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湿润的文明-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的话号召性也比其他地方要强。

    沱沱河,长江…正源,它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冰川丛中。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有两条大型山谷冰川,自东向西,沿着山谷向下延伸,形似螃蟹的两只前爪。这里就是万里长江…正源沱沱河的起点,姜根迪如的南北冰川。冰川在阳光下融化汇聚成沱沱河,沱沱河在向北流经…130公里后,受到乌兰乌拉…山的阻挡又掉头向东,一直穿过青藏公路的沱沱河大桥,在以下60公里处与当曲汇合,全长346公里。

    26年来,杨欣多次来过这里,2010年,杨欣从这里出发,考察长江…源头的冰川,那是一次让他震惊的行程。

    杨欣说:“一个人就往冰川里面走,然后就寻找什么呢,寻找我在16年以前,所拍摄的那张图片,我就走到了我拍摄的点,但是我回头望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惊讶。我感觉这个不像我以前拍图片的地方。我把那张图片拿出来反复地对比,就是这儿。

    它的变化相当大,在你眼前几公里长、1公里多宽的冰川,仅隔16年它消失了,只留下了零零星星的几座冰塔,我确实感觉到一种震惊。”

    1994年至2010年,岗加曲巴,冰川退缩4公里。
第15页 :星星之火:绿色江河
    星星之火:绿色江…河

    在沱沱河边建设垃圾分类回收站,通过宣传让当地牧民主动将牧区的垃圾带到站内集中处理是“绿色江…河”建立保护站的主要目的。

    保护站的施工已经…进行了两个月,但是主体建筑还未完成,再有一个月,高原…上的严冬就会来临,那时,高原…气温会骤然下降,水泥无法灌注,工程用胶的黏合度也会有问题。杨欣必须抓紧一切时间。

    而就在刚刚,杨欣又接到志愿者郭云哲的电话,绿色江…河从兰州订的7粗12细的水管,被司机拉…到了西藏拉…萨,3天后才能运来。如果这些水管无法按时运到,工程进度将受到严重影响。

    这只是一段插曲。为了长江…水源的保护,所有工地人员还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难题。

    对此,杨欣坦言:“我发现我的能力有限,可能长江…源最适合我,因为长江…源我走的次数比较多,可能作为外人来说的话,我应该说是比较了解长江…的,——所以说,虽然我们的组织在四川,我们在到处筹钱;但是我们做的项目几乎全部集中在长江…源。随着岁数增长,当然能力很有限,今天有朋友给我发短信说,哎呀,我们看了你照片,胡子都白了。我说我还能为长江…源贡献五年。”

    退让:另一种努力

    7月的清晨,若尔盖的气温只有零摄氏度左右。一大早,哈么当周的妻子和女儿就开始捡拾帐篷附近的牛粪,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工作。

    自从2003年父亲哈么当周担任湿地管护员以来,甲巴泽仁承担了全家的放牧工作。但是,他所畜养的牛羊数量却被父亲从500多只减少到100多只。放牧的收入仅够维持全家10口人的生活。父亲给出的理由,甲巴泽仁却无法辩驳。

    “我给他说,现在不能这样走下去,我们还是学一点别的事情,别的事情还是可以挣点钱,就是这样。靠牛羊那事情是不很成的,现在是退化特别快,国家也说牲畜要减少,那个全球的影响肯定大,我们不能给全球威胁,他也慢慢相信我。不然的话他也不想卖这些牛羊。”哈么当周逐渐说服了他的儿子。

    8月底,花湖附近两个月的放牧生活即将结束,甲巴泽仁开始收拾帐篷,准备搬到下一个放牧点。哈么当周也来帮忙。大到帐篷,琐碎到牛粪,都是必须携带的东西,这样的搬迁一年要进行6次,牧民们这样频繁地轮换放牧地点,是为了寻找更丰美的水源。

    世世代代,河流湿地养育了这里的人民。而现在,或许轮到人们怀着感激的心情,去保护这片湿地
第16页 :无水的“水源”
    无水的“水源”

    —正在干涸的若尔盖湿地

    《湿润的文明》总导演…樊志远

    去过很多次内蒙古,但是我几乎没有见到过想象中的草原…,呈现在眼前的常常是裸露沙粒的草皮、被铁丝网分割包围的草原…、低矮的牧草、已经…定居的牧民—这一切都完全不同于“天苍苍、野茫茫”的诗句带给我的想象。

    拍摄纪录片《湿润的文明》,当摄制组前往若尔盖湿地的时候,我却意外遭遇了“想象中的草原…”。汽车进入若尔盖县境内的时候已是黄昏,夕阳西下之时,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羊群在青色的牧草上流动,牧民的帐篷一个连着一个,袅袅的炊烟在远处弥漫,“诗情…意”这四个字不足以表达景色的美丽。然而,这就是书本上所说的水波荡漾的若尔盖湿地吗?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交界处,是青藏高原…在隆升中凹陷下去的一个盆地;海拔2400到4400米;属高原…丘陵、山原…、亚高山和高山峡谷4种地貌类型;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境内由西北至东南是黄河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它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泥炭湿地沼泽群。

