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芳菲2-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一个辅政大臣的高位,就把你收买了?你对得起先帝?你可是拓跋家族的至亲骨肉,你到底是在向着谁说话?”
  这么大的一顶帽子扣下来。
  京兆王勃然大怒:“你休要听乙浑这厮胡说八道。本王因为正是拓跋家族的至亲骨肉,所以,才不能诬陷好人,而让真凶逍遥法外,你这是受了人家的蛊惑,还敢如此大言不惭……”
  “乙浑胡说?在慈宁宫的家宴,陛下死了,乙贵妃也死了,乙浑怎会胡说八道?”
  这时,不止京兆王,就连身后的冯太后等人也愣住了。冯太后失声道:“乙贵妃也死了?”
  任城王冷笑道:“冯太后,你就不要假惺惺的了,乙贵妃从慈宁宫赴宴回去,当夜就暴毙了,不是你下毒还有谁?难道乙浑会毒死他自己的女儿?”
  芳菲心里沉下去。乙浑这个老奸巨猾的东西,竟然狠毒到这个地步。为了有力地栽赃陷害自己,竟然把乙贵妃也给毒死了。
  如此,谁还会相信他是毒手?
  要知道,自己是太后,弘文帝却不是自己的亲儿子;
  而乙贵妃,可是他乙浑的亲生女儿。
  虎毒不食子,他却断然杀了女儿,这跟昔日他“大义灭亲”杀了自己的亲孙子,将柔福赶出去尼姑庵,是如出一辙!
  如此,他的话岂不是铁证如山?
  活捉冯太后12
  就连里面的群臣也都有些震惊,尤其是李将军,毕竟死的是他的家属——他的女婿。对于谁是真凶,他比谁都更加急迫地想知道。
  本来,他已经确信是乙浑了,现在,忽然又峰回路转。

()免费TXT小说下载
  他的目光再次变得狐疑起来。对上冯太后的目光时,但见她的目光十分坦荡,神情也十分平淡,尤其是她那种站立的姿势,尽管遭遇了这样的剧变,但是,一点也没有慌乱,反而是更加镇定自若。
  一个年轻女人的身上,能够有如此的气场,就算是他,也不得不震慑——仿佛有些人,天生就是正派而坦荡的!
  冯太后,就是给人这样的感觉!
  再一想乙浑那尖嘴猴腮的样子,心里便有了个底。
  这时,忽然想起先帝临终时候的交代。三年之内,要自己,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急忙回朝廷,除了冯太后征召之外。
  先帝的意思非常明确——自己必须,而且也只能听命于冯太后!
  所以,他这一次才匆忙地赶回来。
  先帝,难道早就预料到了今日?
  纵然他谁都不信,却不能不相信先帝。
  而且,冯太后,真的没有任何可以毒杀弘文帝的动机。
  芳菲冷笑一声,忽然道:“既然是我下毒,好,那么乙浑怎么活得好端端的?他为什么没有被一起毒死?”
  众臣也都很疑惑,现在乙浑和冯太后,互相指责是对方毒死了人,但是,这两个人偏偏都好端端的,死的却是皇上和乙贵妃。到底该相信何人?
  真凶就在两个人之间,可是,要取舍却是那么困难的事情。
  任城王大声道:“冯太后,你不用狡辩了,乙浑已经说了,赴宴当日,他身子不适,没有饮酒,所以侥幸逃过一劫。不想,他心爱的女儿为了皇上高兴,喝了酒,就惨死了。冯太后,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活捉冯太后13
  东阳王忽然站出来,大声道:“任城王,你怎么不分好歹?冯太后有什么必要毒死皇上?”
  任城王也很狐疑,这是他最拿不准的一点,冯太后一介女流之辈,自己没有生育子嗣,朝内没有亲信大臣,朝外没有家族倚仗,年纪轻轻,纵然曾经在神殿舌战群雄,但是,也不过是唇舌之争,而且,幕后是先帝罗迦撑腰。
  以她这样二十七八岁的年龄,真的就翻了天?
