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诗酒趁年华-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战友,又或者是亲戚辈,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也是没有那么好说话的,且得找个法子弥补一下。
  颜神佑道:“我明白的。”
  李彦道:“既然在这里说了,那便公议一下。还请诸位起誓,绝不泄漏。”
  众人言誓,李彦复问颜神佑的办法。颜神佑的办法很简单,基本上,能分到盐田的,都是她家亲戚= =!她家亲戚,大家懂的基本上都有爵位、有封户,交盐田,加封户。都是可以传之子孙的东西。盐场卖的也是配给的平价盐,利润虽然总体丰厚,每人手上的分红倒算不上特别多。两相抵扣,献盐场的人会吃点亏,总体亏损不大。
  家中有盐田股份的,如霍亥、卢慎,都觉得这样可以接受。卢慎道:“盐政也须有人管的,收归回家之后,盐丁灶户一类……设官一类也可优待献盐田之人。”
  颜神佑道:“我这个法子,却是不须用多少人的。都收回国家了,我也不用藏着掖着的了,我制盐不用煮,用晒的!”又将盐法说了出来,却是不用国家从头管到尾,用的是清末盐法改革之后的票盐法。
  即盐场制盐,商贩按票领盐贩卖。
  丁号道:“恐盐商据此垄断盐利,使人弃耕从商。”接着就提出了要限制商业发展的策略。
  颜神佑目瞪口呆: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个样子的?!
  出乎意料的,李彦等人也都全票同意了。颜神佑思忖半天,居然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社会生产力并不很高,“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必须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颜神佑最后问道:“那盐法呢?全由国家来管,盐利丰厚,易滋生贪腐,必多冗官冗员。”
  李彦道:“国家自有制度。无论何等制度,在乎于人。”宁愿行专营专卖,也绝不要把商人给招过来!再对私盐贩子处以重刑。双管齐下,OVER。
  双方僵持不下,只得暂缓,把问题交给颜肃之判断。颜肃之也觉得需要抵制商人势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不能给百姓做出坏榜样来!但是颜神佑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更兼他觉得女儿吃亏,就这么把盐田上缴了,补点封户,好像不太够。颜神佑现在的封户已经够多的了,全国头一份儿的,再给她加多少呢?会不会被拿出来说事儿呢?
  这些事情颜神佑自己不在乎,颜肃之却是过意不去的。同样过意不去的还有六郎,家里开发盐田的时候他已经在昂州了,后来陆陆续续的扩大生产,他也都知道了。好端端的一个大男人,白要亲姐姐的东西,像个什么话呢?
  父子两人都犯着愁,在没想到补偿办法之前,反正一时半会儿坏不了事儿,先放一放。等颜神佑生完孩子再说。实在不行,就补在孩子身上,那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是?
  又要过年了,还要与亲戚们沟通,还要保密。父子二人与政事堂约定,此事必须保密,米挚、蒋熙不知道,就先不要通知他们了!先忙过年和太学的事情吧。
  等到年前,衙门封印的前一天,颜神佑身后跟个捧着一撂新书的侍女,将散着墨香的新书给捧到了颜肃之的面前。
  课本定了下来,颜肃之翻看之后,发现再没错误了,问道:“印了多少套?”
  颜神佑道:“匆促之间,才得了一千套,足够国子学和太学今年用的了。年后再加印一些,好发往各地,供学子们学习。”
  颜肃之道:“先供国子学,太学还要到明年才开呢。国子学也用不了这么多吧?”
  颜神佑心说,我那是准备给女学用的!磨磨蹭蹭,她就把这个话给说出来了。颜肃之将颜神佑上下一打量,问道:“你主持?”就你这肚皮上罩口锅的姿势?你能不能先歇一歇啊?
