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醒狮-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庸僬獠畔肫鹆私鹆绯氐耐ΑR话憷此担馗扇呕耐σ对缎∮诘孛娴母扇呕交娜莼鞘钟邢薜模醪詹豢赡茏龅煤艽螅氖钦交墓┑缒芰κ钟邢蕖!暗缱踊品洹钡腁LQ-99战术电子干扰机功率达到1千瓦已经很了不起了,挂5个也不过5千瓦。这一下双方的机载雷达都不起作用了,而且通讯系统也基本上被堵塞。干扰机当然只是对前面的区域起作用,还不能干扰到远远地躲在后方的预警机和超高空中转无人机。预警机虽然不能以雷达脉冲探测干扰区域内的战机,但是它们的被动工作模式能探测那些干扰机和对方的预警机。各战机相互间的直接通讯是不能进行了,它们各自采用指向性极强的天线自动对准后上方的“太阳神”或“飞天”还是可以进行通讯和数据传输的。RC-135就是如此向EC-130H和EF-18发送信息的。
    当时战场的态势是:巴士海峡东侧大约130千米处,美机有24架F-15在16000米高空向西疾速推进,目标自然是对方的电子战机,并负责拦截可能出现的歼-8Z、歼-21之类的超高空战机;稍后是40架F-16在3000米低空搜索,以保护后上方6000米高度的6架EC-130H和8000米高度的12架EF-16,干扰机都是排成南北方向的一字长蛇阵,机载干扰机可以发挥最佳效果;2架RC-135“联合铆钉”则偏后一些在15000米高空为电子战机提供敌方的信息,“联合铆钉”可是一款非同小可的电子侦察机,世界上各种雷达参数都在其测量范围内,其测量脉冲的宽度可精确到正负0。1微米、方位可精确到正负1度。还装备红外探测器和前视雷达,探测距离达238至370公里,可在360公里内分辨出3。7米长的物体。这次可能是有点大材小用,对方的机载雷达在干扰战开始后全部关机了,300公里外的A-50U正在高速后撤,敌机干扰机的功率大得也不用它探测了,台湾岛上没有一处干扰机或有威胁的雷达;84架F-14和F-18E舰载机组成的舰载机联队在8000-12000米高度,组成攻击阵形,它们是最主要的打击力量;北部还有19架F-22在12000米赶过来,将越过巴士海峡突击敌军的2架预警机。2架E-3C远远地躲在后方250千米处的万米高空实施预警指挥,它们的任务太艰巨了,敌机有近200架,更要命的是原先歼-8M在高空播撒的几百个空中“银星”气球,在时速超过100千米的高空西风的吹送下已经抵达战区。预警机采用过滤低速目标的方法来排除它们的干扰,可惜效果不佳。理论上气球的速度不会超过140千米/小时,可是它们不是园的气球,而是有6个长度全不同的角,在高空遄流的作用下会高速滚转,一些尖角的线速度与前进速度叠加就大大地超过这个值了。
    解放军空军的阵营也很整齐,在巴士海峡附近组成了一道拦截线:3000米高度是48架歼-10,在它们后边些是12架挂载电子干扰吊舱的歼-11,它们在8000米高度,不久6架舰载电子战机EQ-6H在它们下方5000米高度,它们的干扰机功率比美军的大得多;它们的前上方15000米高空有2架歼-6W无人机挂载电子战吊舱负责侦察美军的机载雷达和预警机的参数,再传送给干扰机;8000米高度是60架歼-11和60架歼-7Z,它们是空战的主力军,还有36架歼-10H组成的舰载机联队与他们协同作战;16000米高空有12架歼-11II和24架歼-8M。2架YJ-14M预警机的拦截线后方250千米处的11000米高度实施预警指挥。
    从数量上看解放军占了相当的优势,只是梅里斯绝对不会认为歼-7、歼-8之类的战机也能算数,歼-10也不过是轻型战机,而美军的阵营当然“亮丽”得多,“猛禽”更是他手中的王牌。
