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80后亿万富翁-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在这点上,他们的创业毫无疑问是有意义的。但是我还是要反复地提醒他们,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不是说今天你成功,就叫成功,没有九死一生的企业能叫成功吗?成功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必须是在空间上不断地延展,在时间上不断地延伸。对于传统的行业,不拿二十年的尺度去衡量它,是不够的。即便是新兴的互联网行业,起码也要有五年时间来证明。现在很多刚刚拿到一点风险基金,炒做了几个概念,有一定的商业模式的创业者就说我非常成功,我要去挑战柳传志,这没有意义。就像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大家都读诗歌,有多少人说要超越北岛,北岛过时了。但是今天,当我们回顾八十年代的时候,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还是北岛。
  牛:由于我和这批财经界的“80后”接触次数的比较多,所以发现这些人非常不一样,有很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他们无所顾忌,对传统不怎么重视和尊重,甚至藐视传统。另一方面,他们非常老练,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基本规则的理解,甚至超过了我们。这是很矛盾的意象。他们成长在互联网的世界,既是虚拟的又是真实的,所以我认为他们对现在商业环境的理解非常深刻。
  秦:关于这方面,我有两点看法。第一,我觉得人生其实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在他很小的时候,他有这种表现是不奇怪的,而且社会也应该包容。2000年,我在美国呆了一年,研究硅谷为什么空气里瓢的都是创新的味道,后来在一个公司里找到了答案,就是让新来的人的声音一定要被听到,这样的公司才能不断创新。如果总是一批年纪比较老的人关起门来制定游戏规则,那你怎么创新呢?第二,我觉得他们是会变化的,比如说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多么叛逆的人,用中国话讲,就是一个“愤青”,可是你看他最近这两年,特别是那篇广受好评的文章,讲了人生的三个故事,他又回归到了爱、分享、不屈不挠的探索和珍惜生命,他还是会回归到人性的一些基本的价值主题,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我记得有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每个人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不是一个青年马克思,他没有希望了,因为青年马克思是非常有叛逆和批评精神,但如果一个人在中年、老年的时候,还是一个青年马克思的话,他也是没有希望的。所以我相信这些人在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坎坷风雨之后,有一天也会慢慢接受主流的价值观的。
  牛:任何反叛者和年轻人,当他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一定能体会到,人哪怕你再反叛、再互联网,你都是真实的存在在一个社会中的,你和大家最终都是爱与被爱、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所以成功不是今天这个社会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当你成功或者失败的时候,你怎么看待别人。成功者需要去更爱别人,知道你的成功有别人的帮助,不成功的人,不要愤恨这个社会,肯定还有机会再重来。虽然创业的80后当中,已经有人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就像乔布斯曾多次离开过苹果一样,要坚守自己的天性,同时学习更多的东西,投资商也能看到你最有光彩的那一面,我想未来不会再有天才型全能型的企业家了,每个人都是把自己最亮的一点发挥好,其他的社会资源会配置给你,来完美你。这一年,他们碰到挫折,这很正常,毛主席说了,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他。失败是他们下一步最宝贵的财富,幸运的是他们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失败的感觉。我相信他们还是代表了中国商业的未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后记 少年中国(1)
何 真
  从“80后亿万富翁”这个选题的酝酿,到约访李想、茅侃侃、高燃、郭敬明等代表人物,再到最终书稿的成型,前前后后历经大半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叶蓉还有《财富人生》整个节目组、《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的牛文文主编以及许多财经界的大腕、李想茅侃侃本人和他们的团队都对这本书给予了莫大的支持与贡献,使这本书最终能以这样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而我们作为执笔者,又一次不可避免的喜欢上了这两位年轻的“嘉宾”。其实不仅我们如此,翻看各种媒体对于“80后亿万富翁”的报道,无一不对他们的创业采取肯定甚至赞许的态度。整个社会的评价高度一致。我所听到的最严重的反对声音无非是建议大家“不要捧杀”这些羽翼尚未丰满的孩子;而其出发点其实是出于对他们的保护;是非常善意的。这或许可以简单解释为国人对中国经济良好发展势头的信心,又或许是近三十年来逐渐养成的对于财富的尊重。
  在我们看来,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正如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实话实说,在“80后亿万富翁”这个选题的酝酿过程中,栏目组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反对的理由很充分:除了极少数财富二代掌门人(例如汤臣集团董事长)外,还没有任何一位年纪不到30岁的嘉宾走进演播室。“80后亿万富翁”无论个人身家还是在业界的影响力,目前与《财富人生》往期嘉宾尚有一段比较大的差距。还有一个操作层面很现实的问题:80后的财富之路还比较短暂,他们个人发展奋斗的故事能否撑起长达一个小时的访谈?他们经营管理方面的理念能否对观众包括其他企业家有所裨益?