  结果就是,颜肃之强征了颜神佑多印的三百套书,作为正旦的时候颁赐朝臣之用——不够级别的还没有。又往各地刺史那里各发了两套,让他们也跟着学习。
  标准教材,就这么确定了。
  ————————————————————————————————
  新年伊始,皇帝赐书,李彦等人带头给颜肃之吹法螺,说皇帝真是文成武德,哪样都不缺。这风声传出去,也显得皇家斯文有礼,全不似那等军阀暴发户!
  一片歌功颂德声中,皇帝特别不要脸地给闺女批了产假,离预产期还有一个月,就让闺女休息了。反正,用他的话来说,政事堂里还有六个丞相,颜神佑完全可以休息休息了。颜神佑在父母的高压之下,只好妥协,又担心产假一事,会成为守旧人士反对女官的理由。临被关到承庆殿,还通过冯三娘下了道命令——等我出关了,我要看到一所已经建好了的女学。
  冯三娘等人抓紧去盖房子去了。
  颜神佑也安心养胎,等着生完孩子,再战江湖。哪知道这句话说完没多久,就收到了蒋峦请求丁忧的折子——蒋熙死了!
  蒋峦是承重孙,他得守他爹那份儿孝,跟当初颜孝之似的,一丁丁三年。于是不但丞相出了缺,连大理寺卿都出了缺。高层一下去了俩,还是在正月里,真是特别的不吉利!
  比起不吉利,最要紧的还有找这个替补的回来。政事堂里五位丞相也不算少了,大理寺卿却不可常缺。
  米挚抓紧了机会,荐上了那位随夫家流放的陈氏的父亲,陈恬。此君家在西方,数代积累,学问也不差,水平也不低。难得的是家中藏书是丰富的,本人能掌握家族动向,随时站队,才能也有一些。
  ——完全没有办法驳回。
  更重要的是,李彦等人暂时推不出合适的人选来。颜肃之看一看,觉得这家闺女这么有情有义的,家教还是不错的,看来陈恬也应该是个正派人,也同意了。二月里,颜神佑这边在承庆殿里生孩子,那边任命陈恬的诏书也发了出去。等颜神佑坐完月子出来了,陈恬已经断了两件案子了。
  颜神佑想她女儿正在昂州当女校长,对他的印象就好了几分,她自己也着手去拐老师、招学生去了。
  学生倒还好办,她吱一声儿,玄衣那里尽有把闺女送过来的——开课当个榜样还是没有问题的。老师就比较稀缺了,一要学问好,二要大家三观一致,第三……得是女的!
  难就难在第三条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就算爆字数,我也要在倒计时完毕的时候让他杀青!我也不喜欢老米,但是他是那个时候顽固派的一个典型的代表,我不想再拖其他人出来拉仇恨了(本文人物据说已经够多的了,会记不住),所有不招人喜欢的事情就让他一个人做了吧~吧~吧~吧~
  然后大家就会看到军阀暴发户们是怎么简单粗暴地拍翻啰嗦的人的……老米杀不得,因为没有杀他的道理,他也没犯什么死罪。我只好……请他杀青,退出历史舞台。
  老米退场时有附加惊喜大礼包,希望他不会被气死_(:з」∠)_
  生产力的问题,重农抑商不全是封建地主阶级非要束缚劳动力。
  神兽同学卸货完毕,再次掉落宝宝一枚。
  女学校舍GET√
  中二病好感度+MAX
  六郎好感度+MAX
  【1】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朱元璋用锦衣卫搞特务工作是权宜之计,办个大案什么的,砍人顺手,办完事之后,就撤了。直到朱棣,大家懂的,造反起家,就怕人家说他坏话。然后就……道德败坏了。终明之世,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名声都不太好,当然,明亡之后,这几个机构的评价也没好过就是了。谁特么想到自己吃饭的时候房梁上趴个人,回头就把菜谱报给皇帝了……他能开心啊!吃个饭也就算了,万一跟基友同榻抵足而眠(喂!节操呢?