  而且,她一个人在北武当修身养性,驻守先帝之墓,弘文帝生前对她供奉也是十分周到,她有什么必要毒死弘文帝?
  毒死了对她是没有一星半点的好处!
  而她本人也捞取不了什么政治资本。
  除了让她自己陷入危险之外,她难道会蠢成这样?
  再说,她于弘文帝,还曾经有过救命之恩,传闻里,冯太后遭遇刺客,也是弘文帝救了她;说这两个人暧昧,也许他还能一下就相信,但是要说冯太后杀了弘文帝,实在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可是,铁证如山,又不得不信,毕竟是两条人命摆着。
  他一时无法反驳,好一会儿,才大声道:“任你等花言巧语……”
  京兆王也怒了:“你想犯上作乱?”
  “我至少要提先帝报仇。”
  京兆王一怒之下就冲了过去,抽出腰上的佩刀,几乎要架在他的脖子上,大喝道:“在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你胆敢作乱,我马上劈了你!”
  京兆王也是一员虎将,生前是王氏家族最能征善战之人,加之他的相貌又很有几分像罗迦,现在这么一猛冲上来,任城王吓了一跳,赶紧率众离开了。
  外面,暂时平定了下来。

()好看的txt电子书
  冯太后坐在椅子上,看着自己面前的这干文臣武将,心里一团乱麻,乙浑的这一招反击,实在是太强大了,几乎令她措手不及。
  活捉冯太后14
  从双方的实力分析,乙浑笼络了源贺和陆泰,调动了平城的几万大军,这批人,全是正宗的鲜卑勇士,能征善战,纯血统的宗子军,当然会誓死效忠死去的“弘文帝”。
  如果要引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却不是她所愿意看到的,当然更非弘文帝自己愿意看到的。她心里急得几乎要冒出泡来,暗暗地埋怨,弘文帝这是在干什么?
  可是,弘文帝此时,却绝不会露面,否则,就功亏一篑了。
  她手心里全是汗水,紧紧捏着拳头,现在该怎么走这一步棋,完全只能倚靠自己一个人了。
  单枪匹马的感觉,真是不好受,尤其,一个女人,现在要决定的是国家的命运。
  东阳王等也都惴惴不安。
  冯太后问:“大家说,现在怎么办?”
  在座的,几乎全是长期受到乙浑的迫害的汉臣和个别的鲜卑大臣。
  一名将领道:“乙浑和源贺等人,不过区区五六万人;但是,李将军率领回来的是三十万大军,只要他们敢犯上作乱,就将他们全部镇压。”
  另一名官员也说:“乙浑这厮,这两年来,大乱权柄,把持朝政,打压异己,几乎把朝廷变成了他自己的后花园了。陆泰也是,他独占了太原府的大量良田,欺压汉人奴隶,连一些底层的鲜卑人,他也大肆兼并,成了当地一方土皇帝,百姓无不恨之入骨。这几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利用重新分配土地的机会,几乎霸占了平城周围所有的良田豪宅,无恶不作,现在,该他们的末日到了。不妨开出大军,将他们一举铲除……”
  芳菲听得暗暗皱眉。
  这个时候,喊打喊杀,国家决裂,岂不是真正会陷入长期的同室操戈,北国从此再无宁日?
  若是喊打喊杀就行了,弘文帝何需花费这么大的代价?要知道,他可是以自己的性命在做诱饵!
