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风流-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声道:“七弟肯伸此援手,为兄感激不尽,只是不知为兄能为七弟做些甚子?”
做些甚子?那太简单了,好处拿来就是了,别的都是废话!李显呵呵一笑道:“太子哥哥客气了,臣弟孤身一人耳,原也无甚需要的,然则此事并非臣弟一人可以为之,唔,臣弟听说工部侍郎杨武能力甚佳,又是三朝老臣了,倘若工部尚书出缺的话,该是能顶得上去的,另外么,监察御史林奇在任已久,也该向上调一调了,似乎可晋侍御史(从六品下),刑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王枫任事勤勉,似可晋郎中(从五品上)之职,再有……”
既然是要价,李显自然不会客气,一股脑报出了十数名官员的晋升,内里基本上都是潞王李贤的心腹,仅有一人是从李显自个儿王府属官里往朝中塞人——典军萧潜在王府任职三年已满,照例该外放为地方武将,李显却要求将其安排进右金吾卫为中郎将,算是晋了一阶的官衔。
“七弟这不是为难为兄么,尚书一职乃朝堂重器,非父皇下诏,旁人岂能更易得了,杨侍郎虽贤,然工部如今无缺,为兄亦无可奈何,至于其余诸人之升迁么,为兄也只能依例而行,实是逾越不得,这一条还请七弟见谅则个。”李显这一头是狮子大开口,李弘立马便是就地还价,除了一口咬死杨武不能升任工部尚书之外,其余的倒是含含糊糊地应承了下来。
“也成,臣弟这有份保本,还请太子哥哥斟酌着办了去,不成也无须勉强。”李弘如今正担着河工的事宜,自然是不肯让工部旁落的,这一条李显自是心中有数,先前之所以提起工部尚书的缺,其实不过是讨价还价的一种手段罢了,自是不怎么在意李弘的婉拒,这便呵呵一笑,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一份奏折,站起身来,双手捧着,交到了李弘的手中。
不成也无须勉强?瞧瞧,李显这话说得多地道,保本都上了,还扯那些有的没有的,真令李弘很有种想要骂娘的冲动,只不过这当口上,李弘缺失万万不敢真得罪了李显,没奈何,只好苦笑着接过了保本,也不去翻看,只是随手放在了几子上,沉吟了一下道:“七弟的事为兄自会尽力,还望七弟莫要忘了你我的约定方好。”
“这个自然,臣弟一切自当以太子哥哥马首是瞻,事不宜迟,臣弟这就先行安排去了,待得消息分明,臣弟自会全力配合。”狙击武后本就是李显的初衷,就算李弘不给好处,李显也要拼力而为,至于捞好处么,也就是顺带的事儿罢了,当然了,若是没个甜头,李显也很难说服李贤全力配合的,而今太子既然给足了好处,李显自然也就是见好就收了的,这便站起了身来,笑呵呵地出言请辞道。
“七弟辛苦了,还请慢行,为兄就不送了。”李弘虽是含糊地答应了李显的要求,其实内心里却尚在犹豫之中,正急着要与阎、刘两位心腹大臣好生商议一番对策,这一见李显要走,自是正中下怀,笑着拱手还了个半礼,任由李显自去,只是李显的人尚未转过书房门前的屏风,李弘的脸色便已经阴沉了下来……
第一百零九章各方谋算(上)
“殿下。”
李显刚离开不多会,阎、刘二人便即从小隔间里行了出来,入眼便见端坐在几子后头的李弘面色一阵青一阵红地变幻个不停,显然其内心的思索与挣扎正自激烈得紧,二人自是不敢随意打搅,只能是默默地候在一旁,直到李弘抬头看了过来,阎、刘二人这才紧赶着躬身唤道。
“嗯,都听见了罢,有何看法都说说好了。”李弘漠然地点了下头,语气平淡地说了一声。
“殿下明鉴,此事恐不致似周王殿下所言的那般凶险罢,陛下龙体欠安,皇后娘娘代为调和一下朝政,似也说得过去,陛下不过小痒耳,数日间便可痊愈,该不致有乾坤倒置之危,依老臣看来,周王殿下此举趁火打劫之意奇浓,殿下当慎之。”阎立本对武后时常插手朝务同样极为反感,然则内心里却并不以为武后能成啥大气候,在他看来,武后不过是仗着专宠内宫之势罢了,虽能得意一时,却终归难有大作为,反倒是李显这个令人琢磨不透的亲王更令人不放心些,这一听李弘见闻,阎立本自是毫不隐瞒自己的看法,张口便解析了一大通。
“嗯。”李弘并没有急着表态,只是不置可否地吭了一声,眉头微微一皱,看了看垂头不语的刘祥道,声线淡漠地开口问道:“刘公对此有甚见教么?”
