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现代重生之山月儿 完-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她想成立一个野山菜加工基地。新鲜的野菜有节令,因此把野菜加工成干菜,会有更大的利润空间。但实现这个设想需要具备的因素和第一条是基本相同的。
因此,山月儿目前空有理想却囿于现实,无法实现。此正所谓面宝山而不得入。
中秋?打枣
夜色茫茫
罩四周
天边新月如钩
回忆往事
恍如梦
重寻梦境
何处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遥问
心已愁
请明月
代问候
思念的人儿泪常流
月色朦朦
夜未尽
周遭寂寞宁静
桌上寒灯
光不明伴我独坐
苦孤零
人隔千里无音讯
欲待遥问
终无凭
代传信
寄我片纸儿为离情
当杨彩霞的收音机里播放着这首《明月千里寄相思》时,山月儿才知道中秋节快到了。
中国的佳节似乎都和吃紧密相连,因此,月儿知道中秋佳节到来时,第一想法就是“月饼节”到了。就如同她对于端午节的第一想法就是“粽子节”。
她不知道当地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是怎样的,但她想起了前世自己的家里每到中秋时,母亲总会买各式精美绝伦、口味各异的酥软月饼和很多水果。
吃过丰盛的晚饭后,一家人总是坐在客厅里一边观看着电视里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一边品尝着美味闲聊。直到晚会结束她才回自己房间上网看书。
那时在她的印象里,中秋和其它节日其实没多大区别,都是以吃为主。
可是,当她现在重生到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后,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享受竟然成为海市蜃楼。不说看电视,她甚至连收音机、录音机都没有。至于月饼,她曾听青墨垂涎三尺地描述过那种硬梆梆的普通月饼。这和月儿从前吃的几乎腻味的糕点屋里的精品月饼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她甚至不知道她曾经看过的月亮和现在看到的月亮是不是同一个。
不过,唯一一样的一点就是她现在可以随时现摘现吃到新鲜水果。
月儿站在操场上,看着夜空中高悬着的已接近圆满的月亮,心里很伤感。
她想念自己曾经的父母和温暖的家。当年,她出事故后,父母该是多么的痛苦和伤心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世间很悲哀的事情。
而她也不能奉孝于父母膝前,报答双亲的养育之恩。
如今,既然她以月儿之身重新开始,就要承担起月儿赡养父母的义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当自己在对曾经的父母尽孝吧。月儿宽慰着自己。
***********************
同一时间,坐在操场另一边的孙俊卿看着天上的朗月,心里也有些伤感。
他以为父母至少会在中秋节时来看看他,但他们居然没来。看来他们是真的狠心地把他扔在这个又穷又落后的地方,让他接受锻炼了。
他极其想念从前的同学和朋友,现在他们应该正在商量着去哪里疯狂吧?遗憾的是,他却不能参与。
他低头弹奏着心爱的吉他,却曲不成曲,调不成调。
孤独犹如一条毒蛇噬咬着他的心,他忽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寂寞空虚。他在这里近半个月了,却没交到一个朋友,平时上课、吃饭等等都是独来独往,不象其他人是成群结队的。
别人都说是他高傲,瞧不起这些农家子弟,可有谁知道其实他们也在排斥他?
宿舍里那几个都是当地人,他们在一起时说的是方言,他有时候根本听不懂,这样叫他如何跟他们交流?
他在原来学校时,体育成绩非常好,各种球类都会玩,水平还很不错。和现在这些同学配合时,他总觉得他们笨手笨脚的,不够默契。于是久而久之,他们打篮球、踢足球从不叫他,虽然他们的球还是他这个体育委员找来的。
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和他从前不一样,这让他很难适应他们。当然他也没打算适应他们,他希望能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事实上他也有这个能力,可这在他们眼里就是他太独立特行,和大家伙儿不一样。
他知道自己这样不好,只会让自己越发孤立,可他控制不住。他来到这里已经够委屈了,难道还要他委屈自己的心意,和他们这些没见过大世面的乡巴佬一样古板守旧?
于是,他宁愿孤单,虽然此刻这种孤单的滋味如此令人难受!
