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风流-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一十一章横刀立马
烟尘滚滚中,很难看得清汹涌而来的吐蕃军究竟有多少的兵力,可就那烟尘的规模而论,两路吐蕃军的总兵力加起来绝对不会少于四万人马,别说两路齐至了,哪怕只有一路杀来,也绝不是师老兵疲的李显所部能抗衡得了的,纵使有着一道布哈河为屏障,却也万难挡得住吐蕃大军的兵锋,毫无疑问,在这等情形下,留下来断后其实就是送死的代名词罢了,可一众大唐将领们却无一退缩,个个抢着要玩命一搏,此情此景叫李显又如何能不感动万分的,只不过感动归感动,却不会因此而影响到李显对局势的推断能力。
从布哈河口到昆仑垭口还有足足三天的路程,当然了,这三天指的是策马急行的脚程,若是步行的话,少说也得大半个月的时间,距离确实不算短,若是真要逃,凭着照夜狮子马的神骏,李显自忖能顺利地甩开追兵,然则照夜狮子马就一匹,除了李显自己能逃走外,其他将士们怕都难以逃过此劫,哪怕李显早已另有安排,也恐难以更改这等悲惨之结局,而这显然不是李显所愿意面对的结果,无论是为了将来的大计着想,还是为了一众将士们的忠诚之心,李显都必须而且只能赌上一把大的了。
“全军听令,后退一百步,下马结阵!”
眼瞅着吐蕃大军先锋已冲到离对岸不过一里半的距离上,李显不敢也不能再犹豫了,一扬手,止住了诸将们的请愿,面色坚毅无比地下令道。
“殿下……”
李显此令一下,诸将全都傻了眼,茫然不知所谓,唯有宁远将军赵朴初反应最快,忙一张口,便待要再进言上一番。
“不必多言,孤意已决,行动!”
大敌将至,李显没时间,也没耐心去解释个中蹊跷,不等赵朴初将话说完,已毫不客气地一挥手,以不容置疑的口气下令道。
“是,末将等遵命!”
这一路行来,李显屡创奇迹,诸将对李显之能自是尽皆心服口服,此时见李显决心已下,自不敢再劝,各自躬身应了诺,依令后退布阵不迭,而李显则单人独骑地立于河岸边,一派单人可当百万军之从容气度。
“过河,杀光唐贼!”
吐蕃大军来得极快,最先赶到河边的是东面冲来的一支人数约莫三千的先锋大队,领军的是一名千户长,此人或许是一路急追得气闷无比之故,这一见李显单人独骑地立于对岸,也不管其中是否有诈,呼喝着便一马当先地冲进了河水里,气势汹汹地向对岸冲去,大有一鼓作气将李显就此拿下之气势。
送死的来了!眼瞅着吐蕃军先锋马不停蹄地发动了冲锋,李显的脸上立马露出了丝冰冷的笑意,可手底下却是一点都不慢,行云流水般地取下腰间的大铁弓,搭上三支雕羽箭,深吸了口气,拉满了弓弦,微一吐气,一声弦响之后,便见三支羽箭急若流星般地飚射而出,速度之快,竟鼓荡出了尖锐得惊人至极的破空之声,生生将数千人抢渡的声浪压了下去。
“嗡……”
羽箭激射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些,快得尖锐而巨大的轰鸣声刚刚响起,三支羽箭便已几乎同时命中了目标——吐蕃先锋大将马死、人亡,紧随其后的打旗兵手中粗如儿臂的旗杆拦腰而断,黑色先锋大旗飘落在滚滚的河水中,起起伏伏地顺水漂向了远处。
“嘶嘶……”
李显单人独骑立于河岸边的身影着实是太醒目了些,其张弓搭箭的动作自是全都落入了吐蕃众将士的眼中,然则却并无多少人将之放在心上,毕竟从李显所站的位置算起,离众人少说也有一百四十步左右的距离,这等距离虽尚在硬弓的射程之内,不过么,箭支射到此处,基本上也就是强弩之末了的,杀伤力虽有,却也有限得很,然则众人却万万想不到李显一个连珠三箭之下,竟能取得如此可怕的战果,霎那间原本正兴奋地在河水中奋勇涉渡的吐蕃诸军全都被震得呆若木鸡一般,倒吸气之声响成了一片。
“本王在此,何人敢来一战!”
