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条件服从-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改进现状,而非惩罚你的上司。如果你的上司需要纪律约束的话,那就让上级打电话通知他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有求不能必应
有些新人在与新领导共事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新领导“欺负”新同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一味地为了同事关系,而忍声吞气。下面小李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刚进公司的时候,小李一直很努力工作。但是因为工作还没有上手,经常要麻烦一些同事帮忙,所以只要是小李力所能及的事情,小李都乐意帮其他同事去完成,以表示对他们的感激,也希望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去。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从此以后同事都习惯“差遣”他了。什么闲杂的工作都叫小李去做:这个叫他复印,那个叫他发传真。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小李的工作量不停增加。这还都是小事,只是小李辛苦点也罢了。可是之后有人存心欺负他是新同事,让他意识到了在办公室工作,“有求”不是都能够“必应”的。答应别人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否则背黑锅、犯错误都说不定。一次同事休假,他把他还没有完成的费用统计工作移交给小李负责。因为他是小李的“上司”,小李没有办法拒绝,问都没有问清楚就答应下来,可是后来才发现他同事完成的部分错漏百出,之前还有一笔账是有问题的。最终老板查账的时候发现了。他当时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职场中难免磕磕碰碰,最重要的是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要学会看人,分清楚事情的轻重,权衡自己的利弊之后才能作决定。不要做老好人,更不要什么事都随便答应。
  曾国藩对清廷的北援令是明显一例。
  1862年,由于英、法侵略军进逼京城,咸丰皇帝逃往热河。途中,心神不定的咸丰皇帝命令曾国藩速派湘军大将鲍超带兵北援。这下给曾国藩出了一道难题,使他几天都“通夕不能成寐”。因为,北援事关“勤王”,无可推诿,但是曾国藩又想留下鲍超对抗太平军。于是,曾国藩召集众人讨论对策,结果多数人主张派兵北援,只有李鸿章力排众议。李鸿章说:“夷氛已迫,入卫实属空言,三国连衡,不过金帛议和,断无他变”,而“楚军关天下安危,举措得失,切宜慎重”,主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李鸿章认为,英法联军业已逼近北京,“入卫实属空谈”,英法联军之役必将以“金帛议和”而告终。在李鸿章看来,危及大清社稷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造反的太平军。湘军应更“关天下安危”,把刀锋始终对准太平军。至于北援,应“按兵请旨”,静待时局之变。
  曾国藩深受李鸿章的启发,一面冠冕堂皇地向皇帝表示:鲍超人生地不熟,断不能至,请于胡(林翼)、曾(国藩)二人酌派一人进京护卫根本。一面在实际行动上采取拖延的战术。结果不出李鸿章所料,10月便接到“和议”已成、毋庸北援的廷寄。而与此同时接到率勇北上的河南、陕西等省巡抚,由于闻命即行,结果却空跑一趟,劳民伤财。相比之下,则显出曾国藩的高明。事后,胡林翼选择李鸿章、陈鼐、李榕三人的献议付于曾、胡二人的书面意见后,编为《北援集议》一书,刊行于世。
  在企业里也一样,要分轻重缓急,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吃力不讨好,不能什么事情都有求必应,要三思而后行,但主流一定是一致的。
   。 想看书来

保持与他的步调一致
谁也不可能是独立作战,那样的结果将是自取灭亡。要营造成功的个人品牌,就必须学会与别人一道工作。如果想要完成大事,就需要一支有效的队伍做后盾,团队的任何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在重大决策上,要敢于直言老板或上司。
  集体工作意味着协调一致的合作。人与人之间有时会发生冲突,但仅仅只限于工作上,不应该把矛盾延续下去,以致发展到无法共事的地步。
  同样,一个企业领导必须懂得怎样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同事和下级保持最大限度的合作。许多失败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公司的管理部门不知道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合作应该从自身做起,在这方面最好的建议是:
  (1) 保证自己个性的良好平衡,避免走极端;
  (2) 在执行集体工作中争取主动;
  (3) 在与自己共事的工作人员中,寻找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品质;
  (4) 对别人表示寄予最大的期望;
  (5) 保持足够的谦逊,在别人的行为理应受到尊敬时,向别人诚挚地致以敬意。
  一个人的个人品牌获得成功之前,他必须得到人们的尊敬,否则,他就无法赢得与别人的合作机会。锋利的言辞,冷漠地对待他人的权利和感情,有意无意的发脾气……所有这些,都将使个人得不到人们的尊敬,至少是很难得到下属的尊敬。而且,如果有相当多的人对他怀有不佳看法时,他失败的可能性便远远超过了成功的可能性。
