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大秦帝国 第五部 铁血文明-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好。边阵后退入城。”赵嘉终于点头。
    “不退!死战秦军——”老弱妇幼军爆发出一阵乱纷纷的呐喊。
    王贲正欲喊话。赵平正欲下令。赵军骑步两大阵中曾经与秦军杀红过眼的老
    兵们不耐了,乱纷纷一阵怒吼咒骂,不待将令便挥舞着刀矛开始涌动冲杀,原本
    已经被仇恨绝望折磨得几近疯狂的将士们也顷刻间失去耐性,乱纷纷呐喊变为铺
    天盖地的呼啸呐喊,三大阵毫无队次呼应地潮水般扑向秦军。
    在这短短瞬间,王贲厉声喝令:“左翼骑阵截开老弱妇幼!越快越好!中右
    两阵搭住赵军,且战且退!三里之后展开决战!起——”整肃的秦军骑兵大阵,
    立即飓风般发动了起来。左翼两万骑士大回旋拉开,在河谷原野展开成一个巨大
    的钳形,风驰电掣般掠过疯狂的赵军主力,锋锐无匹地楔进赵军主力与老弱妇幼
    边阵的接合部,另一支则包抄外部并导引出路;一阵强力砍杀,顿饭工夫便将两
    万余老弱妇幼从赵军的红色巨流的边缘硬生生切割开来,轰隆隆逼向代城城下。
    不可思议的是,赵军主力没有纠缠干预秦军,秦军左翼骑兵也没有在切开老弱妇
    幼之后脱身。眼看着疯狂冲杀的赵军主力追着秦军大杀大砍,秦军左翼没有从背
    后掩杀赵军,而只远远圈定赵军老弱妇幼,任其哭喊叫骂,只是决然不许冲出巨
    大的黑色弧线。
    此刻,王贲的主力飞骑大是艰难。骑兵的特质,在于凌厉的攻杀。骑兵对骑
    兵,要做到且战且退,先便陷入了劣势被动。列位看官留意,历来骑兵对骑兵作
    战中的有意撤退(不是战败的无序逃跑),不能一味撒开马蹄飞驰,否则掩杀者
    完全可能冲垮撤退方的阵形梯次而导致真正的崩溃。目下之秦军面对具有丰厚骑
    战传统且决意死战的赵军,这种被冲垮崩溃的可能性危险性都更大。这便是王贲
    下令搭住赵军且战且退的原因所在。而要搭住赵军且战且退,其作战优势必然大
    打折扣,一时大有伤亡几乎难以避免。事实上,在左翼骑兵切断赵军边阵的顿饭
    辰光,秦军主力已经死伤了数千人马。
    所幸赵军只有三万余骑兵,秦军主力除却左翼还有四万骑兵,依靠着整肃队
    形间的相互接应,总算没有被冲透大阵陷于真正崩溃。及至退出三里之外,王贲
    身边的一排牛角号急促凄厉地响彻河谷。随着凄厉的号角,秦军阵形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与赵军接触的后军(原本的前军)一声呐喊,闪电般全速飞驰两翼;前
    军(原本的后军)则在这片刻之间立即返身,展开成真正的冲杀队形呼啸着正面
    掩杀过来;及至两军杀作一团,飞撤两翼的原秦军前军主力则已经在外围从容整
    顿好了队形,又一个梯次呼啸着杀向了赵军。真正的大拼杀展开之后,秦军的应
    对又流水般发生了变化:原本由王贲亲自率领的前军主力接战赵军骑兵,原本与
    赵军骑兵搏杀的秦军后军,则脱身杀向了堪堪赶来的赵军步卒。
    代城河谷不甚宽阔,黑红两方大军堪堪十万,大肆展开搏杀,双方都没有大
    回旋的余地,只能全力拼杀,直到一方完全倒下。其惨,其烈,堪称战国绝响。
    王贲素有小白起名号,说的便是每临战场倍加勇猛冷静。此刻,王贲已经不需要
    下达任何军令,只带着三百精锐的中军飞骑专一寻找赵嘉的黑衣马队。秦赵两方
    ,皆相互知底。王贲知道,赵国君主的黑衣卫士历来都是剑士精华,人数不多却
    锋锐难当。然则,此等剑士却有一个极大缺陷,便是很少战场拼杀,缺乏大军战
    场之群体搏杀经验。而赵嘉本人,则生于赵国末世,适逢其父悼襄王非正道君主
    ,赵嘉既没有过赵国王子的军旅阅历,更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今日赵嘉亲自率领
    黑衣卫士做前军冲杀,除了死战之志,战力并不如何强大。王贲之所以要亲自应
    对赵嘉,并非看重其战力,而是明确的统帅心思:代王是赵人的最后一面旗帜,
    决然不能走脱!