“殿下,都是老臣该死,给殿下惹麻烦了……”刘祥道身子哆嗦了一下,腰瞬间弯得更低了几分,一张口便尽是些无用的废话,直听得李弘的眉头立马便皱得更深了几分。
“罢了,事已出,再说那些劳么子作甚,说说看,孤该如何应对此局。”李弘心情不好之下,实是不耐烦去听刘祥道的废话,不待其将话说完,已是毫不客气地一扬手,打断了刘祥道的话头,冷着嗓音问了一句道。
“殿下明鉴,老臣所犯之过错,当自担之,老臣这就上本请辞,还请殿下成全。”刘祥道与阎立本虽都是太子一系的重臣,可却并不是一回事儿,一来其投靠太子的时日并不算长,并不敢确信李弘会下死力去保自己,二来么,当初审讯李义府时,他刘祥道可是主审官之一,早就将武后得罪狠了,这回落到武后手上,他自忖难逃被罢官之命运,实不愿再上朝堂去挨上一回羞辱的,这便低头呐呐地回了一句道。
“同寿(刘祥道的字)兄不可自弃如此,依阎某看来,事情尚大有可为处,再者,纵使同寿兄此际上本请辞,皇后娘娘依旧可以假借议定接替人选之名义大聚群臣,如此一来,不单同寿兄平白受屈,殿下也将因之与众小人激争于朝堂,何利之有?”不待李弘表态,阎立本已从旁插进了话来,虽不曾明说,可实际上却是摆明了不愿与李显合作的态度。
“嗯,阎公所言有理,争还是要争的,孤岂能坐视小人猖獗如此,事若不谐,孤便去请父皇主持公道,断不能让刘公就此受了屈。”李弘想了想,也觉得不争上一下便放弃刘祥道怕是极为的不妥,不说会因此寒了手下大臣们的心,就说要想再次将吏部尚书控制在手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李弘可不信李贤那头会如此老实地配合着行事。
“殿下圣明!”阎立本这一向以来受够了武后一党的气,早就想跟那群无耻小人好生较量一下,这会儿一听李弘如此说法,自是大为振奋,紧赶着便称颂了一句道。
“老臣多谢殿下厚爱,只是如今朝局诡异未明,殿下尚须早有预防才好,若是老臣去职已难免,望殿下早做决断。”刘祥道可不似阎立本那般信心满满,生恐李弘因意气用事而误了大局,不得不出言提醒了一句道。
“嗯,赵仁本可能胜任否?”李弘本意便是取李显所献的中策,只是不好当着刘祥道的面明说罢了,这会儿既然刘祥道自己提起了,李弘也就顺水推舟地问了一声。
“赵侍郎老成持重,应是最佳人选。”
赵仁本现任礼部侍郎,本是刘祥道的副手,两人的关系一直处得不错,刘祥道本意也是打算推荐其人,这会儿一听李弘自个儿提了出来,自是没有不应之理。
“可行。”
各部尚书虽是平级,不过就显要程度来说,吏部却是为首,阎立本原本是打算自荐的,可惜还没等他将这个意思说出口,那一头李弘已放出了话来,阎立本自是不好再多言,也只能是随声附和了一把。
“那好,此事便这么定了,待得朝议之时,尚需诸公并力为之,都先通知下去罢,这一仗孤不想出甚岔子!”眼瞅着两位心腹重臣都无异议,李弘暗自松了口气,挥了下手,语气坚决地说道。
“臣等遵命,殿下放心,臣等与贼子势不两立!”
