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职场达人志-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一番后,大家都对表演这个节目产生了极大兴趣,排练不再是完成公司布置的任务,而是一件非常有乐趣、有成就感的事情。大家都积极地投入进来,想出各种方法来解决实际困难,比如,舞蹈最好的那个员工,把每个位置的动作都跳了一遍,拍摄下来发给每个位置上的员工,大家即使出差,也可以自己练习。心灵手巧的员工自己动手制作道具,节省了很多费用。不参加排练的员工也为演员们买好吃的以示支持。最后,这个节目在年会上大获成功,以99%的支持率,获得当年年会节目的第一名。所有人都非常兴奋,特别是那些不善跳舞、不爱跳舞的员工,经此一役,简直对自己信心暴增,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对待人生的态度多种多样,我最喜欢的是八个字——放松自己,寻找乐趣。
  还记得自己刚出校门时,由于自信,拒绝了分配的工作,跑到陌生的城市租个小屋自己闯。那时没有什么“面试指南”,完全是自己凭感觉,漫长的找工作经历也就成了一段非常折磨人的体验。记得一次去一家建筑企业面试一个初级岗位,他们开出一个月400元的待遇,我都没聘上。企业要有经验的人,我没有,而有经验的人排成一长队在我身后。记得当时不死心,说:“你们收下我嘛,不给工资都可以,只要有事情做。”但越是这样,越是聘不上。年轻人所常有的冲劲大但韧性差的特征,在我身上特别明显,碰壁多次后,再不愿去人才市场了,自信心被打击殆尽。
  几个月后,我准备回家乡。买完火车票出来,漫无目的地闲逛,想着回去后将面对家人忧心忡忡的言语,心情沉重。不知怎么,发现路边有一家小酒店在招聘,于是就进去了,大概是想着无论聘不聘得上,反正是试试,过两天就回家了,所以比较轻松。面试官是一位和善的老太太,我们越谈越高兴。临走的时候,老太太居然说我是人才,她会向老板推荐,让我等消息。真是久旱逢甘霖啊,工作是否有着落在那时都不重要了,真正令我欣慰的是在怀疑自己的时候,居然有人认为我还行,这给了我极大的精神鼓舞。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享受过程(4)
回到住所,我仍然沉浸在喜悦中,回想面试的情景,慢慢体会到:今天面试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应聘能否成功上,而是放松地与面试官交流,关注到她的情绪和思路,效果反而比以往那些精心准备的自顾自的陈述好。既而我又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小小成长:虽然买火车票后心情郁闷,但看到面试机会还是没有放弃,说明自己开始能够及时地摆脱负面情绪,这是以往没有的。这些小小的发现和领悟让我更加欣喜。
  就这样,我逐渐学会在没有面试的时候看书、学英语,或者回忆过往的经历,去分析自己的性格,总结经验教训。有面试的时候,把每次面试都当做一次观察别人和自己的游戏,从中寻找乐趣。即使应聘没有成功,也有所收获,而且不会影响下一次面试的信心和心情。也就是说,我开始学习享受找工作的过程。虽然事实上奔波还是一样的辛苦,还要面对无数并不好看的嘴脸,但角度不一样,心情也就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虽然我最终没有去成那家小酒店,但那场经历带给我很大转变。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应聘成功,走上职场。而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喜欢观察、分析、总结的爱好,也为我后来的职业经历带来无尽的益处。
  人生的意义在此时此刻
  念大学的时候,读了几本哲学书,就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大问题。但当时无论怎样思索,也找不到答案;而找不到答案,只会让我更困惑地活着,更感觉人生没意义,用通俗的话讲——活着没劲。
  差不多20年过去了,我已经不再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大问题,而更多地关注眼前正在做的事。我想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变得庸俗,而是变得成熟。我把这种关注的转变归纳成一句话——设定目标,享受过程,关注此时此刻。
  关注此时此刻,就意味着,做这件事时,全身心投入这件事,与人谈话时,一心一意地关注眼前这个人。全身心都投入在此时此刻,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如果是与人在一起,这个人也因为我的全神贯注,会觉得备受尊重,而产生更好的人际交往效果。我自己的经验证明,当我关注此时此刻时,心情是最平静的,状态是最好的,效果也是最好的。相反,凡是手上做一件事,心里想另一件事,或者与眼前的人谈话,心里却盘算别的事,都会弄得匆匆忙忙,心不在焉。
