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风流-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一丢,毫不客气地叱责了一番。
“六哥说的是,如今的朝风堪忧啊,若不改观,将来必有奇祸,罢了,此时言之尚早,待六哥青云直上时,再做计较也不迟。”李显三世为人,对大唐的各种弊端自是远比李贤来得清楚,心中同样也有着无穷的感慨,只不过李显很清楚这些事情急是急不得的,也不可能靠发牢骚便能改变现状,这一见李贤脸色不愉,便笑着宽慰了几句道。
“嗯,不说这个了,来,接着下棋,为兄今日定要胜了此局不可!”李贤性子是有些傲,可对于事情的轻重缓急却还是知道的,发了发牢骚之后,也不想再多谈武家之事,这便将话题引回到了棋盘上。
“六哥有此雄心,小弟自当奉陪到底,只是……”李显话说到半截便就此停了下来,一副欲言又止之状。
“嗯?”李贤一听李显此言颇为蹊跷,眉头不由地便皱了起来,等了好一阵子,也没见李显接着往下说,心头的疑云大起,再一看李显满脸似笑非笑的样子,李贤猛然醒悟了过来,对着侍候在殿中的一众人等挥了下手,冷哼了一声道:“尔等全都退下!”
“诺。”
李贤生性威严,他既下了令,一众人等自是不敢怠慢,各自躬身应了诺,全都退出了殿堂,空旷的大殿里就只剩小哥俩相对而坐。
“七弟,此际清静,有甚话便明说了罢,为兄实不耐猜哑谜。”李贤的性子偏急,一待殿中诸人退下之后,便有些子不耐烦地追问了起来。
李显并没有急着说些甚子,只是淡然一笑道:“六哥,小弟有一事存疑已久,难释于心,还请六哥赐教。”
“哦?何事?”李贤实在是猜不出李显的葫芦里卖的是啥药,眉头不由地便紧锁了起来,有些不悦地挥了下手道。
“六哥,那武惟良、武怀运可得母后之欢心乎?”李显面色一肃,缓缓地开口道。
“这个……”李贤显然没想到李显居然问的是这么个“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不由地便愣了一下,狐疑地看了看李显,却无法从李显的脸色里瞧出甚端倪来,一时间满心眼里全是疑惑,却又不好多问,只能是不耐地回答了一句道:“母后素来不喜此二人,若非如此,又怎会全都发到外地为官,为兄虽不清楚内里之详情,可旁观之下,还是能看出几分的,怎么,七弟以为明日之宴请有蹊跷么?”
“嗯,是有蹊跷!”
这些日子以来,李显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应对武后的杀机,奈何手下无人,纵有千般计谋亦是枉然,如今事已将近,李显不得不提前透露出些端倪,就是想看看李贤那头能否帮得上忙。
“什么?那二武欲造乱么?这如何可能?”李贤一听之下,不由地大吃了一惊,瞪圆了眼,满面惊诧地追问了起来。
“六哥误会了,不是那二武有此贼胆,而是有人欲趁夜宴之际嫁祸于其!”李显一脸平静地回答道。
“这……,七弟是说……”李贤并非傻子,宫里的暧昧情况他自然也都看在了眼里,此时听李显如此明显之暗示,自是隐约摸到了真相的边缘,心一惊,人便豁然而起,手指着行宫主殿的方向,嘶嘶哎哎地说不出句完整的话来,惊怒之色溢于言表。
“嗯。”李显没有多解释,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这,这不可能,孤不信!”李贤说到底并不是个心狠手辣之辈,自是不敢相信天下居然有如此狠辣之人,哪怕李显的表示已是如此之肯定,李贤还是不敢确信真有其事。