  属于皇帝都要被攻击,属于皇帝他闺女,那是给自己找仇家了。所以舆部虽然好用,却不能明着说我就是特务机构,这是不行的。只能挂靠在军事情报系统里。不过小变态会给舆部找到好归宿的。


☆、302·挖坑埋自己

  承庆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
  颜神佑现在就拖家带口住在这里;这个拖家带口,如今指的也只有两个拖油瓶而已。
  宝宝如今升做了大哥,挺腰凹肚;走路带风,神气得不得了。哪怕他的小短腿才将将能吃力地跨过门槛儿;也不能拦住他为人兄长的傲气。威风凛凛地迈了进来;看到阿琴正在旁边,还比了一个“嘘——”的手势,小声问:“阿娘歇下了么?”
  颜神佑出了月子;姜氏还是要她多休息,天天念叨:“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老有你受的!”颜神佑知道她是好意;也不逞强。现在各方角逐;大家都在蓄力;还不到斗法的时候,她也想趁着这个时候歇一歇,从容筹划一些事情。
  一天里,她倒有大半天是在后宫这里,只每天早上到朝会上亮一亮相,告诉大家:我还没死呢,都给我老实点儿。为丰小娘子等人扛一扛压力,顺便获取第一手资料。
  现在这个时间,正是她在承庆殿休息的时候。
  阿琴看宝宝从“我很牛”瞬间切换到“逃课没被妈妈发现吧”模式,笑道:“娘子正在与冯三娘说话。”
  宝宝露出一个天真无邪的笑容:“那我去看看二宝!”
  阿琴嘴角一抽,宝宝自从得了弟弟,他娘在屋里哭:“为什么不给我个闺女呢?”将来好继承老子的事业啊!
  他就在外面跑圈:“我有弟弟啦!”然后给弟弟“赐名”——二宝。他是宝宝,他弟弟,当然是二宝了!
  颜肃之闻讯赶来,听了之后脚下一滑,差点给他跪了。宝宝从此喊他弟都是“二宝”。二宝过了满月,长得健健康康,是个好脾气的宝宝。宝宝也很乐意仿照着他舅六郎的样子,履行一下兄弟的职责。
  舅舅说,当亲爹太(dou)忙(bi)不顶用的时候,做人哥哥的要果断承担起家庭的重任。要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弟弟们,督促他们上进。问题是六郎已经烟尘滚滚地在奇葩的大道上一路疾驰而去了,他带出来的外甥,也正常不到哪里去。
  颜神佑跟冯三娘说着聘请女先生的事情,她将主意打到了一些原本家境不错,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是因为战乱等原因家道中落的女性身上去了。此外,她的侍女们虽然已经换了一拨了,但是文化课也是都补足了的,足以应付启蒙班的要求。
  然后颜神佑办女学,并不是为了扫盲而已。她想要的,是改变思想,通过十几年的学习,让这些女孩子们有可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高层次的人材,不太好找。颜神佑不像李彦等人,本人就是名士,交游的也都是专家学者,甚至学生们都很有才华,一招就是一堆。她想找一群有同样水平的女人来,真是难极了。
  说不得,还得她亲自上阵,至少是编写教材和应试宝典。
  冯三娘接了命令,思忖了一下,道:“要是旧族出身的人,见天儿教些叽叽歪歪的,可怎么办?书是死的,人可是活的,一句话,要怎么讲,还不是得看先生?”
  颜神佑道:“你不会常去听一听?讲得不对的,难道还要留她?”
  冯三娘眼珠子一转,对颜神佑道:“今年秋天,咱们大娘就要从昂州过来了吧?要是能带几个识文解字的娘子过来……”
  “你就觉得没人能考上?”
  冯三娘道:“难!女人家读书,除非天份特别好的,纵然自己想用功,也有诸般事务缠身。旁的不说,她们与男人读的书本子里,写的东西就不大一样。师长教导,也往不一样的地方儿引。咱们昂州好些,先前却穷,底子薄,养不大出太灵秀的人物来,大娘能在那里守上十年,兴许能成。这一批,能有几个女举人,就是老天开眼了。纵不能做官儿,留几个来教书,不是也行么?”
