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职场达人志-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李逵对宋江是真感情,所以他被骗了也丝毫不后悔,心甘情愿为宋江去死。但我想,世上绝大多数人不会有这种爱好吧!
  我还有个朋友A君,管着一个省的业务。有一名下属S因工作不力而被劝退,心生怨恨,在离职的时候,向总部狠狠地告了A君一状,列举了他很多失职和违规行为,投诉内容真真假假混杂一团。但归根结底这些行为无论真假并没有对公司造成什么损失,所以A君根本不放在心上。总部大老板接到投诉,指示要查,A君的上司和HR的人一起飞过来,找A君的下属分别谈话,核实情况。A君嘴很硬,说:“我平时对下属就像对朋友,感情好得很,关系铁,他们不会乱说的,我放心!投诉的那些破事,根本就是放屁,我不怕!”
  我当时就对A君讲,事情不妙,一定要小心,底下该做的工作,一定要做。他不以为然。结果调查结论出来,A君严重失职,被公司降职调岗。如果不是他的上司保他,恐怕处分更严重,当时就得办手续走人。后来A君问我为什么当时就判断说事情不妙?我告诉他:
  第一,针对这种投诉的调查本来就可大可小,如果是走过场,让你上司一个人来走走也就是了,可总部派了HR跟你上司一起来,说明什么?HR跟你没有利益关系,明摆着就是公事公办。你的下属又不是傻子,这架势还看不出来?如果是走过场,大家都走过场,调查出来的,肯定都是好话,但公事公办,那就不可能调查出来都是好话。都是好话HR回去怎么交差?但人只要说了你一句坏话,心里头就没什么压力了,多说几句也无妨。即使大家对你没恶意,一人只说一两句,累积起来的负面力量也够呛。三人成虎,HR一定会相信对你的投诉的内容是真实的。
  第二,平时下属跟你感情好,关系铁,我相信是真的。可是现在这事,关系到你的位置会不会空出来,你怎么知道有没有人起变化?有没有人心里在算小九九——你走了,他有没有机会?人只要一算利害关系,感情就靠不住了。
  A君听了分析很佩服。其实为了他的面子,我还有所保留。他自认为平时对下属就像对朋友,就没有自问,为什么有员工在离职的时候,会告自己的恶状呢?他是不是要反省一下,他自认为的对下属好,在别人眼里是不是同样的好?
  要想别人靠得住,首先自己站得住
  职场上没有谁是永远靠得住的,正如西方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我们要想让别人靠得住,首先是自己站得住。如果自己站不住,别人一定靠不住。你自己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别人也不好多管闲事,自然帮不了你。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8)
有一位企业家曾讲过这样一件事:国家某部委直属公司总经理李某,在20世纪90年代受该部委某副部长委派,出任与香港某公司合资组建的基金管理公司的负责人。其在三年任职期间领取工资近百万元。由于当时这个公司的特殊性及运作的不规范,李某的工资收入未按当时的习惯上缴国内单位,该部委亦无文件对此作出规定或说明。后来,李某与该副部长发生矛盾并辞去公职。副部长恼怒之下找到司法机关,称李某的上述收入应为公款,李某因拒不交回而构成贪污罪。由于副部长身处主管机关要职,当时又无正式文件能够说明此事,无人能够或者敢于出面为李某作证。李某遂被司法机关立案并采取强制措施,形势对其十分不利。然而,万幸的是,李某行事一贯认真细致,他保留了当时讨论此事的所有会议记录、谈话记录,以及任职期间他向副部长汇报基金公司工作及其工资制度的草稿、试行稿等大量原始文档资料或复印件。鉴于上述文件资料能够被认定为当时所写,且前后一致,司法机关无法认定李某有罪,最终只能撤销此案。该企业家总结:“学会自我保护,平时就收集和积累自己无罪的证据有多么重要啊!”
