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靖难天下-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子澄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整理了一下想法,率先发言:“燕王殿下此行,有两种情况,第一如果当真没有接到遗诏,那么应该由各地知府知会他让他回去,也就不用再追究什么了;但如果燕王已经知道遗诏,却装糊涂,一意孤行地话,那可以着各地知府将其擒下,送往京城治罪。各位大人觉得如何?”杨靖拿着茶杯顿了一下,嘴边留过一丝轻轻的笑意,也不说话。
    方孝儒想了想道:“黄大人所言十分不妥,虽然燕王存在抗旨不尊的可能,但他进京毕竟打着探视先皇的旗号,本身以孝道为先,秉着君臣父子的大义。无论如何,将其擒下治罪,会遭受天下舆论的谴责,也坏了今上以孝治天下的方略。万万不可。”杨靖听了方孝儒的话,有意无意地点点头。
    黄子澄又暗骂一声迂腐,在他看来,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朱棣此番入京,说好听的是顶着孝道的大义,但说不好听的实际上就是抗旨不尊。现在天下实力最强的两个藩王,辽王已经被囚应天,只要再找茬除去这个燕王,那皇帝的天下算是坐稳了。其他那些二流实力的王爷,削夺起来轻松平常,只是这些人怎么都想不到这点呢?
    黄子澄还想努力一把道:“方大人此言有些妇人之仁了,太祖皇帝遗诏声明了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好就算燕王没有收到遗诏,本朝规制也规定各地藩王非诏不得擅自离国。无论哪方面燕王如此做皆不合制,拿下他天下谁敢不服?”
    杨靖看着黄子澄气势汹汹的样子,心中好笑,放下茶碗缓缓道:“儿子尽孝道,礼也;藩王擅离国,非制也。这正是燕王要给我们出的两难之居。燕王尽孝说破大天去也占着理,黄大人这么做只会寒了天下人的心,切不可取。”
    黄子澄见杨靖不支持自己的想法,心中虽然恼恨,但也无可奈何,现在朝中杨靖的门生同门最多,俨然是实力派,他的意见自己还没有力量反对。心中虽觉得可惜,脸上立刻换了嘴脸道:“杨大人所言也有道理,只是眼下之局却如何破解?还请杨大人拿个主意。”
    杨靖道:“如此小事,只需七品牙官一名持太祖遗诏以及今上圣旨迎将上去,先嘉许其忠孝,再命其回藩就行了。”
    黄子澄道:“如若燕王一意孤行,执意进京呢?”
    杨靖道:“即使如此,朝廷也不能对他怎样,他只带着八百骑,难道还怕他翻上天去?”
    一旁一直闭目养神,没有言语的刘三吾突然清了清嗓子说道:“堂堂天子还怕皇叔逼宫吗?”此言一出,虽然声音不大,但直撼人心。到底是老家伙,大家不敢说的话也说出来了。黄子澄顿时哑口无言。
    杨靖道:“既然刘老也是这样的意见,是否可以拟旨了?”