眼瞅着一众群龙无首的吐蕃官兵傻愣愣地站在河水中,李显一摆手中的青龙偃月刀,气运丹田,爆出了一声震天的大吼,音量之大,简直如同雷霆暴虐一般惊人。
“殿下威武,殿下威武!”
列阵站在李显后方百步外的唐军官兵一见自家主帅如此神威,自是不用有人起头,齐刷刷地便嘶吼了起来,声浪喧天中,杀气冲霄而起,哪还有一丝疲兵之模样。
当先杀到的吐蕃先锋人数不过与唐军相当而已,先前之所以无视唐军布阵以待的情形发动强渡,不过是因着一鼓作气拿下唐军的思想在作祟罢了,此时见主将已死,而唐军气势又正旺,自是全都起了疑虑之心,哪还有先前抢渡之勇气,乱纷纷地便全都又退缩回了岸边,那等乱象一出,生生令得从南面赶来的吐蕃骑军也就此失去了一鼓作气冲过河对岸的机会,不得不在离河岸稍远之处停下了狂奔的战马。
大军冲锋最忌讳的便是半道上骤然停顿,只因如此一来,原本激荡的士气必将因此而跌落至谷底,倘若再加上各部互不统属的话,那可就是彻底玩完了,好在此际与唐军之间隔着条布哈河,无需担心唐军趁势进袭,否则的话,此时的两路吐蕃先锋骑军只怕都难逃一败,哪怕两部加起来的兵力足足比唐军多了一部有余,也绝然改变不了惨败之命运。
“呜呜……”
后续赶到的两路吐蕃大军中显然有能人,对于眼下这等纷乱的局面似乎相当的不满,一阵紧似一阵的号角声凄厉地鸣响着,原本乱成一团的两路吐蕃先锋骑军闻令则动,很快便有如百川入海一般地汇入了后方的本阵之中,前后不过仅仅一柱香的时间而已,两路吐蕃大军已顺利地整合了起来,一个气度恢弘的大阵便已出现在离河百步之远处。
噶尔?钦陵?果然是这厮!李显始终在默默地观察着吐蕃军的动态,这一见吐蕃军如此快地便整顿好了阵型,心中不由地便是一沉,再一看其中军大髦上的徽号,立马便判断出了吐蕃大军主帅的身份,脸色虽平静依旧,可心里头却是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些日子以来,李显挥军纵横青海,大小血战无数,始终握有主动之权,或者说李显自认主动权在握,可自打先前那场血战之后,李显这才惊觉事情似乎不像自己所想的那般乐观,别的不说,至少声东击西的撤退方案十有八九已被噶尔?钦陵识破,否则的话,便无法解释噶尔?钦陵为何能如此迅速地赶到此地,若不是唐军在最短时间里便击溃了三员吐蕃勇将的阻截,此时的唐军只怕已是彻底玩完了的,面对着这等强人,李显实是不敢再有丝毫的小觑之心,然则李显也不是个怕事之辈,既然一战已是不免,李显自不肯有丝毫示弱的表现,不管内心如何波澜起伏,端坐在马背上的身姿却依旧挺拔如故,静静地等待着吐蕃军的下一步行动。
“哒。哒、哒……”
吐蕃军并没让李显久等,阵型刚一整顿好,就见一名骑将不慌不忙地策马走出了中军,空着手不紧不慢地向着河岸行去,此时此刻双方加起来数万大军一片死寂,天地间唯有那有如鼓点般清脆的马蹄声在轻轻地响着。
好一员大将,这厮十有八九便是噶尔?钦陵了!李显眼神过人,尽管那名骑将还远在两百步开外,可李显却已看清了其之仪容,虽素未谋面,可李显却能凭此肯定对方之身份,只因此人身上那等从容之气度实非常人所能拥有,纵观李显所熟知的大唐诸般名将里,也就只有李绩、苏定方、裴行俭等寥寥数人能有此气质。
“对岸可是大唐周王殿下么?某家噶尔?钦陵在此有礼了。”
那员骑将策马来到了河岸边,面带微笑地对着河对岸的李显拱了拱手,声线平和地寒暄了一句,虽没见其如何作势,可那话语声却有如在李显身前述说一般,浑然无视了彼此间四十丈之遥的距离。