  支持者的理由只有一个: 接触的企业家越多,我们愈发坚信——成功从来不靠侥幸。“80后亿万富翁”已经证明他们相对于同龄人的成功,那么,他们必有其道。当然,采访这些与众不同的嘉宾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也的确有一些80后创业者面临重新寻找方向的问题。然而,见证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这不正是一个财经媒体应该做的事业吗?
  不管80后创业者脸上的表情是严肃还是嘻哈,我们始终坚守“观察企业经营者”这个原则逐步深入地了解他们。抛却一切枝蔓,他们与他们的团队其实中通外直,没有令我们失望。在基本原则性问题上,他们与前辈心意相通。八十年代接过七十年代的扁担,继续承担过渡者的责任。
  在80后登台之前,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通过不断地寻找和尝试在三十岁甚至四十岁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喜爱并付出所有心力的事业,他们从此摆脱被动的劳碌,享受每一分努力带来的快乐。他们从此开始成功。
  80后里的成功者莫不如是。或许,时代给予了他们少年成名的机遇,但是同时也赐予了从未有过的激烈竞争的环境。在黑暗中,他们最早看清了方向并对自己的理想负责,他们还唤醒了身边许多同龄人共同上路。这是一种超越年龄的只属于领导者的自觉。
  所以,我们的喜爱首先源于对这种自觉的尊重。
  “80后亿万富翁”在中国当代经济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应该首先弄明白:当代中国的经济生活究竟呈现出怎样一种状况?
  经济是社会变革最前沿的触角。于是我们看到,楼市高攀、股市膨胀、互联网风起云涌。在这里,所有参与者无一不显现出一幅渴望成功的少年心性。把需要一百年的积累在几年内完成;人人都知道不可能,人人却都在为此努力拼搏。反观中国商务中活跃的风云人物,无论出生于哪个时代,与同龄人相比,他们都呈现出惊心动魄的青春活力,拥有绝对火热的赤子之心。
  你的心态比实际年龄年轻,这似乎是在这个时代获得成功的前提。
  冲动带来的惩罚被绝大多数人视而不见。“犯错误,交学费”不断被原谅,甚至被鼓励。唯一受到批判的行为就是“不思进取”。而这种“进取”很大程度上用你赚到的钱来衡量。春节晚会上常有讽刺“懒汉”的相声小品;环保主义者在国内媒体上销声匿迹。俄罗斯、南美大片原始森林成为我们脚下使用时间不会超过50年的木地板,做这项生意的人被视为中国财经界的英雄而四处亮相。冲动犯下的错误被最大程度的原谅。我们不得不感谢几十年前中华民族的灾难——“大跃进”和随之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因为它提醒我们保留最低限度的冷静,否则就将陷入妄想和癫狂。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后记 少年中国(2)
中国太需要前进了,现在还没有时间思考退休以后的事情。
  没有任何一个老人在经济问题上能尽到长辈规劝的义务。或者说,在经济领域,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年轻人的创业欲望史无前例的爆发。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选择是创业。将这个问题换一种方式提出:假设现在可以回到20岁,你的第一选择是什么?已经跨过该年龄阶段的长者选择创业的比例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另一方面,80后的父辈几乎全部是经历过文革创伤的一代人。为人父母的他们希望孩子能够保持冷静、克服浮躁,以免重蹈时代的覆辙。80后的父辈大多务实的可怕。整个社会前进的车轮轰轰作响,唯一被不断提醒需要保持冷静的是青年。
  在这样的压力下,多数人在反叛抑或传承的道路上迷茫。“80后亿万富翁”却走出了只属于青年而又能被现实标准丈量的成功之路。长辈做不了现代中国青年的引导者,因为后来者无法踏进前人的河流。而“80后亿万富翁”的成功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被复制和拷贝。他们有引领的能力。
  所以,我们的喜爱源于对这种能力的信任。
