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序言
作者: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总局长 胡占凡
  这是一本为中国电视节目分类写的书。既专业,又好懂,特别是对电视业内的专业人士应当很有用。
  无论做什么,如果想做好、做精,给它一个明白的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就耳提面命:“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那么,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中国电视难道至今没有名份,没有分类?当然不是。不但分过,而且有很多种分法,很多电视理论工作者对分类做过大量的潜心钻研,成果累累。这本书实际上就是在这诸多成果之上的深入与延展。
  显然,这是必要的。
  大家都能看到,这些年,电视节目几乎每一天都在变化,每一天都会给你惊喜。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许多从未见过的节目样式出现了,许多过去看了多年的节目消失了,还有许多我们很熟悉的节目变得快要认不出了。这样,在我们节目样式的清单里就出现了很多的空缺,这是一定要填补上去的。
  更多的还不是这些,而是那些非驴非马的新东西叫我们研究的时候很难落笔,很难把它们简单地归结为或甲或乙。它们往往是多种形式的杂糅和变异,有时候又是在几种形式中游动,你中有我,我中又带你,共享几种形式的基因与血脉。而这些四不象的家伙,往往是很有生命力的优良物种,我们敢忽视它们吗?
  我们不能无视这些变化。正是这些眼花缭乱的变化,催生了这本书。换句话说,跟踪电视的发展与前进,研究其规律是一份责任和使命。而要取得对电视节目规律性的认识,第一步就是要给它们分派房间,不要让它们走错了门,“排排座,吃果果”。
  这首先给电视研究提供了方便。有了这本书,电视节目的眉目会变得更加清晰起来,至少会减少走错房间的概率。尤其是那些处在交叉与边缘位置上的新门类,我们一眼就能看到它的门牌号,从而加深电视研究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对看电视的人也有好处,那就是便于与电视节目的约会。一旦观众掌握了节目的分类,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和发现,也就会对这类节目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再在多如牛毛的电视节目中乱打乱撞,不知道找谁去约会。
  有了最新的科学的电视节目分类,就为我们对下一步的研究预留了空间。谁会预言明天又会有什么新的电视样式出现?谁会知道今天的节目样式明天是否依然受宠?懂得了今天,我们会多一些对明天前瞻的科学与精确,减少研究的成本。
  研究电视节目分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但是值得做,它带有根本性和基础性,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都需要它。当然,像任何科学研究的成果都是阶段性的一样,电视节目的分类研究也是阶段性的,电视在不断发展前进,研究当然要与时俱进。这本书也一样,要不了多久,它的纸页也会渐渐泛黄,又会有更新的研究成果摞在它的上面,这是进步,是好事,也值得我们去期待。
  不过,还是先读读这本,才更清楚我们再去期待什么。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作者简介
张海潮,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裁、博士、高级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
  张海潮先生有丰富的节目制作和电视媒介管理、经营经历。在节目制作方面,创作策划过众多的专题节目、新闻节目、经济节目、综艺节目、电视剧节目、动画节目和教育节目,是“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幸运52”等品牌栏目的主要创办者之一。
  在媒介管理方面,担任过“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的总制片人; CCTV…2、CCTV…12负责人。
  在媒介经营领域,曾全面负责过中央电视台的广告经营,目前是《同一首歌》和动漫、体育等产业的负责人。
  张海潮先生担任过中国广告协会主管电视广告的副会长,出版著作:《世界一瞬间》、《电视中国》、《广告竞争》、《眼球为王》。
  电子邮箱:zhanghaichao_727@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目录
前 言 4
  第一章  绪  论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6
  。1 电视节目分类对观众的作用和意义 9
  。2 电视节目分类对学术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10
  。3 电视节目分类对电视产业的作用和意义 1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
  。1 节目与栏目 13
  。2 分类与体系 14
  。3 电视节目分类体系 15
   国内外电视节目分类研究文献综述 15
  。1  西方国家有关电视节目分类的研究 15
  。2  国内有关电视节目分类的研究 24
   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 30
  。1 研究的问题 31
  。2 研究的方法 31
  (1)选用系统论作为方法论,指导整体研究    29
  (2)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30
  。3 研究创新点 33
  第二章  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34
   国内外电视节目分类方法评述 34
  2。  国内主要电视节目分类方法 34
  (1)电视台的节目分类方法    32
  (2)颁奖机构的节目分类方法    34
  (3)媒介研究公司的节目分类方法    36
  (4)港澳台地区的节目分类方法    38
  2。  西方国家主要节目分类方法 41
  (1)六分法和四分法   39
  (2)国际电视艾美奖的节目分类方法    39
  (3)欧洲世界电视数据公司的节目分类方法    40
   构建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的指导性原则 43
  2。  系统完整性原则 43
  。2  科学严谨性原则 43
  。3  突出重点原则 44
  。4  适用性原则 44
   构建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45
  。1  充分了解当前节目市场现状 45
  。2  明晰节目称谓 49
  。3  减少识别误差 49
  。4  设定分类维度 50
  。5  设定分类层级 50
  (1)第一层级(A类型节目)    48
  (2)第二层级(B类型节目)    49
  (3)第三、第四层级(C和D类型节目)    54
  第三章  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 58
  主体框架 58
  分类体系全图 60
  新闻类电视节目 62
  3。B类型新闻节目 64
  3。C类型和D类型新闻节目 66
  娱乐类电视节目 71
  类型娱乐节目 73
  类型和D类型娱乐节目 78
  教育类电视节目 90
  类型教育节目 92
  类型和D类型教育节目 93
  服务类电视节目 97
  类型服务节目 99
  类型和D类型服务节目 100
  第四章  新分类体系下的中国电视节目市场观察 106
  四大类型节目市场格局2004—2005年对比分析 106
  4。  四大类型节目2005年收视比重分析 106
  4。  四大类型节目2004—2005年收视比重对比分析 107
  四大类型节目中央、省、市电视台竞争格局2004—2005年对比分析 107
  4。  新闻类节目中央、省、市电视台竞争格局2004—2005年对比分析 107
  4。  娱乐类节目中央、省、市电视台竞争格局2004—2005年对比分析  109
  4。  教育类节目中央、省、市电视台竞争格局2004—2005年对比分析 110
  服务类节目中央、省、市电视台竞争格局2004—2005年对比分析 110
  全国收视前10位电视节目2004—2005年对比分析 111
  结 束 语 114
  后 记 116
  