一边愤懑地想着,一边有一下没一下地拨弄着吉他,曲调忧郁、哀婉,声音断断续续,扰人清幽。
操场这边的月儿听见了吉他声,她知道这是孙俊卿在弹奏。
原因很简单,全校只有他一个人有吉他。
她想起孙俊卿便觉得纳闷,这人记仇的本领真的是首屈一指。当然也许是他无聊而故意找碴儿。
山月儿无心和他计较,并不代表着她不厌烦他,整天有一个人傲慢地盯着你,等着挑你的错,找你的话把儿,这事搁谁身上都不舒坦。
于是,月儿转身回了宿舍,独留皎洁的明月和明月下寂寞惆怅的孙俊卿。
*————————————————————————————————*
“持畚提筐越短篱,儿童爬上最高枝。玲珑巧运千斤臂,摇落晶红一树诗。”
这是对收获季节人们打枣子的真实写照。现在月儿就置身于这种热闹非凡的时刻。
家里的枣树全长在承包地边上,不算多,一共才五棵。但枝繁叶茂,尤其现在正是枣儿成熟的时节,更是红云盖顶,若火一般,艳红艳红,熠熠燃烧,透着喜气洋洋的喜悦。
本应是八月十五开竿儿打枣儿,但那时月儿和青墨都在学校,于是父母一直等到了双休日他们回来,全家人大清早一齐上阵,热热闹闹把枣儿打。
父亲把枣竿给了青墨,青墨一竿子挥向坠着沉甸甸红枣的树枝,立刻,那枣儿就像一阵阵红雨,哗哗地往下泼洒,似玛瑙落地。
月儿下意识地闪躲了一下,却见父母和青墨站在树下,任红枣雨纷纷落在头山、身上、怀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甜蜜的笑容。草地上滚红流火,淌艳滴蜜,好似铺了一层红地毯。
她也不禁高兴起来,心里充满了喜悦。弟弟将竿子递给她,自己蹭蹭蹭几下子就窜到树上,爬到树枝间摇着挂得比较牢的红枣。
月儿举着竹竿打的起劲,一边喊着弟弟:“小心点,——使劲摇!”
父母在旁边看的笑呵呵的。
树上成熟的枣子落得差不多了,一家人开始把地上的枣子往筐里拣。
夹杂着树叶、草叶,一堆堆的红枣被捧进筐里,很快,便装满六大筐。
山月儿还在仔细翻检着草堆,希望寻找到遗落的枣子,父亲说:“别拾了,今年这枣树的收成算好的,给土地爷留点儿甜头吧。”
于是,一家人歇了一会儿后,把筐子抬到牛车上,往收购站走去。
狭窄的车板上要放六个筐,月儿担心掉下来,开始还护在车边,可见那牛走的比较慢,枣筐也稳稳的,很快便放下心来。
到了后来,只有父母走在前面的牛车旁,月儿和弟弟都拉在了后面。
月儿边走边吃着从草丛中找到揣到衣服兜里的大红脆枣。
这人现在越发小气了,虽然父亲说留点给土地爷,她还是从地上不遗余力地拣了很多,直到她和弟弟身上所有的兜都装满了这才作罢。
随意地往衣服上蹭干净了,往嘴里一丢,哇!脆生生、甜丝丝,水份也足,确实很好吃。不过吃不了几个,就有点饱了的感觉。难怪说想成仙的人每日吃几颗枣,便足以活很久,果然有道理。
看看青墨,果然和她一样正吃的起劲。
收购站设在乡里,牛车一路爬坡越岭地哼哧哼哧地终于到达地点时,那里已经挤满了等着收枣的人,人群中心是张放在大树底下的桌子,桌子边坐着个满脸不耐烦的中年人正在记账。旁边还有一人在看秤,另一个人给交了枣的人数钱。人群吵吵嚷嚷的,好不热闹。
父亲掏出烟锅,装上自家产的烟叶子,跟旁边的人借了火,就蹲在阴凉地吧嗒吧嗒的抽上了,母亲则取出随身携带的针线包,悠闲地坐在父亲身边,一针一针地纳起鞋垫子。山月儿不耐烦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便走到一边,看这收购站的院子。
不过她很快就吃惊地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收购新鲜脆枣,0。2元一市斤。
才两毛钱一斤?怎么会这么便宜。
她赶紧回到父母那里,说:“今年枣子两毛一斤呢,是不是太低了?”