  平素的职场中,这种刀光剑影的事不多,但经常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曾经有下属因做事不合公司制度被我责问,他说:“做之前也拿不准,就问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了,他说可以做,我才做的。”而当我再让他去找相关负责人证实时,人家说根本没那回事,当时回答的是让他按公司制度做。下属气得半死,但口说无凭,只有自认倒霉。我只好动用自己的人际资源,把事情摆平。
  这种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都是当事人图方便,打个电话问一声,出事了,什么凭据也没有。所以,我后来硬性要求,凡与其他部门的工作都必须通过邮件,这样出了问题就能找根源,一定不能口头确认办事。
  要想职场成功,就必须丢掉一切幻想,树立只有自己奋斗才最靠得住的观念。正如约翰·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缺乏行动的人大都很天真,喜欢坐等事情自然发生。他们天真地以为,别人会关心他们的事。事实上,除了自己以外,别人对他们不大感兴趣,人们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例如一桩生意,我们获利比重越高,就要越主动采取行动,因为成败与别人的关系不大,他们不会在乎的。这时候,我们最好把它推一把,如果我们怠惰、退缩,坐等别人采取主动来推动事情的话,结果必定会令人失望。一个人只有自己依靠自己,他才不会让自己失望,并能增加自己控制命运的机会。聪明人只会去促使事情发生。”
  成功的诀窍
  职场不像上学,一道题总有个正确答案,你把它选出来或者做出来就得分了。职场的题目有可能总在变,答案也可能总在变,没有正确答案,只有合适的答案。关键在于,每一步,你都一定要去找到你可以控制的点,然后把成功的每一步,都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点上,以此为坚实的基础,而不要寄希望于你暂时不能掌控的事情或人。
  有一位女士想移民去加拿大,她先生和孩子已经都在那里,但她因为英语不过关,申请很多年也没成功。她觉得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继续学英语。 。。

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9)
咨询师发现,这位女士做了十几年的ISO 9000认证工作,做得非常不错,所以咨询师建议她:“既然你熟悉这个流程,熟悉这个内容,虽然你的英语有点差,但你还是可以在你先生待的地方找到一个做ISO认证的公司,对吧?”她说应该可以,因为她原来的公司就是做这行的,她对整个工作流程非常熟悉,她有把握在加拿大找到这样的工作。
  咨询师说:“如果对*得你的英语不行,那你告诉他可以免费帮他做,给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证明你不行,一分钱不要。在这一个月中,只要你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那么你老板在第二个月一定会付钱,具体数目那是另外一回事。这种做法能让你轻松地通往加拿大,而且你的英语在工作中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这位女士用了这个方法,果然实现了家庭团聚的愿望。之前她一直认为她的英语太弱,所以她应该提高英语,这样通往加拿大的路才能被修好。其实这是错误的。这是把成功建立在自己暂时不可控制的因素上,而当她找到自己可以控制的点后,成功就容易很多了。
  在2006年世界杯德国与阿根廷比赛的点球大战中,德国守门员扑对了每一个点球的方向,更扑出两个点球。全世界都为这种奇迹而沸腾,甚至有记者写道:“那一刻,上帝也站在了德国队的大门前。”
  德国队点球不败的秘密很快被揭晓。原来,德国队在赛前,已经收集并分析了所有阿根廷球员射点球的习惯。在点球大战时,德国守门员手中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每个人的射门习惯,如“克鲁兹,长距离助跑,右上角。阿亚拉,注意他的射门腿,左下角。罗德里格斯,大力抽射右边。坎比亚索,短距离助跑,左上角”。令人叹服的是,纸条所写的与实际情况完全一样。凭借这张“绝世秘籍”和守门员的出色发挥,阿亚拉和坎比亚索的点球被拒之门外。
  想必阿根廷人在赛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德国人会做如此周密的准备。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觉得点球是靠运气,但是德国人用自己超乎寻常的勤奋和执著,将一件看似没有规律的事情总结出规律来,把一件不可控制的事情变得可控,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感到敬佩。正如贝肯鲍尔所说:“德国队在世界杯中点球不败,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之前的精心准备和在赛场上一颗勇敢的心。”
  最好的合作是相互掌控
  我们经常被教育:要团队合作,要优势互补,共同成功。这话是没错的,但合作的前提似乎没人教。请问你:为什么要合作?答:老板要求的。答:公司文化倡导的。这种答案,我要说,你脑袋坏掉了。
  公司要你团队合作,那是因为,合作比你单干对公司更有利,也容易控制。反过来说,如果你要跟人合作,你就得问自己:合作的利益点在哪里?关键点在哪里?我能不能控制?