  二十世纪20年代,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此后,这个称呼被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人身上。上世纪50年代,“垮掉的一代”被正式命名,成为当时一批青年的代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青年则被称为嬉皮士,七八十年代的美国青年被叫做“电视一代”。
  类似的称呼出生于1980年后的中国年轻人并不陌生。最早,老人们叫他们“小皇帝”;接着,他们被称为“追星族”;现在,批评者干脆从大洋彼岸把“跨掉的一代”这个名号挪到他们头上。
  这些年轻人为人诟病的地方不外乎“永远以自己为中心”、“不愿意承担责任”、“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极端一点,“不叠被子”、“爱喝饮料”、“爱看动画片”等也是遭受批评的所在。“这就是‘80后’的一代,我真是担心,20年后这个社会要由他们来支撑。”(60年代出生的作家简宁语)
  即便整个社会都在经济领域缺乏修养,80后的表现依然受到指责。“心浮气躁”、“得过且过”、频繁跳槽、“不敬业”。可是,80后的代表人物之一郭敬明却说,其实我们是一株株幼苗。前人把我们当作一个类型的整体来看待,等我们都长大了,他们才会发现这些幼苗有的是瓜、有的是菜,根本不一样。
  80后里面的一些人,已经向全社会证明他们具备成长为苍天大树的潜质,只是还需假以时日。
  在两个时代的对话与争辩过程中,“80后亿万富翁”或许是现在晚辈们唯一可以拿出来证明自己的例证。
  频繁跳槽或许是因为太敬业了,因为我们还要继续寻找方向。茅侃侃不就是如此吗?
  这是80后整个时代面对前辈的责难用行动做出的回答。
  所以,我们的喜爱还源于对这种行动的理解。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了这篇雄文《少年中国说》。文辞雄健,但是前辈的内心深处未必一如行文时壮怀激越。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实在没有他所盼望的年轻果敢的气质,呈现给世界的完全是一幅老态龙钟的疲惫姿态。
  山川不言,因为这片国土上的人民已经习惯沉默。即便涉世未深的少年,顶着终身难以排遣的国仇家恨,脸上的笑容也迅速被尘土湮没。少年衰老,老人枯骨,而枯骨速朽。
  有的史学家将20世纪中国的辗转曲折称为“历史三峡”。这样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中国只在先秦时期同样发生过一次。不管怎么说,中国真的走过了长达100年的磨难。也许前方还有挺长一段蜿蜒的小路,我们毕竟在小路的尽头看到了大道通衢。中国的年轻人第一次无拘无束的微笑。这不是只属于年轻人的笑脸,而是整个民族压抑百年以来第一次自信的微笑。
  

后记 少年中国(3)
所以,即便在外人看来这种喜悦有点莫名其妙,甚至有点出格,我们又何必多做掩饰。
  无论李想的少年老成还是茅侃侃的天马行空,他们这样成功只是因为他们喜欢这样。丢掉跟随前辈的循规蹈矩,甩脱学习洋人的亦步亦趋,比较起来“80后亿万富翁”的脊梁骨更硬。如果不小心被他们冒犯,希望你不要生气,因为中国人已经谦虚得太久了。
  实际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某一代人真正垮掉,历史总在前进。80后不会让中国跨掉,这是确信无疑的。只是,80后的责任远不止于此。从经济上崛起到文化上崛起最终精神上崛起,属于他们的匹夫之责,80后能否承担还有待考量。
  大国崛起的背后是大国衰落。“我方唱罢你登场,各领风骚几十年。”相信这并不是几代中国人为之努力奋斗的复兴之路。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这个心愿已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成了。梁老的在天之灵,究竟是完全欣慰,还是在为中国的下一个时代操心?
  80后请快快长大。因为还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新生后走向成熟的重担需要挑。
  所以,我们的喜爱还源于对80后的信任和期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