    那么解放军的预警机不是也会受到干扰吗?是的。可是作为守方受到的影响就小多了。再说,在双方仅靠目视空战的情况下美军还会有什么优势呢?美军大吹大擂的优势全是在超视距空战和信息战。大家两眼一抹黑那就干吧。美军的宙斯盾战舰距离巴士海峡有将近300千米,它们的相控阵雷达功率比预警机可大多了,本来是作为舰队区域防空的,此时敌机显然不会来冲击,也只能勉为其力地负责探测高层的敌机。美军是不能再等了,刚才中共又一波空运机群抵达了台湾。现在侦察卫星和预警机送来的信息显示中共又在准备大规模空运,而庞大的两栖舰队也在高速逼近台岛南端。指挥官一声令下美机发起了冲击,首要目标当然是对方的电子战机。
    美机新型的反辐射导弹能直接攻击敌方雷达的地理位置,并不怕雷达的关机和跳频,但显然不能用于这个场合,电子战机都在高速运动。于是F-15、“雄猫”开始强行突破,以便发射“哈姆”导弹。新型“哈姆”导弹抗干扰能力更强,有效射程更远,工作频率范围更宽,射程已达60公里,速度达3马赫,有三种作战方式,即自卫、机遇和预定程序。其中机遇方式:在载机整个飞行过程中,导弹的导引头均处在工作状态。导引头比机载雷达探测装置的灵敏度还高,它存有各种威胁数据显示给飞行员,使之向威胁最大的目标雷达发射导弹。“哈姆”导弹在1986年空袭利比亚的战斗中,命中率达100%。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与英制“阿拉姆”反辐射导弹一起,使伊拉克95%的防空雷达遭到厄运,而多国部队飞机战损率仅为0.68%,这在战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是解放军的空军不仅前出拦截,而且那些电子战机在后撤。
    梅里斯没有料到的是,美机可以按照预警机和宙斯盾雷达的指示出击,我军的战机更可以在部署到兰屿岛、亚米岛和台东-花莲附近的海岸山脉高峰上的被动雷达指挥下拦截敌机。美机在全线压上,甚至电子战机也在缓慢推进。发射雷达制导的中远程空空导弹那是没有效率的,美军相信他们的红外目标定位系统以及“响尾蛇”的性能大大超过对手的。美军预警机指挥官发现中共机群的中部似乎在回缩,美军的前锋会陷入对方的向心攻击的陷井。不过他并不十分担心,F-15、“雄猫”、F-18E“超级大黄蜂”、F-16的火控系统即使依靠红外系统也能一次锁定4-6个目标,可实施扇形攻击。他们只要逼近到18千米处立即大开杀戒,对那些歼-7、歼-8、歼-10、歼-11狂射一通。美机的载弹量要远高于中共的那些陈旧战机。估计那时“电子黄蜂”上的新型“哈姆”也能到达60千米的射程处,只要能干掉那些电子战机,那么阿姆拉姆又可以大开杀戒了。
    “遭导弹攻击,AA-12!”一马当先的F-15中队长葛洪度中校突然发出了惊呼,此时他们距歼-10中队还有60千米,距那些在后撤电子战机还有80千米呢。可是那些导弹已接近到18千米的,而雷达告警接收机并未发出报警信号。是机载红外前视雷达根据导弹的尾焰探测到的。看来这些导弹是根据指令制导的,可是指令又是怎么发出的呢?美军指挥官马上想到对方控制了台军的地面雷达,在探测状态可以给出概略的位置,美军的F-15同样可以得到宙斯盾雷达给出的目标数据,问题是数据不精确。而在导弹的主动段弹载雷达又无法使用,导弹肯定要脱靶的。
    就在此时实际情况给出了答案,美军的电子战机遭到了突然袭击。几秒钟内“罗盘呼叫”和“电子黄蜂”纷纷被击落,只有2架EF-18得以逃脱,也遭到了重创无法再实施干扰,仓惶逃到西表岛降落。我军的电子干扰也突然停止,美军战机赶紧打开机载雷达赫然发觉自己已陷身大批导弹的攻击中。令美军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什么战机能透过美军如此严密的监视网去奇袭那些电子战机的呢?又是歼-6Z建立了奇勋。