  如果你全能控制,恭喜你——你不是在合作,你是在雇佣几个帮手替你干粗活,你完全能够随时看心情愉快与否来决定换不换帮手。如果你一点都不能控制,我得告诉你真相——你被别人的理想忽悠了,你被卖了还会替人数钱,觉得那钱是你团队合作的成果。
  所以,当你的老板在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说,当你的上司拍着你的肩膀,对你大谈企业远大目标、企业灿烂文化时,你脸上可以摆出崇拜和陶醉的表情,但头脑一定要清醒。你要分析一下,这里面,你的利益在哪里?你能控制多少关键因素?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10)
最好的合作,就是大家都控制一点关键因素,谁也离不开谁,利益也就大家都沾一点,谁也不亏待谁。在西方,这是用制度来保证的,大家按制度做就行了,哪怕是大吵大闹也没关系。所以在西方与公司发生纠纷了,有人一边在公司上班,一边跟公司打官司,打输了就走人,打赢了还继续上班,并非奇事。在中国,光用制度控制是不够的,有权术,有利益,还有感情,总之几千年积累的手法太多了。只是历史书从来不会明明白白告诉你真相,得你自己具有陈寅恪先生所说的“了解之同情”,方可有所领悟。
  刘邦与项羽在鸿沟僵持那阵儿,项羽派武涉前往齐地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谢绝说:“我事奉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我们都知道刘邦并不是同性恋,那他为啥对韩信这么好?因为他要成功,离不开韩信的军事才能,他认识到韩信是他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他要动脑筋,让这个必要条件服从自己,能被自己控制,能“团队合作”。
  如果看了韩信的真情表白,就以为刘邦的感情投资大获成功,那你就错了。韩信也不是傻子,刘老板看中自己什么,他是明白的,他自身的价值,他是清楚的,用蒯通的话说就是“当今刘邦和项羽的命运都取决于您。您帮汉王则汉王胜,您帮楚王则楚王胜”。韩信从小就是有野心的人,他不是没考虑过三分天下自立为王的事,之所以不反,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次要的原因是反了也是做齐王,不反也是做齐王,利益差不多。虽然不反头上还有个刘老板,但自己远在齐国,天高皇帝远,还是很自在的。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实力不够,同时刘邦对他设置了制约力量。韩信军队几次被刘邦整编,无法形成只对自己忠实而不认刘邦的军队。同时下属中有曹参、灌婴这样拥有独立部队的刘邦亲信以及孔熙、陈贺这样明则辅助自己实则为监视的副手。而韩信自己的亲信在史书中几乎没有记载,可以肯定的是,韩信如果反叛,成功的把握并不大。
  所以,韩信才会说得那么动情那么感人。他说给谁听的?当然不是你我,而是帐外那些正屏息静听的刘邦的亲信将领们。项羽的使者来劝反,无论自己怎么想,刘老板不可能不起疑心,万一刘老板觉得自己不可掌控,那下次刘邦急驰入营要取的,就不是兵符,而是他韩信的人头了。所以,他一定要像恋爱中的男孩那样,声情并茂地表达自己对刘邦无比的依恋与忠诚,他要通过帐外那些人的口,把自己的态度传递到刘老板那里去,使老板放心,使双方的合作更加牢靠一些。
  靠山还是冰山
  职场中人往往想找个靠山,因为故老相传:有了靠山,诸事皆宜。
  老话总是没错的,只是靠上去之前,你要掂量掂量自己的价值。在企业或者企业里的小利益集团内部,一个人的地位都是按照价值来排序的。《水浒传》里宋江搞了个一百单八将排座次,好汉们坐第几把交椅,主要是按照宋江认为这些人今后对梁山集团的价值来确定的,而并非像一般读者认为的,完全根据个人能力或以往对梁山的贡献来确定。比如白日鼠白胜,如果没有他在黄泥岗上出神入化的表演,晁盖等人就掘不到事业的第一桶金。但当他被官府抓走后,就有人提议任由他生死,理由是他熬不过刑、供出了晁盖等人,然而真正的原因是他对梁山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了。但梁山仍然救了他,表面上看是出于义气,实际上仍然是利益的考量,虽然不救他也无损梁山威名,因为是白胜自己违反江湖道义在先,但救白胜则可以向江湖证明,即使是对当了叛徒的弟兄,梁山也讲仁义。这个口碑要是建立起来,好处就大了。所以,如果你对你的靠山没有价值,你的投靠对你自己也就同样没有价值,你要防备着随时都可能被牺牲掉。

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11)
另一方面,企业的目标是变化的,“利益”这个词的内涵也是变化的。所以,就算你目前掌握了一些关键因素,这阶段你是有价值的,你是不可替代的,但环境一旦变化,你就必须重新评估。因为你所掌握的关键因素,很可能随环境的变化变得无关紧要,这时你的价值也会随之降低甚至毫无价值。
  例如韩信,打天下的时候,他是清醒的。他投靠刘邦,充分利用老板对自己所掌控的关键技术的依赖,一边为老板打工,一边为自己争来巨大的声望与地位。但江山打下来之后,韩信对自己的定位就不够清楚了。他没有意识到,这时的刘氏企业对成功的定义已经发生改变,成功的目标已经转移。韩信所掌握的关键技术,已经不被老板所需要,而他在创业过程中所积累的巨大声望与深厚的军事背景,恰恰成了刘氏企业未来成功的潜在威胁。刘老板要想基业长青,就得不惜一切手段把那些有能力颠覆刘家基业的人控制住,无论他们自身有没有意愿颠覆刘家基业,控制不住就干掉。此时的韩信,要么退休,要么弃武从文,培养新的关键资源,并让老板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被控制,不但被控,还被控得非常愉快。
  但韩信不是那种人。他以自己的卓越才能为傲,沉醉于往日巨大的成功中,对现实稍有不满,时不时就要流露出来。《史记》中说他知道刘邦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