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醒狮-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琄H172也不难找,它们的发射点是知道的,方向肯定是指向预警机,速度也是知道的是4马赫。果然不一会他们就用机载雷达搜索到它们,把这4枚KH172导弹的坐标和运动矢量发给了预警机。
    庞少校率领的4架歼-8M全部打开了机载雷达对正在机动的米格-31实施追踪,引导R77死死地咬住了米格机。8秒钟后R77就进入了主动跟踪段,庞少校他们启动了弹上的主动雷达。
    谢劳其少校头上冒汗了,每架飞机都受到2枚导弹的主动跟踪。他知道再在平面转向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导弹的追踪的,本来以高速逃逸是很有用的,米格-31可加速到3马赫,与导弹的相对速度只有1马赫之差,将大大延长导弹的追踪时间,届时导弹会因为射程不够而自毁。可是他必须完成转向,以这类庞大的战机用垂直滚转可以快速完成转向,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一般来说须采用向上跃升滚转为好,此时重力能为它减速。问题是谢劳其已经把米格机升到了最大升限,此时要在升限以上完成复杂的机动动作,也许他的教官俄罗斯的特级飞行员能办到。他可不敢冒此风险,于是他们一面抛射热焰干扰弹,一面急速下降,收油门操纵机身滚转。可是以米格-31巨大的RCS根本无法以这种办法摆脱抗干扰性能优良的R77的追踪,反而让它们切半径向下追杀,又省燃料,又省时间。当4架米格-31刚完成转向把机身拉平开始加速的时候,8枚R77已经追上了它们。在一连串的爆轰中,米格机悉数机毁人亡。
    再说4枚KH172脱离米格机后立即加速到4马赫的高速,并沿着我预警机的波束指示的方向飞驶。不久,它的探测系统发现辐射源强度增加,向东南方向以500公里的速度直线飞行,它当然继续转向追踪啦。2秒后,它又探测到原来追踪的方向有另一个辐射源在工作,不过频率变掉了,控制系统不再理睬它。KH172并不怕预警机跳频工作,它的检测系统始终在全频搜索,可是碰上现在的情况,它当然选择追踪原来频率的辐射源,把新出现的辐射源作为干扰体不予理睬。它不断地向东方偏转牢牢地盯着目标。
    这些KH172的控制电脑实际上是在追踪一架模拟预警机-我军伪装部队的又一杰作。这是一架螺旋桨的小飞机,头部很大,装备了一台大功率的相控阵雷达,机翼上有2台电动螺旋桨在推进,最大速度可达550公里/小时。它们就在预警机的前方游弋。接到歼-8的报告,确定了KH172的坐标和运动方向后,小飞机立即飞到预警机和KH172的连线上。然后预警机停止发射雷达波,而小飞机则以预警机同样的频率向KH172的方向发射雷达波,并向东南方飞行。预警机则向西北飞行飞行,1秒钟后预警机改换到另一频道开机工作。小飞机不断增强的雷达波当然更能吸引KH172。当追踪KH172的歼-8发回确认导弹已转向的信息后,预警机上的指挥员放心了。KH172追踪小飞机到60公里时,小飞机的机载雷达已经可以跟踪它们了,4枚巨大的KH172死死地追踪着它们的目标-“预警机”。直到它们相距40公里时,小飞机才关闭雷达,并一下子向下俯冲钻到喜马拉雅山的群山之中。KH172失去了目标,顿时不知所措,系统立即启动了红外跟踪探头和弹上主动雷达,可是在它们的视野里什么也没有。在燃料耗尽时KH172启动了自毁装置,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上空亮起了4朵美丽的礼花,可惜没有什么观众。
    东、西线的制空权