    在双方机群对峙之初,4个中队的48架歼-6Z就沿着E-3预警机控制线的南部边界在15米的超低空向东方渗透,在“银星”和低速的掩护下以160千米的时速推进。当双方同时启动电磁干扰后,他们更是如鱼得水立即加速,根据预警机和被动雷达的指示,24架绕到了EC-130H、EF-18和RC-135的后方,另外24架则绕到了24架低空F-16的后方,后者正在全神贯注地扫视前方的海面呢,原来梅里斯得知了北部的F-16中队全军覆没的噩耗,立即指令F-16加强对低空海面的搜索。于是有12架F-16降到了1000米的低空,此时机载雷达遭干扰无法使用,飞行员只能以前视红外雷达来探测。他们哪里会想到有歼-6Z操他们的后路呢。
    攻击美军电子战机的歼-6Z分成3支,首先是6架以一对一的方式攻击6000米高度的EC-130,实际上他们拉起不久目标就落入了PL-15的射程,但是他们没有发射导弹,而是以60度的仰角大开加力追杀过去。当接近到3500米时发动机的尾焰终于激活了EC-130的红外报警器,可惜EC-130的最大速度只有600千米/小时,作为运输机机动性也绝对无法与中低空性能优越的歼-6Z抗衡,歼-6Z已接近音速,很快逼近到2500米的距离,飞行员都取4管连发,电钮一按刹那间60发炮弹闪电般地飞向目标,空中爆起了6团火球。
    第2支突击队是16架目标是8000米高度的EF-18,他们的任务要艰巨得多。EF-18与F-18E超级大黄蜂在飞行性能上并无差别,仅是挂载了电子战吊舱而已,它的最大速度为1。8马赫超过了歼-6Z呢。所以12架歼-6Z逼近到6000米时,立即发射PL-15红外影像格斗导弹,实施大角度的夹击。另4架则继续高速推进准备攻击漏网的“超级大黄蜂”。EF-18的被动防御系统和机动飞行能力都相当出众,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仍有5架逃脱了导弹的追杀。不过激烈的机动使他们阵形混乱,有3架的航向竟然转了180度,我军的4架掠阵的歼-6Z全都占位成功,瞄准这5架残存的目标又是8枚PL-15。
    只是电子战机的呼救信号已经惊动了上方的F-18E,他们的前视红外雷达很快探测到了这些歼-6Z,立即就发射“响尾蛇”进行拦射。所以那2架被重创的“电子黄蜂”才得以逃生。有4架歼-6Z未能摆脱“响尾蛇”的攻击。
    第3支突击队是6架歼-6Z攻击15000米高度的“联合铆钉”,任务最艰巨,那已经接近他们的升限。唯一的优势是RC-135的速度慢、机动性差,机身庞大、目标明显。他们追到6千米高度时也被美军的前视红外系统发现了,地面指挥雷达传送的图象显示有12架F-18E追杀过来,RC-135也开始加速逃逸。他们不为所动,继续加速。当他们的红外防卫系统发现有大批响尾蛇已经追杀到3500米时,他们已经距“联合铆钉”只有7千米了,立即发射PL-15夹击,是6枚导弹攻击1架。那些“铆钉”使尽浑身解数,热焰弹、高压氙灯、拖曳诱饵,都没有顶用,至少身中3-4弹,爆燃的火球最大。歼-6Z则停喷燃油,俯冲滑行,并投射热焰弹,只有2架没有摆脱导弹的追踪。
    歼-6Z大队出色地完成了打击美军电子战机的艰巨任务为“3·21”空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另2个中队的歼-6Z突袭F-16也获得了辉煌的战果,那些F-16正在1000米高度苦苦搜索在“银星”堆中的目标,没想到自己已经被后下方的歼-6Z跟踪。我军飞行员拉起机头加速时就在夜视瞄准镜中锁定了目标,毫不犹豫地发射了30毫米的“雷霆”炮。刹那间低空爆起了12团火球。不过歼-6Z也暴露了自己,美军的反应极快,36架F-16几乎是以90度角俯冲下来,以红外目标定位系统锁定目标即发射“响尾蛇”,动作非常流畅。