  合作不能靠命令来维持,人们在完成合作的任务时,如果仅仅是因为害怕,或者出于经济上的不安全感,那么,这种合作在很多地方是不会令人满意的。因为这样做便把合作的精神忽略了,而正是这种精神——心甘情愿地合作的态度,对企业的成败有重要的影响。
  在服从的同时要有效地协调一致,步伐不一样,就容易出现闪失,如果感觉前面的路走不通,而且有更好的路走,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建议老板和上司,免得大家都走回头路。
  有什么事及时向大家报告,与上司或老板相处最忌讳的就是私心太重,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只关心自己,对企业和大家的事不闻不问,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不会受到大家欢迎的。如果你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帮别人一下,几次下来,别人自然就有想法,觉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识和协作精神。如此下去,彼此的关系就不会和谐了。因此,一定要记住,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把集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调整自己的步伐和大家一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帮助上司分析问题才不会盲从
上司分配的任务是要服从,但上司也有失误的时候,身为下属在平时就要处理好和上司或老板的关系,让上司欣赏你,只有他欣赏你,你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候可以进言,才可以帮上司分析问题,这样才不会盲从。
  和上司一起工作首先要了解上司。应该弄清楚你上司的背景、他在公司中的历史、他的工作习惯,以及事业抱负与个人爱好。知道上司的脾气,才可能在关键的时候帮助上司分析问题。
  假如上司没有你的学历高,你可能怀疑他会妒忌你的学位。但事实上,他很有可能认为有了硕士当下属是很体面的事。成功的主管大都乐观进取,而且希望下属亦采取同一看法。积极的作风并非只是一种策略,而且是一种态度。一位干练的下属很少使用“难题”、“危机”或“挫折”等字眼,而以“考验”、“挑战”来形容困难的情况,然后着手拟定解决的方案。
  时间是主管最为宝贵的东西,所以言简意赅很重要。所谓简洁,并非将事情一口气讲完,而是能选择重点,说得直截了当而又清楚明白。
  写公事便笺最好只限定一页。如果必须提出详细报告,也要附上一页摘要。文笔好不但可以展示写作能力,更能反映思考能力,所以下笔前务必先彻底考虑清楚整个问题。下属的长处只要能抵消短处而有余,上司就能容忍。上司最不能容忍的是言而无信,如果你表示能完成某项任务而结果没有做到,你的上司就会怀疑你的能力和可靠性。
  下属解决不了自己的困难,会浪费上司的时间和损害他在公司的影响力。因此,如果你能处理自己的困难问题,则不但有助于培养自己的才能和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可以提高你在上司心目中的价值。
  如果想提出主张,应尽量收集一些可用作支持的事实,然后用适当方式将这些事实加以说明,借以使你的主张成为理所当然。另外,提供几个办法让上司抉择也是个良策,切勿未经考虑就立即拒绝上司提出的任何一项建议,他也许已看到这项建议有某些优点,否则不会征询你的意见。如果到头来你还是不赞成,应该用问话方式来表示反对。例如:我们可以这样改变而不妨碍工作的进行吗?如果你说明你的反对是根据他所不知道的有关资料,那就再好不过。
  此外,不要害怕向上司报告坏消息,不过要注意技巧。比起一味奉承上司使他犯错而不自觉的下属,愿意婉转地指出上司错误的人最后会有更好的结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正确对待上司的过失(1)
当上司出现决策失误的时候,必须不失时机地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他的过失。批评上司的过失,不仅是对工作的需要,也是对上司爱戴的表现。不过,上司对自己的威信往往很敏感,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威信是上司做好工作的条件。当你指出上司的过失时,最好恰当地注意到这一点,具体的方法可因人因事而异。
  大致来说,上司大致有三种类型:家长型、民主型、放任型。
  对待家长型的上司,可较多采用“暗示”的方法。例如,当上司发布了错误的指示之后,不妨这样说:“我懂得您的意见,不过您看,这样干不是更好一些吗?”那是一种婉转的批评,容易让人接受。
  或者不妨用建设性的意见改正上司的错误指示,避免直截了当批评上司。即使是家长型的上司,对这种方法也能理解甚至感激,那是因为它既防止了可能发生的失误,还保全了自己的面子。
  对待民主型和放任型的上司可以比较直率地指出他们的过失,但也要注意方式。应该考虑具体的事实,不要随意扣帽子。例如,对待上司的一个错误意见,有两种批评方法:“您这个意见不大符合事实”和“你这个人太主观”,显然,前一种批评较容易被上司接受。当然,无论哪种上司,若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出现失误,同时不可能进行从容的讨论时,那就应该直接了当地指出他的错误。这样做,可能一时会激怒上司,给自己制造麻烦,但你别无选择。
  因为,对上司“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为上司隐瞒过失,吹吹拍拍,是最不可取的,大多数上司都不喜欢这种势利小人。
  像一个势利小人这样做,或许会得到个别上司的暂时信任,而失去的却是比上司信任更重要的东西——人格。