  颜神佑心道,这位文盲大姐到现在会写的字儿加起来不满百,看事儿却是透彻。默许了她的做法——先招初级班的,顶天了中级班,到了明年春闱之后,再定高级班的老师。本来,颜神佑还是请一些亲朋友好友到女学里去担任各种职务的,也是打响知名度。可姜家的人要守孝,肯定不能出来。颜家的各有各的事儿,也不方便出来。
  最后只得作罢,转而让冯三娘出去找人。
  冯三娘领了任务,意气风发地出宫寻人去了。阿琴就来告诉颜神佑:“咱们大郎来了,在看二郎呢。弟兄俩正在那边儿说话。”
  二宝养在承庆殿里,满月前放到颜神佑的卧房里。满月后,就挪到了旁边的偏殿里——这么大的孩子,深夜哭闹也是有的,还是让保姆去看着好了,不然第二天早朝,颜神佑一准儿爬不起来。
  颜神佑听说宝宝去看二宝,也来了兴趣,不让人通传,她悄悄地去看宝宝在跟二宝说什么。
  幸亏去了!
  就看到宝宝满眼慈爱着盯着他弟头上的几根毛毛,一面伸手轻轻地抚着,嘴里还念念有词:“二宝,你长大了要小心啊,会很惨的,你舅舅会管你叫哥的QAQ”
  “二宝,你好惨啊,跟我一样惨,阿爹都不在的……”
  颜神佑的脸绿了:“把他给我捉回来!”
  回来一顿收拾,宝宝蔫头耷脑地走了。
  被他这么一闹,颜神佑又想起山璞来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
  山璞年前自领了主持、监督东部武举的差使,过完了年,哪怕颜神佑还没生产,他都得动身了。武举考试生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当地军区驻军里的中青年军士,另一部分才是各地报名的考生。照他们之前的估计,在长安与昂州、广州等地,重点是在行伍出身的军士身上。山璞巡视之地则会比较艰难——既有鄙视武人的传统,文士不乐意任低级的武职,而武人不重视文化休养,大概是过不了文化关的。
  带着沉重的任务、不怎么光明的前景,山璞踏上了征途。连岳父的生日也没能回来,只遣人送了些礼物回来。次子的出生也没能看到,只知道又添了一个儿子。对于这件事情,林焕等人比他还开心。这些人出身山民,世代奉山家为主,主人家人丁兴旺,他们的精神也振奋了起来。
  只是领的任务果如预料那般困难。
  像玄衣,已经全部扫盲完毕,绝大部分能识两千多字——足够用了。少部分好学之人,已经开始读兵法、经史等书了。像昂州老兵,识字率也超过了一半。山民这里,他们的头子就是个努力学习的好人,也有浓厚的学习传统。在这些队伍里面招呼一声,说,考试了,考过了送你们去进修,以后好升职。呼呼啦啦,能喊吆喝过来几百上千口子报名。
  所以,长安驻军(主要依靠昂州兵、玄衣等部)这里,基本不用山璞去管,吆喝一声就完事儿。
  可冀州这样的地方,别说一般士卒了,就是校尉这一层的,文盲也是一抓一大把。山璞与楚源碰了个头,楚源也很郁闷:“怎地南兵那么多识字的?”
  山璞道:“从头开始教的,早在昂州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也就几年功夫。”
  楚源道:“可真是难得,还经过战乱的呢,居然没损耗多少?”
  山璞道:“我也奇怪了呢,越是读书好些的,战损的反而越少。”
  两人商议着,重点还是本地的士人。
  商议妥当了,山璞又具本回京,兼写信给妻子。颜神佑接到了他的信,发现情况顶多是像预计的那样艰难一点而已,并没有出现什么使坏的,也就放下心来。专心去做另一件大事。
  她要请旨,组建枢密院。文武分班了,文臣有一个主导机构——政事堂。武将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