    在东线,从拉萨起飞的另一个中队12架歼-10IIM也紧跟着张定国他们的中队高速掠过了苏班西里河谷。2架EQ-6电子战机几乎是紧跟着他们出击的,在低空这2型飞机的速度相差并不大。他们二个小队和1架EQ-6在低空左转直扑萨地亚附近的印军大型相控阵远程雷达基地。他们接近时,基地的防空系统已经纷纷启动,他们按照预定计划EQ-6电子战机一方面向防空导弹阵地发射反辐射导弹,一下子打乱了印军的阵脚,接着以大功率的干扰电波压制印军的雷达系统。战机则以导弹、火箭弹进行攻击,接着就是狂猛的机炮扫射。中队长率领的小队和1架EQ-6从侧面的一个被炸成一片火海的防空导弹阵地上掠过,出其不意地向相控阵雷达发起攻击,一下子摧毁了基地的全部设施。另一个小队的战机右转直扑位于提斯浦尔附近的大型相控阵远程雷达基地,同样取得了预定的战果。
    从二线基地赶到战区的战机,是直接飞越喜马拉雅山,对预定目标实施攻击的。印军的一个个防空导弹阵地、野战机场、直升机停机点,逐一被摧毁。那些阵地上的印军初次领略了Q-6的威力,起先他们还看不起这些螺旋桨的飞机。可是这些可怕的“空中坦克”毫无声息地就飞到了他们的头顶,狂暴的火箭弹和炮弹一下子倾泻下来。那些红外寻的的导弹根本就找不到它,机枪和短身管的23毫米高炮打中了也不起作用。这些庞大的攻击机却十分灵活,转弯半径出奇的小,飞得又低,在山区复杂地形的对地攻击中大显神威。有些匆忙起飞的印军战机简直成了最好的“靶机”,纷纷被击中起火坠毁。印军部署在一线的122架战机、86架直升机,和一大批防空导弹阵地悉数被毁或缴获,也有的被封锁在山洞里不能出来了。
    直到45分钟后,才有48架印军二线的战机,其中有24架苏-27、苏-35,另外是24架印度国产的LCA-II型战机赶过来,向我战机发起攻击。我们的第一波战机已有36架返回前进基地去补充燃料和弹药了,在高度机动的作战中战机的耗油量是很大的,空中还有60架战机。当我预警机一发现敌机,就命令8架战机返航到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机附近,加强护航。其余战机也后撤。印机以为我战机燃料不够要返航,根据他们掌握的苏-27、苏-35的性能,我战机必须要回拉萨了。一下子打开加力直扑过来,而且派了4架苏-35从侧面绕过来企图偷袭我预警机。这一切都在我预警机的监视下,等印机钻进了我们的“口袋阵”,一声令下全部战机一个漂亮‘普加乔夫’眼镜蛇,接着转身与印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印军根本就没有预警机提供信息和指挥,更要命的是对我机的性能完全理解错误,我方有不少战机已经改装了新型发动机有了电磁矢量推力控制装置,在转弯半径、速度、加速度、控制性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外形基本相同,可是内涵却变了不少。我军的EQ-6电子战机大显神威,由于苏-27、苏-35的电子设备的特性双方都是清楚的,因此它的干扰效率很高,印军飞行员反复采用跳频也不顶用,迫使他们无法发射远程空空导弹。
    而我方的飞行员在迫近到80公里时就在预警机的指挥下纷纷发射R-77、R-27导弹,仍然采用指令制导的方式迷惑对方,等它们接近到18公里时再启动导弹的主动雷达。那些印军飞行员遭此突然袭击顿时阵脚大乱,那4架苏-35是由亚达夫少校率领的,全都属于“精英”飞行员。名为小队却是由东北战区直接掌握的,为了稳住阵脚战区司令官普拉德尔中将只好动用这支精英部队了。
    苏…35战机可是一款非同小可的凶狠空中杀手,它是鼎鼎大名的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联合股份公司在苏…27基础上发展的单座全天候战斗/攻击机,主要用于制空,也可对地攻击。该机为苏…27的高级发展型,改进了机体、发动机、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可以根据攻击目标的不同完全自动地进行飞行模式和武器的控制,电传操纵系统由模拟式换成数字式,增加了一对小的全动鸭翼和推力矢量控制系统,提高了机动性。可作“超眼镜蛇”动作,即水平方向的“眼镜蛇”动作。