前言
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电视节目的分类。
  
  查遍了教科书和研究报告,笔者发现,经过了将近50年的发展,中国电视行业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科学、获得广泛认同的节目分类标准和体系。而“政出多门”的分类方法,对于中国电视节目的制作、管理、考核、评奖、交易乃至教学、研究、国际交流都造成了诸多的混乱和不便。
  
  通过对国内国外电视台、评奖机构、教学科研和电视市场研究机构的节目分类方法和体系的深入研究对比,运用系统论方法、第一识别特征法、层级法、分类维度等方法,本文作者建立了一个基本能囊括中国电视所有节目类型,又与国际主要节目分类方法接轨的新型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在这个分类体系里,中国电视节目被划分成约169种不同的节目类别,它们分别为4种A类型、27种B类型、84种C类型和54种D类型。
  
  新构建的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第一,科学系统。作为节目分类体系构建的首要目标,本系统的构建力求科学、严谨、系统全面。整个分类体系基本囊括了中国电视所有的节目类型,既包括传统的电视节目,也与时俱进地关照新生的节目形态;既关注大型、高收视率节目,也把像节目包装、导视、广告这样的节目类型纳入其中。
  
  第二,符合国情。中国的电视市场虽然与西方国家电视市场有许多的共同点,但也有其特殊性,因此,本节目分类系统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具体国情。比如,对总数约有360余种,拥有极其广泛受众的地方戏剧节目;对长盛不衰,深受我国观众欢迎的综艺晚会节目都进行了专门的分类设项。
  
  第三,突出重点。在中外电视市场上,产量最大,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主要有新闻、电视剧、电影、体育、音乐、综艺、游戏、纪录片、动画片等十来种类型。因此,本分类体系对于上述节目,在类型的划分上自然要给予更细致周到的考虑。比如,对收视份额最大的国产电视剧,就细分成现实题材剧、历史剧、案情剧、喜剧等类型;又如,对于需求旺盛的新闻节目,就细分成综合新闻消息、分类新闻消息、新闻专题、新闻谈话、国际新闻、大型新闻节目等较多的类型。
  
