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贾敏的红楼生活-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嬷看袭人不顺眼,“欺负”她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鸳鸯必然有所耳闻,帮袭人讨“公道”是好姐妹分内的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就算今天这事袭人有错,李嬷嬷也有不是在身,总不能让袭人一个人担下所有的过错。何况在鸳鸯看来,袭人到底是否有错还未可知。
  
  若不是对今日之事早有了解,亦深知袭人的为人,贾敏都想为鸳鸯击掌叫好。本来按照书中情节,因为李嬷嬷在梨香院早早离开,使贾母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她的身上,并没有注意到袭人,所以袭人的过错也就被人忽略,无从得知了。合该袭人倒霉,因为贾敏带来的“蝴蝶效应”,李嬷嬷没有早退,以至于袭人身上“贤良人”的画皮被揭开一层。
  
  “袭人身子不爽?想是病了,不然下午宝玉身边也不会没人伺候了。可请大夫过府看过了?有无大碍?若是严重的话还是赶紧移出去的好。纵使症候不大,也不容小觑。天寒地冻的本就容易生病,宝玉的身子可不大结实。”被传染了可怎么办?贾敏一派关心宝玉身体的言语,轻描淡写的毁掉了鸳鸯帮袭人的遮掩。本来因为鸳鸯的话脸色由阴转晴的贾母又沉下脸来。
  
  下人生病,为了防止过到主子身上,大多要移出去养病,等病好了再上来。贾府后面单有这样一排罩房是给府上生病的人住的。当然,要是觉得府里不好,回家也行。像袭人这样有些体面的大丫头,因为是贴身伺候主子的,更要注意。若是吃一两剂药就好的小病虽不用移出去,可是也要与宝玉隔离的,若是大病那是必须出去的。如今袭人说身子不适,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都是要避开宝玉的,哪能还在宝玉房里停留的。鸳鸯闻言心中暗暗叫苦,却不敢再帮袭人说话。此时不管是帮袭人分辨身子严重还是不严重都于事无补,而且自身还会招致贾母的嫌疑。帮不了袭人,反而把自己搭进去,这样买一送一的赔本买卖鸳鸯可不会做,因此她站在一旁静默不语。
  
  贾母心中恼怒,只是她年老成精,并没有马上发话惩处袭人,反而笑着吩咐身边的珠玑,回头请个大夫入府给袭人诊治,之后继续和贾敏说笑,等到下面摆好晚饭,携贾敏进饭厅用饭。虽然贾母没有表态,可是不代表这事就悄无声息的按下去了,贾敏一面扶着贾母往饭厅走,一面心中暗自揣测,不知道过后贾母要如何处置袭人,会不会把她调离宝玉身边呢?袭人以前一贯表现良好,贾母对她印象不错,纵使这次袭人有过,贾母也不未必会将她往坏处想。何况袭人服侍宝玉多年,情分在那,若是贸贸然将袭人带出去,安抚闹脾气的宝玉也是件头疼的事。而且就袭人这次犯得过错来说,似乎还没有大到把她撵出去的地步,……
  
  饭厅中李纨和凤姐早已经带人侍候着,见贾母和贾敏过来,忙吩咐下面传饭,并请姑娘们来。过了半晌,迎春和探春两人赶了过来。贾母不见惜春,道:“四丫头怎么没过来?可是身子不耐烦?上午去东府我还看她好好的呢,可是来回的时候肚子里吃进风去了?”虽然三春搬离了贾母的院子,但是日常情况下还是和贾母一起用餐的。
  
  不等旁人答话,凤姐先笑道:“四丫头没事。今上午到珍大哥府里吃酒,老太太你是知道的,四丫头和和蓉儿媳妇相处的好,这次四丫头过府看戏,又去探望了蓉儿媳妇,过后她和我说,要在东府住几日。原本府里敬大哥的生辰的时候尤大嫂子就想接四丫头回去住段日子,偏生蓉儿媳妇生病,……尤大嫂子又要照看病人,又要忙府里那一摊,四丫头过府也无人陪伴,因此也就没提这个话。如今四丫头提出来,珍大嫂子哪有不应之理。因四丫头提出的时候,老太太和太太已经走了,我想着四丫头和蓉儿媳妇一向要好,而且她和尤大嫂子又是一家子,纵使一时尤大嫂子因为事物繁杂一时有什么照看不到,四丫头也不会挑理去,所以我就大着胆子答应了。本该回来的时候就马上回老太太的,偏生有事给浑忘了,以至于拖到这会子,真是该打,该打!”
  