    “左前方,跟我来!”
    终于,王贲在纷乱呼啸的万马军中发现了那支皂衣孝服的马队,看见了白发
    飘飘的赵嘉。王贲低吼一声,这支没有任何旗帜的马队飓风般卷了过去。
    赵嘉马队自真正的大搏杀开始,不知如何竟与赵平的中军主力骑兵脱离了开
    来,莫名其妙地卷入了步卒边缘。黑衣卫士们忙于全力应对这从未经历过的成群
    结队的混乱拼杀,只要与秦军杀在一起便是,谁也无暇去权衡战场大局。一个多
    时辰的连番搏杀之后,黑衣卫士已经死伤过半,又因缺乏相互呼应,马队驰骋渐
    渐散乱起来。所幸靠近步军,这支红色海洋中唯一的一坨黑色分外显眼,一些老
    卒认出了是代王马队,立即蜂拥过来护卫,赵嘉马队便与赶来的步卒呼应着,又
    再度奋力冲杀起来。正当此时,王贲马队呼啸着扑来,两个回旋便搅散了已经乏
    力的红色步卒,将赵嘉马队围困在一个看似松散却又无法突围的大***里。
    王贲一个手势,马队中一支冷箭飞出,准确无误地钉在了赵嘉战马的左前腿
    上。战马陡然嘶鸣人立,飘飘白发的赵嘉还没来得及呼喊一声便被掀翻在地。一
    骑火红的战马闪电般飞来,王贲就势一掠,已经将赵嘉掳到了马背之上。黑衣卫
    士们怒吼一声扑杀过来。秦军骑士早有应对,瞬间弓箭齐发,接着回旋冲杀,不
    到两个回合的反复,黑衣卫士悉数身首异处了……
    暮色时分,这场空前惨烈的大搏杀终于结束了。
    秦军将士们没有欢呼,静静地肃立在尸横遍野的战场,直到血红的太阳没进
    了苍茫群山。三日后,王贲给秦王的上书是:代王嘉被俘获,赵代军主力七万余
    人悉数战死;代城两万余老弱妇幼,在秦军守护下仍自杀过半,剩余人口已迁入
    邯郸;代城已经成为废墟,不能驻军;此战,秦军将士战死三万余,存活者人人
    带伤,已退入蓟城整军待命。
    旬日之后,新任长史蒙毅赶到了蓟城。
    蒙毅对全体将士宣读了秦王书命,褒扬了秦军将士对最后一支赵军的猛勇搏
    杀,赏赐了三车王酒,特许灭代将士痛饮三日。当夜,王贲设军宴为蒙毅洗尘,
    聚饮对谈间说及灭代之战,王贲心绪别有滋味,不禁一声沉甸甸的长叹。蒙毅笑
    道:“战场惨烈,古今皆同,将军当有武安君白起之豪气,何叹之有哉!”王贲
    摇头道:“对代之战,非大战也,却亡我三万余将士,贲身为大将,何能泰然处
    之?”蒙毅沉吟了片刻,轻轻叩案道:“将军言及于此,不妨坦然相告:对代军
    战法,朝臣原是多有议论,独秦王大为嘉许,将军无须上心也。”王贲道:“朝
    臣之议,无非责我为滥施仁义之宋襄公,何足道哉!”蒙毅笑道:“秦王之嘉许
    ,将军不欲闻乎?”王贲道:“王若嘉许,当有王书。今无王书,王贲何能当真
    哉!”蒙毅哈哈大笑:“果然果然,秦王何料之准也!”说罢一招手,帐口肃立
    的一名书吏捧过来一支铜管,蒙毅挑开泥封抽出一卷羊皮纸展开,念诵道:“秦
    王特书:王贲对代之战,一举廓清北中国,其功大焉!贲之战场处置,至为得当
    ,大彰秦军战场正道,大显华夏一统大道,各军各将殊堪效法!秦王政二十五年
    秋。”蒙毅读罢,双手捧到了王贲面前道,“如此王书,将军心下当安也。”王
    贲不禁连连拍案:“大哉秦王!大哉秦王也!力行战场正道,何愁天下不一!”