呵呵,好高明的内力修为,这厮果然不简单!李显本身便是内外兼修之人,一身内力虽尚未修到巅峰之境,可也差得不远了,自是能明了对方的了得之处,虽有些惊异,可也没太在意,这便笑着还了个礼道:“小王正是李显,久仰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英雄了得,佩服,佩服。”
“殿下过誉了,某愧不敢受,殿下乃金贵之人,既来敝国做客,还请多留几日,容某略尽地主之谊方好。”
李显的回答同样是平淡中见真功夫,一点都不比噶尔?钦陵逊色丝毫,这手能耐一出,噶尔?钦陵眼神里立马闪过了一丝的精芒,但却并没有旁的表示,只是笑呵呵地提出了个邀请,其神态就跟老友相邀一般轻松自如,丝毫不见半点的杀戮之气。
“多谢将军美意,只是小王出门久了,有些恋家,改日当再来拜访将军,不劳远送,将军还是请回罢。”噶尔?钦陵要玩气度,李显自是不遑多让,哈哈一笑,意有所指地回了一句道。
“改日不如撞日,殿下还是留下来好了,总不能让唐皇说某家失礼罢,殿下,您说呢?”噶尔?钦陵显然是听懂了李显话里的意思,不过么,却丝毫都不因之而动怒,依旧是好言好语地劝说着,脸上还满是歉意的表情,似乎李显不留下来便是对不起其之盛情一般无二。
呵,这老小子想作甚?不战而屈人之兵么?不对,其中有诈!李显突地想起了一事,心头立马便是一沉……
第二百一十二章虚虚实实(上)
虽说彼此只是第一次见面,可李显却敏锐地发现噶尔?钦陵与自己其实是同一类人,那便是断然不会浪费精力去做些无用功,很显然,噶尔?钦陵在明知道言语压根儿不可能动摇自己的情况下,还说了那么多的废话,就只意味着一件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至于伏兵么,也很好判断,十有八九便是来自乌海城!
“将军一路相送之情孤自会牢记在心,而今分别在即,小王确也颇有不舍,奈何聚散本是缘,他日再续前缘也不错,将军请回罢,孤谢过了。”
想明白了噶尔?钦陵的埋伏之后,李显自不愿再与其多瞎扯,这便哈哈一笑,拱手应答了一声,一拧马首,作势便要回归本阵。
“殿下且慢,某尚有一言相告。”
一见李显要走,噶尔?钦陵立马便推断出李显怕是已猜到了乌海城之兵的动向,可也并不在意,这便笑呵呵地出言挽留了一句道。
“哦,将军还有甚要交待的么?若是留客的话,那就不必再说了,孤去意已决,实难更易。”
李显此番之所以下令全军下马列阵,并非真打算在此死守,如此行事的目的其实就只有一个,那便是摆出一副打算半渡而击的架势,以行积蓄马力之实,经前头这么番折腾下来,马力已是恢复了一些,可尚不足以支撑全军狂奔而去之用,再者,依李显算来,乌海城的兵马也不太可能那么快便能赶到,自是不怎么急着离去,这便笑呵呵地调侃了噶尔?钦陵一句道。
“殿下果然豪气,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率性而为,呵呵,某佩服之至,只是某忝为主人,若是没甚表示,岂不令天下人寒了心,殿下还是留下来的好,若不然,乱军之中,某亦很难保证殿下之安全,殿下又何必让某为难呢?”噶尔?钦陵依旧笑得极为和蔼,只是话语却不再平和,而是威胁之锋芒毕露无遗。
“哈哈哈……,将军果真是好客之人,不但亲自率如此多人前来为孤送行,还派了乌海之兵前来送礼,小王实在是感激不尽,笑纳了,笑纳了,告辞,告辞!”
