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诗酒趁年华-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颜神佑耸耸肩:“哪怕住到树上,我也不嫌弃。”
  颜肃之此时才露出笑影儿来:“你还想着爬树!再淘气,仔细罚你闭门思过。”
  颜神佑冲他比了个猪鼻子,一甩走,爬上车去了。姜氏在她背后说了一句:“这孩子。”
  颜肃之道:“她尚且不以为意,娘子又何须愁苦?我们一家,总是在一起的。”
  姜氏道:“也对。”若让她来选,现在的颜肃之,与病患颜肃之,她宁愿要现在这个。
  颜肃之道:“好啦,该赶路了,上车罢。”
  颜神佑依旧与姜氏一辆车,车里放着六郎一只。六郎似乎对坞堡还有一点点印象,车行的时候,他还伸着脑袋试图冲破车门往外看,被颜神佑捉回。给他掀开了车窗上的帘子,放他趴在窗子上四下打量。
  姜氏也没拦着,只叹了一口气,又振作起来,对颜神佑道:“到了归义,当有县衙,咱们带了匠人,若觉得不好,可先修葺,只是修葺的时候怕要拥挤。”
  颜神佑笑道:“就算不用修葺,咱们这么些个人,恐怕也是要拥挤的。”
  姜氏心里就有些没底了:“这可怎么办呢?”一般城池的面积都是有限的,里面的空地不可能太多,这一次光部曲就带了三百人,还不算其他的,可要怎么安排呢?颜肃之是取了些帐篷带着,但不能让人一直住帐篷,不是么?天暖的时候还好,天冷了,这就是虐待了呀。
  颜神佑神神秘秘地凑过去道:“阿娘以为,阿爹带这么些人是去做什么的?”
  “嗯?不是护卫么?听说还有山民不驯服。”
  颜神佑偷笑两声:“三百人,够建座坞堡了。”
  姜氏下巴都要掉了:“那种地方,建坞堡做甚?”
  颜神佑摸摸下巴,手被姜氏拿了下来,她又换了另一只手来摸:“阿娘听我说,且别管这些细枝末节了。那么大的地方,哪里放不开人呢?我看了舆图,那里平坦的地方也是不少的。盛得下这些人,也能开荒。高祖时,朝廷还颁令鼓励垦荒呢。招徕流亡怕是有些难的,那地方肯去的人不多,咱们自己垦荒,总是行的罢?”
  姜氏万万没想到颜肃之打的会是这个主意:“你爹告诉你的?他怎地不与我说?”
  颜神佑回过神来:“嘿嘿,我猜的!要我就这么干。呵呵。”眼看着要有动荡发生,当然是要积蓄力量啦,在京城那里,僧多粥少,不对,粥不少,但是都有人占着了,不大好抢。不如去偏远一点的地方发展,而且归义县偏虽偏,却有驿路通的。离京九百里,离颜家坞堡却没有这么远。
  这个时代也没有限制官员不能在辖区里有田产,更不能阻止他“带头垦荒”。如果当地有隐田,那更好了!你不是没登记在册吗?那就不是田!你说是田?缴税先?
  至于当地士族,识相还好,不识相,揍你都是轻的。颜肃之的功课做得挺好,当时能算是世家的,就是一个卢氏,除了他们家,其他号称的士族,多半是冒充的。卢氏是经了变故,在富庶的地方与人争不起来,才到了归义重新圈的地,他们是在朝廷挂过号的,被谱学家们承认的。
  其他的,都是西贝货。
  姜氏犹不信,她还是觉得归义这个地方,如果丈夫不得已被分过去了,那她就跟着去,是做好了受委屈的准备的。现在听闺女这么一说,忽然有种开辟新天地的错觉,仿佛是去享福的,完全转不过模式来。
  当天晚上,一家人休息,姜氏看颜神佑又跟客女们一处击剑玩耍了,命阿方看好六郎,她便来问颜肃之。
  颜肃之听了她说:“你要往归义去安家建坞堡?”大惊道:“娘子如何得知?”
  姜氏道:“我听神佑说时,还不肯信,怎地她异想天开,你也一样?”