  凤姐一番唱作念打,将缘由讲述的清清楚楚。虽然惜春母亲去世前托孤于贾母,让其帮着教养惜春,可是说到底惜春终究是东府的人,她的哥哥嫂子想拉近彼此感情这是好事,毕竟惜春将来出嫁的相关事宜是需要东府做主的,她的娘家是东府。大家感情好,对惜春的将来大有好处。只是贾珍和贾蓉是男子,他们和惜春虽是至亲,但是到底男女有别,见面的机会不多,就算见面也多是干巴巴的几句问候,因此照看惜春的事情着落在尤氏的身上。
  
  尤氏和惜春年龄相差悬殊,彼此之间根本没什么共同话题,宁国府也没有年纪相当的玩伴,所以每年惜春除了宁国府来接之外,极少过去,这种情况直到秦可卿过门才有所改观。秦可卿行事温柔和平,周到妥帖,惜春和她虽然差着辈分,可是秦可卿年纪到底比她略大几岁,又有成长环境的影响,哄惜春很有一套,惜春在可卿的身上感受到了如母亲如姐姐般的关怀体贴,因此惜春很是爱重可卿,爱过去同她顽,为此去宁国府的遭数比以前多了不少。中秋节过后秦可卿生病,惜春跟着着急,屡屡过去探望。因此贾母听凤姐这么一说,明了的点点头。话题到此为止,大家落座用饭。
  
  饭后众人围坐闲话,黛玉未见惜春的身影,也出言询问,听了探春的回答之后,忍不住道:“蓉儿媳妇病了这么长的日子还未见好,请来的大夫可说她生的是什么病?”秦可卿于八月底九月初生病的消息三玉是知道的,还曾经去探望过一两次。只是在身份上她们是长辈,又到京没多长时间,秦可卿就病了,彼此来往不多,情谊并不深,况且贾敏不喜她们和宁国府有太多牵扯,所以关于秦可卿的消息,若是他人不在她们面前提及,三玉自不会主动问起,日常生活中也不会去关注这方面的消息,因此对于秦可卿的病况,三玉所知不多。
  
  探春道:“现今家里走的这些大夫都过府诊治了,但都说不清她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尤大嫂子说蓉儿媳妇一开始不过是人一日比一日觉懒了,又懒怠吃东西,似乎没什么大碍,谁知道随后越发的严重了,如今每日里到了下半日就懒怠动了,话也懒怠说,神也发涅,虽勉强能挣扎着起来,可是看上去却不大好……”
  
  对秦可卿的生死贾敏并不关心,她不是救世主,无法救助于她,所以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黛玉和探春说话,余光看见斜倚榻而坐的贾母将一个桔子吃下肚还不够,命鸳鸯再剥一个时,忙拦在里面,劝道:“可不许再吃了。母亲如今有了年纪,脾胃比不得早前,还是注意些的好。”见贾母不以为然,贾敏不客气的揭短,“敬大哥的生辰的前一天,是谁嘴馋,不听劝,看见宝玉吃桃,非要吃,吃了大半个,结果闹了肚子,折腾起来的?如今孙子媳妇早娶进门,重孙子都那么大了,偏行事还由着性子来,也不怕小辈们笑话。”
  
  贾母听了贾敏的话,不舍的将手中的桔子交还给鸳鸯,嘴里还嘟囔着:“真是反了天了,从来都是母亲教训女儿的,如今却倒了个个,作女儿的反而教训起母亲来了。……”坐在贾母身旁的贾敏自然将贾母的话听了个一清二楚,哭笑不得的看着贾母一眼,转头对站立于一旁的丫头们道:“你们是服侍老太太的,可是不能为了讨老太太欢心,就什么都由着老太太,若是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不当的,你们也提醒着一点。万不可只为了主子欢喜就什么都不顾了,否则我若是知道的话,可是不依的。”
  