    占了先手的我军也不示弱,另外12架歼-6Z同时发射PL-15仰攻24架F-16,并汇合得手的12架继续与F-16机群对攻。双方的低空性能都很出众,很快由导弹攻击转换到航炮对射。几轮对攻进行下来数量占优势的美军F-16再被击落了11架,我军则损失了14架歼-6Z。在地面指挥的命令下得手的歼-6Z大队的28架战机回复到15米的超低空并向“银星”密集的南湾方向撤退。那些F-16顿时失去了目标,因为海面上的不少“银星”还带有红外发光管在闪烁,扰乱了他们的红外前视系统。他们自然不甘心,双方还有得好打了。
    再说,美军的干扰刚消失,我军也立即停止干扰。那些AA-12刹那间启动了弹载雷达,开始主动追踪目标。美军的前锋F-15机群顿时陷入了混乱,获得先手优势的我军展开了全面攻击。再次对美军战机展开超视距导弹攻击,自然美军也展开了还击。双方战成了一团。美军的E-3C顿时忙碌起来,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解放军的预警机和电子战机都在高速后撤。他们以为是对方发现了F-22只得逃逸,不过“猛禽”以超音速巡航的特技还是有可能追上的。梅里斯中将对这点感到欣慰,初期的劣势有可能扳回了。他不知道,我军既然有了绿岛、兰屿岛、亚米岛的被动雷达,又有台岛南部和东部缴获的台军预警雷达支持自然没有必要再部署预警机,那些预警机是吸引“猛禽”的诱饵。
    “报告司令官,天际红外预警系统传来信息,中共发射了8枚DF-21,推算的弹道落点是特混舰队的航母,现在宙斯盾系统已经接管了监视。”参谋的报告引起了轰动。
    “难道中共真的研制出攻击航母的弹道导弹了?”梅里斯疑惑地想道。
    美军的航母绝对是最有价值的目标,世界上各强国军方都在研究对付的办法。关于中共研究以弹道导弹打击航母的情报由来已久,以DF-21为例,它的重返大气层时的速度超过了8马赫,宙斯盾控制的“标准-II”导弹也无法拦截,其战斗部比“白蛉”至少大2倍,威力当然大得多。作为中程导弹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约为15-20分钟,航母在弹射/接收舰载机时航线和航速极有规律,航母又属超大型目标,在30多年前,美军研制的潘兴-II战术弹道导弹就把园概率误差提升到了25米。假如DF-21能达到这一水平,很有可能被用来攻击航母。现在中共的侦察卫星接收到变轨的指令后,正在密集地扫描这一区域,特混舰队的3艘航母正在全速由西向东航行,准备尽快返回原来的弹射航线的起点,卫星能让中共指挥部掌握这一动向。
    我们来看一下射程为1800千米的潘兴-II导弹的末制导:导弹射程的中段大部分在大气层外,最大高度300千米,最大速度12马赫,此后,导弹开始俯冲准备实施攻击。导弹下降到预定高度后自动转入末段飞行,这时地形匹配制导系统开始工作。大约距地面15千米高度时,导弹上的雷达天线发出的波束以每秒2转的速度,不停地对目标区扫描,取得目标区图象,并与预先储存在弹载电脑中的图象进行比较,由此确定位置的误差,及时修正航线。这种比较和修正的过程,在末段飞行中要进行多次,大约在距地面900米时自动结束,弹头即能携带1。5吨的有效载荷准确地冲向目标。
    “导弹高度6万米,已进入末制导段。解算的弹道末端大致指向‘罗斯福’号航母、‘里奇菲尔德’号两栖舰巡洋舰。他们爆破第2级运载火箭作诱饵,难以精确测定其弹道。”
    舰队的参谋长奥斯克林少将感到震惊,那可是战略核武器的突防手段,中共居然用到战术导弹上来了。这里略微作点介绍:一般的洲际导弹以三级火箭推进,第3级火箭把弹头加速到最终速度后即与弹头分离。然后两者沿既定的弹道作无动力飞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