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醒狮-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6:00,战场突然沉寂下来,越11师赶紧整顿部队、统计伤亡和损失。第4军陈平章少将心情沉重,12个小时的激战已阵亡2150人,伤1800人,毁损坦克16辆、自行火炮21辆、装甲车127辆、一个炮兵团。只是进度还符合计划。他命令向前线补充2000官兵,10辆坦克、15辆自行火炮,100辆装甲车和一个炮兵团;配属的第2工兵旅立即去架设浮桥;军部的2个高炮营奔赴前线担负野战防空任务,看来空军是指望不上了。指令刚发完,又接到总部的通报,南部进攻磅逊港的“磅逊集群”遭受了更沉重的打击。指令它们务必按计划推进。陈少将提前完成任务的信心动摇了。
    越军的“磅逊集群”的组成非同小可,集群指挥由南方军区司令员阮志立中将担任,海军参谋长农成中将作为副指挥协调海军部队的运用。第5装甲旅和335师、379师的108辆坦克共同组成铁甲前锋,二个精锐师的步兵师,再加第4工兵旅支持。这仅仅是陆路的攻击部队,更特殊的是还有一支两栖登陆部队-第5陆战旅,他们5千官兵、24辆轻型坦克和装甲车,搭载前苏联制的3艘“北方”级中型登陆舰,30艘小型登陆艇和60艘武装渔船,浩浩荡荡杀奔龙岛而来。自从上世纪末越军号称“拥有了两栖作战的能力”以来,这可是越军第一次实施两栖作战,海军还动用了2艘俄制“别佳III”级护卫舰提供火力支持,它们已经俄国专家改造,在后甲板加建了一个直升机平台,可以起降卡-28。农成中将认为上次运用陆战旅在山地实施远程突击完全是错误的,白白损失了3个陆战旅还搭上了他的前任,把部队都“锻炼”没有了。两栖作战才是陆战旅的本份,他也深知这是为夺取南沙群岛真正地锻炼部队。
    根据侦察情报,中国有一支1000人的队伍在龙岛施工,有2千人在龙岛对面陆上的沙密市建所谓的“渔港”,在磅逊港则有5千人在施工。越军总部的指令是首先夺取龙岛,那就封锁了整个磅逊湾。然后相机夺取沙密。再挥师东进与陆上的攻击部队夹击磅逊港之敌。命令他们务必全歼敌军。越军不敢出动2艘现代级、2艘“克里瓦克III”级导弹驱逐舰是怕被中国的空军把他们夺取南沙群岛的老本打掉。由此可见越军既要在东南亚称霸,国力和军力又处处捉襟见肘的窘境。我军找这样的对手练兵真是太正确了。
    农成中将也不满意,可是他深知总部的难处。另一点也令他很担心,这支两栖部队缺乏空中打击力量的支持,空军只是在必要时出动24架米格-21-93来保护舰队。当然柬埔寨也没有象样的空军,为防万一,他命令在各登陆艇上加装了不少俄制SA-18轻型防空导弹。
    磅逊集群的陆上部队是凌晨4:50从边境城市河仙出击的,沿着滨海公路很快越过边界直扑柬埔寨贡布省的白马市。如同北线越军,那些前出的侦察兵一部分被诱入“接待营”歼灭,大部分被我第二陆战师的特种兵小队歼灭,那些侦察装甲车更惨,在夜间红外特征很强,被歼侦-17一一发现后招来特种兵摧毁。与北线不同的是,越军只要防范右翼的敌军,但我军更可以大胆地部署超轻型火炮在20-30公里远处,在歼侦-17的指示下猛轰越军装甲旅的伴随步兵,并不断向象山山脉的预定阵地快速转移。在推进中越军死伤惨重,又不敢派遣大队人马来追歼。最要命的是越军必须通过由象山山脉南端与大海夹峙的狭窄通道才能攻击磅逊港。在越军推进到贡布市时遇到了强烈的阻击,我军以远程炮火猛袭越军。直到14:00越军才攻占了贡布,在这里切断了磅逊-金边铁路,算是取得了重大胜利,尽管至此集群死伤已近3千,BTP-60、BMP-1装甲车也毁损了百多辆。
