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亮剑-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你过去发表过什么作品吗?他说没有。再问他写过什么作品,他也说没有。问他现在从事什么职业,他说“下海”了,搞石油设计。我不由得看了看那一大摞厚厚的书稿,心想真看不出这是个商人,怎么看怎么像个穿便服的军人。
  我接过稿子,用了3天的时间读了第一遍。说实在的,当编辑快20年了,看的小说不能说少了,能让我兴奋的不是很多。有的小说,包括一些有名望的作家的小说,写得很纯熟,写得很匠气,人物故事都还可以,甚至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可就是叫人兴奋不起来。《亮剑》中有些段落却叫我这样的职业读者拍案叫绝。它有一股气,有一种冲击力,虽然它并不是很纯熟,并不是很完美。
  带着一种编辑的欣喜,我把作者都梁请来,在出版社旁边的一个饭馆和他交换意见。这个作者实在有点特殊,他不喝酒,只抽一种一元多钱一包的烟。给他谈意见,他不像有的作者那样认真地记录。对我的意见,有些他接受,有些却不肯接受。我希望他改一稿后再送审,他同意了。
  都梁很快改出了一稿,佘开国副社长和程步待社长在很短的时间里看完了书稿。大家的一致意见是,这部小说写活了一个英雄,写活了一个将军,为中国军事文学的画廊里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同时也觉得这部书稿还有值得商榷和修改的地方,还有必要让这个作者“爬爬坡”。他们又把都梁请来交换意见,给他出谋划策。
  经过多次的交流,我对他的身世也有了一点了解。他出身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很小的时候就当了兵。在坦克部队服役几年后回到北京,先是在一个国营单位上班,后来就下了“海”,生意做得还可以。
  创作这本书的经历很奇特。说创作的周期长,他酝酿了很多年,许多人物早已烂熟于胸;说创作周期短,他只写了8个月,而且都是用业余时间——白天做生意晚上写,甚至在老人的病床前写。能写出这部书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说偶然,创作的直接动因是因为打赌:他和朋友聊天,把当今的小说骂了个遍。朋友就说,你别光说人家的不行,你写一部出来看看。他说,写就写!于是,他写起了小说,并且是一气呵成。——说必然,他对我党我军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人物有过很认真的研究,对苏联共产党及其军队的历史也有十多年的研究和思考,对文学作品的痴迷则是从十几岁就开始了的。
  小说写成以后,他先送一家出版社。人家听说他“下海”了,要他出几万块钱。他说,扯谈吧,不够出版水平我就不出了。又找了一家出版社一放了几个月如泥牛入海。最后才找到了我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书稿经过3次修改,在新千年的钟声敲响之前付印了。设计封面时,按照惯例,书勒口上要印一个作者近照和小传,我请都梁准备一下。他说:“不要了吧,我不想露面。”因此,现在书上既无作者照片,也无作者介绍,甚至连序、跋、后记之类的点缀也没有。
  出版后,反响十分强烈。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联合在京举行研讨会,二十多位作家、评论家都认为这是一部期望已久的具有突破意义的力作,一部不落俗套的小说,一部阳刚气十足的英雄小说,是男人写的,写男人的,写给男人看的。小说既有古代小说的传奇色彩,又吸收了现代外国小说的一些手法,是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在这部小说中,英雄与历史的关系是全新的,英雄不是在顺应历史中消失自我,而是在审视历史中时刻把握着自我。小说没有回避矛盾,不粉饰,不盲从,内涵十分丰厚。可以说,《亮剑》在英雄性格与凝重历史的统一方面达到了一种匠心独运的新高度。
  研讨会结束的当晚,都梁给我打电话,只说了一句话:“看来我们这一年都没有白忙活。”
    名家推荐书评 英雄悲歌《亮剑》读后感
     更新时间:2009…5…25 9:46:41 本章字数:1055
  文/小庆
  作为都梁的朋友,我有幸较早地拜读到小说《亮剑》的手稿。随着人物、情节的展开,一股股巨大的冲击波撼人心魄,使人不由得随着书中人物命运的变迁而扼腕痛惜、悲愤不已。
  作为远离军事远离文学的圈外人,《亮剑》首先吸引我的是好看、精彩,而且“彩点”可说是俯拾即是、信手拈来。第一章即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精彩的战斗画面,使毫无军事常识的人也能清楚地了解战场地势、敌我双方的部署及指挥员们的战术意图等等,而不仅仅是“外行看热闹”。在与日军的白刃战中,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却又合情合理的拼杀画面,紧张、刺激而又引人入胜,使人甚至从惨烈中也能体味到军事艺术的魅力。和平年代生活平静,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往往容易落俗套。难得的是《亮剑》为我们安排出一个又一个好看的场景、一段又一段好听的故事。无论是特种兵训练、大炮战、叛逃事件,还是“文革”中的武斗,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结局,读来总是兴致盎然。《亮剑》人物性格极为鲜明。主人公李云龙身经百战,性情暴烈,在渴望嗜血的拼杀中,在为战友之死的复仇中,表现出一种铁血军人不计生死、要压倒一切的霸气;在“文革”中面对“造反派”的挑衅,亦表现出一位将军不怒而威、咄咄逼人的气势;面对“专政”铁拳的淫威,为捍卫军人的尊严,铮铮铁骨宁折不弯。“伟哉,上将军!”但李云龙又绝非一介武夫,他大智大勇,时而还流露出中国农民式的狡猾与狭隘。大闹“聚仙楼”、腰缠炸药赴“鸿门”以及“文革”中吃忆苦饭等都有其上乘的表演。他为人正直刚烈,从不媚上,对百姓的疾苦却有一颗滚烫的心。由1960年“大饥荒”引发的他对老区人民的真挚感情以及对这场灾难的思考,读来令人唏嘘不已。作者在着力刻画李云龙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个英雄的群体。他们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无论是战争年代为救受伤的师长拔枪逼迫医生的下级军官,还是“两头冒尖”、嗷嗷叫的战士;无论是和平时期拍案而起、奋不顾身的将军赵刚、丁伟,还是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妻子们,这些“硬汉”的形象犹如一组高耸的群雕,威风凛凛,气势逼人。在这个群体中还有一位铮铮铁骨的知识分子——田墨轩。作为能预知未来的智者,他完全可以躲避灾难,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促使他纵然粉身碎骨,也要警醒国人。在“小人”猖獗的劳改农场里,他也依然我行我素、高风亮节。这是一曲英雄悲歌。我为这些曾经创造辉煌而今却已悄然逝去的英雄们痛惜不已。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宋朝初年花蕊夫人的名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在当今这个年代,我们更渴望英雄,渴望他们再创辉煌。
    名家推荐书评 编辑精彩推荐及作者简介
     更新时间:2009…5…25 9:46:41 本章字数:443
  本书是新派作家退伍军人都梁的**作,本书开创全新概念战争小说之先河——“市场化风格的战争故事”,一经推出就博得了广大读者的称赞,成为当代最畅销小说之一,其同名电视剧也正在全国各地热播!
  故事内容是讲述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最后离开人世。书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
  在浮躁、冷漠、物质的社会背景下,本书将让你感受到李云龙与他的战友们那真挚、纯洁和坚定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全书不仅仅流于对悲情的赞叹,更对过去进行了质疑与反思。掩卷沉思,另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都梁,50年代出生,做过教师、公务员、公司经理、石油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自由撰稿人。
  2000年1月出版长篇小说《亮剑》。同名电视连续剧由海润影视传播忪司拍摄。
  2001年12月发表26集电视连续剧剧本《血色浪漫》,由润亚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拍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