“臣等告退。”
阎立本信心满满地表了态,而刘祥道则只是出言请辞,显然并不太看好此番朝议的争斗,可也没再多说些旁的,与阎立本一道退出了书房,自去安排一众亲近太子的朝臣们准备应战不提。
“哎……”
阎、刘二人退下之后,李弘独自默然而坐了良久,而后,长叹了一声,起身行出了书房,只是脚步明显地比往日拖沓了许多,背影也因之佝偻了不少……
蓬莱宫,原名永安宫,位于长安城东北侧的龙首塬上,始建于贞观八年,本是是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而宫殿还未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后,龙朔二年高宗将此宫更名为蓬莱宫,并大肆扩建了一番,成为一座比太极宫足足大了两倍有余的大型宫殿,但凡高宗风痹一发,便躲进此宫修养,尤其是毗邻蓬莱池的蓬莱殿更是高宗最常入住之殿堂,此际,高宗就躺在蓬莱宫一间密不透风的房中,大热的天,依旧盖着厚实的毯子,额头上还捂着条热毛巾,就算这样,高宗的身子依旧哆嗦得够呛,脸色苍白如纸一般,一边不停地喊冷,一边却是汗水狂涌不止,闹得侍候一旁的一众宦官宫女们全都乱了手脚,擦汗的擦汗,加毯子的也忙活个不停。
“都退下。”
就在一众人等忙活得不可开交之际,一身盛装的武后从房门口的屏风处转了进来,只一扬手,紧跟其后的懿德殿主事宦官严德胜立马会意地叱喝了一声,正忙活个不停的一众人等自不敢怠慢,各自躬身应了诺,放下手中的活计,全都退出了房去。
“陛下,许相有本章弹劾吏部尚书刘祥道口出狂言,妄评诸皇子事,实有大不敬之罪,妾身得闻此事,深感其事重大,不敢自专,特来请陛下主持大局。”待得众人退下之后,武后款款地走到榻前,从衣袖中取出一块白绢子,一边煞是温柔地拭擦着高宗满是汗水的脸庞,一边低声地禀报道。
“皇后自、自行、行处、处置、置了便是,朕、朕管不得那么许、许多了。”高宗这会儿正难受着呢,哪有甚心事去管旁的事情,颤着声咕囔地回了一句,语气里满是不耐之意。
“陛下,事涉朝堂大员,若是妾身轻易处置了去,怕是不好罢,可否朝议一番再做定夺?”武后并没管高宗耐烦不耐烦地,一边擦拭着高宗头脸上的汗水,一边不依不饶地接着追问了一句道。
“皇后看着办就、就是、是了,朕没、没意见。”高宗本就惧内,加之头疼欲裂,实在是无心理政,也不管武后说的是啥,他都一律同意。
“既如此,妾身也只好勉为其难了,只是若无陛下旨意,妾身似不好当庭议事罢,还请陛下能给妾身一道诏书,以便便宜行事。”武后的声音愈发温柔了起来,一副乖巧至极状地恳求道。
“好,好,好,朕给,朕给还不成么?皇后只管去寻许相出章程好了。”高宗有些子气急败坏地嚷嚷了一声,却不料竟就此岔了气,拼命地咳了起来,脸色瞬间便被生生憋成了酱紫色。
“来人,快,快传太医!”
武后圣旨到了手,心中先是一喜,可再一看高宗难受得不成样子,不由便急了,一迭声地呼喝了起来,外头候着的宦官宫女们登时全都忙了手脚,簇拥着一群花白胡子的老太医们急吼吼地便全都冲进了房中,七手八脚地忙活着为高宗顺气,好一阵子忙乱之后,高宗总算是挨了过来,只是气息却是就此急促了起来,重重的喘息声如同拉风箱一般地响个不停,一直折腾了近半个时辰,这才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王医正,陛下的龙体如何?”