  我确信,人生的意义,不在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是存在于生活中每一个真实的此时此刻。智者常劝世人要“活在当下”。什么叫做“当下”,就是指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当下”就是要你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
  救一个人,比救全世界重要
  有一位经理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提升客户满意度方案,提了不少措施,搞了很多口号和要求。我看了以后,说很好,只补充一点:所有人都要做到“把注意力放在此刻站在你面前的客户身上,让他满意”就行了。那位经理问:就这么简单?我笑着说:既然简单,你就先自己坚持一周,找找感觉,再把提升客户满意度方案向下推广吧。
  一周后,我问他感觉如何。他说:“难。我这才体会,服务好你眼前的人比‘为人民服务’难。”

第五章 享受过程(5)
我笑了起来,跟他讲了一则特里莎嬷嬷的故事。被称为“贫民窟的圣人”的特里莎嬷嬷把一生都献给了赤贫者、无家可归者、濒死者、弃婴和麻风病人,竭力服侍这些最穷苦者。在她获得世界声誉后,有一次,应邀参加一个主题为如何帮助贫困者的国际会议,并获邀做主题发言。就在她从外地赶来时,她发现会场门前趴着一个衣衫褴褛、满身泥垢的人。在当时的印度,到处可以看到这种骨瘦如柴、疾病缠身、衣不蔽体、臭气熏天的人在路边乞讨,来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谁都没有在意,看也没看就步入会场。
  但特里莎嬷嬷却停下来,扶起那个乞丐,发现他身有残疾,气息微弱,于是她决定不参加会议,将这个路边人带回自己创办的关怀所。当会议主办方得知她的决定后,大惊失色,劝她说会议是探讨如何消除全球贫困、帮助全世界贫困者的世界级大会,非常重要,希望她不要退出。特里莎嬷嬷回答说:“救一个人,比救全世界重要。”
  正因为特里莎嬷嬷时刻关注眼前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穷人,她才做出那么伟大的事迹和贡献。她经常告诉其他慈善工作者:“你们不必注重成果数字。凡是有益于穷人和被弃者的爱的行动,不管怎样微小,在上帝看来都是重要的。”
  那位经理听了这个故事感动不已。后来,我在他的工作台上看到一句特里莎嬷嬷的语录:“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传灯录》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有源禅师有次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吗?”大珠慧海禅师回答:“用功。”问:“如何用功?”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问:“所有人都是这样,他们跟你的用功一样吗?”答:“不一样。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一样。”
  大珠慧海和尚说得对,大多数人都无法专注于“此刻”,他们总是若有所思,心不在焉,总在应该关注此处时想着彼处,应该关注眼前时想着未来。经常在网络上看到类似这样的话:“这几天总在想自己三四十岁后怎么办。再浪费一两年的话,就到而立之年了。现在失业我怕,我更怕到时候自己再失业,没有十足的实力,那怎么办?有经验的人可以探讨一下。”其实有什么可探讨的呢?网络上所谓探讨,最后多变成发牢骚、抱怨现实、互相安慰,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我们一定要明白,真正的希望存在于现在,而不存在于未来;真正的满足感不可能存在于未知的“彼处”或“以后”,而应从“此时此刻”、“此处此人”去寻找和体会。总有人说我现在不如意,我忍一忍,等过段时间就好了;或说现在工作不满意我忍一忍,等我找到更好的工作后就好了。这都是没有“活在当下”。就算未来他得到他现在所希望的,由于心态和眼光已变,也不会快乐多久。
  好方法使人生更轻松
  如果你非常努力,但结果并不好,那么,就需要审视方法是不是有问题。好的方法,不但事半功倍,而且使我们努力的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众所周知,民国初年,中国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他们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在文史研究领域有无数开创性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一般人往往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取得那些前无古人、今人难追的成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超凡的天赋和勤奋。然而,除了天赋和勤奋,他们得以开宗立派的真正原因,应归结于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他们掌握了当时西方相对先进的学术方法,并运用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当中,才使老树开新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章 享受过程(6)