    刘三吾道:“方大人文采熠熠,就由大人捉刀吧。”三比一,方孝儒自然乐于担下这个差事。
    建文皇帝用了玉玺,礼部侍郎卓敬带着圣旨火速离京,飞马前去阻截燕王。等两拨人马相遇之时,燕王一人双马的队伍已经过了淮河。
第三卷 谁主沉浮 第三十一章 洪武驾崩(4)
    卓敬在淮河岸边与燕王大辨一日,燕王不听,执意进京,遂挟卓敬于军中,日夜兼程奔应天而来。燕王兵将白袍白幡,每日宿营,燕王南面而泣。
    早有沿途官员将燕王动向报于京城,京师大震。黄子澄再度叫嚣燕王违制,应治罪,帝不许,着驸马都尉梅殷出迎。九月初二,燕王至扬州,命扬州知府备舟以渡。扬州知府阴违之。梅殷得遇燕王,宣旨抚慰,准燕王一人一骑渡江进城吊丧。另一边着左军都督府都督曹国公李景隆督四卫大军陈兵江
    燕王行至江边,望江南旌旗招展,心中戚然。道衍劝道:“殿下千里奔丧,至诚至孝,天下舆论莫不许之。奈何有违皇命,反而授人以柄,斥为不孝。愿殿下养成龙虎之威也,他日风云际会,羽翼高举,则大江可投鞭断流也,今日没必要屑于在此消磨。”
    朱棣感其言,当即下马面向应天跪倒,泣不成声,烧纸以吊。哭完孝,朱棣翻身上马,勒马北去。一场小小的政治危机以朱棣的退却而了却,京师乃至各路藩王都不禁送了一口气。
    一个月过去,孝陵也最终封闭,朝廷专门设孝陵卫以守之。忙了整整一个月各种繁复的宫廷礼仪,朱植这位在京“大藩王”也总算送了一口气,回到家中与老婆孩子过上几天轻松的日子。
    朱植正在后院与白术带着几个孩子玩耍,那边回廊站着杨荣。朱植看见。打趣道:“我的长史大人,你看我也忙了这些天,刚得空陪陪夫人孩子,你真会挑时候。”话虽这样说。但还是放了朱贵,边拿过毛巾擦手,边朝杨荣走去。
    杨荣行了礼道:“打扰王爷天伦,实在不好意思。”
    走人书房。朱植地神情已经变得相当严肃,道:“丧事都办完这些天了,宫中仍然没有一点意思让我回辽东吗?”
    杨荣道:“这个意思暂时看不到,只是皇上又封官了。杨靖、方孝儒、黄子澄都晋了翰林学士。”
    “哦?”朱植应着,看来小侄子刚刚逼退朱棣之后,已经迫不及待地封官许愿,巩固自己的实力了。不过小侄子这么做也没有违背历史的进程,这个翰林学士以及四人辅政正是日后明朝内阁制的雏形。
    朱元璋撤宰相,自己独揽天下权柄,只是像他那样精力丰富。五十多岁还能生孩子地皇帝有几个?操劳了半天,到死的时候也十分郁闷地说自己给累坏了。所以从朱允开始,已经逐渐形成内阁制度。wap;z…z…z…c…n.c…o…m更新最快。到仁宣两代,正是封大学士。建立内阁。如今朱允还略微将这个制度提前了,四位辅政之臣都封了翰林学士。
    朱植道:“哼,此四人不正是行宰相之事吗?只不过分了宰相之权而已。”
    杨荣道:“殿下所见极是。皇上仿佛有些着急了,一下子将方大人、黄大人提到宰辅的位置。”
    这位黄大人日后的位置还要高,权还要重呢,你哪里知道他们君臣所作所为,朱植也不准备明说,反问道:“先不管他们君臣地事,辽东那边最近有没有什么新消息。”
    杨荣道:“正是有来自辽东的消息需要报告殿下。一份明报,一份暗报,殿下要听哪个?”
    朱植微微一笑:“勉仁还跟我卖关子,那就先看看见不得人的事。”
    杨荣道:“小马王来报,开春之后他亲自带领一支殿下的侍卫以追逐鞑子为名深入大漠,终于找到了前元宝藏,起出官银、金条、珠宝等共值三百七十万两白银,如今已经按殿下吩咐秘密运往金州卫的长生岛地窖中存放。此事只有铁长史、郭铭郭大人知道。
    另外为了掩人耳目,铁长史按照殿下的意思,拿出其中价值一百万两的银锭,上报朝廷,请求定夺,估计使者正在进京的路上。”
    朱植点点头道:“好,非常好,有了这笔钱,今年的战船就有了着落了。对于这笔钱要严格保密,派小陈子回去,统领一支本王的亲卫贴身看守,另外再密调一个金州卫地千户去守卫长生岛,所有防卫由小陈子统一负责。这笔宝藏是辽东的生命线,不容有失。
    花这笔钱的时候也要特别小心,可以缓缓而出,不要让其他人察觉。比如水师预算可以报高点,然后扣除去年地支出,剩下的空缺由长生岛补足。使用方面由郭铭具体负责。”
    一口气布置完,朱植仍然在考虑还有什么疏漏之处。杨荣道:“殿下地计划还要小心一个人。这也正是卑职要带给殿下的坏消息。”
    朱植道:“差点忘了,是什么坏消息?”