    蒙毅笑道:“然则,山东说秦,依旧虎狼口碑,不亦悲乎?”王贲慨然拍案:“
    蓬间雀喳喳骂词,何碍鲲鹏怒而飞哉!”
    两人一阵大笑,一阵痛饮,又说起了后续事宜。
    蒙毅转述了秦王之意:赵国之赵王迁业已被俘,囚禁于梁山;赵嘉抗秦虽失
    之酷烈,然终究有华夏大义,亦有赵人民心,不用押赴咸阳与亡国之君一道处置
    ,可暂行拘押邯郸疗伤养息,若其心智恢复,日后可领代郡之地。王贲若无异议
    ,可立即实施,秦王书命随后即到。王贲立刻申明,秦王如此处置大合代赵情势
    ,他将妥善安置赵嘉拘押事宜。
    言及军事,蒙毅向王贲知会了西北两边的战事进展:陇西对羌胡之战很是顺
    利,李信与翁仲率大军连续出击,已经聚歼羌胡主力大部,来春将继续追剿羌胡
    余部;北边九原战事尚未发作,然匈奴诸部已经汇聚阴山南麓,随时可能大肆南
    下。末了,蒙毅道:“秦王之意,将军须得有备:来春若九原军情告急,蒙恬将
    立即北上;灭齐战事,秦王还是想要将军南下领军。”王贲笑道:“灭国大战,
    尊兄向未出手。草原之战,王贲也从未尝试过。长史能否转告君上,蒙恬上将军
    依旧灭齐,王贲可就近开赴九原,与匈奴放手大杀一回!”蒙毅一边大笑一边摇
    头道:“兄弟之见,还是各安其所者好也!自错用李信灭楚,秦王便立定了戒除
    侥幸之心。家兄灭国,将军草原,各弃所长,两两试手,秦王还睡得着觉么?”
    两人一阵大笑间,天色已经亮了。
五、松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
    一个冬天,齐国朝野乱得没了头绪。
    秦国大军驻扎巨野泽畔不进不退不战不和,诱发了齐国多方势力的激荡摩擦。齐王田建虽无定见,然大体倾向于丞相后胜的“和秦”动议,却也是谁都知道
    的事实。唯田建之彷徨,使各方都看到了尚存争取齐王实施自家主张之希望,情
    势便愈发地盘根错节交互纠缠。高高在上而动摇不定的齐王之下,三股主流势力
    激烈地明争暗斗着。丞相后胜与历来奉行“和秦安齐”方略的田氏世族力量,一
    直在斡旋与蒙恬大军订立合约,以图最大限度地保存齐国社稷。诸多将军则与田
    氏王族中以孟尝君后裔田炐为轴心的抗秦派结合,主张防患于未然,立即进入举
    国抗秦,并在孟尝君旧日封地薛城聚结了一支五千人的门客义旅,声言效法赵人
    抗秦到底。流亡临淄的亡国世族群最是汹汹躁动,非但已经结成了六千人的抗秦
    义师,且不间断地汇聚王城广场请命,坚执请求齐王发回流民财货以助五国义师。如此三方力量之外,齐国民众也大起波澜。临淄以西不足百里的狄县,有没落
    世族子弟田儋、田横兄弟聚结民众自成万人义军,声言效法田单抗燕誓与齐国共
    存亡。若是寻常时期,此等纷纷擅自成军的状况,决然不能为国府所容。然则当
    此纷乱之时,成军各方皆大义凛然,全然不惧与官府抗争,各地官府自是不敢妄
    动。各方火急禀报临淄,丞相后胜又禀报齐王田建,君臣却都怕秦军未到便激发
    内乱而先自灭亡,只好派出密使多方斡旋,力图使各方相信王室,不要乱了大局。对聚集临淄的逃亡世族,齐王田建与领政的后胜一方也是投鼠忌器。最大的担
    心,是怕这些流亡者变成亡命之徒,铤而走险地行刺权臣或作乱临淄,其时临淄
    城内的数千军兵未必应对得了汹汹流民。于是也只能多方斡旋,一面答应斟酌发
    还流民财货,一面拖延时日设法驱逐这些恨秦又恨齐的祸根。如此一来,任何一
    方都仍旧在气昂昂行事,王室急书也好,丞相号令也好,都没了效用,国事法度
    全然失序,朝局乱成了一锅粥。
    许是天意使然。此年齐国又逢冬旱,整个冬日未曾下得一场大雪,终日艳阳
    高照尘土飞扬,时有红霾黄霾笼罩临淄,动辄旬日不散。齐国本是天下方士渊薮
    ,神秘诡异之学素有传统。遭逢如此天变,各式流言一时大起,纷纷预言齐国久
    享一隅之偏安康乐,而今必遭天谴,将有巨大劫难!流言弥漫,各地盗贼蜂拥而
    生,劫掠世族庄园封地事日日不断。朝野世族惶惶不安,一面纷纷聚结私兵靖乱
    ,一面纷纷上书齐王坚请廓清乱民。后胜手忙脚乱,田建六神无主。左右思忖,
    君臣两人终是一筹莫展。
    “天欲亡齐,孰能奈何!”