  面对贾敏的敲打,一干人等忙不迭的应声。鸳鸯看出贾母对贾敏的言行虽然口中抱怨,实际上不知道怎么高兴呢,因此笑着凑趣:“别看老太太嘴上对姑太太不满,嫌你管这管那的,但是心里还是十分欢喜的。有姑太太的话在这,今后我们老太太可别怪我们‘拿着鸡毛当令箭’。”一席话说的贾母喜笑颜开,那边黛玉和探春也结束了关于秦可卿病情的话题,插话进来。大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直至亥时才各自散去。
  
  由三玉制定计划,贾敏在其后跟着查漏补缺,不过一两日的功夫贾府上下有名号的丫头们都收到了林家送的绢花,连带着周瑞家的无礼行为也被众所周知。林家送出的绢花做的精致非常,宛如真的一般,得了的人识货,知道是好东西,自然不会把它束之高阁,而是戴在了头上。
  
  身为上位者的王夫人一般不会去关注下面的人,连她最心爱的儿子宝玉身边那么多伺候的丫头,她也只认得袭人和麝月两个而已。但是架不住不管是她身边服侍的金钏儿、彩霞、彩云,还有贾母身边的鸳鸯、琥珀,及三春身边的大丫头,这些人来来去去在她眼前晃,每个人头上都戴着一朵栩栩如生的绢花,她想不注意都难。
  
  起初,王夫人以为这些人戴的绢花乃是三春或三玉将薛姨妈送给她们的送了出去,很是不悦,因为不好直接数落三玉,于是挑着三玉到她这边找三春的时候,她当着三玉的面教训了三春一顿,说了些“亲友之间的馈赠乃是一片心意,怎能随便糟蹋”之类的言语。
  
  三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王夫人这通说教从何而来,却不敢反驳,只能低头称是。三玉自然明白个中情由,也明白王夫人为何在她们面前摆出这副姿态,但是只要王夫人不点明说话对象中包括她们三人,她们只当王夫人是教导贾家姑娘,与她们无关。
  
  周瑞家的在郑华家的告状之前,已经知道了她办的事被传播开了,但是她不以为意。在她看来,不过是府里的人看她风光在王夫人跟前受重用,眼气,嫉妒,所以在下面乱嚼舌头,很不必放在心上。周瑞家的把这事当做小事一桩,浑不在意,可是有人却把这当作一个机会。
  
  郑华家的和周瑞家的都是王夫人的陪房,可是两人在王夫人跟前,明显周瑞家的更被看重,有什么好差事,在主子面前得脸面的事都是周瑞家的先得去,其次才轮到郑华家的。郑华家的自认本事不比周瑞家的差,只是比不得她嘴巧,擅于讨好卖乖罢了,因此心中很是不服气。当周瑞家的作为随着林家送出去的绢花而满府皆知的时候,郑华家的觉得抓住了周瑞家的短处,到王夫人跟前告了她一状。
  
  听郑华家的这么一说,王夫人这才知道原来丫头们头上的绢花是林家送的,而且事情已经传得满府皆知的地步,王夫人的脸色一沉,不说周瑞家的做事无礼,反而在心中暗骂三玉心眼小,不省事。不过王夫人为了表示她的公正无私,与她无关,把三玉叫来,当着她的面让周瑞家的给她们赔礼道歉,并大义凛然的斥责了周瑞家的一番。
  
  本来王夫人以为这事就这样揭过去了,谁知道被贾母知道了,把她叫过去训斥了一番。话里话外都是敲打着她,言下之意就是周瑞家的其实不过是代其受过,乃是秉承她的意思行其无礼之事。教训过王夫人后,贾母又给了三玉一些珠玉玩器以作补偿之意。王夫人虽然和贾敏不和,不喜三玉,可是宫花之事还真不是她做的,她还没小家子气到如此地步,乃是替周瑞家的备了黑锅。平白无故挨了贾母一通骂不说,王夫人已经是一肚子气,待看到贾母给三玉的金珠玉器更是气上加气。在王夫人的心里,贾母的私房那是属于宝玉的,她给别人一点,宝玉那里就少了,何况贾母给三玉的可都是好东西,远不是几朵破烂宫花能比的。
  