    16:00他们接近了象山南端的2座山丘,山下是波哥市公路绕过该市的山丘南麓直奔磅逊港而去,公路距离才70公里。越军的钢铁巨流迅速逼近可是他们遭受了空前猛烈的炮击,伴随步兵损失惨重,等装甲旅越过山麓西行时,成了光杆司令了。受到视野的限制,坦克孤军突进必将遭反坦克火箭或导弹的袭击,装甲旅只得退回。
    于是阮志立中将命令335师组织兵力夺取这2座控制海滨公路的山头。按照标准的战术,首先要组织炮兵,进行炮火准备。集群的44辆自行火炮和80多门牵引火炮组成3个炮群,前沿还有团、营的迫击炮等野战炮,但它们刚一试炮,战场就发生了突变。我军设置在反斜面的大批155毫米榴弹炮,以齐射开始猛轰山地前的越军,并不断延伸炮火,如同在大地上铺设了一条绒球状的地毯。这时在夕阳的映衬下24架Q-6攻击机越过山头猛然分三路扑向越军的炮群,大批的火箭弹和反装甲导弹飞向自行榴弹炮和其它远程火炮,接着是30毫米机炮的扫射。刹那间越军炮兵阵地化为一片火海,Q-6则迅速返航。越军少数的肩射导弹都是红外导引的根本不起作用,那些对空扫射的机枪子弹即使打上Q-6也只是擦出一溜火星。
    正在指挥的335师师长杜德章大校见此情景如遭电击,只得命令暂停攻击。他还得请求集群给他调集大炮、防空导弹和高炮。知道在夜间是无法进攻的,因为夜视器材根本无法与对方比。他还得组织防御,防范对方的夜袭。果然我军不断机动炮位彻夜袭扰这支越军。31军的二个团就把磅逊集群的陆上攻击集群阻截在山口了。
    不过,最精彩的战斗还是发生在海上。作为南路阻击集群指挥官的石一正少将手中的兵力并不多,31军的2个精锐的步兵团,4艘导弹护卫艇、即将到达金边的海军航空兵6师的36架“飞豹”,主力当然是5500名第2师以特种兵团、直升机兵团为主的精锐,还有6000多兵员得在2-3天后才能到达。凭他手中的12架歼侦-17、12架Z-17以及强大的直升机低空打击力量,还有36架飞豹加4艘导弹护卫艇,足以击退越第5陆战旅的所谓“两栖登陆”。但那不是石少将的风格,他要的是“痛歼”。所以半个月来,这支部队根本没有建什么电台和渔港,而是熟悉地形和海情,策划歼敌的策略。然后是拼命地苦练、建工事和一系列关键设施,当传来越军即将动手的情报后,简直是日夜奋战。备战的成效就看今天的实战了。
    磅逊港第2师师部9月22日6:00
    现在这里挂的还是“磅逊港扩建工程部”的牌子,但是周边已经部署了大批的防空导弹和高炮。通讯指挥装置是早就布置好的,那些重型武器可是刚刚打开那些集装箱装配好的。此时柬埔寨海军参谋长庄穆潘吉中将和舰队司令朗萨利少将已经接到国防部的的通报,越军突击队入侵金边被歼;国防部还命令他们前来与石少将联合指挥抗击越军入侵的事宜。二位柬军军官带着他们的参谋班子进入地下指挥所,真是大吃一惊。墙上的大屏幕显示着战场态势,中间还有一个巨大的电子海图,显示着越军两栖部队的动向。师参谋长通过翻译在给他们作介绍,石少将则在发布简短的指令。此时已到了关键时刻。
    越军的舰队是3:30从富国岛附近的锚地起航的,2艘别佳III级护卫舰以24节的高速直奔龙岛,由于龙岛东南的龙松伦岛已空无一人,于是1艘“多乐”号部署在龙岛南方离岸12公里的海面,另1艘“富庆”号部署在龙岛东面海面,它们可以提供炮火支持,并用舰载直升机卡-28进行武装侦察活动。2架伊尔-18改制的海上侦察机率先出动侦察,它们看到的是4艘导弹护卫舰和柬军的舰艇都已撤往磅逊湾的北端,龙岛、磅逊港和沙密都没有异常活动。不过这2架陈旧的俄制侦察机只被“允许”活动了一小时就被歼侦-17击落了。就此越军的舰艇都在全神贯注于防空了。