不信?嘿,好一个不信,前世那会儿您老一直到死都不信那婆娘会如此心黑手辣,可结果如何呢?您老不过白死罢了!李显对李贤的性格自是了若指掌,知晓其脾气虽不算太好,可本性却偏正直,不平则鸣,才干虽有,机变不足,脸皮既不够厚,心也不够黑,当一个承平天子的话,足可称为明君,可惜遇到了武后那等心黑手更黑之人,若无意外,李贤也就只不过是武后登上大宝的一块垫脚石而已。
“六哥可曾听过宫中传言,说是父皇一回京师,便将册立魏国夫人为魏贵妃。”李显既然决定寻求李贤的帮助,自是不会过多地隐瞒自个儿的想法,当然了,有关个人机密的事情李显是绝对不会说起的。
“不错,为兄确有耳闻,只是这又如何?”李贤焦躁地在殿中来回踱了几步,脸色阴沉无比地反问道。
“蹊跷便出在这上头,六哥还记得当年的王皇后、萧淑妃是如何死的么?”李显冷笑了一声道。
“啊,这……”
王皇后与萧淑妃死的时候李贤尚且年幼,自是不曾亲眼见过,可对于二人死状之惨却是没少听人说起过,一想起所谓的“骨醉”,李贤情不自禁地便打了个哆嗦,眼中的惊恐之色一闪而过。
“六哥,那贺兰氏恃宠而骄,每每以美色诱惑父皇,已是犯了母后的大忌,焉能有活路哉,之所以不除,只是时机未到罢了,而今,那二武既来,顶罪之人已有,是到了动手的时候了,嘿,前番弟与六哥回京之时仁心殿那一幕兄长可还记得么?”李显并不因李贤惊悸而沉默,而是趁热打铁地接着分析道。
“仁心殿?七弟的意思是……”
一听李显提起了仁心殿,李贤的眼神立马便闪烁了起来,脸上布满了阴霾,咬着牙关想了想,不太确定地问了半截子话。
“小弟即使不说,六哥想必也已猜到了,不错,是时若是你我兄弟与那贺兰氏稍有冲突,那便无需二武来此顶缸了。”李显阴冷地一笑,将心中的结论毫不掩饰地捅了出来。
“顶缸?顶缸!好一个顶缸!”李贤本性聪慧过人,只一听李显的说法,便已明白了事情的关窍之所在,脸色瞬间便黑了下去,牙关紧咬,面皮子抽搐个不停,良久之后,这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句话来,显然心中的怨怒之气已聚集到了爆发的边缘。
“七弟打算如何做?”李贤如同暴怒的狮子一般,在大殿里狂乱地来回踱着步,良久不发一言,半晌之后,猛然立住了脚,一脸坚毅状地问了一句道。
如何做?这个问题李显这些日子来早已不知思考过多少回了,办法想了无数,可却没有一条能做到万无一失的,再者,李显也不敢百分百地确定武后一定会在这场夜宴上出手,更别说确定武后的手段何在,要想拿出个绝佳的方案几乎是不可能之事,别说李显了,便是神仙至此,也断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的,面对着决心已下的李贤,李显一反先前的激昂,就此陷入了沉默的思考之中……
七十四章夜宴(三)
认定武后将在夜宴上动手虽说仅仅只是出自李显的猜测,并无实据,可却也不是无根据的胡猜,理由么,说来也简单,武后欲除掉贺兰敏月这个争宠后宫之敌已是确定无疑之事,差别只在何时又是以何种方式出手罢了,就目下的状况而言,宫中显不是下手的好地儿,只因贺兰敏月常伴帝驾,稍有不慎便会露出破绽,以武后的精明,自不会去冒那个风险,然则此番夜宴却给了武后一个下手的良机,甚至连替罪羊都不必专门去找,武惟良、武怀运这对哥俩便是现成的人选,至于手法么,也就一个——下毒!