试以王国维为例。王国维被誉为“中国现代学术奠基人”、“新史学的开创者”。之所以有此成就,完全因为他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
  比如,“红学”本是中国独有的研究,清末即有评点式和索隐式的旧红学,而王国维则从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和悲剧人生观出发,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红楼梦》,从而奠定了新红学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基础。又比如,他的《人间词话》突破传统诗学的范畴,树立了新的文学批评标准,改变了传统诗文评点的格局,开近代文学批评之新开端,究其原因,是汲取了康德和叔本华的美学思想,使之与中国古典美学相融合。
  不仅王国维一人,陈寅恪等其他学术大师,无不是在研究方法上有突破有创新,才取得巨大成就。所以,过去的前辈大师们之所以让后人难以超越,就其实质来看,并不是他们的智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是他们运用“新方法”,几乎穷尽了所处时代的“新材料”,从而创立了无数“新观点”,给后人没有再留下多少发展的空间。
  在国学重新开始兴盛的今天,如果我们仅仅是崇拜大师、模仿大师,用他们用过的方法去研究,结果肯定是乏善可陈,永远只能望尘莫及。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学术方法,结合中国传统,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方法”。从自己创新的“新方法”入手,才能真正挖掘出有价值的“新材料”,也只有通过“新方法”加工的“新材料”才能得出真正有价值的“新观点”。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老方法,或者只是略加改造,我想中国的文史研究只能永远困在大师们的影子里。
  我本人则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不但更加轻松,而且更加有效。毕业后的几年,我颇下过一番工夫自学英语,时间精力集中在背单词和阅读。但单词背了又忘,枯燥无比。虽然看得懂一般文章,却是聋哑英语,听不懂,讲不出。一段时期后,始终无法突破,气馁得很,就放弃了。
  去年,又重新开始学习。为免重蹈覆辙,我上网查阅了很多人的学习心得,最终确定从“听”开始,不再去背单词,不再去管阅读,有时间就只听。从慢速英语开始听,一开始对着文本边看边听,后来就先看一遍文本,再单独听,再后来是不看文本直接听,最终一遍能听懂百分之*十。感觉轻松愉快,进步却很明显。慢速英语没问题了,再听常速英语。
  这个新方法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时间。以往背单词和阅读,需要整块的时间,每天晚上占用两三个小时,对职业初期工作繁忙的我来说并不现实。而“听”只要带着手机,接上耳机,可以随时随地。一天的零碎时间,比如早餐、上班路上、中午的午餐和休息、晚上回家路上,加起来至少可以听三个小时,一则新闻也可以听几十遍了。
  后来,我发现背单词也是可以用听的。找一本有录音的字典,反复听,比自己默记默背快得多,既节约时间,又轻松愉快。听得多了,发现虽然没有专门练习,口语也有提高,而且发音标准了很多。
  运用新方法后几个月,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奥巴马与麦凯恩单挑,又是*又是电视辩论。我对大选非常感兴趣,经常上国外新闻网站看实况转播,这对我才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能大概听懂他们的演讲。
  我的亲身经历证明,经常尝试用新的方法去做同样的事,会使过程更有乐趣,也更容易得到结果。而如果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法,那么努力的过程也就不再辛苦,有时甚至是一种享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