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中华之决胜台海-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潮匡人市、自由撰稿人西村幸佑等。在辩论会上秀明大学校长西部迈、认为东京审判没有法律依据,是战胜者单方面的非法审判的说法,西村幸佑宣称,当时南京人口只有20万,日本军队并无有组织的屠杀,虽然日本军队建立了慰安所,但是那不过是一些妓女。西部迈甚至胡说,中国和朝鲜遭受日本侵略是由于自己不争气,所以遭受侵略是活该,日本并无道德上的责任。

  小泉首相年年参拜靖国神社,实际上是要将60年前的那场战争“神圣化”。小泉政府对周围邻国霸气十足的“恶邻外交”,在日本社会日趋保守化的背景下,一部分政治势力极力推动“修宪”。其实,在日本国民当中很多人希望修改这部制定于将近60年前的宪法,以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外环境,近年来日本又出现了走向军事大国的动向,加强军备,出兵海外,研发新武器,似乎又要找回战前那种“重军事轻经济”的感觉。不久前几位经济界领导人奉劝小泉停止参拜的时候,一位强硬主张“下一届、下下届首相都应该坚持参拜”的自民党政治家声称,靖国神社乃国家之本,丢了这个根本,还要经济做什么!看来,如果这位政治家继任首相,日本真的要彻底回归战前的军事化路线了。

  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府虽然一再声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却在同美国签订的双边安保协议中把第三国内政问题的台湾问题列为两国的所谓“共同战略目标”。近日,日本某些政治家居然妄称连战、宋楚瑜对大陆的访问是“向中国投降”。在他们心目中,似乎台湾仍然像60年前那样是日本的一个棋子,一块殖民地。

  在东亚经济合作问题上,日本动不动就把“争夺主导权”问题放在前头。其实,中国清清楚楚地表明,谁为东亚地区合作做出的贡献最大,就应该由谁发挥“主导”作用。长期以来,东盟为推进地区合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东盟在事实上确实发挥了地区合作的“主导作用”,为什么日本总是对“主导权”问题念念不忘呢?莫非是60年前那个“大东亚共荣圈”的邪念还在某些日本政要的头脑中作怪吗?当然,如前所述,当今日本即使走向军事大国,也不会像战前那样愚蠢地与美英为敌;恰恰相反,日本正在进一步紧傍美国,力图争得一个美国全球“霸权助理”的地位。在同美国的关系上,日本至少在今后一个很长时期不会“回归战前”。

  如今,借口所谓“中国威胁”而磨刀霍霍,不仅是曾深受日本侵略苦难的国家这样看,连日本自己的媒体也称“小泉政府出现回归二战之前迹象”。日本《中文导报》近日文章,说日本在二次大战中战败60年后的今天,出现了种种“回归战前”的迹象。中国的宽容,换取的是日本的变本加厉,日本狐假虎威依靠美国遏制中国,日益抬头的军国主义势力和衣强大的经济支撑,已经不满目前的国际地位,积极谋求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近日呼吁,日本应抵制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果中国占领钓鱼岛,日本应不惜与中国打一场类似英阿福岛之战那样的国土保卫战。他又批评月前中国各地爆发的反日示威,显示了中国人“幼稚兼愚蠢”的特质。石原慎太郎在东京接受英国《泰晤士报》专访时,解释他主张抵制北京奥运会的理由,是基于去年日本足球队在中国参加亚洲杯赛时遭到中国球迷攻击。石原说,在国际政治上,北京奥运会具有与1939年德国柏林奥运会同样的重要性,在柏林奥运会上,希特勒意在向盟国炫耀武力,而北京亦打算做同样的事情。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国明明是要举办一届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却被类比为代表独裁和屠杀的希特勒,而进行侵略和灭绝人性屠杀的恰恰是日本。历史和现实的矛盾相互交织纠缠,要解决这些不是一天所堆积起来的矛盾,不是中国的崛起,就日本的扩张。日本长此以往、照此而行,已经非常清楚的表明中日之间迟早一战。

  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日本人亦然,日本人有自己特有的勤劳和与生俱来的危机意识,有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卓越的团队精神,丰田汽车,三菱汽车,东芝电子,这些都曾都是80年代前后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优雅的和服,灿烂美丽的樱花,风景秀丽的富士山,这些都是中国人非常熟西耳熟能详的词汇。礼貌和纪律是这个民族的优点,他们创造了赏心悦目的动漫文化和电子游戏,清纯婉妙又不失机警幽默的《纯情房东俏房客》,宏大精深看了甚至能改变人生观的《银河英雄传说》,机灵聪明的《铁臂阿童木》,为了正义而战的《圣斗士》这些甚至影响了不止一代,甚至是亚洲的一代人。

