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职场达人志-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记者问围棋国手常昊:“你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进入高端领域了。如今,当你们那一批棋手逐渐萧条的时候,你却还处于围棋的青春期。你的围棋生命到目前为止,已经跨越了两代人。这二三十年的中国围棋史,你一直贯穿始终,并且是核心人物。这是什么原因?”
  常昊回答:“人做一件事需要有自己的目标和信心。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高潮和低谷,但是人的目标会激发自身的信心。我的目标还是想继续下棋,我还不想休息,所以下棋的兴趣激发了我的信心。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信心的力量就更加重要了。信心是第一步的。另外,我在不断地总结,比较自己和别人的特点,发现自己的问题,在总结之后进行弥补,想办法提高。我总认为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自己能否把握得住。我觉得我现在还是有力量去下棋。可能在我这个年龄上,付出和压力比以前大,但是还是有能力去战胜他们的。”
  一次有个业务员跟我说:“去年一个月只赚一千的时候,看着别人赚上万,觉得很丢脸。但当时只是想着不干活就得挨饿,一门心思地为业务忙,当时那个苦啊,但是生存有压力,也不觉得太苦。今年自己也赚上万甚至更多了,心里却比去年还慌,老想着这个月上万了,下个月要是业务掉下去怎么办,那个脸不丢大了。再看看别人,好像都比自己做得好,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他们。天天心里慌得很。”他问我怎么办?如何才能保持业绩并超过别人?

第二章 目标决定人生(6)
我告诉他:如果是这样,当你一个月赚两万甚至十万的时候,你还是要心慌的。你永远都有业绩下降的压力,而比你强的人永远都有啊。现在你眼中那些比你强的人,就站在你面前。但有一天你超过他们,更强的人还在后面。就算你再强,赚得再多,你能强过比尔·盖茨?
  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多想想:未来想做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要赚多少钱就足够了?想用多少时间赚到这些钱?把这些想清楚,再倒推到眼前,每天该做多少工作量?做到了,就可以安心休息。因为不用再跟别人比了。只要把每天的工作做好做到,到时间目标就会实现,有什么可心慌的?
  约翰·洛克菲勒曾说:“目标是我领导的依据,目标就是一切。我习惯于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确立目标,而且每天我都要设定目标,譬如与合伙人谈话的目标、召*议的目标、制订计划的目标等等。我在做事之前也会先检视自己设定的目标。通常在我到达公司时,我已经成功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所以,在我心里从未出现过诸如‘我没有办法’、‘我不管了’、‘没有希望了’等具有吞噬性的声音。每一天确立的目标,已经抵消了这些失败的力量。”
  找到人生目标
  在前面,我曾写过一个前辈教导我在第一个十年一定要沉住气,不要太在意物质,不要与人比较,应该去寻找自己的立足点,好好经营,在第二个十年爆发。著名职业经理人何经华也有个相似的“人生三十年规划论”,并形象地比喻为“人生要算总账”。
  人生要算总账
  何经华在演讲中说:“职场的第一个十年你应该要投资自己。什么叫投资自己?你有没有花很长一段时间,就像我们练功夫一样,先把马步练好?第一个十年你不要追求工资。我常常告诉我们公司一些年轻的员工,我说你今天的工资可能是五六千块,我现在加你两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你的生活会改变吗?不会的。奔驰宝马你还是买不起,大房子你也买不起。在第一个十年,大家工资的差异是没有差异的。你的同学也许早你一年升个什么组长或经理,那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第一个十年,你要扎扎实实地投资自己。
  我们在今天和之后步入社会都凭借着两个东西在竞争:一个叫知识,一个叫技巧。我再举个例子,我每次出差,经常给分公司员工演讲。如果说每一个人都给我自我介绍一下“何总我是谁谁谁”,待会你们介绍完了,我就全部都忘记了,我一个都不记得。公司今天有4000多个员工,你要怎么让何总认识你?如果你是销售,能够做到全国的销售状元,到北京来,我给你颁个奖,我一定认识你了。如果你是一个实施顾问,很困难的项目交到你手里面总能迎刃而解,我会认识你。如果你是售前顾问,你设计一个PPT,这个PPT是全国售前顾问都在用的,我也会认识你。
  要能够做到这个岗位因你而不同,而不是你因为这个岗位而不同。我常常说,如果我是上海开出租车的司机,如果用全部心血来开这部车,我相信我可以把这部车开得全上海最特别。