    杨荣道:“这是辽东都司最新的邸报,那位大都督杨文一到辽东,新官上任三把火,几乎把殿下原来在辽东设定地治军方略全改变。尤其是春耕,昔日殿下命令上五卫只许三成,其他卫最多六成,回家务农,其他人发禄米补偿。
    谁知道这位大都督全改了,他认为辽东如今四方无战事,在辽东推行屯田,废止了殿下的禄米补偿制度,着令所有有田地之人都回家种田。铁长史和叶将军据理力争,最后才争取到上五卫保留五成的将士值班。
    不仅如此,过了春耕,杨文下令将上五卫拆分,从羽林右卫抽出两个千户组成新的义州卫,从定辽中卫、广宁中卫中各抽出一个千户组成新的广宁左卫。又从定辽右卫和铁岭卫各抽出一个千户组成新的复州卫。各位新的指挥使都安插上杨文地人。”
    屯田倒还罢了,朱植一听说杨文竟然拆分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上五卫精兵时。气得一下子就跳了起来。这还了得,经过五年苦心经营,现在辽东的兵马已经训练完毕,而且经过几场大战的洗礼。俨然有了精锐地样子。杨文这样一胡搞,自己所倚重的上五卫精兵已经被抽成了空架子,日后凭什么自保?
    朱植气得脸都发白了,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我五年的心血啊,全部毁于一旦。难道铁铉叶旺他们就允许杨文这样胡搞?”
    杨荣道:“殿下息怒,铁大人和叶将军当然据理力争过,据铁大人递上来的邸报称,杨文以辽东境内太平无事为由,不需要集中那么多精兵。其实这分明是一石二鸟之策,其一,可以分散打击殿下地势力,其二他可以给自己的人加官晋爵。培植自己的嫡系将领。他自己打着如意算盘,怎能理会铁叶两位的劝阻。”
    这些关巧,杨荣不说朱植也能知道。让铁叶二人对抗杨文还是不明智的,他强压着心中的忿懑。接过杨荣递上的茶杯,坐了下来道:“杨文如此苦苦相逼,我们是不是得做点什么?”
    杨荣微微一笑道:“殿下。稍安毋躁,请听荣给殿下分析。此时,我们不但什么事都不能做,而且辽东的铁长史还必须曲意奉承,不能现出不满。殿下你想,怎样做今上才会许殿下回辽东?”
    朱植心中不快,怒道:“我倒真看不出他有这个意思,把我留在京城找个理由废掉算了,我又能如何?”
    杨荣显得胸有成竹,笑容不减道:“殿下,您这是自暴自弃的想法,其实杨文在辽东闹得越凶,对殿下越有利。
    殿下想啊,今上把杨文派去辽东,不就是为了夺军权牵制殿下吗?那只有让他做得很顺利,取得很大的成果之后,才能安今上之心。所以说,只有今上和杨文自觉得已经控制了辽东军权了,殿下才有机会回辽。殿下以为如何?”
    朱植一拍脑门,立刻转怒为喜:“勉仁高见,地确是如此,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那按照勉仁的意思,铁叶二位不但不能与杨文抗争,还要曲与委蛇,做出更大的让步。”
    杨荣道:“对,正是如此。殿下回藩辽东是首要大事,这个时候必须隐忍。殿下在辽东五年无论政务军事,功勋卓著,在军在民都深得人心,又岂是杨文之流小恩小惠能够蒙蔽地?!殿下一定不要着急,杨文在辽东获得的利益越大,殿下离辽东才更进了几分。
    其实这个看法是铁大人首先提出地,他想清楚这一层之后,在杨文拆分上五卫的时候,他并没有极力反对,他还告诉殿下,莫非忘了杨春事乎?”
    杨荣这么一说,朱植更加明白了,蓝玉叛乱时,杨春名为羽林右卫指挥使,但只要朱植振臂一呼,下面的兵将还不是应者云集。那时朱植在军中尚无根基,更何况现在已经在辽东经营数年,军中大小将领那个不是跟朱植从死人堆里钻出来地。
    朱植心中立刻跟明镜似的,转而道:“按照这样的思路,杨文拆分上五卫还有更大的好处。勉仁还记得,在扫平海西女真之后,多了剌鲁、努合里、达真等卫,我们还担心兵力太盛引起朝廷不安,特地想方设法裁撤了几个卫。
    现在杨文这么做,实在是给辽东多扩充了几卫精兵。你看,虽然上五卫人员被分散了,看似实力削弱,但只要找到机会补齐兵马,勤加训练,恢复实力不是难事。而且新扩充的三个卫都是上五卫的老底子,只要训练得当,不又是一支精兵吗?”