    5:20越护卫舰已经到位,2架卡-28提前10分钟升空分别前往龙岛和沙密侦察,它们什么也未看到。
    5:45登陆舰艇开始在龙岛西南部冲滩,担负火力掩护的舰炮开了几炮,对方根本没有反应也就停止射击了。这一区域登陆2千多陆战队员。
    5:55更大部分登陆舰艇是在龙岛北面沙密东面的海滩冲滩,这里将有3千多陆战队员登陆。第5陆战旅旅长罗志国大校在1艘俄制“北方”级“边和”号上指挥部队登陆。令越军官兵大惑不解的是滩头根本没有反登陆的水雷、障碍,又无炮火阻击登陆部队。简直比演习还顺利,因为演习时还有模拟炮火的声光呢。
    看着在朦胧曙光的映衬下官兵和装备物资源源涌上滩头,四周是如此的寂静罗大校心中涌上不安。海面和近海的滩头涌起了阵阵薄雾,这个季节经常是如此的,并不妨碍航行,尤其是对于安装了雷达的舰艇,甚至那些武装渔船。就在此时远处亮起二团火光和不久传来了轻微的响声。
    “报告旅长,与卡-28的通讯中断了。”一名参谋说道。
    “一定是该死的隐形小飞机。”罗大校心中骂道。
    “快看,直升机又起来了。”
    二架卡-28机身上冒着烟,在低空好像飞得很吃力。罗大校看着远处掠过的直升机,听出直升机在用单发动机飞行,看来不只电讯设备被打坏了。但愿它们能顺利着舰,他知道飞行员都练过这一手。
    2艘越军护卫舰上的直升机接收人员和救护人员紧张地注视着薄雾中艰难地飞行的直升机,无线电中只有“嚓…嚓…”的杂音,无法通话。在指示灯的导引下卡-28沿着舰航线接近,突然直升机的机炮吐出了二条火舌射向接机的人员,一束火箭弹则飞向舰上的雷达天线和通讯天线。距离是如此之近射击当然极为准确,同时直升机的发动机也恢复正常,也不冒烟了。
    原来这是2架我军的直升机,1架就是在万象缴获的,1架是从“兰军”调来的,都是正宗的卡-28。越军的卡-28被歼侦-17击落坠毁,地面上马上有越野车冲过去灭火,不让它们爆炸,我军的2架卡-28就伪装“顶替”了它们。却说卡-28的机炮接着歼灭了炮位上和SA-18旁的越军,甲板上的越军纷纷逃离一片混乱。就在此时,1架Z-1L强行降落在舰上的直升机平台,24名特种兵和16名海军官兵迅速跳下直升机,以冲锋枪、枪榴弹和塑胶炸弹消灭越军、炸开各舱室。那些越军海军官兵虽然能熟练操纵舰艇,但是近身格斗哪里是这些特种兵的对手呢,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我军成功地夺取了这2艘护卫舰。Z-1L再次着舰送来了更多的海军官兵,接走了伤员、特种兵和几个越军俘虏。
    不过更精彩的海战仅晚了一会儿就发生了。越军的3艘登陆舰、30艘登陆艇和60多艘武装渔船,几乎不费一枪一炮就送上了部的陆战旅官兵,都松了一口气。在晨雾中先后倒车退离了海滩,准备返航,不过那些枪炮兵和导弹操纵人员始终按照命令注视着空中,上级的指示是,不能完全依靠雷达。可是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攻击是来自下面。“边和”号是一艘老式的俄制中型登陆舰,此时舰上水兵并不多,而且大部分在下面舱室整理。甲板上只有4门高平两用炮和2组4联装SA-18导弹发射架旁有十几个兵,海上巡逻机被击落,卡-28被“击伤”使他们都很紧张。