重新设计了前机身,加大了雷达天线,搜索距离可达200千米,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可对其中的4个目标进行攻击。更绝的是增大了尾锥以安放一部后视雷达,并有一个可以180度转向的导弹发射架,可以向后发射导弹。有多功能低空地形跟踪雷达。有头盔瞄准具、热成像机载激光指标器、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雷达告警接受机。翼尖有电子干扰吊舱等。武器有1门30毫米机炮,备弹150发。12个挂架,可以挂装8吨各种导弹、炸弹和火箭等,包括R…27、R…40、R…60、R…73A和R…77空空导弹。这款空优战机俄国自己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才装备的,为了获取紧缺的外汇他们向印度出口了12架。我国也引进了12架,也许是俄国人搞平衡吧。
    亚达夫他们在俄国教官的带教下,可以作出“尾冲”、“眼镜蛇”、“超眼镜蛇”等特技飞行。当进行短时间的“眼镜蛇”和“超眼镜蛇”机动,使飞行竖起90~120度,这时雷达和光电瞄准系统就能自动截获目标,同时系统发出指令,可发射出两枚导弹。苏—35飞机不仅用于夺取制空优势,而且还可用于对地面、海上目标实施远距离、高精度的有效打击。自然要被视为“精英”飞行员了。可是空战绝对不是表演“作秀”,光有高超的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系统的支持,有指挥的谋略。亚达夫们缺少的就是后二项,他们没有了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系统的支持,印度空军又从来没有同强劲的对手较量过,即使在与巴基斯坦空军的较量中表现也令人不敢恭维。1965年印巴战争中,由于印度空军的战术错误,竟然发生了巴基斯坦空军的一架F…86在极短时间内连续击落印军5架猎人式飞机的悲剧。最可笑的是,第一架被“击落”的猎人式飞行员是位少校中队长,竟然在导弹并未击中飞机的情况下,仓皇跳伞。更有甚者,在另一次空战中一位印军蚊纳式飞机驾驶员,在两次遇见巴空军一架F…104A战斗机后,便认为自己已被两架F…104包围,竟然放下起落架要求投降,也是开了歼击机飞行员空中抓俘虏的先例。
    而我国空军一诞生就与世界级的强敌美国空军交手,其空战经验、战术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现在又有侦察卫星、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系统的支持,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亚达夫小队的对手是秦毅仁上尉率领的苏-35小队,他们在前阶段的对地攻击中已经各自挂载的8枚空地导弹发射掉了,只剩下4枚空空导弹。双方接近到100公里时,印军苏-35的机载雷达受到我EQ-6的超大功率的电磁干扰始终无法锁定目标,而秦毅仁上尉他们并未打开雷达,而是从预警机得到敌机的信息,然后输入到各自的2枚增程R77,以交叉攻击的方式飞扑各自的目标,并采用指令制导。亚达夫他们丝毫不知道危险临近,看到我军的4架苏-35照直向他们飞去连机载雷达也不开,还以为是在强烈的干扰大家都不能使用雷达。当双方接近到60公里时,印军的火控雷达终于可以锁定目标了,可是就在此时他们的雷达告警接收机响起了尖叫声,雷达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各自受到2枚R77的主动跟踪。他们虽然不明白它们是怎么突然冒出来的,但十分清楚R77进入主动跟踪段的威力,3名“精英”立即采取了标准的“眼镜蛇”动作,把速度降到几乎为零,这样R77的小多普勒雷达就会探测不到目标,然后可以转向逃命。问题是它们满载着8吨的导弹还一弹未发呢,可不像在表演时候那么轻松了,等他们好不容易完成转向时,发现导弹已经逼近到6公里了,吓得他们魂飞魄散。苏-35并未作隐形设计,雷达反射截面RCS很大,当然虽能躲开R77的雷达,但躲不了我军苏-35机载雷达的追踪,它们向导弹指示了目标。这3架飞机加速不久即被导弹追上击落。