    田建两手一摊,将国事全数交给了后胜,再也不见大臣了。
    开春之时,顿弱的齐国探报已经堆满了秦王书房的整整一张大案。
    二月初,嬴政与李斯尉缭通盘浏览了顿弱的所有上书,君臣一致评判:下齐
    火候已到,只要处置得当,齐国完全可能不战而降。从大局着眼,蒙氏祖居齐国
    ,蒙氏一族至今在齐国尚有声望根基,蒙恬是决齐安齐的最佳人选。然则,便在
    秦王书命已经拟就之时,九原传来紧急军报:匈奴单于大肆集结二十余万兵力于
    阴山南麓,欲图春季大举南下,北边危机刻不容缓!君臣连夜密商,嬴政最终拍
    案:“大秦宁可失之于一统脚步稍缓,也不能失之于匈奴破我华夏!蒙恬立即率
    军二十万北上!下齐之战,交王贲将军统领!”李斯尉缭没有丝毫异议,小朝会
    立定决策:蒙毅立即赶赴蓟城宣示王命,秦王亲自赶赴巨野泽部署蒙恬军北上。
    嬴政赶到巨野泽幕府时,蒙恬正拿着斥候军报端详九原地图。
    蒙恬对朝会的决断丝毫没有感到意外,反倒是因为终可与匈奴大战一场而大
    为振作。嬴政凝视着这位少时挚友笑道:“身为上将军而无灭国之战,不亦悲哉!”蒙恬大笑道:“五国已下,齐国一根软肋而已,何如大草原数十万大军搏杀
    ,臣不亦乐乎!”君臣两人大笑了一阵,军事便告了结。教蒙恬出乎意料的是,
    秦王带来了自己的长子扶苏,要蒙恬带着扶苏一起北上磨炼。当一身士兵戎装的
    一个英武少年赳赳大步走到面前行礼时,蒙恬两眼湿润了。
    在秦国的大臣将军中,蒙恬是唯一能与秦王说及家事的君臣友交。蒙恬知道
    ,秦王不立王后,虽然有数十名王妃,已经生下了二十余个王子,但却从来没有
    将任何一个王子交王室官署,依传统法度获得应有的立身待遇。也就是说,所有
    的王子都没有在太子傅官署就学,更没有涉及任何国事磨炼。虽然,目下的秦国
    没有太子傅这一实际就职大臣,然作为职司王族子弟就学的太子傅官署,还是照
    旧存在的。同样,秦王的所有王妃,也都没有交由王室官署登录名籍并确定爵位。而在任何一个邦国,国君的妻妾都是有法定爵位俸禄的,此前的秦国也不例外。蒙恬知道,秦王之所以如此,为的是彻底根除秦国曾经有过的宫廷内乱。然则
    ,蒙恬还是隐隐觉得秦王如此做法有些过犹不及,几次欲图与秦王坦诚说说,都
    因军国大事接踵而来终未一谈。今日陡然得见秦王长公子,蒙恬不禁大觉欣慰,
    心头一热,话语不禁哽咽了。
    “长公子大有气象,大秦社稷安矣!”
    “邦国之安在大道,何在一王子也!”
    嬴政一阵大笑,颇有感喟道:“蒙恬啊,这些王子一直在王室私学发蒙,书
    读了不少,武也练得些许。然则,至今没有任何历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