  活捉冯太后15
  弄不好,国家就垮了。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王肃忽然站出来:“依小臣之见,现在皇上尸骨未寒,皇室内部之间,再大动干戈,实在不妙。南朝的刘宋,便是因为内部经常同室操戈,互相大屠杀,好端端的一个国家,几乎一年一易主,百姓荼毒,民不聊生。如果北国不想陷入这样的纷争,最好只处理首恶,对于其他不明真相之人,最好是事后说清楚就行了……”
  高闾也说:“想当年,我等都是因为在刘宋饱受战祸之苦,才逃到了北国,原是为了寻求一方净土,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学。如果现在让北国陷入内乱,只怕迅速重蹈南朝覆辙,也辜负了先帝的嘱托。现在已经很明显了,挑起事端的,只是乙浑一人,其他人,都是受到他的煽动,要除掉乙浑,我们只能智取,不能蛮干。”
  贾秀等人也纷纷表示同意。
  京兆王和东阳王,昔日也不是怎么看得起汉臣,此时,见这几个汉人,很有大局观,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这才微微有些刮目相看。
  东阳王:“现在大家都知道是乙浑作乱,但是,我们却毫无办法。我倒有一计……”
  冯太后急忙问:“老王爷,你有什么妙计?”
  “我准备下山,去乙浑的军营,说服他们,让他们知道真相,把乙浑给交出来,其他人,就既往不咎,这样,他们知道朝廷宽大为怀,一定会同意……”
  冯太后很是狐疑:“老王爷,你一个人去?”
  “对。去的人多了,反而被他们提防,容易引起冲突。”
  李将军终于开口了:“老王爷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值得钦佩,但是,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去乙浑的军营,只怕不止没有什么作用,反而凶多吉少。现在,乙浑是逮住谁,算谁,你去自投罗网,只怕更会给他以人质,对我们也就更加不利……”
  PS:今日到此。明日也是晚上9点左右更新;我感冒了,要早点更了去睡觉,早上也起得晚,所以改为晚上更:(
  沦为阶下囚1
  京兆王忽然道:“倒不妨一试,我知道任城王的性子,纵然其他人都不听,但是,任城王一旦知道了真相,一定会听的,他跟乙浑并不亲近,对皇室也是忠心耿耿,这一次,倒并非是要死心塌地跟着乙浑,而是受到了乙浑的煽动,只想为弘文帝报仇雪恨而已,而且,他也不是是非不明之人,我一定能够说服他……。”

()好看的txt电子书
  冯太后也不怀疑这一点。
  甚至源贺,也是罗迦最信任的大臣。当初和陆丽一起,曾是罗迦的左膀右臂。源贺如此,只怕还是一心认为,自己是在替罗迦尽忠,而不是受了乙浑的利用。
  但是,陆泰等人却是极其顽固的鲜卑老贵族,和乙浑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最根本的一点是,乙浑以女儿之死,做了最强有力的反击,他自然已经处于了自动有利的一方;他肯定会有他的一番说辞,让大家相信,他乙浑是清白的。
  那么,肯定群臣便会相信是冯太后杀了弘文帝。
  清君侧,诛内乱。
  这样的情况下,东阳王想去单枪匹马说服敌人,兵不血刃就解决问题,只怕是痴人说梦。
  冯太后久久没有做声,李将军也一再摇头:“老王爷勇气可嘉,但是,乙浑这厮心狠手辣,又跟你有过节,你若贸然前去,只怕是龙潭虎|穴,决不能全身而退。”
  群臣也都摇头,却一时想不出什么主意来。
  好一会儿,冯太后忽然道:“既然老王爷毛遂自荐,要去的话,也可以……”东阳王上前一步,走到她的面前,“太后,但请吩咐。”
  冯太后低声道:“老王爷,你听我说……”
  众目睽睽之下,冯太后的声音非常轻,其他人也听不见。却见东阳王不停地点头,面上也露出狂喜的神色,连声道:“好好好……就依太后的……”
  沦为阶下囚2
  他抬起头的时候,简直完全是心悦诚服。
  众人都觉得很奇怪,东阳王也是个脾气很龟毛之人,这些年,和乙浑明争暗斗,现在落了下风,也不肯买乙浑的账,绝不屈服,基本上,还很少看到东阳王,对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如此的心服口服。
  冯太后到底有什么锦囊妙计?