  现在年轻人会更多地看到自己以前的同班同学如何优秀,薪水有多高。但我常常说,人生要算总账。从你学校毕业的第一天的第一毛钱到你退休后领的最后一毛钱,总共加起来你能挣多少钱?第一个十年走完了,如果你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好,到第二个十年,你可能有机会成为一个部门主管。第一个十年是你这一辈子工资最微薄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能是单身,你的这个收入也就能支撑你的生活所需。到第二个十年,你可能结婚了,可能有个孩子,如果干得还不错,你能干到一个部门经理,你的收入勉勉强强还能支撑一个家庭的家用。这时候你还是不够富裕,上餐厅点菜的时候,你还做不到把价钱盖起来,爱点什么点什么。第二个十年你要学第二个东西,叫技巧,做事的技巧,待人处事的技巧,处理复杂事物的技巧。前面两个十年如果你走得很扎实,你才有可能走到第三个十年。

第二章 目标决定人生(7)
第三个十年是什么?做到一个公司真正的大老总。第三个十年才是你财富积累的开始,那个时候你的收入会远大于你的生活所需,人生的财富从第三个十年开始计较。可是很不幸,绝大部分人走不到第三个十年。虽然咱们都是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同一个科系毕业的,上课的时候坐在你旁边的同学,十年十五年之后这两个同学的发展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何经华总结说:“我认为人口中前5%聪明的叫天才,后5%聪明的人叫白痴,大部分人都在中间的90%。今天现场做一个IQ测试,我可能不会考第一名,因为大部分人的IQ是差不多的。差别在哪里呢?有些人能够比较早知道自己要些什么,然后可以系统地去积累自己要的东西,奔着你的那个梦,奔着你的目标去奋斗。有些人基本上没有梦没有目标,一天过一天,一月过一月,一年过一年。”
  或许,你会觉得“人生规划三十年”中要到第三个十年才真正积累财富,太遥远、太漫长、太痛苦。是,的确是太遥远、太漫长、太痛苦了,所以绝大部分人走不到第三个十年,很多人甚至在第一个十年就放弃了,他们没有这个毅力,他们的理想坚持不了这么久。
  但如果你对自己有期望,你对未来有渴望,那么你就一定要沉下心来认真遵循这个规律。90%以上的人都要遵循这个规律。除非你是天才,否则别想抄近道。抄近道的结果,只会让自己随着时间的流逝被越丢越远。
  如何找到人生目标
  如何找到人生应该专注的目标,方法很多。吉姆·柯林斯研究总结后认为:如果某件事你做起来特别有热情,而做这件事你又很有天赋,并且你所做的事能给他人带来价值,那么,这件事就应该成为你专注的人生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热情”、“天赋”、“价值”三者齐备,才是真正的目标。如果你只找到两个,那生活可能会失衡。比如,如果你只做那些你能做到最好的事情,但你却毫无热情,你会越做越苦闷。假使你有热情,有能力,但你做的事对别人没有用,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你拥有热情,又找到别人为你买单,但你天生就不是这块料,这也不是好的组合。所以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找齐这三样因素。
  确定目标三要素之“热情”
  热情,指的是一种让你很喜欢、很享受做一件事的感觉。这个应该是我们寻找自己人生目标时最应该重视的因素。刚刚工作的几年,经济压力比较大,很容易为了几百块的薪水差异,选择去做自己没有热情的工作。短期看,你得到了相对的高薪,但长远看来,即使从金钱的角度,你也将是得不偿失的,更不用说你失去了工作乐趣、由热情而带来的学习进步等等其他方面的东西。
  很多工作了十年的人,工作上有一定成绩,收入也不错,但并不开心,带上了所谓的“职业金手铐”,根源就在于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却又难以下决心去改行。人一旦活到这种境地,人生前景就比较暗淡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趣模式,如果职业发展不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工作热忱真的很难持久,很难有大的成就。
  80年代中期,我还在读小学,有一个老师拿来一个大键盘似的东西给我们的展示,那是我和同学们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种东西叫电脑。老师给我们描绘了一番电脑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并说未来的世界将是电脑的世界。老师口才很好,所有的同学,一个除外,都津津有味地听了一回故事会。那唯一例外的同学——我的好朋友——放学后就拉着我去找那老师,要求了解更多的电脑知识。老师同意了,于是我也跟着好朋友每天放学后学习BASIC语言。我是陪太子读书,自身没有多大兴趣,天资也低,小学一毕业就全忘记了。而那朋友则兴趣始终不减,一路自学上去,后来考入电子信息专业,从小学到大学,拿了无数电脑竞赛奖。读书的时候,他成绩没我好,但走上工作岗位,他的成就却远超过我。究其根源,就是他很早找到了自己热情所在,而且很幸运地又有足够的天赋去配合这份热情。

第二章 目标决定人生(8)
对什么事情有热情,不是凭空幻想或做梦梦到的,必须要在过去的人生经验里找到一些证据,看看到底对什么有热情。不少人看到什么热,就对什么有热情。比如,当年我们这些同学一窝蜂全去报考财经金融专业,最热门的是带“国际”两个字的专业,好像很有热情,但其实都不是发自内心的热情。
  找到真正的热情所在,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所以,一定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多观察自己,做什么事最有成就感?做什么最来劲?对什么最有学习兴趣?对哪些人最羡慕?如果你已经富得不用考虑钱,你最愿意做什么?同时还可以请熟悉你的人反馈他们观察的结果。