    杨荣呵呵一笑道:“殿下明鉴,正是如此,如今辽东兵马数量不变,但卫所又增加到二十二个。骨头都在,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扩充成军。”
    朱植此时信心更加爆炸,你杨文这么做简直是给自己白送来一万五千精兵,如今一切的一切就是如何返回辽东。只要一回辽东,那还不是虎入深山,龙上九天吗?
    朱植连忙吩咐:“对,正是如此,你赶紧写一个方略,让铁鼎石对杨文步步后退,一定要让他尝到更多甜头,但同时队伍的训练也要给我抓紧,等回藩之时看不到三卫精兵,我拿他是问!”
    PS:大家赶紧投推荐票啊,支持辽王回藩。
第三卷 谁主沉浮 幡动心动(1)
    “兵部尚书茹倒了,你知道吗?”应天酒楼之中从来是朝廷消息最快的传播之地。
    “什么?茹大人倒了?因为什么事?”
    “听说是收授贿赂,他担着兵部这几年,据说背后里收授将领贿赂,提拔了十几个指挥使。听说他和老家陕西都指挥使一起倒卖军田得利六千两银子呢!宫里的人说其实茹的事早在太祖帝在位时期就有人揭发了,只是太祖隐忍不发,留给今上立威的。昨天后晌,锦衣卫抄的家。”
    “我的老天,没想到今上如此雷厉风行……”
    朱植可不相信市井上流传的这些鬼话,什么老朱留给小朱立威,六千两银子就抓人查办?如果这样京城里的官不得被收拾了几轮了,这分明是利用利用贪污这个借口剪除朱棣的羽翼吧。
    当年在京之时,朱植通过朝中奏事等等风向,试出了茹是燕王的人。既然朱植都知道了,太子党方面岂会不知道?只是朱元璋尸骨未寒,建文就用如此雷霆的手法拿下茹倒是让人有些惊讶。
    茹被系第三天,宫中发表旨意,远兵部侍郎齐泰出任兵部尚书,同参政事。朱植放下朝廷下发的旨抄,该来的都来了,靖难这场大宴各路人马终于粉墨登场。
    这位齐泰在朝中颇有能名。原来他叫齐德,因为陪着朱洪武去了趟祭天而得到了老头的信任,亲自改名为齐泰。后来朱元璋想把他提拔为兵部左侍郎。为他举行了一场单独面试,询问边界将领地名字,齐泰不慌不忙,从东说到西。从南说到北,毫无遗漏,得了满分。之后又问各地的形势,齐泰这次没有说话。从袖子里拿出一本手册,上面的记载十分详细。朱元璋十分惊讶,大为欣赏。
    能在众多官员中脱颖而出爬到帝国权力的最顶峰,当然不仅仅因为有能力,刘三吾当宰辅是因为人家德高望重,朱元璋都尊之为先生;杨靖当宰辅是因为人家是太子嫡系,又力保过皇太孙,而且同时还是朝中最强地实力派;方孝儒是帝王师当然是要当宰辅了;黄子澄是皇上的发小死党。
    那么齐泰呢,他又是黄子澄的死党,同为洪武十八年进士。在中国历来的五大关系网中排名第二——同学关系。而且他还很具有点“军事能力”当然被建文和黄子澄视为强援。wap;z…z…z…c…n.c…o…m更新最快。除此之外关键还有一点,齐泰是削藩地坚定主张者。
    今年的秋天姗姗来迟,过了九月。树上的鸣蝉仍然吱吱地嚷着,真是活见鬼了。当上了皇帝。终于站在了权力最顶峰的朱允却丝毫高兴不起来,二十岁已经成年了,经过长期儒家礼教的训练。他自问已经可以承托起整个帝国的命运。但爷爷的突然去世,让他又觉得心中空落落的。
    朱允把玩着手中的玉佩,凝望着御花园中独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