    影响亚洲20亿人口生活的三条大江…—长江…、黄河、澜沧江…,其中有两条大江…(长江…和黄河)的上游来水,在若尔盖汇集。若尔盖湿地积水区总面积160万公顷,沼泽总面积49万公顷,这里是长江…与黄河的重要水源o…养地,黄河流经…若尔盖湿地后,水量增加了29%,枯水季节时,水量可以增加45%。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位于大若尔盖湿地的腹心地带,三分之二的湿地都分布在若尔盖县境内。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8年。我们到达若尔盖县的第二天,若尔盖县湿地管理局李局长陪同我们开车巡视湿地、初步了解情况。车行进了大约半个小时,只能见到满眼的绿草在公路两侧铺展,却仍旧见不到书本中提到的“湖泊”、“沼泽”,我不禁向李局长询问,“到若尔盖湿地了吗?”李局长惊奇地从副驾驶座位上回头望着我,说:“这就是啊!”这次,轮到我“震惊”了。这看不见“水”的草原…就是湿地吗?

    距今约3万年前,黄河中、下游尚未形成。由于新构造运动,在今天的陕北、内蒙古西南及宁夏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两个巨大的内陆湖,即河套古湖和吉兰太古湖。随着冰川的消融,日夜流来的河水大量涌入,但这些古湖和盆地的容量有限,因此河水便逐渐向各个低洼处流淌,贮积起来。由河源流至若尔盖盆地的河水,起初也可能是溢出河道在盆地中漫流,后来河道也被淹没,若尔盖盆地逐渐形成了一口巨大的高原…湖。

    距今大约1万多年前,长时间的水流冲击,使黄河中、下游的河床大致固定,上游的河水可以流入大海,黄河形成如今的规模。而此时,若尔盖盆地的积水,便开始逐渐减少,慢慢地露出昔日的河床。

    若尔盖湿地的形成主要是湖泊水体沼泽化的结果:各种水生植物经…过新陈代谢死亡后,其残体都堆积在湖底,因为缺氧,分解缓慢,逐年积累,层层叠压,终于变成了泥炭。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水面的漂浮植物根茎交织,形成厚厚的漂浮毡,而且其残体不断下沉垫高湖底;另一方面,湖底的泥炭愈积愈厚,逐渐和植物漂浮毡相接,使水层消失。湖泊逐渐变成了水草丛生、泥淖遍布的若尔盖高原…沼泽。
第17页 :
    泥炭,是若尔盖维持巨大储水量的重要原…因。与一般土壤结构不同,沼泽湿地土壤从上向下一般为草根层、腐殖质层、泥炭层、潜育层和母质层(一般为黏土或亚黏土)。草根层、腐殖质层或泥炭层矿质颗粒很少,孔隙较大,具有较强的蓄水性和透水能力,是沼泽湿地调节水量最活跃区域,它能保持大于其土壤本身重量3~9倍或更高的蓄水量。

    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研究表明,若尔盖湿地沼泽区的泥炭分布面积达5000余平方公里,泥炭最深处达38米,平均深度达10米,总储量70亿立方米,按1立方米泥炭含水800公斤计算,若尔盖沼泽泥炭区蓄水达56亿立方米,加上湖泊、草甸的蓄水,若尔盖湿地的蓄水总量近100亿立方米。_米_花_书_库_ ;http://www。7mihua。com

    大量的水被储存在泥炭当中,使得若尔盖湿地的草地看上去凹凸不平,人走在上面,就像踩在一个巨大的海绵体上,当年红军长征时走过的草地,就是若尔盖湿地。很多人就是在穿越这种充满半流体物质的地区时,被陷进去,难以自由活动,只能随着重力作用和不断挣扎扩大的下部空间越陷越深。

    而如今,曾经…规模巨大的湖泊已经…消失,本该o…养水源的若尔盖湿地却产生了中国最年轻的沙漠。

    20世纪70年代,若尔盖县和红原…县有草场1800多万亩,其中沼泽草场就占600多万亩。由于本区牧业发展很快,仅若尔盖县牲畜头数已超过90多万,草甸草场多已超载,现有牧场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所以人们决定改造沼泽扩大牧场。

    据调查,沼泽中有17种植物牲畜喜爱吃,所以有些沼泽很早就自然成了大牲畜牦牛和马的放牧场。但是,因环境过湿,羊放牧受到很大限制,常得传染病,躯体瘦弱,甚至造成大量死亡。当时认为,如果疏干沼泽,优良牧草增加,既扩大了牧场,又改善了环境,减少或消除传染病源地,牲畜健康将得到保障。

    于是,当地的牧民为了兴建牧场,人为地挖沟排水,导致沼泽地脱水板结硬化。到了70年代后期,湿地开始出现沙化现象。如今,若尔盖县几乎已经…看不到沼泽地了,全县草原…沙化面积已经…达到100多万亩,沙化面积还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由于若尔盖属于地势极高的青藏高原…,地处黄河和长江…的上游,它的生态环境对中国东南部地区有着极大影响,如果湿地沙化继续扩大,就像将一盆沙子放置在人们的头顶,它的倾泻,会危及中国所有人。

    与此同时,如果若尔盖湿地水位下降,造成植被的大量死亡,就会使得泥炭裸露,一方面会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到大气层,加重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则会使水源蓄积出现问题,一旦水无法在若尔盖存留,洪水就会威胁到整个下游地区。

    若尔盖湿地的保护,牵一发而动全身,针对某一项危害的单项治理只能暂时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果希望彻底解决生态问题,办法或许只有一个—人,遵守自然的法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