  颜肃之终于逮着机会跟老婆解释了:“这是我深思熟虑过了的。归义这地方,并没有想象那么差,真个差了,我便自己来了,怎么会拖着你们一道?”将他的分析一一说了,且说他曾读书,发现越往温暖湿润的地方去,物种就越多,成熟期也短,等等等等。至于姜氏担心的什么烟瘴之类的,他也带了郎中和药材。
  姜氏还是有些将信将疑,却将儿女看管得紧些,只要有水土不服的样子,立即叫停,唤郎中来诊治。
  幸而颜神佑姐弟俩基因还是不错的,倒是很健康,六郎路上打过几个小喷嚏,喝了两天药就好了。颜神佑连个喷嚏都没打,还软磨硬泡要骑马——也得到了颜肃之的首肯。她开心时,还马上射两把箭,可惜这项技术以前没学过,颇失水准。颜肃之兴趣来时,倒教她几手。
  颜神佑索性将客女们也喊了来,一齐练飞。颜肃之受到了启发,一路上本就以军令管束部曲,此时正好训练一下行军与骑射。然而他队伍里的马匹并不多,只有五十余匹,部曲倒有三百人,不得不轮流练习,还要爱惜马力。这让颜肃之觉得十分蛋疼,发誓到了归义之后要圈地养马!
  ————————————————————————————————
  归义在京城之东南,初行时还不觉得,走着走着,就猛然觉得风也柔了水也润了。再行不数日,就陆续看到许多矮丘,山色青翠,颜肃之的生日也到了。
  颜神佑送的礼物是一双鞋子,姜氏给的是一套衣服,颜肃之十分感动,在收到了六郎趴地祝寿之后,又亲了儿子一口,忽然觉得此生圆满了。偏在此时,外面响起了马蹄声,众人都奇怪,这里已近归义县,地方颇为偏僻,驿站也小,部曲们都住着帐篷呢。哪里又会再来人?
  待马蹄声歇,来者问的却是:“前面可是颜令家?”
  何大郎出迎道:“正是,尔等何人?”
  来人道:“我是唐虎贲命来与颜令祝寿的。”
  姜氏与颜肃之相视而喜,齐命召见。却是唐仪送了两坛酒、一堆衣物、文房四宝……杂七杂八好多东西,连不久之后六郎生日的一些礼物也有。难为这些骑士活活用马把这些东西带了来。
  颜肃之命与他们酒食,姜氏又颁下赏钱来与他们,又问唐家可好一类。颜肃之开心地喝了一盏酒,又写信命来人明日捎回。信里说不尽离别之意,又嘱咐唐仪必须小心,除了虎贲之外,自家必须训练些顶用的部曲,至少备上二十匹马。
  因有这一出,姜氏便将归义县之艰苦给暂放到一旁了,进入归义地界的时候,脸上都是带着笑的。
  六郎瞅了她好几眼,下结论:“阿娘很开心。”
  姜氏看了过来,颜神佑很没义气地将六郎举到面前挡了自己的脸。六郎挣扎了一下,没挣开,郁闷地道:“阿娘看得见我,不用举高。”
  一路欢笑,到了归义县,表情才渐渐地平静了下来。
  其时春已深,草木萌发、山青水绿,看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田间偶尔还会飞过几只野鸡野鸭之类,颜神佑还看到过几只兔子什么的。兴起时,她也抽箭射几只,不用担心射不中,她身后跟了将近二十个专业补刀党。唯一要担心就是兔子上辈子八成没做好事,这辈子都快被箭给戳烂了。
  到了归义县驿,此处早已听闻新官要上任,一切准备妥当。驿丞却没料到颜肃之会带这么一坨人来!艾玛,不是传说他是得罪东宫被贬来喂蚊子的吗?这尼玛是来打劫的吧?!再一看,后面车连着车,这是要干神马?你有没有一点吃苦受罪的自觉啊?
  咦?这个小娘子生得可真俊,你爹是被贬的啊,你要不要笑得这么开心?
  驿丞在这个地方,南来北往贬谪升迁的人见得多了。南下的多半是哭丧着脸,北上的才是笑逐颜开。颜家这画风不对啊,难道是……伤心得疯傻了?