父亲把烟锅往鞋底上一磕,面露惊喜:“啥?真的吗?比去年价钱高呀,去年才一毛五。看来今年能多赚点钱了。”
可是,市面上的脆枣一斤似乎是一元左右啊,月儿在县城时特意留意过的。
她想劝父亲拉到县城去卖,可是张了张嘴,却没说出来。在农村,大人一般打定主意后,是不会听孩子的,月儿还没那么不知分寸。
但是苦等在这里很无聊,她拉上青墨去逛逛乡里的集市。乡里的集市不比县里阔气的农贸市场,就是一条街道,两边摆着货摊。
不到“赶集”也就是乡里“交易会”的时候,集散了后,集市上很是冷清。几个卖菜的蹲在地上,前面地上堆放着的菜也种类少的可怜,无外乎就是家常见的茄子、油菜、辣椒等菜,一个个被日头晒的蔫巴巴,和商贩一样无精打采的。
街上的商店门面旧的厉害,木门被风吹雨淋日晒的斑驳不堪,土墙上的白灰也剥落的几乎快没了。
商店很宽敞,里面的商品数量不多,但种类比较多,从针头线脑到衣服锅碗都有,俱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青墨流连在文具柜台前,舍不得离开。
月儿看着店里那些颜色艳俗的惊人的衣物服饰有些好奇。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他们才回来。此时交枣的人群已渐渐稀落。
眼看着快轮到他们,父母表情轻松起来,正和旁边的人闲聊着。
月儿也松了口气,本来她想如果还轮不到,就先回家去呢。
联系卖枣
可是,正当大家都满怀期盼地等着轮到自家时,却听那人喊了一声:“今天就收到这里吧,我们要吃饭了。你们明天再来。”
等候的人群发出一阵唉声叹气的抱怨声,但没人提出抗议,大家开始收拾箩筐准备回家。
父母有些失望,嘟嘟囔囔地抱怨着,怪老牛走的太慢,所以才拖累他们来的晚,一边开始动手把筐往车上抬。
月儿想了一下说:“要不,让我和青墨拉到县城里去卖吧,这枣放到明天又要少些斤两呢。”
父亲没停手,语气不好地说:“瞎说啥,等这老牛车拉到县里,怕是天都黑了,还能卖掉多少?”
“我们可以找个拖拉机拉到县城里。放心吧,不会太晚的。再说,今天卖不完,我们明天再卖给收购站,这样不耽误时间。”月儿着急地说。
父亲停下手,疑惑地问:“啥?拖拉机,你到哪里去找?人家给你拉吗?”
月儿连连点头:“给的,给的,我们认识一个做醋的,他会帮我们这个忙的。”
父亲半信半疑地看向青墨,青墨忙点头:“真的,爸,就让我姐和我去县里卖吧,还能多卖点钱。”
父亲思索着,母亲说:“就让娃娃们去吧。卖不掉的就拉回来,明天交给收购站。”
父亲终于同意了。
一家人又把装满枣的牛车赶到卖醋的陈大哥家里,他家离收购站不太远。
月儿他们以前去县里卖野菜坐的都是陈大哥的拖拉机,自然早就知道他家。好在今天陈大哥还没去县里送醋。听说他们的要求后,十分爽快地答应下来。
父母看到淳朴实在的陈大哥,放下了心,赶着空牛车回家去了。
见时间已过中午,热心的陈大哥怕耽误他们卖枣,急忙开着车就往县里而去。
月儿和青墨靠着枣筐坐在颠簸的车上,吃着母亲蒸的枣糕。这枣糕是用黄米面和新鲜枣泥作的,精软甜润,极为可口。是母亲特意为中秋节蒸的。
月儿非常喜欢吃枣糕,因此早上出门时,带了好些个。
可她现在还是有些忧虑这么多的枣能不能一下午就卖完,所以只吃了一个。青墨却似乎毫无烦恼,连吃了两个。他大概对于姐姐办事能力很有信心吧。
陈大哥把车停在市场外面后,月儿到旁边的商店批发了两摞大小不一的塑料袋,拜托陈大哥去自己的熟人那里借秤。好心的陈大哥不仅借来了秤,还要帮着月儿姐弟一起卖枣。
月儿没有拒绝,说实话,她还不太会用那种杆秤。
不过,她会喊:“新鲜的脆枣,甜脆多汁的大枣,一斤五毛,先尝后买,快来买呦。”
青墨紧张地拉了下姐姐:“姐,五毛卖得动吗?”