    亚达夫比较狡猾,他仍然发射了4枚R27远程导弹,同时攻击我方的4架战机,他也启动了它们的主动雷达。然后等导弹接近到700米时立即一个“眼镜蛇”动作,一般来说是能够摆脱R77追杀的。不过他的运气不好。
    追踪他的是秦毅仁上尉的僚机武永清中尉,也是位优秀的飞行员,在我军能飞上苏-35这种顶级战机的绝对不会是庸手。印军的R27并未造成威胁,他全神贯注于对手,知道在40公里开外的对手只能依靠著名的“眼镜蛇”动作才能让庞大的苏-35摆脱R77的追杀,因此已经事先准备好让导弹仰攻的指令,雷达一显示目标的异动,立即发出了指令。二枚导弹虽然未能命中敌机,但近炸引信还是及时引爆,炸坏了它的尾喷管。引起的大火虽然被灭火装置扑灭,但加速已很困难了,随即被躲开R27绕过来的武永清中尉再次发射的2枚R73格斗导弹击落了。
    这场空战总共有29架印机被击落,4架被击伤,剩下的印机慌忙逃窜。我机并不进行远程追击,始终在预警机的控制范围内作战。在空战中我军损失了5架歼-11M,对地攻击中又损失了6架“飞豹”、2架歼-11II,飞行员都由突击队顺利营救回来;另3架受伤的歼-11IIM和2架Q-6是被印军防空导弹击伤的,1架Q-6的机翼都被打掉了四分之一,仍能安全地降落在4#基地。
    这一场空战震惊了印军东线司令部,使他们明白,在我预警机的监视范围内的整个东线战区的制空权,已由中国空军掌握。在没有预警机和远程雷达的支持的情况下要夺取制空权是不可能的。
    西线制空权的夺取,更富于戏剧性。当时印军在整个西部战区,配有452架战机:在中印边界的一线配置72架战机,另有68架各型直升机,这是因为他们能得到印巴战线战机的就近支持,所以比东线少得多。印巴战线的一线配置248架战机,已经全部出击巴方阵地;二线的132架战机,有8架奉命追击击落印巴战线的预警机的4架中国战机。考拉尔德中将的计划中,印中战线的72架战机,怎么也能抵挡一阵。他那里知道一线的战机和直升机,连同扎达西北部的远程雷达基地和一大批防空导弹阵地都在我第一波空中打击中被摧毁了。
    这8架追击我机的印军战机是4架苏-27、4架印度国产的LCA战机,还没有等他们明白过来,就落入了我机的包围圈,在预警机的指挥下,一下子被密集的导弹悉数歼灭。
    我军第一波的空中打击完全达成了战役的设想,夺取了战区的制空权。损失之小则出乎意料。
    而印军则第一次偿到了二线作战的苦果。完全打乱了他们的如意算盘:先打败巴军,再“收拾”中国,最终称霸南亚。面临如何调整战略的痛苦决择。
    鲲鹏搏击再立新功
    当第一波的战机在按照“天鹰计划”逐一攻击电子地图标定的目标时,从成都基地起飞的12架H-6M和28架改进型H-6丁已经抵达了东线的前沿,他们是第10轰炸机师的主力。这些重型轰炸机最大的好处是不占用前线的基地,而且载弹量极大。带队的是副师长辛剑平上校,他此刻的心情好不容易平静下来。
    同是空军,轰炸机与歼击机相比可差得远了,国人从空军建军以来听到的空中英雄几乎都是战斗机飞行员,轰炸机的丰功伟绩只听说过二回,第一回是在朝鲜战争初期轰炸大和岛。在美国空军大学出版的《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51年11月6日,一队双发动机的图-2螺旋桨式轻型轰炸机对大和岛进行了成功的轰炸。”这次“成功的轰炸”在当时曾震惊了美国朝野内外,是组建才1年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某师第22团的勇士们干下的杰作。当时美军为了瘫痪志愿军后方,在发动夏季攻势的同时,集中其空军力量,对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