,我随着冯成走到了一间小屋子里去。
  屋子东边放着一张床,床上挂着蓝色帷帐。屋子正中有一张小小的桌子,桌子旁放了两把椅子,我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坐下,看来这是冯成在宫里住的屋子。这些有些权势的太监在宫外都有住宅,而且往往这些住宅是极其富丽豪华的,但他们在宫里的屋子都很简陋。甚至有的人还在外面娶妻,虽然这些妻子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冯成忙着端茶拿点心,我忙站起身说道:“冯总管太客气了。”我知道冯成是因为太后对我宠信有加,所以才讨好我。宫里就是如此,人与人之间就是赤裸裸的相互利用。只有你身上有了值得别人利用的地方,别人才会和你交好,巴结你。如果你无权无势,那么在这个宫里你只能被人踩在脚底下。冯成是太后的心腹,因此这个人万万得罪不起,如今他既然向我靠了一步,我也索性向他靠一步。有了冯成的帮助,我在太后面前的地位就会更加巩固。
  想到这里,我看着冯成说道:“冯总管常当着太后娘娘替水音美言,这一切水音都铭记在心。”我实际上是告诉冯成:我已经知道他替我讲过好话,因此对他是心存感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微妙,这无形中拉近了冯成与我的关系。
  冯成果然对我一下亲热了很多,低声说道:“咱家第一次见姑娘,就知道姑娘绝非池中之物,因此咱家一直钦敬姑娘。”
  我笑着说道:“冯总管客气,水音入宫日子浅,很多事情还要冯总管照应。”我们闲谈了一会儿,太后就醒了,我们忙到太后的卧房中服侍。
  太后似乎要和我说些什么,这时小吉祥进来禀告道:“启禀太后娘娘,陈太妃和瑯琊王晋见。”
  太后忙说道:“快快有请。”
  这陈太妃是先朝的皇贵妃,据说深得圣宠,生下二皇子瑯琊王宏。加上为人谨慎,因此和太后的关系也很好。先帝驾崩以后,受封端佑太妃,出居瑯琊王邸,倒是时不时的进宫请安。
  过了一会儿,就见一个宫妆女子带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走了进来。见过了礼,太后就与陈太妃寒暄起来。陈太妃似乎比太后年轻一些,眉目如画,身量苗条,尤其是每说话前,必先微笑,可谓不笑不语。瑯琊王长得皮肤略黑,轮廓稍深,五官较一般人更为深刻,尤其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比一般人的身材更为高大。虽然才是少年,却已经有一种英武之气。宫中曾传说陈太妃之父本是胡人,看来瑯琊王的身上倒是真有胡人的血统。
  太后对陈太妃说道:“宏儿年龄渐长,且长得英武非常,倒是应该为国出力的时候了。”
  陈太妃说道:“太后娘娘如此看重宏儿,臣妾感激涕零。只是宏儿年纪尚小,恐怕不谙政事。”
  太后说道:“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自家兄弟比外人自是不同,几年后宏儿定是国家的栋梁。”
  陈太妃说道:“愿如太后娘娘所言,臣妾每每教导宏儿应以忠义为先。虽是兄弟,实是君臣,不可不敬事皇上。”
  太后笑着说道:“妹妹赤胆忠心,哀家素来所知。”
  我看着这两个手拉着手,有说有笑,亲密如姐妹的女人。实际上却是各怀鬼胎:瑯琊王年龄渐长,让太后隐约有一种威胁之感,帝王家兄弟之间的猜忌是最厉害的。陈太妃也感到了太后的猜忌,因此一直表白着忠心。
  太后指着我说道:“这是哀家的三侄女。”我忙过来见了礼,陈太妃拉住我留神细看,一边看一边夸奖不已。
  太后又命人请来了李太妃和乐安公主,这李太妃也是先朝妃子,只生了一个女儿——乐安公主。先帝去世后,受封荣惠太妃,居住在升平宫。李太妃年纪与陈太妃相仿,虽然已经年近四旬,却依旧艳光照人。乐安公主也就十四、五岁的年纪,长得和李太妃很像,她见我倒是极其亲热,拉着我到一旁说话。
  太后与陈太妃她们攀谈良久,又留了陈太妃她们吃了晚膳,陈太妃才告辞出宫,李太妃也告辞走了。我看着陈太妃离去的背影,突然模模糊糊有了个想法,也许——
  太后似乎有些累了,我告退回到自己房中。就见桌子上摆着几个锦盒,一问青梅,才知道是贾皇后派人送来的。我打开一看,不过是些首饰衣服。我有些觉得可笑:这既是贾皇后对我的拉拢,也是贾皇后施的一个小小的反间计。贾皇后给我送这些东西来,是告诉我她觉得我是个有用的人,就是要拉拢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