  冯太后也端坐了,看着群臣,朗声道:“既然老王爷自告奋勇,要为国家效忠,当前也想不到其他更好的办法,不如就让他去试试。除了京兆王,李将军,老王爷,其他人,就先退下吧。”
  众人都退下去了。
  屋里,只剩下四个人。她端详这几人,每一个,几乎都在心里衡量了几十遍,全是足以信任之人,也全是鲜卑内部人士。既然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家事,那么,自己便只能让他们自己来解决,如此,方能心服口服。所以,她连最信任的李奕,王肃等都不曾留下。
  京兆王等,显然也对这个安排十分满意,免去了汉人参加的可能。
  这个时候,东阳王才大喜过往地大声说:“太后妙计,太后真是妙计……”
  众人都狐疑地看着冯太后,想知道这计妙在哪里。
  冯太后不慌不忙的将这个计策如何操作的步骤,一五一十说得十分清楚。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细节,她还一再叮嘱,务必要做到滴水不漏。京兆王和李将军也听明白了,心里无不振奋,二人交换了一下眼色,都是心悦诚服的神情,真没料到,群臣束手无策的时候,冯太后竟然想出了这么一个好办法。
  芳菲当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想到的,为了这个计策,她几乎苦心孤诣地想了几天几晚,完全是自己独创的,连罗迦的“启发”都不曾得到。众人见她眼里全是血丝,也知道她这几个夜晚,大概都没合眼了。
  沦为阶下囚3
  安排妥当了,众人全部退下去。
  芳菲这才发现,这一天,又过去了。
  黄昏的阳光,十分惨淡地洒进来,雕花的木格子窗户上,凹凸浮现,是非常精细的花纹。一格一格的金光,将慈宁宫那些奢华的摆设,妆点得十分金碧辉煌。
  环顾这一屋子,全是弘文帝亲自令人摆设的。古雅的花瓶,碧绿的翡翠香炉,豪华舒适的锦缎被子,便于阅读的沉香木的书桌案几……文房四宝,南朝来的精雅的花笺……甚至一格一格,弘文帝历次送来的珍玩古籍……
  那是真正的皇太后的规矩,奢华,富丽。以前,她天天住在小木屋里,根本不怎么来慈宁宫,还没怎么体会到,现在,方明白弘文帝的一片——孝心!

()
  此时,应该算是孝心了?
  弘文帝对自己,从来就不曾疏忽过一星半点。
  她长叹一声,缓缓地站起来,走出去,便能看到半山腰的玄武宫。那是弘文帝新修的宫殿。现在,他的“灵柩”就躺在那里。
  芳菲本是要问问通灵道长,情况如何了,但是这个老道,这两天关键时刻,竟然又不见了。
  就算明知道这是弘文帝设计,但是,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怕弘文帝真的死了。
  她捏着手心,手心凉冰冰的,待要去找通灵道长,又觉得此时不能太过暴露,否则,倒是给人以口实,而且,万一引起乙浑等人密探的注意,就不好了。
  她站了一会儿,只得又退回来。
  门口,一个人急匆匆地进来:“参见太后。”
  正是满头大汗的李奕。他日前已经获准,随意出入慈宁宫。此时,他一身便装,但是,手里提着一把十分锋利的长刀,衣服也有些凌乱,显然是刚刚经历了一番厮杀。
  芳菲急忙道:“事情如何了?”
  沦为阶下囚4
  芳菲急忙道:“事情如何了?”
  “回太后,王琚已经被抓住了。”
  芳菲精神一振,但觉手里的大牌,又多了一张,一扫乙贵妃之死带来的劣势。只要抓住了这个关键人物,自己还有什么值得害怕的?
  李奕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王琚可真是狡猾,居然躲在真武庙里。搜山的士兵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他从香案里面的帷幕里抓出来……这厮,真是藏得深。我们去寻找的时候,发现乙浑的杀手也在找他,好险,要是再稍晚一步,他就被灭口了,那时,可真是死无对证了……”
  真武庙是纪念太祖所建立的,藏在北武当的后山,罕有人至,不料,王琚居然躲在了那个地方。
  她也笑起来,低声叹道:“谢谢你,李奕。”
  李奕的神色略微激动:“太后,何必言谢?我等这一天也等了很久了。而且,王琚也不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