下毒虽是寻常招式,可却好用得很,只因此番夜宴乃是家宴,按常理来说,与宴诸人自当按地位高低分别入座,无论怎么算,贺兰敏月都不可能与高宗同桌,只能是与其母韩国夫人并座,如此一来,只要能在其中的某一道菜上做些手脚,便可将这对母女一并除去,却又不会伤到其余人等,显然比起派刺客等手法来得管用了许多,也不至于露出太大的破绽,毫无疑问,武后不动手便罢,一旦动手也就只能是采用下毒这么个手法。
套路都是老套路,招式也没啥出奇之处,以李显的智商,稍加推断便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然则说到要从中渔利却又是另一回事了——对于李显来说,此番夜宴最佳的结果无非是韩国夫人死而贺兰敏月活,顺带着借势将二武老小全部赶尽杀绝,既绝了武后将来将诸武子弟引入朝堂的可能性,又可为武后留下一个恨意满怀的情敌,这等设想虽美妙,可惜实现的可能性极低,关键的关键便在于李显既无法确知武后会安排在哪一道菜上做文章,也无法确知武后指使的凶手是何人,这等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对应的计划实在是难以拿捏,饶是李显智计过人,可算来算去地推演了许久,却还是找不到一个妥善的法子。
“七弟,你究竟有何谋划,还请说将出来好了。”眼瞅着李显沉默了半天都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李贤自是颇为不耐,气恼地挥了挥手,逼问了一句道。
“六哥,此事重大,小弟也无太多的想头,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随机应变罢。”这一见李贤发了急,李显心中无奈至极,只得苦笑着回答道。
“随机应变?这……”李贤没想到李显想了如此久,居然连一个准主意都拿不出来,登时便瞪圆了眼,似欲发作,可到了底儿还是强忍了下来,一甩大袖子,焦躁地来回踱了几步,而后气鼓鼓地端坐了下来,沉着脸不吭气了——也不怨李贤着恼,要怪只能怪李显先前将事情说得活灵活现的,宛若智珠在握一般,李贤自然是指望着李显能拿出个渔利的好办法,却没想到李显沉默了老半天,就冒出这么一句不咸不淡的话来,愣是令李贤满腔的希望全都化成了泡影,不恼火中烧才怪了。
“六哥,兹事重大,非比寻常,你我兄弟明日前去赴宴,断不可掉以轻心,须提防有小人暗中作祟,银针等物还是莫要忘了得好。”未能找到利用此事的法子,别说李贤丧气,便是李显自己也是一样,可不管怎么说,安全还是排在第一位的,李显也只能是强打着精神,提醒了李贤一句。
“嗯,为兄心中有数了。”李贤闷闷地应了一声,也不知他到底听没听进心里去。
“六哥,倘若事情真像小弟所推断的那般,你我兄弟皆须小心,然,有一事却是你我兄弟行之无妨的。”李显想了想,还是没能找到渔利的办法,无奈之余,也只得放弃了趁火打劫的算盘,将心思转到了顺水推舟上。
“哦?何事?”一听李显如此说法,李贤的好奇心又冒了起来。
“贺兰氏母女一死,二武必亡无疑,若能绝其根,当速行之!”李显咬了咬牙,冷冷地回答道。
“嗯?这又是为何?”李贤一听此言,不由地便愣住了,茫然地看了看李显,硬是闹不明白李显为何要当这么个赶尽杀绝的恶人。
为何?当然是为了防止武后将来将诸武子弟引入朝中,只不过这个理由实无法拿出来明说,只因说了李贤也不会相信,毕竟二武之死可以说是武后一手造成的,按常理来说,诸武子弟又怎可能会替武后这个杀父仇敌效命,可惜常理归常理,到了武后手上,压根儿就没有常理一说,前世那会儿,诸武子弟还不是一个个都拼着命地为武后这个杀父仇人效死忠,没旁的,对于那帮子没有气节可言的诸武子弟来说,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没啥是不能出卖的。
“救人救活,打蛇打死,养虎为患之事做不得!”李显无法将心中的隐秘说将出来,只能是言简意赅地回了一句道。
“唔。”李贤显然不怎么认同李显的解释,在他看来,诸武子弟不过就是一帮蝼蚁罢了,压根儿就不值一提,如此行事着实有些子小题大做之嫌疑,只不过碍着李显的面子,李贤也不好直接驳回,只能是不置可否地吭了一声。