  就算是个白痴,他也是县令,驿丞还得小心伺候着。准备了食水等物,命厨下做饭去,不想颜肃之与姜氏皆看不上,自带了厨子整治食材。驿丞又为难地道:“驿站颇小,只恐不够这许多士卒饮食。”
  颜肃之道:“你只备清水马料即可。”
  哦,这个方便。驿丞倒也没有真的只拿出清水来,他还分了这些部曲两只羊,给他们炖汤喝——分肉就太少了,不如请大家喝肉汤。
  忙完这一通,又被颜肃之叫去问情况。驿站很小,只有驿丞与两个驿卒,驿丞有时候不得不亲自上阵去干活。这才坐下,汗都没擦,又被叫了过去,驿丞暗叫一声晦气。没想到到了正房,颜肃之先赏了他些酒食,酒是好酒,肉做得十分香酥美味。驿丞的笑容便真诚了许多。
  颜肃之便问他这县里情况,驿丞对甘县令赞不绝口:“连山民们都尊敬他,还有与他立生祠的,头人将嫡出的长子也送来学礼仪呢。只是那头人自己,却依旧不肯归顺。县里大户?哦,以卢家为首,其余又有牛、马、羊三家,都是大家族。隐户……?这个就不清楚了……”
  颜肃之微微一笑:“怎地不清楚?甘令不是曾括隐么?”
  驿丞小声道:“悄说与您老,这事儿,可不好干。也是甘令骨头硬。”
  “怎地我的骨头就是软的?”
  驿丞想到他外面那些膘肥体壮的部曲,咽了口口水道:“这倒不是,您是金贵人儿,何苦趟这浑水来?彼此相安无事,才是最好。就算括了,除了名儿上好听,也括不出甚油水来了。”
  “难道此地十分贫穷?”
  “可不是!一群穷鬼!怕征税,房子也不敢修,连树都不敢种了。便是令他们分家,也多收不了几个钱。穷透了。穷得透透得,便去投入豪门做奴婢、做隐户。括出来也没什么好处。”
  颜肃之道:“难道土地便贫瘠至此了么?”
  驿丞嘿嘿一笑,摇头道:“这个小人就不知道了,我们只管守这个驿站,哪知其他呢?”
  颜肃之道:“汝非不知,不敢答而已。”却又不逼问,弄得驿丞提心吊胆的。颜肃之也不再理驿丞,只命他退下,暗道,既然都说甘某人是好官,做交割时问他便是了。
  ————————————————————————————————
  归宁县颇大,颜肃之从踏入的第一个驿站,到了归宁县治所,又走了三天!
  到了一看,城垣不高,倒是挺整齐。县城并不大,一条活水穿过城池,这小破地方……尼玛敢不敢比颜家坞堡大一点啊?卧槽!
  这小城,特么统共只有一条大街!就是县衙大门前的那一条!其他的全是小巷!县衙也不很大,整齐倒是很整齐。前面是办公用的地方,后面是……三进庭院,后面还带个小花园儿——如今被甘老先生开辟成了菜园子。跨院倒是有的,厨房马厩好像也有。仆人也有住的地方,可惜只有男女两个院子。
  别说住三百部曲了,连颜神佑自己的使人,都能把这俩院儿填满了!
  哦,也有仓房,不过主要的官仓在衙门西边,县衙里只有一个极小的小仓,里面……挺空的。据甘老先生解释,去年的收成都吃得差不多了,他又比较穷。SO……
  空有空的好处,颜肃之带来的东西多,刷刷就给塞满了。还差点塞不下!
  甘县令介绍完了内外衙,颜神佑才发现,这老先生只有一位老妻,据说有三个儿子,但是因为县令薪水比较低,养不了这么些人,都特么放到老家种田了。
  国家给的俸禄标准呢,其实不少,但是县令要养活一群人,除了妻儿,还要周游穷亲戚。颜肃之实在看不下去了,便说:“公廨田君已播种,我不敢掠人之美,以钱粮相抵罢,否则我心不安。”
  甘令十分推让,颜肃之必要送他,且说:“你我皆轻利,奈何推来让去?反令人耻笑在。”好说歹说,给他折算了些钱帛米粮。
  这又才问他归义之情状。
  甘令衙中只有两老仆、一使女,侄女为甘娘子做些杂事,老仆一个做饭、洒扫,一个就跟着甘令跑腿儿。原应甘令为颜肃之接风的,可做饭的只有一个,才在后园拨了菜,又去市集沽了点肉,还没来得及收拾呢,人就来了。
  颜家人多,便接管了厨房。
  颜肃之却又问甘令县内情形。甘令见他虽是纨绔出身,又摆这样排场,但是见其到即关心民生,便也认真对他交待。话还没说,先说嘱咐:“百姓不易,望君爱惜啊!”