  王夫人觉得她这个当家主母,做长辈的被贾母训斥一番足以弥补三玉了,哪里还需要再给东西?而且一给就是三份。黛玉是贾敏生的,下人没规矩冒犯了,给些东西也就罢了。釉玉和漱玉不过是小娘养的,和贾家一点关系都没有,算哪个牌面,竟然各自也有一份,真是便宜死她们了,王夫人恨得直咬牙。
  
  看着王夫人眼睛滴血愤恨不已的模样,贾敏知道周瑞家的这次讨不了好去。王夫人虽然面上宽厚慈善,实际上肚量小,记仇着呢。否则贾敏和王夫人之间的疙瘩也不会越系越深,到现在已经解不开的地步。按照贾敏的揣度,周瑞家的行事让王夫人吃了这么大一个亏,就算不把周瑞家的打发到庄子上去,至少也会疏远她,少派她差事,不大许她在府里走动。谁知看了一段日子,见王夫人不过罚了周瑞家的半年月钱了事,日常行事依旧十分倚重周瑞家的,让贾敏心生纳闷。
  
  在贾敏的了解中,周瑞家的论能干在王夫人的手下并不算出挑,只不过因为她擅于揣摩上意,口齿伶俐,会说话,因此得了王夫人的意,才显了出来。可是如今她犯了这么大的错,带累了主子,王夫人其他手下不会不趁此机会踩上那么一两脚,但是周瑞家的地位却依旧不见动摇,这里面的文章可就大了。除非周瑞家的是不可替代的,可是周瑞家的明面上差事不过是管着贾府里太太奶奶们的事,是肥缺但并不要紧,不是非她不可,除非她暗地里还帮王夫人作了什么,那个差事才是紧要的,不是王夫人说声换人就能换人的。有了这样的猜测,贾敏将跟着她上京来的大管家林重叫过来,让他在外悄悄的查访一下王夫人可有什么事情在外头。
  
  明面上贾母为了显示公正,补偿给三玉的东西一模一样,只是过后不久,贾母将她体己首饰翻出几件心爱的来,给了黛玉,又给她一名名为春纤的丫头,说她针线做得好,不比宝玉房里的晴雯差,日后针线上的差事尽管交给她。面对贾母的举动,贾敏哭笑不得,总是这样。贾母这边给三玉东西的时候,明面上三人是一样的,但是过后贾母总要给黛玉找补回来。
  
  贾母疼贾敏,爱屋及乌,待黛玉和霁玉两个如珠如宝,有什么好的东西都要给他们一份,待遇直线与宝玉看齐,甚至在贾府的人看来,有过之而不及。因为霁玉要读书,男女又有别,和三春见面的机会不多,比不得每日相见的黛玉惹眼。贾母这般厚待下去,不免让人心有不忿。毕竟黛玉虽是贾母的孙女,可到底是“外孙女”。如此这般尊宠,三春虽然嘴上不说,可是心中却不一定舒服。
  
  书中黛玉父母皆亡,孤身一人寄居贾府,因为贾母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以至于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儿倒且靠后。就这个样子,探春在论姐妹们生日的时候,宝黛皆在,她却单说黛玉是外人,将宝钗当作家里人,固然有讨好王夫人的意思在里面,又何尝不是嫉妒黛玉在贾母面前的尊宠呢。现今黛玉要比书中幸福的多,父母娇宠,手足友爱上进,再加上贾母的疼宠,怎不叫人嫉妒?就算如此,贾敏绝不会因此伤了贾母疼小辈的心,少不得笑着收下。
  
  和贾母说笑一番,见贾母有些困倦,贾敏带着黛玉辞了出来。一时见了林之孝家的带着几个媳妇将宝玉房里的茜雪领了出来,后面还跟着两个抱着个包袱的婆子。林之孝家的见到贾敏忙停下向她问好,贾敏扫了后面的茜雪一眼,问道:“你是犯了什么过错怎么被撵了出去?”明明不是被“蝴蝶”了嘛,识金玉的时候,因为李嬷嬷没有早退,而且在贾母面前暴露了袭人的另一面,所以当晚茜雪并没有被撵出去。这才过了多久,还是要收拾包袱走人,怎么茜雪就逃不开被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