陈大哥笑了:“卖得动,绝对卖得动。八月十五前县里的一斤枣卖一块,这两天最低也卖八毛呢。咱们卖的算低的啦。你姐真聪明!”
的确是这样,很快就有路过市场的人围了上来。
青墨守在车上,陈大哥在车下为挑好枣的人过秤,月儿收钱,一会儿一筐枣就见了底。
见卖的顺利,大家都很高兴。
卖了一筐半后,买枣的人逐渐少了。他们等了好久,都没再见到一个顾客。
月儿有点焦急,眼瞅着已经下午四点多了,她怕晚上赶不回去。
“陈大哥,你知道县城哪家单位的福利搞的比较好吗?”
陈大哥楞了一下,想了一会说:“毛纺厂吧。你是不是想直接卖给厂子里,让他们当福利分给职工?我认识毛纺厂的一个小头头,是我的本家兄弟,咱们可以找他帮帮忙。”
月儿感激地说:“我的确是这么打算的。陈大哥,那就麻烦你了。”
陈大哥笑了:“你这丫头真聪明,一般人很少能想到这些。我带你去找人,能不能谈成就靠你了。”
陈大哥认识的人,是个和他年龄差不多大的年轻人,是毛纺厂管食堂的,食堂里用的醋就是陈大哥供应的。不过这个人说他自己做不了主,但可以把他们推荐给自己的上司——行政科科长。
行政科孙科长是个身材清瘦,年龄较大的中年人,面相极为严肃。
月儿知道一般行政科都是油水很大的部门,怕这个科长不见好处不会答应,心里惴惴不安的。
没想到的是,管食堂的人和他们科长关系很好。几句话就说动了科长大人,他尝过枣子后,痛快地以一斤五毛的价钱收下了剩下的枣。
月儿满怀感激地对科长说:“孙科长,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科长笑了笑说:“你们两个孩子年龄这么小就有这种见识,还能想到把枣卖到厂子里,真的很能干。没啥可谢的,这枣我尝过,味道好,又比外面市场上便宜的多。就是你们送的这些还不够给厂里所有职工分的。要是家里还有,就再拉来几筐吧。”
月儿问:“那厂子里有多少人呢,科长打算一人分几斤?”
科长沉吟了一下说:“怎么说一人也得分五斤吧。我们厂一共两百来人,你说你这些枣够不够分?”
的确不够,地上的枣才100多斤,离1000斤差远了。
但是,月儿忽然想起来,自己可以去收购其他人家的枣子呀,记得今天没被收购的还有几家呢。
不过,那恐怕要到收购站去收购才行吧。和收购站的人抢生意?月儿没想过,她也没那个能力。
她想了一下说:“今年来不及了。要不这样,明年我们赶在中秋前把1000斤枣送到厂子里,价格一定比市场价低,科长觉得怎么样?”
孙科长笑了:“你这孩子想得还挺长远,连明年的销路都定好了。行啊,只要你的枣还和今年一样好,你送来我就收下。”
月儿欣慰地笑了。她又想到家里的其它果树也快到了成熟收获的季节,忙说:“孙科长,过几天山里的苹果、梨和核桃都可以摘了,不知道科长有没有打算给职工分这些果子?”
孙科长想了一下说:“你们的果子味道怎么样?”
月儿说:“苹果和梨虽然长的不如外地某些优质品种那么漂亮,但甘甜水灵,而且口感好、含糖高、水份大,食之甘甜浸肺,也算是佳品了。核桃就更不用说了,咱县里的核桃听说还是出口产品呢。孙科长若是不放心,等下周我给科长带些先尝尝味道。”
孙科长点点头:“也好,下次你带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