  但是,日本拒不承认对中国侵略所犯下的罪行,和领土的争端,已然埋下了未来可能产生的冲突之源,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将产生一次巨大的爆发。因为帐总是要算的,积怨总是要化解的,因为世间万事万物有因必有果。所以,中日必将一战!中国必须获胜!因为一旦中国不胜,则将会酝酿起一场更大的冲突。未来的中日一战,如果中国获胜,也许能彻底解决两国历史的积怨和领土的争端,这之后,中日之间的友好不是不可以回到曾经的蜜月时代。
十二 东面留给中国永远的痛
在东边,还有另外一个不稳定因素就是朝鲜。

  如果不是因为朝鲜战争爆发,如果金日成暂缓一年发动朝鲜战争,如果当时在中苏两国关系密切的情况下苏联对美国不是那么心存莫名的恐惧,接受中国的请求,派出海军和空军帮助中国进行收复台湾的作战,现在的一切都不会发生。然而,这只能是假设,历史给中国开了太多的玩笑,也让中国错失了很多的机会。

  当初不听毛泽东的建议暂缓收复南朝鲜,固执地要发动进攻的金日成在收到毛泽东的信后,他不是没有看到毛泽东在信中特别强调:“等我们收回台湾到时候就能给你们更大支持”。然而,急不可待的金日成发动了朝鲜战争,致使当时美国已经决定彻底放弃台湾蒋介石的情况下,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针对战局之外的第三国——中国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致使台湾问题至今悬而未决。

  这就是留给中国永远的痛。凡提及台湾问题,就不能不提这一段沉重,但颇具戏剧性的历史。

  1949年4月中旬,金日成两次向苏联方面要求缔结朝苏友好互助条约和要求苏联提供武器援助,回国之后,一份来自北朝鲜的情报称,美军准备在5月全部撤出南朝鲜,南朝鲜人决定,一旦美军撤出,就于6月对北朝鲜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两个月结束战斗。为此,斯大林非常担心,毕竟金日成这时只有3个步兵师,武器装备还十分欠缺,而李承晚则有6个全部经过美军训练的全副武装的师。

  因此,苏联方面提议,与北京协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官兵编入朝鲜人民军部队。据此,金日成一方面向斯大林求援,要求苏联方面于5月底之前帮助朝鲜人民军实现机械化,于9月底以前转让航空技术;一方面向刚刚打过长江的中国共产党请求在兵员上提供帮助。5月,金日成的特使秘密访问了已经成为中国中央所在地的北平,向毛泽东说明了北朝鲜面临的严重局势,突出强调了南北朝鲜难以并存的情况,并转交了金日成给毛泽东的求援信。毛泽东显然赞同平壤的看法。他承认,北朝鲜与南朝鲜的冲突在所难免,“既可能是闪电战,也可能是持久战。“对你们来说,持久战是不利的,因为到时候即使美国不干涉,也会唆使日本向南朝鲜提供援助”。但毛泽东认为,没有必要为此担心,苏联和中国都站在你们一边,一旦情况需要,中国就会派兵与你们并肩作战。他强调,金日成应当坚定不移地争取实现统一朝鲜的目标,但近期还没有必要采取行动,因为国际形势还不利,而且目前中国共产党还不能有效地和大规模地支援北朝鲜,一旦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任务,情况就不同了。

  朝鲜并不知道,还在他们之前两个月,中国就已经在请斯大林帮助解放台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解放军已经逐步向福建集结,战斗力如日中天,留在大陆的国民党残部不是逃往山区等待被全歼,就是放下武器窜入东南亚邻国,或退至沿海岛屿,装备不足、士气低落。至于领导阶层方面,代总统李宗仁滞美不归,中枢无主,党政军要人面对溃退之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尤其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白皮书已清楚地表明将放弃国民党。事实上,美国国务院已向菲律宾政府询问有关收容蒋氏家族的可能。因此,无论从人心归向、统治机器到国际环境,解放军进入台湾已在弹指之间。

  同时,美国国务院也紧急召开了一个远东问题圆桌会议。会议确定了一个事实:蒋介石已经被永远地赶出了中国大陆,中国共产党军队很快就会占领台湾,时间最迟在1950年的下半年。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尽快从中国脱身,结束与蒋介石政权的关系。国务卿艾奇逊甚至还主张,至少暂时不向国民党政权提供军事援助,而且也不应该试图把台湾和中国大陆分离开。美国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在不承认新中国的同时,也不再支持已经没有了希望的蒋介石。但美国国会一部分参议员却主张继续支持台湾,他们不断向杜鲁门总统施加压力。为此,艾奇逊出面对美国军方解释:美国必须承认,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控制了全中国,国民党已经崩溃。即使按照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继续援助台湾,其效果最多是把台湾陷落的时间延迟一年,这对美国来讲太不合算了。为了说明这个“不合算”,艾奇逊又十分耐心地列举了五点理由:一、会使美国再次卷入一场有世界影响的失败中,影响美国的威信;二、会把全中国人一致的仇恨集中在美国身上;三、会给苏联提供在安理会上攻击美国的借口;四、会使美国在亚洲人民心目中成为一个腐败并且威信扫地的国民党政府的支持者;五、没有人认为台湾一旦落入共产党之手,会打破美国的远东防线。而这第五条理由正是美国政府改变对台湾政策的最根本的原因。美国人意识到,台湾不值得他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在台湾问题上,作为世界强国的美国眼光应该放远一点。