    此时登陆舰刚调整了航线准备加速返航了,我军的10名“蛙人”特种兵从两侧悄悄地爬上了甲板,迅速脱下了手脚上的登舰用的吸盘,拿起了武器。队长一声令下,个个如同豹子弹射到目标旁,手中的冲锋枪吐出的火舌扫灭了甲板上的越军,队长带了一名战士直奔驾驶舱,里面的越军都被吓傻了,有几个刚想拔枪反抗就被击毙。一把手枪指在舰长的脑袋,让他下令停舰。不过在特种兵的打击下也没有几个活着的越军了。其它登陆舰艇和武装渔船也都被缴获了。舰艇上的战斗虽然只进行了半个多小时,可为了保障这次反击战的胜利,第2陆战师的官兵苦苦准备了半个月,当然还有装备部人员的多少年的不懈努力。
    把“蛙人”送到越军舰艇旁的08型微型潜艇是今年刚定型生产的,它是由高强度的瓷钢制造的全电驱动,既无磁性强度又极高,可以下潜到600米的深度;由于形体很小,再加上降噪声的人造鲨鱼皮,有着无与伦比的隐蔽性,又利于在浅海作战,视作战任务的不同只需要10-12名艇员操作。它有2个鱼雷发射管,既可发射鱼雷,又可作为输送蛙人的通道。它可以搭载80名蛙人,还设有专用的蛙人入海的舱门,以加快他们出击的速度。装置了核潜艇所用的空气净化再生设备,由于金龙电池强大的电能可以在水下潜航100小时,最高时速可达20节。这次首批生产的4艘08型微型潜艇搭载一艘货轮秘密运抵了磅逊港,这也是它们首次投入实战。
    我军的蛙人装备的是新型水下呼吸器。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际上就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水下呼吸器,它只有1个小氧气瓶,另一边是一套气体分离装置,他把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分离出来重新供循环使用,当年限于电池的能力,全套装置的供氧时间并未增加,但呼出的气泡却大为减少了,这么昂贵的设备就是为了不惊动海中的生物。第2陆战师的研究所却看中了它能减少排出的气泡,既降低了噪音,又可避免气泡升上海面暴露目标。不过经金龙电池的改进既缩小了体积又大大延长了供氧的时间。
    仅有这些先进的装备还是不够的,第2陆战师的工程兵在预定作战海域的海底布设了以光纤连接的声纳网,它们主要还不是反潜,越军的潜艇实在太少,还不舍得用在这浅海的战区,主要是探测越军舰艇的位置。更有实战意义的是这一光纤网在海下连接的声纳还具有信息中继站的作用。潜艇在水下的最大问题是通讯,即使能穿透海水的长波无线电,穿透深度也只有50米左右,而且通讯是单向的,潜艇只能接收指令和少量信息。这些中继站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以超声波作为信息载体,在这种浅海作用距离为500-1000米,此时通讯速率为5-10K波特;另一种是潜艇以光纤直接与海底声纳站的接口连接,可收放的线团可放出2公里的超细光缆,此时潜艇行动会受些影响,但可高速收发信息。所以潜伏在海底的4艘潜艇可及时得到敌军舰艇的位置、航向、速度等信息,接受上级的指令,协调行动。
    当然仅有这些装备仍不一定能展开这样的奇袭,如果今晨没有雾气,又如果越军决定大白天发起两栖进攻,就没戏了吗?完全不是这样。我军的第二方案:4艘08型微型潜艇以鱼雷攻击那2艘护卫舰和3艘中型登陆舰,歼-17隐形小飞机以轻型反舰导弹可以打击那些登陆艇和武装渔船,而且飞豹也在天明时分能赶到展开打击。在混战中蛙人特种兵仍会有很多机会夺取一些舰艇的。所以这次行动丝毫没有冒险的成分,是以强大的打击力量为后盾的,还得到了前天就开始在战区上空执行超高空电讯中继任务的2架“飞天II”的支持。只是实际上战斗比较顺利而已,只有几艘登陆艇和武装渔船的越军有机会组织抵抗,迅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