  第四,具有前瞻性。在本分类体系中,对代表我国电视节目重要发展方向的脱口秀节目、真人秀节目、游戏类节目、新闻杂志节目、大型活动节目等节目类型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尽量使分类系统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较长期的使用性。
  
  第五,适用性强。构建新型的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的目的不是为了分类而分类,而是为更有利于电视业的生产实践,因此,广泛的适用性是被着重考虑的问题。适用性在这里主要是指本分类体系一是适合中国国情,适应节目的生产实践和节目评奖、教学、科研等工作;二是基本可与国际上主要的节目分类体系接轨——中西方电视节目的更广泛交融,是大势所趋。其三,适用性强还表现在在新构建的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中,各种类别的节目原则上都可以利用大型媒介调查机构的收视调查数据进行定量的收视效果分析评估,从而使各类电视节目都能有精确的市场数据作为检验其传播效果的参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研究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课题。这里指的困难除了来自专业方面的压力以外,还有来自对研究成果的认定方面。因为对于电视节目的分类问题,每位业界人士、每位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即使本文作者穷尽自己的所有努力,要构建出一个令业界和学界人士全满意的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都恐难以如愿。经过反复考虑,笔者仍然坚持要进行这一课题,一是认为科学的电视节目分类系统是电视产业发展的基础问题,它对节目生产、节目交易、教学科研、国际交流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二,电视节目的分类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伴随着电视的诞生而出现,并随着电视业的繁荣兴盛而不断地发展完善,因此,要设立一个一劳永逸,没有缺憾,没有异议的电视节目分类体系的想法是不唯物,也是不现实的——完美是上天的尺度。只要态度认真,只要研究的结果能对业界,能对同仁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作者的努力也就有所价值了。
  
  张海潮
  
  2006年11月22日

   。 想看书来

研究目的及意义(1)
从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以来1 ,中国的电视行业经历了艰苦创业(1958—1966)、文化大革命挫折(1966—1976)、拨乱反正(1976—1978)、自己走路(1979—1982)、全面崛起(1983—1989)2 、繁荣兴旺(1990—2003)、数字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2004—今)3 等七个发展阶段。
  在近5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在新中国电视诞生之初,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仅限于北京市区的25平方公里左右,收视家庭仅有50多个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家庭,播出内容则只有少量的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到了2004年,我国电视人口的综合覆盖率达到,家庭电视机拥有量为亿台,电视观众有亿人;全年播出节目数量达到了1103万小时(图)4 。仅从1985至2004年的20年时间里,我国电视节目的播出量就增加了近28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消费国,丰富多样的电视节目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每个中国人的生活。
  
   图  全国播出节目时间20年变化对比图5
  然而,在繁荣的表象背后,中国电视业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报业协会、中国互联网统计中心等权威机构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我国有报纸2137种、杂志9059种、广播节目2264套、电视频道2389个、互联网站60余万家6 。在整个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我国电视业内部的竞争也空前激烈。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对68个主要城市的调查统计,全国城市平均可接收到的频道数量达到69个7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各类电视台都在频繁地进行频道定位调整、节目改版,都在不断地推出新节目,都越来越重视收视率,这均是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使然。
  纵观世界媒介发展史,技术进步是推动媒介发展变革的重要动力之一。卫星传送技术、数字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中国电视带入了频道资源极大丰富的市场格局,使得电视节目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对节目需求的增长,一方面体现在数量上,需要有海量的节目来对频道进行填充;另一方面体现在质量上,在多频道竞争时代,能够带来高收视率、高使用率的节目成为争夺的焦点。与此同时,受众市场的成熟和细分也对节目内容的多样性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伴随着电视业数字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中国电视节目生产的市场化程度也在迅速地提高。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调查显示,2004年,我国电视媒介购买节目的播出时间已达467万小时,占广电行业全年节目总播出时间1103万小时的;各电视台外包加工制作的节目占全年节目播出总量的;而各电视台自己制作的节目则只占全年节目播出总量的(图)。
  
   图  2004年播出电视节目来源图示9
  在受众需求、媒介竞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