  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发出第二十八号密令:《关于台湾的政策宣传指示》。文件确定了美国官方关于台湾问题的统一对外宣传口径,同时文件确定了任何支持台湾的做法都是对美国利益不利的,都会使美国卷入一场危险的战争,都会使美国成为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文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强调了一个至今依旧十分敏感的重要观点,即,台湾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地理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是不能够分割的一个整体的国家。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代表美国政府发表了《关于台湾的声明》,再次确认《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关于台湾归还中国的条款,宣布美国无条件地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美国对台湾没有掠夺的野心。杜鲁门说:“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战中的途径,美国政府也不拟对台湾的中国军队供给军事援助和提供意见。”基于这个声明,美国宣布从台湾撤走侨民。美国在台湾只留有一个领事级的代表,最高武官仅仅是一名中校。

  当时杜鲁门的声明对北京无疑是一个安全的信号。横渡台湾海峡的作战计划在毛泽东的脑海中已经成熟,需要关注的仅仅是军事上的准备和气象资料。7月中旬,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准备秘密访苏。出发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关于是否向苏联提出协助中国准备进攻台湾的技术手段的问题,会议同时建议刘少奇在代表政治局给斯大林的信中,试着提出请苏联出动空军和海军援助的问题,但是,根据多年与苏联打交道的经验,并不对此抱太多希望。随后,在访苏期间,刘少奇即根据政治局关于必须立即开始准备进攻台湾的技术条件的建议,向斯大林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准备在1950年进攻台湾的设想,要求苏方提供200架左右的飞机并请代训飞行员,争取赶上在进攻台湾的战役中使用。斯大林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中国的请求。不过,对于刘少奇带去的中国中央政治局所提议的,请苏联在作战时提供空军和海军援助的要求,斯大林明确表示难以赞同,说是这样做的结果,必定会引起美国的介入,从而诱发美苏之间的冲突乃至战争。而苏联人民已经遭受过巨大的战争灾难,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苏联不愿意在解放军攻打台湾的时候派出空军和海军参战,是担心美国一旦无法坐视而介入将可能诱发苏美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五年之后,斯大林骨子里对美国是惧怕的;斯大林也没有同意苏军的飞机军舰参加解放台湾的战斗。

  美国驻远东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军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在朝鲜战争爆发的那天由杜鲁门在布莱尔大厦紧急召集的会议上作了宣读。备忘录详细阐述了台湾目前的危机,引用外交人土的说法是:台湾将在7月15目前被共产党中国占领。在台湾的美国人已经接到警告,让他们尽快离开台湾。麦克阿瑟以远东最高司令官的名义阐明了不让共产党中国占领台湾对美国具有的重大战略利益。现在无法确定麦克阿瑟的这份备忘录在布莱尔大厦的会议上对美国的决策者们产生了多大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麦克阿瑟的一句话在杜鲁门心中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分量,麦克阿瑟说:台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于是,由国务卿艾奇逊提出的一项武装干涉台湾的建议被杜鲁门接受了。当天晚上,杜鲁门要求国防部长约翰逊就美国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的调动一事问麦克阿瑟发出指示。杜鲁门迅速改变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理由是,他认为共产党在朝鲜的举动是有计划的扩张行动,对台湾的封锁能够让朝鲜问题局部化,并且显示美国的力量,迫使共产党退出南朝鲜。

  美国的行动引起北京的强烈反应。武装封锁台湾海峡不但使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计划受挫,而且在政治上产生了一个不是问题的新问题,这就是:“台湾地位未定”。也就是说,台湾是不是中国的领土,要等以后才能再讨论。

  在另一方面志愿军入朝与美军作战,和国内不一样。美国在朝鲜有一千多架各型飞机,这将严重影响我军行动。因我军装备太差,只有少数防空火器。因此,周总理亲自飞往莫斯科,和斯大林商谈空军掩护和武器装备问题。对于中国决定出兵,斯大林是赞赏的,因为苏联在其中得到的好处十分明显:苏联既不冒和美国直接冲突的风险,又在远东地区遏制了美国的野心。对于中国方面提出的苏联出动空军给予志愿军支援的请求,斯大林非常清楚的看到到一个现实:就美国的军事力量而言,苏联的任何地方都在美国可能攻击的范围之内。于是,毛泽东接到了斯大林“苏联空军没有准备好,不能出动”的电报。没有空军的掩护,志愿军在美国空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仗是没法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