  当你和上司因为工作的关系紧张时,要冷静而自信。
  俄国作家契科夫写过一个员工的故事:一个地位卑微的员工打了一个喷嚏溅到老板身上,他忧心忡忡,不停地解释,使本来并不在意的老板大为恼火,训斥他一番,这个员工又惊又怕,最终死去。
  这绝对不是艺术夸张,而是当时俄国社会的写照。这个员工不是死于生理疾病,是死于一种病态的人格。可见,同上司关系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员工的情绪。某系统的一个统计材料表明,该系统员工要求调动工作,90%是和上司关系不好,或者是在工作中不能发挥作用。
  这两种情况常常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主管关系处不好,这是令人烦恼的。面对这种情况,涉世不深的青年员工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产生逆反心理,盲目地和上司对着干,给上司制造麻烦;二是心理负担过重,情绪消沉,认为一切都完了,破罐子破摔。
  这两种做法都不好,前一种会激化矛盾,后一种会令你失去朝气和做人的勇气。实际上,逆反心理要不得,情绪消沉也不足取。
  美国著名企业家李·雅科卡有一段有趣的经历。他由于“功高盖主”,得罪了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被解雇了。从事业的高峰跌到深谷,他感到发生了“大地震”。
  可是他经受住了沉重的打击,以自己的出色工作让另一家濒临倒闭的汽车公司起死回生,从而被誉为“美国实业界的巨子”。
  对于一个自信自强的人来说,命运之舵由你自己掌握,成功之路也必须由你自己开拓。你若和上司的关系处得不好,就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应该说:一个人的前途是由自己决定的。
  当你和上司的关系紧张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保持冷静和自信。冷静地想想,紧张的根源在哪里?是你自己的还是上司的过错造成的?或者是双方都有责任?
  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紧张一般是双方造成的,不过你如果总是和上司关系搞不好,那就需要从你自身的方面找原因。
  另外,员工会疑心上司对自己有成见,总想给自己穿小鞋,上司疑心员工对自己不忠,在背后给自己拆台,这些都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在找到原因后,最好主动和上司沟通,征求上司对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缺点做自我批评,同时表明自己对主管的看法。有了误会,就要沟通解释,通过开诚布公的交谈,紧张局面就有可能缓和以致消除。
  

正确对待上司的过失(2)
千万牢记,纵使谈不拢,关系更加紧张,也不要背后散播对上司的不满,更不要拿工作排解你的不满。
  面对个别上司的误会、歧视甚至刁难,也要一丝不苟地工作,也要堂堂正正地做人。不卑不亢、乐观自信、通情达理而又刚正不阿,是医治一些有以势压人毛病的上司的良药。面对这种一身正气的员工,多数上司会尊重的,个别品质恶劣的上司也无可奈何。
  一位人才学专家告诫人们:当你极力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时,别忘了表现自己的人格。在与自己上司相处时,一定要牢记这句话。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尊重你周围的人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在职场中,只要你处处去尊重周围的人,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在职业交往中,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时,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会对你大喊大叫。所以,我们要获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别人,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
  要在职场中做到尊重别人,首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友爱和受尊重的欲望,交友和受尊重的愿望都非常强烈。人们渴望自立,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平等地同他人沟通。如果你能以平等的姿态与你周围的人沟通,对方会觉得受到尊重,而对你产生好感;相反地,如果你自觉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地与人沟通,对方会感到自尊受到伤害而拒绝与你交往。
  人们常说:“尊重是尊重,但他有错误我总是要指出来的。”其实,人非贤圣,孰能无过?而人的心理又往往是不愿承认错误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们只在不关痛痒的旧事情上才肯“无伤大雅”地认错。所以,自以为聪明且逼着别人认错是一件蠢事,更是不尊重人的一种表现,因而难以获得他人的好感。
  英国某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常常收到一些不了解具体情况的下属向他投诉种种有关待遇不公平的信,要求公司方面给予解释。但是他的应付方式却是把信塞进一个写着“待办”字样的文件柜去。他说:“应该立刻予以答复,但我想,如果答复就等于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