  颜肃之道:“这是自然的,何须嘱咐?”
  甘令道:“一言难尽!”


☆、76·县令也难为

  颜肃之与甘县令聊天;颜肃之是不饮酒的;却命人给甘县令满斟了酒;听他介绍情况。颜肃之单知道百姓辛苦,却从不知道能辛苦至此。按规定,国家给编户齐民授田,男丁八十亩,女丁六十亩,老人过了六十的就要减半;儿童也减半。授了田的人;就要纳税;交粮和帛。这也还算公道。
  可问题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人;往往没有那么多田,但是税;还是要照交的。还有兼并,还有其他的杂税。普通百姓要交的税据不完全统计少的也有十几种,种树要交税,砍树也要交税。哦,遇上皇帝要用钱了,比如先帝登基的时候,就额外再加点税什么的。这种是一次性的,一次命令每丁出一千钱。
  虽然有喜事,皇帝会“赐女子百户牛酒”,可赐的得比的,要多得多呢。大家宁愿你表折腾了T T
  此外还有徭役,国家规定,不过二十日,实际远远不止这个数,用工多时,连妇女儿童老人都要齐上阵。不明白的还以为是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了呢。
  至于饮食,好一点的人家,能四季吃饱,这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至于菜色,对不起,别讲究了!还缺盐……
  颜肃之连忙放下了筷子:“等等等等,这里临海,怎么会缺盐呢?”在他的印象里,有海水,煮一煮卤水,就有盐了,好吗?而且国家允许你贩私盐的,盐不是国家官营啊亲!
  甘县令叹道:“煮盐?且得有柴炭有铁锅啊!一石盐,十二石柴,方能煮成。多少人工?”柴要打、火要看,还种不种地了?哦对了,砍柴是吧?没树你砍个P?!自己种树怕抽税,山民那里……嘿嘿,你敢去砍柴,人家砍你的脑袋哟~有本事让朝廷千里围剿这穷山恶水呀~来呀来呀~
  啊!忘了,还得有个铁锅什么的。铁……它是官营专卖的呀!一家子能有两口锅,日子就算不错的啦。锅铲都不一定是铁的,特别环保地用了木头,锅盖也是木头弄成个圆形的而已。炒盐的铁锅,还坏得快。
  颜肃之:卧槽!
  看着海水没盐吃,坑爹不坑爹?
  当然,也有吃得起的,比如卢、牛、马、羊四家,但是不是人人都是狗大户,其他人只有望海兴叹。哎,忘了,靠海吃海,虽然小破渔船出海有风险,但是还能打鱼回来不是?不但能填肚子还能卖点钱补贴家用?
  不不不,有这种想法的人真是太天真了。买卖也要收钱,嗯,打渔还要收点渔税什么的。
  甘县令倒是好人,把能免的都免了,比如渔税。可是……买卖交易还要收钱!这是国家规定的。国家规定的税率,它高呀!
  这个朝廷,穷得一比那啥,开始用的还是一群数死早的脑白痴,只知道收税。后来落到米丞相手里,才好了一点,可还是没有复苏的迹象。别傻了,一旦世家强,则朝廷就要弱,朝廷的财政,就得呵呵。天下的蛋糕就这么大,世家啃得多了,朝廷得的自然就要变少。
  颜肃之听到最后,都没有胃口吃饭了。甘令也不吃了,只一口一口地喝酒。颜肃之又问县里其他情况,比如世家与伪世家,又比如山民。甘县令也一一说了,尤其说,他括隐,明知道还有猫腻,却不能下手更狠了,总得各留一点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