“六哥无须多虑,一切由小弟出头支应即可,若有需要,还请六哥帮衬一二。”李贤可以不在意诸武子弟,可饱经了前世之苦的李显却不能不警惕在心,此际见李贤一派兴趣缺缺的样子,李显也不好再多说些甚子,只是平静地解释了一句道。
“也罢,七弟既欲为之,为兄自当从旁镶助便是了。”见李显如此坚持,李贤虽不情愿,可也不好驳了李显的面子,只能是勉强地应承了下来。
“好,那便这么说定了,六哥,来,此局尚未终了,当有始有终,该轮到六哥落子了。”李显自忖光靠自己无法确保除去诸武子弟,若是能加上李贤从旁出力,保险系数便能高出不老少,此际见李贤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李显也没啥不满意的了,这便哈哈一笑,将话题又引回到了棋局上。
“呵,七弟还真是好杀,也罢,为兄就奉陪到底好了。”李贤笑了笑,语带双关地说了一句,从棋盒里捻起一枚棋子,随手落在了棋盘上……
乾封元年正月十九,大雪初晴,风不大,可天却冷得紧,加之新春刚过,佳节的热腾劲已消,泰安城乡不免稍显萧瑟了许多,然则城南三里处的龚家园子却是一派繁忙地闹腾着,哟呵声、呼叫声不绝于耳,满园子上下张灯结彩,绢花彩旗随处可见,一派欢腾之景象,前院厅堂中,一名身着四品文官服饰的中年官员站在厅前,哟呵不停地指挥着众多下人们布置花灯等物事,忙得个不亦乐乎,这人正是武后之堂兄始州刺史武惟良。
武惟良,武后伯父武士让之长子,比武后长了四岁,算是武后的至亲,只是彼此间的关系却算不得融洽,自武后登上皇后之位后,虽对武惟良兄弟有所赏赐,也给予了中州刺史的官职,但却从不许其进京,更谈不上有额外的恩宠,说是冷淡以对也绝不为过,武惟良也自知从前得罪武后不浅,私下里也没少担惊受怕,生恐武后跟其秋后算账,此番封禅大典,武惟良突然接到武后懿旨,邀其前来参预其事,不但事先帮其租赁好了园子,还屡有赏赐,这令武惟良受宠若惊之余,便起了心思想要讨武后的欢心,这才有了设家宴邀请高宗等前来赴宴的举措,按其本心,此番邀请其实是试探的成分居多,并没指望高宗与武后真的会赏光前来,却没想到他的奏本一上,宫里便传来了准信,说是帝驾将临,让其好生准备着,这等震撼消息一出,可把武惟良给高兴坏了,几乎是连夜便发动了全家老小忙活开了,接连忙了两天两夜,总算是将诸事备齐,却不料事到临头,作为宴客用的大厅里居然坏了盏灯笼,可把武惟良给气坏了,却也没辙,眼瞅着天都快黑了,武惟良气急败坏之余,也只能是紧赶着指挥众仆人更换不迭。
“阿爹,阿爹,来了,来了……”
就在武惟良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却见武攸宁气喘吁吁地跑了来,边跑还边高声嚷嚷个不停。
“啊,糟了,怎地来得如此之早,快,快去请你二叔,准备接圣驾!”武惟良一见武攸宁嚷得如此急迫,登时便有些子乱了手脚,恨恨地跺了下脚,顾不得许多,急吼吼地便要向园子外奔去。
“阿爹,不是圣驾,是璐王、周王两位殿下先到了。”武攸宁见自家老爹误会了自个儿的意思,赶忙从旁解释了一句道。
“你个混小子,有话不能一口气说完么,该死的,滚,还不去请你二叔出来,快滚!”这一听不是圣上驾到,武惟良顿时松了口大气,旋即气恼地挥掌给了武攸宁一下,怒骂了一嗓子。
“啊,是,孩儿这就去。”武攸宁白挨了一记耳刮子,虽疼得紧,却哪敢抱怨,急忙应答了一声,便匆忙向后院窜了去……
七十五章夜宴(四)
尽管到来的不是帝驾,可武家老小一样不敢轻忽了去,毕竟李贤哥俩个岁数不大头衔大,两位亲王联袂而来,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倘若礼数上有失,闹笑话还是轻的,一旦被这对小哥俩给记恨上了,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故此,一得知李贤兄弟即将抵达的消息,武惟良与武怀运皆不敢稍有怠慢,匆匆集结了全家老小,在龚家园子的大门口排开队列翘首以待,不多会便见大道的远端旌旗飘飘,大队人马迤逦而来,诸武皆不禁为之精神一振,然则,接下来的一幕却令武家老小全都看傻了眼——大队人马开到离龚家园子不过三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