眼瞅着噶尔?钦陵已是图穷匕见,李显不由地便哈哈大笑了起来,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接点明了噶尔?钦陵的后着之所在。
“好说,好说,殿下既知乌海军已过了河,那就该知晓贵部已是瓮中之鳖,又何必再垂死挣扎,多造杀孽又是何苦来哉,某深为将军所部不值。”噶尔?钦陵先前便已猜到李显识破了自己的埋伏,此时听得李显当众点破,却也不恼,只是以陈述事实的口气说了一番,只不过这番话说的声音显然响了些,传得极远,很显然,这话不止是说给李显听的,更多的则是说给列阵待命的唐军官兵们听的,其用意只有一个,那便是打击李显所部的士气,并顺便离间一下李显与手下将士们之间的关系。
“呵呵,那就不劳将军费心了,本王去矣,将军若是嫌所送之礼太轻,不妨便全军过河来追好了,莫怪本王言之不预!”估摸着时间也该差不多了,李显自不想在原地等着吐蕃军两路夹击,这便呵呵一笑,丢下句高深莫测的话语之后,也不再给噶尔?钦陵出言的机会,纵马便奔回了本阵,一声令下,已休息了大半个时辰的唐军官兵纷纷翻身上了马背,向着昆仑垭口所在的方向纵马疾驰而去。
唐军这么一走,登时便给噶尔?钦陵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追还是不追?不追么,那就只能坐看李显就此逃之夭夭了,先不说心中一口恶气难出,就说万一明年唐军发动春季攻势的话,没有李显这张底牌在手,又该拿啥去抵挡唐军的强大攻势?追么,真要是李显所言的埋伏是确有其事的话,这么直接追将下去,万一有个闪失,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噶尔?钦陵早在六天前便已接到了安插在于阗的密探发回来的飞鹰传书,自是知晓尉迟伏阇雄已叛,到如今只怕整个于阗境内的吐蕃军已是全灭了的,很难担保唐军李谨行所部会不会连同于阗人一道悄然潜入昆仑垭口,打己方一个伏击。
追,不能就这么平白放走了李显!噶尔?钦陵到底不是等闲之辈,心中虽有疑虑,却并不打算改变初衷,趁着策马赶回本阵的短短一分多钟的空档,噶尔?钦陵便已将各种可能性通盘考虑了一遍,末了还是下定了追击的决心,高声喝令全军渡河之余,也没忘派出传讯飞鹰,命令乌海军加速向昆仑山垭口冲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追上李显所部,只是在这一系列的命令中,噶尔?钦陵却留了个心眼——他并没有率部与乌海方面的追兵会合,而是落后数里之地,吊在了乌海军的后头,摆出一副随时准备应付唐军可能冒出来的伏击之架势。
乌海只是座小城,常住居民极少,可地理位置却极为重要,乃是唐蕃古道上一个重要关卡,也是吐蕃人控制吐谷浑的战略要地,其驻军规模自是不小,原本有守军足足近万人之多,只是年初被薛仁贵大军扫荡了一把之后,此城大半残破,守军人数也因此少了一半,如今只有五千之数,领军大将万户长平仁赤赞正是当初被薛仁贵打得大败的那位主儿,此人生性残暴而又多疑,与噶尔?钦陵并非出自一系;而是已故副相论查莫的堂弟,此番领命从布哈河上游渡河合围李显所部,可没等其率部赶到战场,半道上便接到了噶尔?钦陵传来的严令,说李显所部已仓皇向昆仑山垭口逃窜了去,命令其率部急赶直追,又言将自率大军尾随追击接应,平仁赤赞不得不率部改道向昆仑垭口冲去,一路急赶之下,终于在天将擦黑之际,追到了离李显所部不到三里之地的距离上。
平仁赤赞与唐军先后交过两次手,皆以惨败而告终——先是在布哈河口野战时,被薛仁贵所部打得大败亏输,接着在乌海城守卫战中,再次不敌唐军的强攻,三天里连败了两回,所部兵马元气大伤,以致于后头的大非川之战都没能去参与,其人对唐军的战斗力一向忌惮得紧,这会儿眼瞅着天已将黑,生恐被唐军打埋伏之下,竟不顾噶尔?钦陵的死命令,擅自压下了追击的速度,只肯缓缓地吊在李显所部后头,亦步亦趋地追着,却不肯冲上去与李显所部玩命,两支骑军就这么很有默契地相距三里之遥地追逐着,一直到天彻底黑将下来,这才各自安营扎寨不提,噶尔?钦陵明知道平仁赤赞有着偷奸滑赖的嫌疑,却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