  当然,热情虽然重要,但也不要寄希望于一份工作能够满足你的所有热情。再好的工作,总有你喜欢的一面和不喜欢的一面。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种工作,让你喜欢它的全部。比如做管理,我喜欢管人,不喜欢管流程。有些演员喜欢演戏,但并不喜欢商业走秀。一个教授,可能很喜欢讲课,但不喜欢做学术研究。但只要这份工作能满足你最有兴趣的部分,就已经很好了。你要接受一个现实:再有意思的事,变成工作后,它总是会失掉一些趣味的。西谚云:“爱她,还要爱她的猫。”诚如斯言。
  确定目标三要素之“天赋”
  天赋,指的是你在做的是不是你天生拿手的事。当你在做一件你有天赋的事情时,你会觉得如鱼得水。值得注意的是,你表现得比别人优秀的事,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你有天赋。比如,我上学的时候理科成绩比文科好,甚至高考时数学接近满分,而语文却刚及格。但我依然选择读文科,因为我总感觉自己的理科是题海战术出来的,并没有什么天赋,而语文虽然我不擅长,至少让我有种愉悦感。事实证明这个直觉是对的,高中数学公式我早忘得一干二净,但高中语文我却还记得不少。
  所之,你在某件事上有天赋,也并不意味着你在这件事上一定比别人表现得优秀。天赋主要是自己的各项才能之间的比较,天赋有以下特点:学得快,领悟高,不易出错;某些方面似乎有天生优势,无师自通;通常能使你感到很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充实感。
  要找到你的天赋,同样应该回头去看你的历史——在你过去的人生经验中,有哪些线索能有效地指出你对某些事情具有天赋。我自己的天赋所在,就是工作后自己不断测试,加上同事和上级不断反馈而总结出来的。他们都认为,我最大的长处是学习能力强、总结能力强。所以,我后来比较有意识地运用这种天赋,比如,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至少读了二十万字的相关资料,然后融会贯通,总结在这里。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兴趣模式与天赋模式,是由大脑神经系统决定的;而大脑的发育大概在3~6岁间就相对定型了。中国人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是很有道理的。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大脑就已经完成定型了。所以,只要你愿意,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兴趣和天赋所在。
  确定目标三要素之“价值”
  对社会有价值,是指只有社会认为你所做的事有价值,才会愿意掏钱购买这种价值。你要自问,到底可以做些什么才能对别人有价值?才能让别人愿意付钱?这同样要从你自己的人生经验中去寻找,并且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去探索和发现。

第二章 目标决定人生(9)
每个人可以依照经验去找寻这三个因素。事实上,每个人找到的方式很不同:有些人几乎是意外发现的,有些人则是花了一段时间反复验证出来的,还有人是有很棒的良师益友帮助分析出来的。
  许多励志书告诉你,做你喜欢做的,钱就会随之而来。这些书里充满了挨饿的艺术家不再挨饿、奋斗的小说家无需再奋斗的故事。但是这些书没有告诉你,更多天才的艺术家仍然在挨饿,更多优秀的演员仍然在等待他们的舞台。但是,如果你能做某些事,在这些事上,这三个因素——热情、天赋、有价值的贡献——能够交集,就一定能让人甘愿为你把钱掏出来。
  职业选择是不断尝试的过程
  知道了自己的“热情、天赋、有价值的贡献”之所在,你就基本明确了人生方向,但你还必须找到合适的职业来作为载体。目标清晰本身并不等于在你开始一份职业前,就一定要对未来的可能性认知得清清楚楚。客观现实也很少与这种期望完全吻合。调查表明,许多成功人士只是确定了他们的基本职业方向,然后在工作中不断去对未来目标清晰化。很多人在开始第一份工作时,事实上并不清楚自己是否具备在这个职业中成功的潜质。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能够实现你的人生目标,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而非一次就可以得到的满意结果。有时,还需要一点机遇和一些等待。即使你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工作,未来你还可能出现工作变动。
  王小姐原本是做财务的,但她不喜欢。她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每天都需要有创造性、有激情的人,于是她放弃了财务工作,在索尼找到了一份工作,可以满足她天生的创造性需要和表达需要。一段时间后,她又跳槽到当地一家高校做公共关系副经理。后来,她开了一家运动服零售店,最后她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飞翔的天空——面向海外的公共关系主管。现在,她每天写东西、作计划、搞市场策划、参加野外训练的课程,忙得不亦乐乎。所以,找到适合自己飞翔的职业天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