总算将高宗侍候得入了眠,武后已是累得气喘吁吁了的,可却顾不得喘上口大气,紧赶着便将医正王琦召到了身边,面色凝重地问了一句道。
“陛下龙体微恙,多休息几日便可康复,老臣们已开好了药方,请娘娘过目。”王琦是老御医了,自是清楚高宗这病难治,属于间歇性病症,每隔一段时日总要发作上一回,可当着武后的面,却不敢明着说,只能是往轻里说了去。
“那就好,有劳王医正多多费心了,务必确保陛下龙体安康,传本宫旨意,没本宫的手谕,任何人不得惊扰了圣驾,尔等都记住了么,嗯?”武后一听高宗没有生命危险,悬着的心立马便就此落了地,也没去接王琦手中的药方,而是板起了脸,下了道禁令。
“奴婢等遵皇后娘娘懿旨。”
武后在后宫里就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物,她既开了口,自无人敢违抗,尽管不少人心中对此旨意有所怀疑,可也没人敢站出来说个“不”字的,只能是齐刷刷地应诺不迭……
第一百一十章各方谋算(下)
“殿下,此天赐良机也,怎能轻易错过?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潞王府的书房中,李贤刚将李显所提议的策略说将出来,端坐在下首位置上的林奇已是坐不住了,神情激动地站了起来,一拱手,满是痛心状地进谏道。
“此话怎讲?”
李贤便是因着不太甘心之故,这才会将林奇召来商议,否则的话,又何须如此费事,派个人去通知一下行止也就成了,此际,见林奇表现得如此激动,李贤却并没有甚旁的表示,只是微皱了下眉头,淡淡地问了一句道。
“殿下明鉴,依下官看来,此番既是许相亲自上的本,又是皇后娘娘主持大局,刘祥道又岂能幸免,去职已是必然,纵使太子一方强保,也依旧于事无补,如此一来,吏部尚书必将出缺,该落入谁人手中可就有得计较了的。”林奇能被李贤依为心腹,自是有一些本事的,别的不说,就说在体悟李贤心境的能耐上,怕是少有人能及的了,哪怕此际李贤并没有表露心迹,可林奇却极为锐敏地发现了李贤隐藏在心底里的那份不甘之心,这一分析起朝局来,自也就能顺着李贤的意思去扯了的。
“唔,接着说。”
兹体事大,牵扯实巨,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李贤自不肯轻易地表明态度,只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吭了一声道。
“殿下,依您看来,依附于皇后娘娘门下者,可有能出掌吏部之人选否?”林奇并没有接着往下分析,而是诡异地一笑,提出了个问题来。
“哼,一群土鸡瓦狗耳,何足道哉!”武后一党有哪些人李贤自是心中有数,在他看来,除了许敬宗这个老家伙外,其余人等都上不得台面,自不会以为一帮子根基甚浅的北门学士能登上吏部尚书之大位,这一声冷哼里自也就满是不屑的意味。
“那不就对了?殿下,您看,许相此番弹劾刘祥道可是冲着太子去的,这可是不折不扣地在打太子殿下的脸,若无皇后娘娘示意,许相敢为此事么?显然不会!换句话说,皇后娘娘对太子殿下的不满已到了极致,在这等情形下,不单刘祥道倒台已是必然,且皇后娘娘也绝对不会将吏部尚书的大印再交到太子殿下手中,而皇后娘娘自身又无能掌此大印之心腹,此缺一出,岂不是正该由殿下所有么?”林奇狡诘地一笑,鼓了下掌,兴奋异常地将所思所想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话虽是如此,只是七弟处……”
李贤生来聪慧,又怎可能会想不到林奇所说的这么些道理,之所以不敢轻动,倒不是顾忌着太子势大,甚或也不是担心武后的狠辣手腕,其实是怕李显那头会见怪,毕竟这一路走来,他李贤可是得了李显不少的助力,自不愿轻易与李显闹出了生分,再者,对于李显的谋算能耐,李贤深为折服之余,也为之深深忌惮不已,其将林奇唤了来的根本目的自不是为了听林奇的所谓朝局分析,而是指望林奇能想出个既能将吏部尚书之位搞到手,又能不得罪了李显的主意。
“这个……”林奇为人向来自傲得很,满朝文武中能让他看上眼的不多,可对于李显么,他却是极为忌惮,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惧怕的地步,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